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例1设有四个命题: 底面是矩形的平行六面体是长方体; 棱长都相等的直四棱柱是正方体; 有两条侧棱都垂直于底面一边的平行六面体是直平行六面体;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六面体是直平行六面体.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 1 B . 2 C . 3D . 4分析:命题是假命题.因为底面是矩形的直平行六面体才是长方体.底面是矩形,侧棱不垂直于底面,这样的四棱柱仍是斜平行六面体;命题是假命题.底面是菱形,底面边长与棱长相等的直四棱柱不是正方体;命题是假命题.因为有两条侧棱垂直于义面一边不能推出侧棱与底面垂直.命题是真命题,如图所示,平行六面体ABCD - ABQQ,中所有对角线相等,对角面B1BDD1是平行四边
2、形,对角线BDi BiD,所以四边形 BiBDDi是矩形,即BBi BD,同理四边形 AACG是矩形,所以AA AC,由AAi/BBi知BBi底面ABCD,即该平行六面体是直平行六面体.故选A.说明:解这类选择题的关键在于理清各种棱柱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要紧扣底面形 状及侧棱与底面的位置关系来解题.下面我们列表来说明平行四边形与平行六面体的性质的“类比”,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许多知识是可以进行类比的.见表表平行四边形平行六面体对边平行且相等相对的侧面平行且全等对角线交于一点,且在这一点互相 平分对角线交于一点且在这一点互相平分四条边的平方和等于两条对角线十二条棱的平方和等于四条对
3、的平方和角线的平方和典型例题二例2如图,正四棱柱 ABCD - AiBiCiDi中,对角线BDi 8 , BDi与侧面BBiCQ所成角为30,求:(1) BDi与底面ABCD所成角;(2)异面直线BDi与AD所成角;Al(3)正四棱柱的全面积.分析:正四棱柱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它的两底面ABCD、ABiCiDi是正方形,长方体中有比较多的线面垂直关系,而线面 垂直关系往往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关键条件.题中无论是已知 线面成角,还是求线面成角,都要把它们转化为具体的角,落实 线面成角,先要找线面垂直关系.异面直线BDi与AD所成角通过ADADi,落 实为具体的 A.DiB .正四棱柱各个面都是矩
4、形,求面积只要用矩形面积公式.解:(i)在正四棱柱AiC中,:DiCi面BBiCiC, Di BCi 是 DiB 与侧面 BBiCiC 所成角,即 DiBCi 30 .BDi 8, DiCi 4,BCi 4 3,ABiCiDi是正方形,二 BiCi DiCi 4,DiD 平面ABCD,DiBD是DiB与底面ABCD所成角,在 Rt DiDB 中,BD BiDi 4 一 2,BDi 8,BDi cos DiBD -BD , DiBD 45, 2即BDi与底面ABCD所成角为45 .(2)v AD ADi,-ADiB是BDi与AD所成角(或补角)T DiAi 平面 AAiBiB, DiA,Rt A
5、iDiB 中,AiDi 4,BDi 8,12cos A1D1BAi D1B 60 ,即异面直线AD与BD1所成角为60 .(3) Rt BB1C1 中,B1C1 4 , BC1 4.3.BBi 4.2 ,S全 24 4442 44232 2 2 1 .说明: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棱柱,充分感受其中丰富的线面垂直、线线垂直 关系是灵活解题的关键,各种垂直关系是解决立体几何中证明和计算的重要条 件.典型例题三例3如图,已知长方体ABCD-A1B1C1D1中,棱长AA15 , AB 12,求直线BG与平面ABCD1的距离.分析:求直线到平面的距离,首先要找直线上的点到平面的垂线,而找平面的垂线的一个很有
6、用的思路是,找平面内一条直线与某一平面垂直,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长方体中有CB 平面AA1BB1,这样,只要作AB,又有B1H CB,得到平面BCD* .解:长方体AC1中,有BC 平面AA1BB1,过B1作B1H A1B于H,又有BC B1H,B1H 平BCD,即B1H是B1C1到平面A1BCD1的距离.在 Rt BB1A1 中,由已知可得, BB1 5,A1B1 12,AB 13, B1H6013即B1H是B1C1到平面A1BCD1的距离为60 .13说明:长方体中有棱与面的线面垂直关系, 正方体除此之外,还有对角线与对角面的线面垂直关系,比如,求正方体 AC1中,AG与面GBD所成角这里,
