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L-CNG 技术方案L CNG 汽车加注站调试大纲L C汽批准:日期审核:日期编制:日期第1页共23页L-CNG 技术方案安瑞科(廊坊)能源装备集成有限公司第2页共23页L-CNG 技术方案目录一、 L-CNG加注站概述二、调试领导小组三、加气站调试过程中安全注意事项四、调试前的准备工作五、工艺管线焊缝检查、吹扫、试压及严密性试验六、 LCNG汽车加注站工艺管线及设备的置换七、 LCNG汽车加注站调试工艺流程操作步骤第3页共23页L-CNG 技术方案一、 L-CNG加注站概述LCNG 汽车加注站是利用LNG 作为气源的一种多功能加气站,可同时提供LNG和 CNG两种车用替代燃料。 即除了可以给
2、LNG 改装车充装液态LNG ,完成对小容积LNG 运输设备的充装外,同时还可以实现对各种CNG 改装车充装气态CNG ,给大容量的CNG 专用运输半挂车充气,即兼有CNG 加气母站,加气标准站,加气子站的功能。液化天然气用 LNG 运输槽车或集装箱(以下简称 LNG 槽车)按一定周期向 LNG 加注站运送 LNG 。运输槽车上的 LNG 通过卸载设施,注入加注站内的 LNG 储罐内。卸载过程通过计算机监控,以确保 LNG 储罐不会过量加注。储罐加注完成后,可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或手动的方式,对罐内的 LNG 进行饱和状态的调整 (自调压)。调整过程是使部分 LNG 进入增压汽化器汽化后, 再回到
3、罐内实现的, 调整后的 LNG 能够适合各种 LNG 改装车发动机的需要。LCNG 加注站的主要工作过程是将LNG 低温储罐的液体分为两路,一路经潜液泵和LNG 管线进入LNG 加注机,再通过 LNG 加注机给以LNG为燃料的车辆加注低温液体。另一路经柱塞泵加压到25MPa 后,再通过高压空温气化器气化为常温CNG ,然后充入CNG储气瓶组,再通过CNG 加气机为 CNG 燃料汽车充装CNG 。通常,基于压缩机的CNG 加气站建站投资大,运行成本也高。第4页共23页L-CNG 技术方案相对而言, LCNG站的建站成本也较高,但运行费用远低于传统的CNG 站。这是因为液体是几乎不可压缩的,把一定
4、量的LNG 加压到 25MPa 所需的能量消耗只有把相同量的气体压缩到25MPa 时所需的能量消耗的1/61/8 。LCNG加注站系统流程示意图LCNG橇体加压前放散气体和储罐的超压放散气体可以通过安全泄放汇管进入BOG 加热器,加热到0以上,通过调压计量加臭后进入中压管网。二、 L-CNG加注站调试领导小组第5页共23页L-CNG 技术方案组长:甲方领导副组长:现场总指挥:组员:甲方技术人员安瑞科集成公司技术人员设计人员施工单位技术人员设备厂家技术人员三、加气站调试过程中安全注意事项( 1)参加调试人员及现场其他工作人员严禁携带火种入场,一律按规定穿戴统一的劳动保护工装上岗,胸前佩戴进站许可
5、证。( 2)投产现场不得进行动火作业,特殊情况必须动火须经安全主管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进行。( 3)现场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并清除全部遗留物、垃圾、油污,做到工完、料净、场池清。( 4)各类车辆必须在指定地点停放,不得进入调试现场。( 5)调试期间采访人员严禁使用闪光灯、新闻灯,与调试无关人员谢绝入场。( 6)防静电、 防雷击、 接地装置进行 100%检查测试, 符合要求。( 7)按照设计要求配备足够有效的防火、防爆灭火器材并按规第6页共23页L-CNG 技术方案定就位,消防冷却系统运行可靠。参加调试人员能熟练使用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懂得安全知识。( 8)所有操作器械必须防爆。( 9)对所
