关于成立滁州高级技工学校的论证报告_第1页
关于成立滁州高级技工学校的论证报告_第2页
关于成立滁州高级技工学校的论证报告_第3页
关于成立滁州高级技工学校的论证报告_第4页
关于成立滁州高级技工学校的论证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成立滁州高级技工学校的论证报告根据滁州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完善滁州职业教育结构和体系,利用和 释放滁州以职业技术学院优质教育资源,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申请举办滁州高 级技工学校,先将有关情况论证如下一、申办滁州高级技工学校的必要性。(一)申办滁州高级技工学校是滁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三角洲西部边缘,习惯称皖东,行政区域 总面积 1.33 万平方公里,辖区人口 434 万。滁州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经济 条件优越,是我省重要的农业大市之一和国家商品粮基地,全市探明矿产资 源达 52 种,发现各类矿床、 矿点 2000 余个, 非金属矿产是本市的矿产资源 的优势,其中

2、石英岩、铸型用纱、凹凸捧黏土矿以储量大、品质优闻名全国 . 2005 年生产总值 328、1 亿,全部财政收入 27。6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 8337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801 亿。目前,全市已形成了以机械、汽车、家电、电子、建筑与材料、轻纺、 食品、化工为支柱,拥有 40 多个门类的工业体系,市境拥有一批大中型区 企业如扬子、全柴、康佳电子、天大、等知名企业,同时全市涌现了一批如 博西华、守塑、行田、科思等知名加工出口企业,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 高的著名品牌应运而生,其中冰箱、家电、内燃机、光缆、原盐、空调等在 全省全国乃至国外都占有重要地位。 2006 年上半年滁州市工业经济

3、运行态 势平稳,滁来全加工制造产业带、定凤明资源深加工产业带、天秦电子制造 业产业带,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增长板块,如秦栏、汊涧、乌衣、门台等 一批沿边重镇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好。截至 3 月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 现工业增加值 16.7 亿元,同比增长 15.4% ,比上月末提高 2.1 个百分点。 其 中重工业呈快速增长态势。 57 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超过 10 亿元,达到 11.0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12.2% 。产值超亿元企业个数为 9 家,比去年同期增加 1 家,共完成工业总产值 24.1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 总产值的 39.7% ,占大中型工业总产值 61.5

4、% 。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达到 109 家,比去年同期净增加 16 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的 24.2% , 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 83.2% 。与经济稳步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滁州市高技能人才数量短缺, 结构不合理, 难以适应企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至 2006 年 1 月,滁州市在 岗职工 182201 人,而高技能人才只有 6500 人,只占总人数 3.57% ,其中 技师只有 1599 人,只占总人数 0.88% 。“十五”期间,高技能人才缺口 40649 人,技师缺口 7511 人;预计十一五期间高技能人才缺口 18125 人,技师缺 口 3645 人,特别是在制造、加工

5、、建筑、能源、环保等产业和信息通信、 精密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滁州市经 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 。因而申办滁州高级技工学校, 培养大批应用型、 技能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已经成为振兴滁州经济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构想的根本 举措,是落实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的切实需要。鉴于滁州区域经济快 速发展的客观实际,申办除州高级技工学校已经刻不容缓,迫在眉睫。(二)申办滁州高级技工学校是加大资源整合、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步 伐,大力发展多层次、专业化的职业教育的需要。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投入和改革,营造为职业 教育发展鼓与

6、呼的社会舆论环境。我市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 长足的发展,出台了相关政策,如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视为高职高专同等学 历,实行同等待遇政策,但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仍存在如下几个特点:一是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 没有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 目前,全市没有一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级技工学校。众多技工学校和职业 中专发展后劲不足。长期以来,技工学校在办学上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强 调的是学历阶段的教育,把就业服务作为教育的唯一目标,使办学路子变小 变窄,没有充分体现应有的办学水平,不能有效为社会和企业服务。全市唯 一一所高职院校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承担着后备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但 因为学院