7、要 找A1C1与C1BD所成角,必须找 A到平面C1BD的垂线,因为BD 面AA1C1C, 在对角面ACi内,过Ai作AiH OCi于H,则BD AiH,所以AH 面QBD, 可以得到 ACQ为AiCi与面CiBD所成角,在对角面AACQ中可计算A1C1O arctan . 2 .典型例题四例4如图,已知直三棱柱 ABCD - AiBiCiDi中,AB AC,F为侧棱BBi上一点,BF BC 2a,FBi a . (i)若D为BC的中点,E为AD上不同于A、D的任一点,求证:EF FCi ; (2)若ABi 3a,求FCi与平面AABiB所成角的大小. 分析:E点在AD上变化,EF为平面ADF
8、内变化的一组相交 直线(都过定点F ),要证明CiF与EF垂直,必有CiF 平面ADF .求FCi与平面ABB*所成角的关键是找 G到面ABBiAi的垂线,从而落实线面成角,直三棱柱中,侧棱AAi平面AiBiCi给找点Ci到面ABi的垂线创造了方便的条件.解:(i)v AB AC,且 D 是 BC 的中点,二 AD BC,又 直三棱柱中BBi 平面ABC,二AD BBi, AD 平面 BBiCiC, AD CiF .在矩形 BBiCiC 中,BF BC 2a,BiF a, DF . 5a, FCi5a, DCi i0a,2 2 2 DF FCi DCi, DFCi 90,即 FCi DF, F
9、Ci 平面 ADF, FCi EF .(2)过 Ci作 CiH AiBi 于 H,: AAi 平面 ABC, AAi GH, CiH 平面AABiB,连接FH , CiFH是CiF与平面ABi所成角.在等腰 ABC 中,AB AC 3a , BC 2a,二 AD 2 . 2a ,在等腰 AB.G中,由面积相等可得,CiH 3a 2.2 2a ,在 Rt C1HF 中,sin C1FH4.1015GFH.4伍 arcs in15即C1F与平面AB1所成角为arcsin 4 10 .15说明:由于点E在AD上变化,给思考增加了难度,但仔细思考,它又提供了解题的突破口,使得线线垂直成为了 CF1与一
10、组直线垂直.本题的证明还有一个可行的思路,虽然E在AD上变化,但是由于AD 平面BB1C1C, 所以E点在平面BC1上的射影是定点D,EF在平面BC1上射影 为定直线DF,使用三垂线定理,可由 C1F DF,直接证明 C1F EF .三垂线定理是转化空间线线垂直为平面内线线垂直 的一个有力工具,再看一个例子,正方体AC1中,0是底面ABCD的中心,E是AB上动点,F是DD1中点,求AF与OE所成角.我们取AD中点G,虽然E点变化,但OE在面AD1上射影为定直线A.G,在正方形AAD 中,易证A,B AF ,所以,AF OE,即AF与OE所成角为90 .典型例题五例5如图,正三棱柱ABC - A
11、B。的底面边长为4,侧棱长为a,过BC的截面与底面成30的二面角,分别就(1) a 3 ; (2) a 1计算截面 的面积.分析:要求出截面的面积,首先必须确定截面的形状,截面与底C C1H432 a,又 F53,面成30的二面角,如果a较大,此时截面是三角形;但是如果 a较小,此时截 面与侧棱不交,而与上底面相交,截面为梯形.解:截面与侧棱AAi所在直线交于D点,取BC中点E,连AE、DE, ABC是等边三角形,二 AE BC,T AA 平面 ABC,二 DE BC . DEA为截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DEA 30 .等边 ABC 边长为 4,二 AE 2. 3 .在 Rt DAE
12、中,DA AE tan DEA 2 .(1) 当a 3时,D点在侧棱AAi上,截面BCD,在 Rt DAE 中,DE AD2 AE24,1 1- S BCD BC DE 4 48 .2 2 AD 2,AA11 MN是厶DBC的中位线,(2) 当a 1时,D点在AAi延长线上,截面为梯形BCMN,S梯形 BCMN 二 S DBC4说明:涉及多面体的截面问题,都要经过先确定截面形状,再解决问题的过程, 本例通过改变侧棱长而改变了截面形状, 我们也可以通过确定侧棱长,改变截面 与底面成角而改变截面形状.典型例题六例6斜三棱柱ABC - A BQ中,平面AA1C1C 底面ABC,ABC 90,AA1
