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现代 汉 语(上,主讲教师 任崇芬,辅导课程八,第七节 音位 要点及要求1、掌握“音位”、“条件变体”、“自由变体”、“对立”、“互补”等概念。2、掌握划分音位的基本方法。3、了解普通话的音位,一、音位简说(-)什么是音位?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 单位。 这个定义着重理解三点,即“一个语音系统”、“区 别意义”、“最小语音单位”。 1、“一个语音系统” 指某一个具体的语言或方言。音位总是针对某一 个具体语言或方言来说的。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音 系统。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某个语言可能 有一些别的语言中没有的音素。 如汉语中的ts ts,俄语中没有,俄语中的r,汉语
2、又没有,又如 北京话里有n,重庆话里一般又没有。二是即便是,不同的语言中都有的音素,它们区别意义的情况也不 一定完全相同。如北京话同四川宜宾话都有“lA55” 这样的音节,北京话的lA55是“拉”的意思,而四川 宜宾则是“他” 意思。这种情况在方言里极多。所以音 位必须针对具体语言或方言而言。 2、“能区别意义” 音位是能区别意义的语音单位。不能区别意义就不 能成为一个音位。如“”(啊)“”(衣)“”屋)意义 不同,是不同的音位。“啊”,读成A ,或、或 a,都可以,不区别意义,所以A、a、这三 个“a”就不能分别为三个音位,而只能把它们看作一个 a。说音位能区别意义,并不是说一个音位能表示,
3、某个具体的意义,而是指把一个音素换成了另一个音 素,意思就不同了。如“b”是一个音位,但它并不表示 什么意义,但当把它拿去替换“p”(坡)中的“p”后, 就成了“b”(波),意义就不同了,这就是音位的区 别意义的含义。3、“最小的语音单位” 能区别意义的语音单位很多,句子、短语、词、 语素、音节等,但它们都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只有 音位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如“你好!”“ho”分成n-i- h-a-o,每个音位都不能再小,故是最小的。 (二)音位同音素的关系两者是最小的语音单位。但音素是从音质角度 (音色)划分出来的,而音位则是从社会的角度对,音素的综合,所以一个音位可以包含几个音素。 音位学的
4、基本思想是,在具体的语言中,能区别 意义的音是数量有限的。音位学把复杂的音,多数的 音在辨义的条件下归并整理为简单的数量少的音,使 语音系统简化,这对语言的研究学习,特别是拼音文 字的制定,很有意义,并且在印刷中可以节约大量的 人力物力。(三)音位变体 1、什么叫“音位变体”? 一个音位所包含的几个音叫做这个音位的变体。 有“变体”是否有“正体”呢?没有。一个音位所包含的 音,都是这个音的变体,无所谓正体。一个音位的,变体有多有少,多的几个变体,少的仅一个。一般选 一个常见好认的变体音标作某个音位的代表。用双斜 线“/”标写。如a音位写作/a/、u音位写作/u/。音位 与音位变体是类和成员的关
5、系。这就如同抽象的“人” 和具体的张三、李四、王五的关系一样。 2、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音位变体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种。条件变体:指只在一定语音条件下出现的变体。如/a/音位的几个变体出现的条件如下:aan、ian、uanA ia、ua、a ao、iao、ang、iang ian、an,自由变体:没有条件限制,可以自由变读的变体。如 “文”、“微”等,零声母(字)有的人念作v开头,有 的念作w。那么这个v和w就是一个音位的自由变 体。又如“南”、在川渝方言中,有的将声母读作n, 有的读作l,都不区别意义,n l在川渝中也是自由 变体。 (四)对立与互补这是划分和归纳音位的两个原则。对立:用于
6、音位的划分,指两个音的差异,如果 可以造成意义的不同,那么这两个音就是对立的(有 对立关系),凡对立的音都要划分为不同的音位。确定某两个音是否对立,比较好的方法是替换。 就是把需要鉴别的几个音素放在相同的语境里,进行,替换比较,看是否区别意义,如果是,说明两音对 立,是不同的音位。反之则不具对立性,应合并为一 个音位。例如:要鉴别p p m t t k是否对立,把它们 放在下面一个环境并替换:u51(环境)pu51布 tu51肚p u51铺 t u51兔mu51木 k u51库 替换结果区别意义了,故它们是6个不同的音位。互补,用于音位的归并。有些音素,由于受前后 音素的制约,从来不出现在相同
7、的语音环境中,各自 守着自己的位置,呈现互相补充(你不去的地方我,去,我 不去的地方你去)的局面,这就叫音位互 补。互补分布的音有两种情况:音色相近的可归为一 个音位,是条件变体,如a A 等;音色差异较大 的,分为不同音位,如舌尖前元音和舌尖后元音以及 k 等。 碰头的因素也有两种情况:对立的分为不同音 位,如p p等,不对立的就是自由变体,归为一个音 位。对立、互补、音色等条件同音位分合的关系可以 用下表简示,第八节 朗读和语调 由于时间关系,这里不作讲解,第九节 语音规范化 要点及要求1、了解语音规范化的意义和内容。2、了解确定正音标准的原则。3、了解正音标准,一、语音规范化的意义和内容