7、前期主要精力投入办高等职业教育上,本身原有校区面积也无法满 足教学需要等客观原因,难以在短期内迅速培养出大批高技能人才。二是高技能人才年龄老化,存在断档。企业技师、高级技师年龄偏高, 青年高级技能人才严重短缺。随着老一代高技能人才的逐渐退休,许多企业 原本就奇缺的高技能人才将后继乏人,有的已经出现断档。三是现行教育体制重学历教育、 轻技能培训是技术工人短缺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换代,对技术工人和高 技能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技术工人的培养却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尽管 技术工人的短缺早已出现,但技工教育培训的发展还难以适应。一些本专科 高校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没有能够

8、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 有较大盲目性, 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因此,中央和全国各地已开始采取措施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力度,全 国人才工作会议、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明确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推进 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工程和“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养计划的实施等,这些措 施如能落实到位并长期坚持,技工短缺将会逐步有所缓解。为有效落实中共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 见和安徽省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决定的精神,我市早在 2005 年制定中 共滁州市委、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 (滁发 |2005|10 号)文件中即指出,要“大力

9、推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在我市十 一五发展规划中也强调指出要创建 1-2 所高级技工学校。(三)申办滁州高级技工学校,拓展培训教育,实现 6 个面向,提供 6 类服务,形成 6 种基地,是经过充分论证,是完全可行的。滁州市农业大省,也是一个新兴的工贸旅游城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启动慢,发展中必然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如工人下岗失业,农村富 余劳动力需要转移等,申办滁州高级技工学校,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一是面向新型工业化,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建成高级技能人才的培训 基地。高级技工学校应该利用自己的能力和条件,为企业发展服务,培养高 级技术工人。二是面向就业工作,为失业下岗人员提供服务,建

10、成就业培训基地。目 前,我市经济还处于结构调整期,产业结构的继续变化必然会引起职业结构 和就业结构的继续变化。原有的职业岗位在减少,下岗还将继续,新的职业 岗位在开发, 转岗培训势在必行。 总体上看,再就业培训是一项长远的工程, 高级技工学校在这方面是大有作为的。三是面向城市化,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服务,建成农村劳动力培 训基地。我国农业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和城市化建设是国家实现工业化、城市 化、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安徽是农业大省,滁州更是农业大市,滁州 434 万 人口,农业人口占 335.26 万(2003 年末),即近 80% 以上为农业人口。城 镇人口低于全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平均率 3

11、1 ,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 60 ,更低于发达国家的 80 。农村城市化建设,化解滁州农业人口,必须首先解决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离不开农民的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特别是转移培 训。技工学校可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和设备,加大教学的改革力度,实现培 训教育内容的现代化和地方化,适当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以促进农村富余 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四是面向全社会,为全社会做从业人员提供服务,建成从业人员继续教 育、提高的培训基础。到十一五 期间,我国一、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将发生结构性的变化, 这必将导致大量从业人员需要转移职业。他们的知识和技能需要更新。这就 要求在岗的从业人员必须参加一定的技

12、术培训,继续接受教育,不断提高自 己的业务水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岗位要求。据媒体报导, 近年来,众多大学本科毕业生, 怀揣着毕业证和学位证书, 求职无门时发现自己在大学学到的能够迅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东西远远不 够。因而大学生回炉高级技工学校现象不断升温。这一现象,反映了当今社 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企业对技术工人基本技术素质要求普遍提高,对高级 技工需求趋旺。同时, 企业纯技能型技工需求已经有所减弱, 转而青睐 技能 +智能型的混合型技术工人。因而,作为有培训能力的技工学校应该根据大学生的要求,采取有力措 施切实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对讲课模式和内容做适当调整,加强实践操作培 训。大中专毕业生是一

13、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技工学校面向大中专学生培训定 有广阔的前景。五是面向中学生,为中学生第二课堂提供服务,建成中学生生产劳动技 能的训练基地。据统计, 2003 年我市的初中生人数有 68365 人,高中生人 数 82064 人左右。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学对劳动实践的重视只是基础知识, 而不是基本技能教育,劳动实践基本流于形式。因此,广泛开展中学生第二 课堂培训教育事实上是拓宽了他们的就业,甚而是创业之路。六是面向行业, 为行业发展提供服务, 建成行业培训和鉴定基地。 当前, 我国正在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预备制度。虽然起步较晚,进展 速度稍慢,但它们的试行已基本得到全社会各行业、各用人单