6、有动、 静密封点进行检查, 投产区域不漏油、 不漏水、不漏气。( 10)操作人员经严格考核后持证上岗。( 11)由安全人员巡回检查,调试工作人员持通行证,操作人员戴上岗证进入投产现场,其他闲杂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大门。以上安全措施由安全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并监督进行。四、调试前的准备工作1、操作人员和技术培训操作人员在调试前应进行设备、工艺、电气、仪表、安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的上岗前系统培训,使其熟悉工艺流程和运行参数。由集成公司负责培训。2、工具、用具及消防灭火器材的准备与就位调试过程中使用的工用具必须防爆,消防灭火器材必须按照设计要求的数量和规格进行配备,并放置到规定地点。3、压力表
7、、温度表及安全阀的调校站内所有压力表、 温度表及安全阀必须一个不漏地到有调校资质的相关部门进行重新检验和调校,不合格者不得投入使用。4、可燃气体报警器的调试第7页共23页L-CNG 技术方案由可燃气体报警器生产厂家派技术人员到现场对可燃气体报警器装置逐点进行测试和调试,直至合格。5、调压阀的调整由厂家技术人员完成。6、设备、工艺管线、电气仪表的检查由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三方对安装完工后的设备和工艺管线进行认真的联合检查,如有错误及时整改。检查所有阀门、电气仪表是否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五、工艺管线焊缝检查、吹扫、试压及严密性试验1 焊缝检查现场设备、管道焊缝外观质量的检查由质检主管部门按
8、现行国家标准 GB50236-98现场设备、 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2 LNG 管道系统吹扫、强度试验、严密性试验管道安装施工完毕后,经外观和焊缝检验合格后应进行吹扫和压力试验。在制造厂内业已完成吹扫和压力试验并附有检验报告的设备,现场不再进行吹扫和压力试验。在进行管道吹扫和压力试验时,应用盲板或其他措施隔开,压力试验的压力表应经校验,并在检查周期内, 精度不低于1.5 级,满刻度为被测压力的1.5 2.0 倍。2.1 吹扫按照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33-2005 中规定的要求进行吹扫,吹扫合格后方可进行强度试验。第8页共23页L-CNG 技术方案2.2 强度试验要
9、求( 1)当设计压力为1.0MPa 时,试验介质为洁净水,要求用于奥氏体不锈钢设备及管道强度试验的水中氯离子含量不超25 10-6(25ppm) ,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5 倍,压力试验的环境温度不得低于 5。考虑到 LNG低温系统不能有水,而如果采取水作为试压介质在试压完毕后,很难把水清除干净,实际压力试验时采取氮气施压,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15 倍。( 2)进行强度试验时, 压力应逐步缓升, 首先升至试验压力的 50%,应进行初检,如无泄露、异常,继续升压至试验压力,然后宜稳压时间 1 小时后,观察压力计不少于30 分钟,无压降为合格。2.3 严密性试验要求气密性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
10、1 倍,试验介质为空气。气密性试验时间为24 小时。所有未参加严密性试验的设备、仪表、管件,应在严密性试验合格后进行复位,然后按设计压力给系统升压,应采用发泡剂检查设备、仪表、管件及其与管道的连接处,不漏为合格。3 CNG 管道系统吹扫、强度试验、气密性试验。管道安装施工完毕后,经外观和焊缝检验合格后应进行吹扫和压力试验。 在制造厂内业已完成压力试验的设备并附有检验报告时,现场不宜再次进行压力试验,在进行管道吹扫和压力试验时,应用盲板或采取其他措施隔开。压力试验的压力表应经校验,并在检查周期内,精度不低于1.5 级,满刻度为被测压力的1.5-2.0倍。第9页共23页L-CNG 技术方案3.1