8、语音规范化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方便方言区 的人们学习普通话,另一方面是促进汉语朝着 纯洁健康的道路向前发展。语音规范化的内容主要有两个:一是确立 正音标准;二是推广标准音。 二、确定正音标准的原则普通话在语音方面有一个整体标准,这就是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北 京语音内部也存在着一些分歧。这些分歧在普通话里 必须加以规范。主要的是两个方面: (一)异读词的规范,异读词是指同一个词有几种不同的读音。如:“教室” 有人读“jiosh”也有人读“jiosh”,“暂时”有人读 “znsh”也有人读“znsh”。凡异读词,虽然读音不 同,但词义是没有区别的。凡有异读的词语,一律以 普
9、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的读音为规范。 (二)轻声和儿化的规范北京话轻声、儿化现象特别多,都作为普通话的 成分要求全国人民学习是有困难的,也没有必要。因 此也有规范的必要。一般规范的原则是:1、有区别意义作用的,算合于规范的。如“大 意”和“大意”、“东西”和“东西”、“眼”和“眼儿”,“头”和 “头儿”,轻不轻、儿化不儿化意义是不一样的,2、有区别词性作用的算合于规范的。如: 生气(名) 生气(动) 地道(形) 地道(名) 画(动、名) 画儿(名) 亮(形) 亮儿(名)3、没有区别意义词性的作用,但习惯上要读轻 声、儿化的,不读轻声、儿化听起来非常不顺耳,并 且读轻声、儿化又有普遍性的也应算合规
10、范的。如: “庄稼”、“石头”、“我们”、“冰棍儿”、“小褂儿”、“鸡子儿”等。轻声儿化的规范比异读词复杂得多。有些轻声儿 化词如:“喜鹊”、“掌握”、“冒烟儿”、“帮忙儿”等是否属于规范,还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再决定,第三章 文字 导学本章主要讲解现代汉字的基本知识。全章共五 节,第一节“汉字概说”讲解文字包括汉字的性质、作 用和起源等基本理论知识。第二节“汉字的形体”主要 通过汉字形体演变来说明汉字结构形体由繁到简的演 变规律。第三节“汉字的结构”通过对现行汉字形体的 分析,说明其结构系统、表意原则和方法。第四节则 讲解汉字改革和整理,第五节讲汉字的正确使用。 综上所述,文字这一章主要讲了三
11、个大问题:一 是汉字的表意性特点,二是汉字的形体结构,三是汉 字的整理和使用。三个问题之间有很强的逻辑联系,汉字的表意性特点决定了汉字形音义联系的特殊结构 方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这种结构方式 决定了汉字形体的繁难,汉字形体的繁难与书写使用 求简求易的矛盾,又导致了汉字的整理和规范。现代汉语文字这一部分的学习,重在理解和实 践。有些章节理论的讲述用于实践,类推力很弱,比 方学习了汉字的结构,并不能用象形、指事、会意、 形声等方法去分析所有具有这些方法的汉字,目的仅 在于了解汉字是用字形联系字义去表音的表意文字。 对于汉字的演变形体也只能做一般的了解,并不是为 了达到认识甲骨文、大小篆
12、等字体的目的。从使用的 实践讲,本章学习的重点在第五节正确使用汉字。要,求同学们用纠正错别字的基本方法去联系附录中“常 见的错别字”和“容易读错的字”,从而提高使用汉字 的规范水平。至于附录三简化字总表可以作为平时 的查检之用,第一节 汉字概说 要点及要求 1、了解什么是文字,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2、了解汉字与文字的关系和汉字的表意性特点。 3、了解汉字的历史功绩,一、文字的性质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 助性交际工具。拿文字同语言比较,有两点不同:1、 语言第一性文字第二性中国学者对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有很精辟的讲述, 如唐代孔颖达在正义说到:“言者,意 之声,书者,言之记”。
13、这几个字说明了文字与语言 的关系。即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 上产生的,任何民族都是先有 语言后有文字。目前 世界上有五千多种语言,可其中三分之二的语言没有 文字。即使有文字的民族也还有相当多的文盲。人类 社会没有文字照样可以存在,而没有语言却一天也难 以维持,2、 文字和民族没有必然的联系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立的语言,但不一定有独立 的文字。换句话说,不同的民族可以使用同一种文 字。日本、朝鲜、越南都正在和曾经使用过汉字。而 拉丁字母文字已经成为世界上传播最广的字母文字。 当某种文字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某个民族的语言时,这 个民族可以改换使用另一种文字。文字可以改革,可 以突变,语言却
14、不能改革不能突变,只能渐变。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有了文字,语言由 听觉信息扩大到了视觉信息,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 传于异地,留于异时。有了文字,远隔万水千山的人 可以相互交流思想,彼此协调行动。有了文字,人类,历史中灿烂的文化知识、丰富的生产斗争经验才得 以流传后世。 二、汉字的起源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语最重 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汉字与文字是个别与一般的 关系。谈汉字的起源应弄清两个问题:一是汉字起源 于什么?二是汉字起源于何时?汉字起源于什么?一般的看法是,汉字跟一般 文字一样起源于图画。人类祖先为了满足日益复杂 的交际需要,在图画记事的基础上加以简化、整 理、充实,使每