14、位的认可。拥 有相关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各行业、用人单位招聘和再聘的必要条 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预备制度的实行,使得社会在职人员和劳动准入人员必须参加职业教育培训和鉴定我院利用自身资源条件和各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广泛合作,组织各类 型的培训和鉴定。我们相信,随着高级技工学校的申办成功,这方面的培训 和鉴定是有广阔前景的。二、申办滁州高级技工学校的可行性(一)国家政策的鼓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社 会各界的热切盼望,为创建滁州高级技工学校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创建高级技工学校,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党中央、国

15、务院现阶段发展职业教育的 重点。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 作的决定(中发 2003 16 号)精神,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加快发展、 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中 支持,“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切实把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作为推动经济社 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 ,并要求“ 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加 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 院的培训基地作用。”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 中共中央、 国 务院关于进一步

16、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强调指出要“着力培养经 济建设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争取创 办 1-2 所高级技工学校。滁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 的意见(滁发 2005 10 号)文件指出,要“用三年时间,建成 1 所技师 学院、2所高级技工学校重点培养一批 适应我市经济建设需要的汽车制 造、机械加工、 模具制造和家电制造等专业的中高级技能人才” 。同时该意见 还指出“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视为高职高专同等学历, 实行同等待遇着政策” 。滁州市政协曾专门来我院调研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建议形成以高等职业 院校、高级技工学校为龙头、 中等

17、职业学校为骨干等多层次衔接、 布局合理、 形成网络的具有滁州地方特点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批示 指出“我市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需要大批技能型人才,加快经济发展 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加快发展” 。相关部门对申办滁州高级技工学校也给予了大 力支持,社会各界也热切期盼着滁州高级技工学校的诞生。有这么好的内外 部环境和条件,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定能够办好滁州高级技工学校。(二)由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滁州高级技工学校是经过充分论证的 市委市政府决定由市属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滁州高级技工学校是经过 充分论证研究的,是可行的。1、经过战略调整、资源优化组合后的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实力显著增强。 20

18、00 年 6 月,为了调整教育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档次 和效益,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滁州市委市政府经过考察论证,决定由原滁州 建筑学校、滁州技工学校等六所职技校于合并组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6 年 来,全院上下齐心协力、共谋发展、抢抓机遇、奋力崛起、乘势而上,呈现 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学院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全 省高职高专院校中处于前列。2、滁州市委市政府运筹帷幄,学院多方努力,多渠道筹措资金,为滁 州高级技工学校的创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物力财力。早在 2005 年,市委市政府在核定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编制时,即考虑地 方经济发展需要,设立中职部,并允许对外统

19、称为滁州技工学校;并配套财 政编制和财政经费拨款。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财政拨款由创建初的 270 万增 加到 2006 年的 1080 万。在发展过程中,除了财政拨款外,学院更多地强调自力更生,多渠道筹 措资金。一是盘活现有资产,置换闲置的校舍,变现资金;二是银行贷款, 解决发展周转资金困难。三是积极争取国债项目资金,如学院争取到农村富 余劳动力跨地区就业培训基地项目,取得了国债资金支持;四是争取增加财 政拨款, 争取优惠政策减免扶持, 无偿土地划拨等; 五是通过职工参股募资, 支持学校发展,缓解资金压力;六是积极申报和利用国外政府贷款(目前我 院新校区建设即利用丹麦政府贷款 1.5 亿人民币

20、);七是吸引民间资金, 鼓励 企业参与,以释放资源市场的巨大能量(如我院与美国微软、 ATA 公司合作 办学,得到获得对方价值 200 多万正版软件、 500 台电脑设备以及微软、 ATA 公司师资培训与智力支持) ;八是节流降耗,减少开支。3 、20 多年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为滁州高级技工学校的创办打下良好的 基础合并前,滁州技工学校等有着 20 余年的发展历史,为社会培养了一大 批专业技术人才, 许多毕业生已崭露头角, 成为企业部门的业务领导和骨干, 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些学校都先后被授予或确定为“全国 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部级重点学校” 、“国家级综合培训基地”等,在 2

21、0 年的办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和路子,积累了一定的职业 教育的办学经验,为滁州高级技工学校的创建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滁州 职业技术学院拥有一批搞职业教育的专家学者, 长期从事职业教育一线工作, 为滁州高级技工学校的发展提供着有利的智力支持。4、资源共享,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将为滁州高级技工学校的提供实训设 备、师资力量。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的 5 年中,从国内外引进了一大批先进的实验实 训设备;学院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 ,送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或者知名企 业进修深造 ,并花巨资从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引进研究生来院工作;学院发展过程中,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如西门子、康佳、扬子等开展