13、AC,且 AA1 AC .(1) 求AA与平面ABC所成角;(2) 求平面A1ABB1与平面AB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BC 2,AC 2.3,(3) 求侧棱BB1到侧面AA1C1C的距离.分析:按照一般思路,首先转化条件中的面面垂直关系,由A,A A,C ,取AC 的中点D,连A.D,则有A,D AC,从而有A.D 平面ABC,在此基础上,AA 与底面所成角以及平面AABBi与底面所成二面角都能方便地找到,同时A1D 底 面ABC也为寻找B点到面AAC的垂线创造了条件.解:(1)取AC的中点D,连接AD, AA AC, A1D AC,平面 AA1C1C 底面 ABC, AD 底面ABC, A,A
14、C为A1A与底面ABC所成角.T Af A,C 且 AA, A1C, A1AC 45 .(2) 取 AB 中点 E,则 DE/BC,t ABC 90, CB AB, DE AB .连AE,t AD 底面ABC, AE在平面ABC上射影为DE, AE AB, AED为侧面A1B与底面ABC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在等腰 Rt AAC 中,AC 2.3, AD ,3 .在 Rt ABC 中,BC 2, DE 1 .在Rt ADE 中,tan AED 少 3,DE A1ED 60,即侧面AA1B1B与底面AB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60 .(3) 过 B 作 BH AC 于 H,T AD 底面 ABC, A
15、D BH, BH 平面 AACQ,在 Rt ABC 中,AC 2、3,BC 2, AB 2 、2,.bh AB BC 2、6,即 BB1 到平面 AA1C1C 的距离为 2 I 6 .AD 33说明:简单的多面体是研究空间线面关系的载体,而线面垂直关系又是各种 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立体几何中的证明与计算往往都与线面垂直发生联系,所以在几何体中发现并使用线面垂直关系往往是解题的关键.典型例题七例7斜三棱柱ABC -A1B1C1的底面 ABC是直角三角形,C 90 , BC 2cm ,Bi在底面上的射影D恰好是BC的中点,侧棱与底面成60角,侧面AABiB与侧面BBiGC所成角为30,求斜棱柱的侧
16、面积与体积.分析:Bi在底面ABC上射影D为BC中点,提供了线面垂直BD 平面ABC,另外又有 C 90,即AC BC,又可以得到AC 平面BB1C1C,利用这两个线面垂直关系,可以方便地找到 条件中的线面角以及二面角的平面角.解:Bi在底面ABC上,射影D为BC中点. BiD 平面 ABC . BiBD为侧棱BiB与底面ABC所成角,即 BiBD 60,T C 90,即 AC BC,又 AC BiD, AC 平面 BBiCiC,过 A 作 AE BiB 于 E,连接 CE,则 CE BiB . AEC是侧面AAiBiB与侧面CCi Bi B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AEC 30,在直角 CEB
17、中,T CEB 60,BC 2, CE 3,在直角 ACE 中,T CEA 30,CE . 3, AC EC tan30 i,AE 2AC 2,1在直角 BiDB 中,BiBD 60, BD - BC i,2 BBi 2BD 2, BiD BBi sin60. 3 .侧面积为 CE BBi AE BBi AC AAi、3 2 i 23 322 3,3 cm2.1 1体积为 V Sabc BD AC BC B,D 1 23. 3cm3.2 2说明:本例中 ACE是斜棱柱的一个截面,而且有侧棱与该截面垂直,这 个截面称为斜棱柱的直截面,我们可以用这个截面把斜棱柱分成两部分, 并且用 这两部分拼凑在
18、一个以该截面为底面的直棱柱,斜棱柱的侧面积等于该截面周长 乘以侧棱长,体积为该截面面积乘以侧棱长.典型例题八例8如图所示,在平行六面体ABCD又 AAD DABA AB 60 .(1)求证:AA 截面BQQ ;求对角面A1ACC1的面积.分析:A1B1C1D1 中,已知 AB AD 2a , AA a,(1)由题设易证AA1 B1D1,再只需证AA1 BQ,即证CC1 CD1 .而由对称 性知,若CC1 B1C,则CC1 CD1,故不必证AA B1D1 .(2)关键在于求对角面的高.证明: t B1C1 AD 2a,CC1 A1A a, B1C1CA,AD 60 , 在B1C1C中,由余弦定理
19、,得B1C3a .再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 GC BQ .同理可证:C1C CD1 . GC 平面B1D1C .又 CQ/A1A, AA1 平面 B1D1C .解:(2) t AB AD,平行四边形ABCD为菱形.AC为 BAD的平分线.作A1O 平面AC于0,由 A1ADA,AB,知 O AC .作 AM AB 于 M,连 OM,则 OM AB .1在 Rt AAM 中,AM AA cos60 -a,a在 Rt AOM 中,AO AM sec30 3在 Rt A1AO 中,AO 入A2AO22a . 3又在 ABC中,由余弦定理,得 AC 2._3a.Saac AC A|O 2.2a .说明