15、个图画能代表确定的语言成分,有,确定的读音。这样,古人就创造了文字。汉字起源于 图画,还可以从甲金文中的象形字得到佐证。 汉字起源于何时?这个问题主要探讨汉字有多长的历史。殷商的甲 骨文,距现在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从形体和造字法 来看,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因此汉字产生的 时间比这要更早,但早到何时?目前主要有两种说 法:一种是认为汉字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所依据的材 料是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原始社会晚期的仰韶文化遗 址发现的陶瓷上的刻划符号。半坡遗址距今有六千年 的历史,所以认为汉字有六千年的历史。但是半坡遗 址彩陶上的刻符,至今人们也不知道它的意义和,读音,所以它们是不是汉字的前身,并没
16、有得到普遍 的肯定。第二种说法认为汉字距今有四千多年的历 史。所依据的材料是1960年在山东莒县凌阳河原始社 会晚期大汶口文化遗址发现的陶瓷器上的几个象形符 号。如下: 戉(即”钺”) 斤 “旦”及其繁体:大汶口文化 距今四千五百多年,所以认为汉字有四千多年的历 史,三、汉字的性质及其特点世界上的文字大致分为表音与表意两大类。表音 文字是用符号去记录语言的声音(音素或音位),通 过声音联系词义。一种语言的音素总是很有限的,因 而表音文字总是很简单的。如英文、法文,俄文等顶 多几十个符号。表意文字就不同了,它是用符号去记 录语言的意义(语素或词),而一种语言的意义(语 素或词)动辄数以十万计,同
17、一个音代表许多不同的 意义,就得用许多符号去记。因此,表意文字是很繁 难的。汉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同表音文字比 较,汉字具有以下的特点: 1、汉字是方块形体的文字,从书写形式看,拼音文字是用字母一个接一个 作线性排列的,每个字母只用直线和曲线构成,无论 直与曲,最多三画(大写形式),形体简单。汉字则 不同,它呈方块形,可以分为笔画、部件(偏旁)、 整字三个层次。笔画并非线性排列,而是在纵横二维 平面里多向展开,组合样式十分丰富。因此造成汉字 构造的复杂和数量的繁多。 2、汉字是语素文字从汉字记录语音单位来看,汉字记录的是音节, 即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但是,又不能把汉字归属 于音节文字。因
18、为音节文字的总数也不可能很多。而 汉字,由于字形上表义,往往一个音节对应几个甚至,十几个汉字(yang:羊洋样阳扬杨佯疡yi:义亿 忆议艺异抑佚役邑疫译绎易诣羿益翼谊意),有 的汉字又对应好几个音节(咽:yn yny;塞: si、si、s。着:zho、zhu、zho、zhe),所 以,汉字是形音义的综合体,它所记录的是汉语里最 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语素在汉语里以单音节为 其主要形式。汉字是语素文字。3、 汉字记录汉语没有分词连写的规则拼音文字的书写,一般是一个词里的字母挨着字 母写,词与词之间留开空隙,以显示界限。汉字记录 汉语没有分词连写的规则,词与词之间看不出界限, 因而阅读时往往掌握不好
19、停顿,以致影响对语句的理解,四、汉字的历史功绩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历史上最悠久的文字。 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算起,已有3400多年的历史。几 千年来,汉字不仅较好地服务于古代和今天中华民族 的书面交际(在维系中华民族的团结,巩固国家的统 一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而且记录传播了光辉灿烂的 中华文化,记录传播了中华民族在哲学、政治、经 济、军事、科技等方面创造的重要成果(在推动社会 发展方面,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汉字还 曾被日本、朝鲜、越南等邻国借用,日本至今还在使 用汉字。(参见教材165页)总之,汉字不仅有着不 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而且正在和将继续为我国的“四 化”建设发挥重要作用,第二节
20、 汉字的形体 要点及要求1、了解汉字形体演变的阶段和发展演变的总规律,了解古文字(甲骨文、金文、篆书)和今文字(隶书、楷书)在形体上的主要差异。2、 掌握现行汉字的常用形体及其使用范围,熟悉现行汉字输入形体大小号,一、 汉字的形体演变 (一) 汉字形体演变的原因汉字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几千年的历史中, 其形体不断发展变化。原因可以从纵横两个时间角度 看。所谓“横”,指同一时代。从同一时代看,汉字始 终都有两种形体,一是正体,二是草体。正体是合于 规范的形体,它体现了文字书写要规范明确的要求; 草体(这里并非指有造诣的草书)是比较随意的快写 体,它体现了文字书写要简单迅速的要求。正体和草 体是