22、订单教育,取得了丰 硕的成果,由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滁州高级技工学校,将有利于滁州高级 技工学校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壮大,符合“以滁州职 业技术学院为龙头”的滁州市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三、创办滁州高级技工学校的基本方案(一)领导体制 滁州高级技工学校实行实行省市双重领导,以市为主,业务上受省劳动 厅领导,行政上受滁州市政府领导。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二)、校区规划滁州职业学院利用丹麦国政府贷款 1502 万欧元、自筹资金 1 亿元的新 校区建设项目已经启动,到 2009 年,高级技工学校即可整体搬迁至现在的院 本部校区(丰乐南路 64 号)。院本部校区占地 170 亩,现有建筑

23、面积近 14 万平方米,学习、生活配套设施完善。(三)学校定位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 面推进和不断深化以教学为核心的各项改革,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加强素质 教育,努力把学校办成皖东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与滁州职业技 术学院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做大做强,成为皖 东地区信息、技术、人才中心。(四)培养目标与规格滁州高级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是: 直接面向社会、 面向企业、 面向基层, 培养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滁州高级技工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毕业生在职业岗位能把科学管理转 化技术手段,把工程设计转化为工艺流程,

24、把决策意图转化为实施方案和管 理规划,能在生产现场实施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难怪操作复杂精密仪器设 备,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合理的智能结构、身心健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五)专业设置本着“立足滁州、面向全省、辐射长三角” ,侧重于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原 则,根据我市支柱产业对人才需求的状况和学校办学实力,充分考虑专业设 置的稳定性、灵活性和针对性,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和专业化培 养方向,使专业设置渐臻合理、科学。学院高级技工班现有专业:机电一体化、数控机床加工、工业机械、工 业电子。未来,高级技校拟设置专业:建筑结构施工、模具制造与维修、电气维 修、计算机应用与维修、机床切

25、削加工、焊接、汽车维修、家用电器维修、 计算机软件技术、机电一体化、数控机床加工等。(六)办学规模 学校以培养全日制高技能人才教育为主,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 规格办学, 实行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 常规教育和岗位培训相结合, 同时积极探索与其它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地方、行业、企业及与国外大学 合作办学的路子。学校建成后,前三年, 全日制在校生 4000 人,以后逐步发展到近 5000 人,其他办学形式达到 2000 人左右。四、为申办滁州高级技工学校,做好以下工作。(一)、高度重视,部门协调,专人负责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滁州高级技工学校申办工作,由学院和市劳动局共 同做好申报工作。

26、学院成立专门机构,各个部门参与,专人负责。(二)加快新校区的建设步伐,同时在校本部新建一栋宿舍楼加快校本 部配套设施建设为保证 2008 年底,校本部整体搬迁至新校区,以使滁州高级技工学校 整体迁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多方筹措资金,规划设计等工作同步进行,加 快了新校区建设步伐。学院校本部现有学生公寓和其他配套设施基本能够满 足高级技工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生活的需要,保证 2009 年滁州高级技工学校 整体迁入。院本部校区占地 170 亩,现有建筑面积近 14 万平方米,配套学习、生 活设施完善。其中综合实训大楼 2.08 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 13 万册,各类 期刊 98 种,校内实习工厂、实训中

27、心、实验室、多媒体室近 30 个,计算机 700 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2000 万元,拥有配套体育场馆如田径运动场、 足球、篮球、排球场、健身房、乒乓球馆等,学生宿舍、餐厅层次不同,满 足不同需求。(三)、规范运作,着力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学院确立了通盘考虑、科学划分、综合配套、协调构建的指导思想,把 专业学科建设作为一项具有战略性、系统性、基础性的工程来抓,教务处会 同相关部门认真研究论证,报教学工作委员会批准。截至 2006 年 7 月,学 院与博西华、扬子、康佳等企业开展订单教育,为企业开设机电一体化、数 控机床加工、工业机械、工业电子等 4 个专业的高级技工班, 2006 年上半 年