20、:本题解答中用到了教材习题中的一个结论一一经过一个角的顶点引这 个角所在平面的斜线.如果斜线和这个角两边的夹角相等,那么斜线在平面上的 射影是这个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另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结论就是:如果一个角所在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 边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一点在平面上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 线上.典型例题九例9 如图所示,已知:直三棱柱 ABC ABC,中, ACB 90, BAC 30,BC 1,AA 6,M 是CCi 的中点.求证:AB1 A1M .分析:根据条件,正三棱柱形状和大小及By故可通过M点的位置都是确定的,计算求出AM与ABi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侧面AAiGC
21、. ACi是斜线ABi在因为 BCCiC,BiCiA1C1,所以 BiCi平面AAiCiC的射影,设ACi与AiM的交点为D,只需证得 MDCi 90即可.证明:t BiCi CiC, B1Ci AG,CiC 与 AiCi 交于点 Ci,二 BiCi 面 AAiCiC .1; 6 M 为CC,的中点, MCi GC 22在 Rt A1C1B1 中,B,AC, 30 ,二 A1B1 2B1C12 , g 、,3 .在RtA1C1M 中,AM/MC1 AG3.在RtAA1C1 中,AC1.62323 .又 MDC1 s ADA 且 AA1 : MC 2,132 22,11二MD AM3 31 1C
22、1D AG 33 3在 MDC1 中,MD2GD222212C1M 2C1DM90 ,AM AC1,二 AMAB1 .说明:证明两直线垂直,应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是重要方法之一.证明过 程中的有关计算要求快捷准确,不可忽视.本题证明两异面直线垂直,也可用异 面直线所成的角,在侧面AA1C1C的一侧或上方一个与之全等的矩形,平移AM或AB1,确定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然后在有关三角形中通过计算可获得证明.典型例题十例10长方体的全面积为11,十二条棱长度之和为24,求这个长方体的一条对 角线长.分析:要求长方体对角线长,只要求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的三条棱的长即可. 解:设此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x
23、、y、z,对角线长为I,则由题意得:2(xy yz zx) 114(x y z) 24由得:x y z 6,从而由长方体对角线性质得:I x2 y2 z2(x y z)2 2(xy yz zx) . 62 11 5. 长方体一条对角线长为5.说明:(1)本题考查长方体的有关概念和计算,以及代数式的恒等变形能 力.在求解过程中,并不需要把x、y、z单个都求出来,而要由方程组的 从整体上导出x2 y2 z2,这需要同学们掌握一些代数变形的技巧,需要有灵活 性.(2)本题采用了整体性思维的处理方法,所谓整体性思维就是在探究数学问 题时,应研究问题的整体形式,整体结构或对问题的数的特征、形的特征、结构
24、 特征作出整体性处理.整体思维的含义很广,根据问题的具体要求,需对代数式 作整体变换,或整体代入,也可以对图形作出整体处理.典型例题十一例 11 如图,长方体 ABCD A1B1C1D1 中,AB a, BC b,BB1 c,并且a b c 0 .求沿着长方体的表面自A到C1的最短线路的长.分析:解本题可将长方体表面展开,可利用在平面内两点间的线段长是两点 间的最短距离来解答.解:将长方体相邻两个展开有下列三种可能,如图.B丙)三个图形甲、乙、丙中ACi的长分别为:(ab)22 e.a2b22 e2ab孑(be)2a2b22 e2be.(ae)2b2. a2b22 e2aeI a b c 0,