21、一对矛盾:写字要快,就要简单,就可能潦草、 不好认,为了明确好认、于是又要对其进行规范。规 范以后再在新一形体上求快求简, 又可能潦草,于 是再规范。如此循环往复。在汉字形体演变发展中,正体和草体实际上代表了明确规范与迅速潦草两条文 字应用规律。两条规律总是相互制约、互相牵制,相 辅相成的,从而推动汉字字体不断向前发展变化。于 是,历时(纵)地看,就有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汉字形 体。 (二)汉字字体演变的阶段 粗略地讲,汉字字体可以划分为两个大阶段。 如下:古文字阶段 甲骨文 金文 篆书今文字阶段 隶书 楷书 (草书、行书是辅助性字体。) 甲骨文 因刻写在龟甲兽骨上而得名。主要通行于殷商时代。甲骨
22、文时代最早,象形味,最浓。因为象形程度高,书写时只要大致画出所代表 的事物特征就能认,不必拘泥于一点一画,所以甲骨 文的异体字很多:字的构件可多可少,位置左右比较 自由。从书写材料看,甲骨文是用铜刀或石刀刻在龟 甲兽骨上的,因此笔画细瘦方折,字型大小不一,大 的经可愈寸,小的细如芝麻。排列也参差不齐。金文 因范铸在青铜(古人称之为金)器上而得 名。主要通行于周代。金文由于铸造(只是少数是刻 的)有模子,可以细细加工,所以金文字体工整,布 局匀称,排列也整齐。也因为铸造的关系,所以金文 笔画丰满肥厚,屈曲圆柔。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金文 与甲骨文时间近,又得以细细加工,笔画屈曲圆柔等,因素,其象形性
23、有的比甲骨文更高,更显古老。 篆书 “篆”,许慎说文解字:“引书也,从 竹,篆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书者,引笔 而著于竹帛也。”王筠说文解字句读:“运笔谓之 引。”可见,“篆书”一词的“篆”的原始义与这里讲的汉 字形体演变中一种书体名称的意义没有什么关系。 篆书分大篆、小篆两种。大篆是秦统一前秦国的 文字,又叫“籀文”。小篆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所用的标 准字体。战国时期,七国文字异形,秦始皇削平六 国,统一文字,采纳李斯的奏请“罢其不与秦文合 者”。这时秦使用已久的大篆也在省改。省改后的文 字确 已规范化,偏旁都有固定的形式和位置,笔画,数也固定了下来,形体竖长方,异体字基本废除 了。后世把这省改整理后的字体称为秦篆,又叫小 篆。小篆因其笔画还未脱离屈曲圆转,所以仍然保 留着一定的象形性。小篆是汉字字体演变史上承前 启后的字体,代表着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没有小 篆,现代汉字中许多字的字体结构将会找不到合理 的解释,没有小篆,殷周古文字也无从考释,失去 了溯源的基础和条件,因此小篆被称为是连接古今 字体的枢纽。 隶书 因为写这种字体的人多属“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职业技能汽车修理工汽车修理工(初级)-汽车修理工(初级)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职业技能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烟花爆竹经营单位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特种作业类特种设备作业-场(厂)内专用车辆安全管理A8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特种作业类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加氢工艺作业-重氮化工艺作业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建筑工程类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技术导则与标准-评价技术方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建筑工程类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化工安全)-安全生产专业实务(道路运输安全)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盾构监理培训
- 六年级山西教育数学试卷
- 梦见自己考数学试卷
- 丽水一模数学试卷
-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稿(完整资料)
- 神的《全备之救》
- GA 38-2021银行安全防范要求
- 第一章数字印刷概述课件
- 【医院管理】-科研创新助推学科建设课件
- 《卷烟原料配方设计》配套教学课件
-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系统检测与维修习题册》 习题参考答案(劳动)
- 介入诊疗质量安全计划与指标
- 新课标高考英语词汇表3500
- 99S203 消防水泵接合器安装图集
- 工资现金发放证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