11、吹扫站内管道在试压前应进行吹扫,系统吹扫时设备必须拆除,用短节连通, 吹扫气体在管道中的流速不宜小于20m/s ,压力不宜大于设计压力,管道吹出的脏物不宜进入设备,设备吹出的脏物不得进入管道,当吹扫出的气体无铁锈、尘土、石块、水等脏物时为吹扫合格。吹扫合格后应及时封堵。3.2 强度试验强度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5 倍,实验介质为纯净水,要求用于奥氏体不锈钢设备及管道强度试验的水中氯离子含量不超过25* 。强度试验时管道上不参与压力试验的设备及仪表元件应按要求拆下或采取其他措施隔开。对管道进行压力试验时压力应逐步缓升,压力升至试验压力的50%后,应保持 15 分钟,进行检查。 确认无渗漏、无异
12、常情况后方可继续升压,压力升至试验压力的90%后,应保持15 分钟,再次进行检查。确认无渗漏、无异常情况至试验压力后,稳压 1 小时后,观察压力计不应少于30 分钟,确认无渗漏、无异常情况为合格。3.3气密性试验气密性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实验介质为干燥、纯净的压缩空气或氮气;气密性试验时,所有设备及仪表元件均复位。气密性试验压力升至0.2MPa 后,应保持10 分钟,进行检查,确认无渗漏、无异常情况后方可继续升压;压力升至试验压力的50%后,应保持10 分钟,进行检查,确认无渗漏、无异常情况后方可继续升压;以第10页共23页L-CNG 技术方案后压力按试验压力的 10%逐级升压,每级稳压 30
13、 分钟,直至试验压力,稳压 24 小时,无压降、并用发泡剂检验不泄漏为合格。4、干燥气压试验结束后,应使用氮气对低温系统中的设备和工艺管道进行干燥。六、 LCNG汽车加注站工艺管线及设备的置换为验证 LCNG汽车加注站系统的可靠性, 加注站必须进行系统试运。LN2 负荷试运和 LNG负荷试运。 在试运过程中应密切注意运行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应停车卸压检查。LN2 负荷试运合格后方可转入LNG负荷试运。在进行 LN2 负荷试运和LNG负荷试运中, 应进行两次置换:即惰化处理和纯化处理1工艺管线及设备的氮气置换(惰化处理)惰化处理:系统在首次充注 LNG之前,必须经过惰化处理。惰化处理是将惰性气体置
14、换系统工艺管线及设备中的空气。置换的目的就是使置换后系统中的气体含氧量小于0.5%(体积比)以防爆炸或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投产安全顺利进行。参加置换的人员必须穿戴防静电、防低温的劳动保护用品。2 工艺管线及设备的 LNG置换( 纯化处理)充注 LNG之前,还必须要用 LNG蒸汽将系统工艺管线及设备中的氮气置换出来,这个过程较纯化。第11页共23页L-CNG 技术方案具体方法是用 LNG蒸汽送入系统工艺管线及设备中,将系统中的氮气置换出来,使系统中不存在其他气体。纯化工作完成之后,方可进入冷却降温和 LNG的加注过程。七、 LCNG汽车加注站调试工艺流程操作步骤(一)、卸车流程操作步骤1、利用站
15、内调压/ 卸车增压汽化器增压卸车操作步骤:1) 导引 LNG槽车进入卸车停车位后停好车, 将站内的静电接地钳与槽车上的接地点相连;2) 分别把槽车出液口、 气相口、 增压口与站内相应的进液口、 增压口、气相口通过软管相连;3) 轻微开启槽车上气相口阀门, 打开 V11 手动排空阀, 将软管内的空气排出后关闭 V11;4) 如站内储罐长时间存放造成气相压力过高,应先打开回收气动控制阀 PV14将储罐内的压力泄放至 0.6MPa时再开始执行下面的操作;5) 按顺序依次打开 V9、V13、V7,此时储罐内的蒸发气将进入管道内,将槽车上的气相口阀逐渐开大, 直到储罐内的气压与槽车内的气压达到平衡时,关
16、闭V13;6) 轻微打开槽车上增压口阀门, 打开 V10 将增压软管内的空气排出后关闭 V10;7) 将槽车上的增压口阀门逐渐开大,依次打开V8、 PV18,此时由增压汽化器来的蒸发气将通过V9、槽车气相口进入车内给第12页共23页L-CNG 技术方案槽车增压;8) 轻微打开槽车上的出液口阀门,打开V127 将出液软管内的空气排出后关闭V127;9) 当槽车压力高于储罐内的压力时,手动打开 V1,保持 V2 和 V3处于关闭状态后,即可手动打开PV1和 V4(或 PV4和 V6)向储罐内卸液。注意:打开PV1 和 V4 时选择的是顶进液方式,打开 PV4和 V6 时选择的是底进液方式,PV1、