28、为企业培训技师 33 人。以后随着高技校的发展,根据市场需求,新设专 业将有所增加,将会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学校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依托学院丰富的教学资源,借助社会各界办 学条件和资金,以社会需要为导向,扎实做强中技教育,大力发展高级技工 教育,积极开展技师培训工作。学院每年举办一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职业技能大赛和科技创新节,以 加强文化素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切实做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的基础性工作。(四)优化师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 近年来,学院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采取一系列提高教师 素质和业务技能的重要举措,以期打造一支师德高、师能强、治学精、育人 优的师资队伍。1、制

29、定教师队伍建设长远发展规划。根据高级技工学校的特点以及学 院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和专业建设发展的实际,制定各个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分阶段目标,切实形成有利教师成长发展和吸引人才,使人才脱颖而出的 环境。2、组织教师参加硕士课程进修班。在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学院鼓 励教师参加合工大、安师大开设的硕士课程进修班。同时,学院还派有培养 前途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到重点高校受训或攻读研究生课程,不断提高教师的 知识结构,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3、注重培养“双师型”的教师。实行开放式办学,与地方、行业、企 业建立密切的联系,设立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基地。通过选派教师到生产、管 理、服务、经营第一线进行实践锻炼,积

30、极参与技术、管理、组织和开发工 作,鼓励教师参加任职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的考试培训等,大力培养一 批“双师型”的教师,提高教师亲自动手的操作能力。(五)深化改革,努力办出高职特色。1、转变教育观念,建立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以适应职业需 要为取向,以现代技术为手段,以宽基础、活模块为特点的课程体系。切实 改变高等职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体系、轻能力培养的倾向,避免 走大专教学的老路,精心打造几个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拳头专业。2、抓好“五个为主”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即教学以学生为主,教 材以自学为主,课堂以讨论为主,作业以综合为主,考核以能力为主。同时, 要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

31、主角意识,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心智投入、全 面参与、个性培养、自主创新、实践应用。使我们的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 有灌输变为启发, 有重理论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使学生由“要我学” 为“我 要学”,由“学会”到“会学”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 、严格教学质量管理, 建立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既要抓好“教”, 又要抓好“学”。要明确教学要求,严肃教学纪律,端正教学态度,正确评价 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的功效。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实行 学分制、主辅修制、双证书制和淘汰制,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突出能力和 综合素质的考核,正确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引导学生按职业教育的要求积 极、主动、

32、创造性地搞好学习。4、抓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学生中大力倡导“以 德为魂,以能为本,以勤为径,以创为先”的学习理念和育人指导思想,努 力培养思想过硬,能力突出,学习勤奋,创新争先的各方面协调发展的合格的实用型人才。(六)转变观念,注重学生科学管理。 在一年多的教学管理实践中,学院从转变教育管理理念入手,倡导“一 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意识;推崇“灵活、务实、创新、高效” 的管理理念;奉行“深入而不漂浮,尊重而不伤害,批评而不压制,疏导而 不增加,指导而不包办,自主而不失控,示范而不说教,民主而不专断”的 操作原则;构建以学生处为中心,以辅导员、班主任为骨干,以学生自治

33、为 依托,以教师、宿管、后勤、学管人员为辅助的“四位一体”的管理体系; 追求“管为不管,不管而管(自管)”的思想境界。 近年多来的工作实践表明: 技校生对学院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是满意的。他们学习热情高涨,思想上要求 进步,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没有发生一起因教学与管理工作不善而引发的 不良事件。(七)订单教育,探索“特色兴校”的新路 校企合作,订单教育,是职教发展的一条新思路,代表职教发展的新趋 势。滁州技工学校早在在 20 世纪 90 年代即主动出击,积极寻找合作伙伴, 尝试与企业合作,联合办学新举措。目前,先后与博西华、扬子集团、扬子 汽车公司、行田公司、益通摩托、海顿国际大旧点、新江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等七家优秀企业签订了委培办学协议,在探索特色办学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 步,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1、贯通分配“出口,拉动招生“进口” 与企业合作,联合办学,是招生与招工同步,升学与就业并举的一条新 路子。人常说:“出口畅,才能进口旺”,委培联合办学由于一步到位, 解决了学生的分配出路问题,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因而这种形式受到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