25、二 ab ab be 0.故最短线路的长为.a2 b2 e2 2be .说明:(1)防止只画出一个图形就下结论,或者以为长方体的对 角线AG : a2 b2 e2是最短线路.(2)解答多面体表面上两点间,最短线路问题,一般地都是将多面 体表面展开,转化为求平面内两点间线段长.典型例题十二例12设直平行六面体的底面是菱形,经下底面的一边及与它相对的上义面的 一边的截面与底面成60的二面角,面积为Q,求直平行六面体的全面积.分析:如图,由于DD面AC .作出截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D HD后,因Rt DDH中 D HD 60,可分别求出DD、DH和D H的值.又 上下底面的边长是相等的,便可
26、进一步求出全面积.解:设平行六面体为ABCD abcd,过D作DH AB,H为垂足,连结dh . DD 平面 ABCD, DH AB,DHD 60 , DDdh , DH dh .2 2又在菱形ABCD中,有ADABBCCD,截面ABC D的面积为:S DH ABQ .侧面D DCC的面积为:S2ddDCDD AB3D H ABQ22底面ABCD的面积为:S3DHi AB丄DH ABiQ .22所以 S全 4S2 2S3(2,3i)Q .典型例题十三例13设有三个命题:甲: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是平行六面体;乙:底面是矩形的平行六面体是长方体;丙:直四棱柱是直平行六面体.以上命题中,真命题的
27、个数是().A. 0 B. 1C. 2D. 3).A.30i0i5D.i5i0解:可将异面直线所成角转化为相交直线的角,取BC的中点E,并连结EF“ EA .解:甲命题是真命题,因为它就是平行六面体的定义;乙命题不是真命题,因为平行六面体的侧棱不一定垂直于底面; 丙命题也不是真命题,因为四棱柱的底面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应选B.说明:要认真搞清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等特殊四棱柱 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典型例题十四例14 如图,AiBiCi ABC是直三棱柱,BCA 90,点Di、Fi分别是ABi、AiCi的中点.若BC CA CCi,则BDi与AFi所成角的余弦值是(1v DiFiBC BE,2 EFiBDi, EFiA是 BDi 与 AFi所成角.设 BC 2a,则 CC1 2a , CA 2a . AB 2a , AF1. 5a , AE 5a ,cos EF|A2 2 2AFi EFi AE2 AF1 EF1EF1 BD1B,B2 B1D126a .( 5a)2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 备考2025陕西省保安员资格考试通关题库附带答案
- 中国乳化剂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 中餐烹饪理论知识考核试题题库与答案
- 2025年中国铝酸钇项目创业计划书
- 中国氧化铁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 2025地下室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矿物质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光伏玻璃可行性报告
- 2025年安全输血管理制度范例
- 福建省简介PPT-福建省PPT介绍
- 18CS01 装配式箱泵一体化消防给水泵站选用及安装-MX智慧型泵站
- 年产10万吨超细重质碳酸钙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 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
- 《寻找中国巴菲特》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 员工再培训记录卡
- LY/T 2787-2017国家储备林改培技术规程
- 土木工程力学(本科)学前及自测1-8答案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4课《选举产生班委会》优秀课件
- 油泥模型制作过程课件
- 政务礼仪培训精品课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