17、V4、PV4、V6 同时打开时则为同时进液。通常,当储罐第一次卸液时或储罐内的压力高于0.4MPa 时选择顶进液;当储罐内的压力低于0.3MPa 时选择底进液。也可根据LNG的密度选择,当槽车内的 LNG密度大于储罐内的LNG密度时选择顶进液, 当槽车内的LNG密度小于储罐内的LNG密度时选择底进液。10) 当储罐液位达到最高允许充装量时或槽车内的液位下降到最低允许液位时停止卸车, 此时关闭槽车上的增压口阀、 出液口阀、将槽车上的出液口切换到与槽车的气相区相通,利用槽车的气相压力将进液管内的残液压入储罐内后关闭V126、V8、V9,打开 V10、 V11、V127 将软管内的残压泄放后将软管从
18、槽车上拆下;11) 将顶进液和底进液气动阀 PV1、PV4复位,关闭 V4、V6,自增压卸车完毕。2、利用潜液泵卸车操作步骤:1) 导引 LNG槽车进入卸车停车位后停好车,为保证卸车充分建议第13页共23页L-CNG 技术方案将槽车前端顶升起一定的角度, 以使最多的 LNG液体能从车后部的出液口流出;2) 将站内的静电接地钳与槽车上的接地点相连,保持槽车的良好接地;3) 分别把槽车出液口、 气相口与站内相应的进液口、 气相口通过软管相连;4) 轻微开启槽车上气相口阀门, 打开 V11 手动排空阀, 将软管内的空气排出后关闭 V11;5)轻微打开槽车上的出液口阀门,打开V127 将出液软管内的空
19、气排出后关闭 V127;6)如站内储罐长时间存放造成气相压力过高,应先打开回收气动控制阀 PV14将储罐内的压力泄放至0.6MPa时再开始执行下面的操作;7) 按顺序依次打开 V7、V13、V9,此时储罐内的蒸发气将进入管道内,将槽车上的气相口阀逐渐开大,直到储罐内的气压与槽车内的气压达到平衡时关闭阀V9;8) 对潜液泵和卸液管路预冷,手动打开 V126, V2 、V3、V4、V6,将槽车出液口阀完全打开,保持阀 V1、PV2处于关闭状态, 启动卸车操作柱上的卸车预冷按钮,控制系统将自动完成对卸液管的预冷,当卸车操作柱上的红灯长亮时表示预冷完成可以启动卸车按钮开始卸车。注意:为保证潜泵的安全运
20、行,不管采用自增压卸车或是用潜液泵卸车,必须保证潜液泵和管路的充第14页共23页L-CNG 技术方案分完全的预冷。9) 按下卸车操作柱上的卸车启动按钮, 系统自动开始卸车, 潜液泵运行时先低速运行 15 秒钟,之后变频进入高速运行,因此时泵的流量较大,潜液泵的出入口压差约为0.12MPa 左右;10) 潜液泵运行时要密切观察站内储罐的压力和液位变化情况,一般卸车时应将储罐内的压力控制在不高于 0.6MPa 为宜,同时观察槽车内的压力, 必须保证潜液泵有足够的进口吸入压头,如吸入压力过低则可用槽车上或站内的增压汽化器为槽车增压;11) 当储罐液位达到最高允许充装量时系统自动停止卸车。如果在卸车时
21、槽车内的液位下降到最低允许液位时则要手动按下操作柱上的卸车停止按钮停止卸车;12) 用泵卸液快结束时要仔细观察泵的运行声音有无明显变化,并仔细倾听槽车出液口有无液体流动声音, 如无明显流动声音则应立即停泵以免泵因进液口流量不足或无液而气蚀损坏;13) 卸车停止后,需将进液管路中的残液压入储罐中。此时手动关闭槽车的出液口阀和V13、V2、V6 将出液口切换到与槽车的气相区相通, 少量打开 V5,打开 V12 、手动打开PV18、V1、PV1,利用槽车的气相压力将进液管内的残液压入储罐内后关闭 V126、 V9,打开 V10、 V127 将软管内的残压泄放后将软管从槽车上拆下;第15页共23页L-
22、CNG 技术方案14) 将气动阀 PV1、 PV18复位,关闭 V4,卸车完毕。3、利用车载汽化器自增压方式卸车a) 导引 LNG槽车进入卸车停车位后停好车, 将站内的静电接地钳与槽车上的接地点相连;b) 分别把槽车出液口、 气相口与站内相应的进液口气相口通过软管相连;c) 轻微开启槽车上气相口阀门, 打开 V11 手动排空阀, 将软管内的空气排出后关闭V11;d) 如站内储罐长时间存放造成气相压力过高, 应先打开回收气动控制阀将储罐内的压力泄放至 0.6MPa 时再开始执行下面的操作;e) 按顺序依次打开 V9、V13、V7,此时储罐内的蒸发气将进入管道内,将槽车上的气相口阀逐渐开大,直到储
23、罐内的气压与槽车内的气压达到平衡时,关闭V13;f)轻微打开槽车上的出液口阀门,打开V127 将出液软管内的空气排出后关闭V127;g) 逐渐打开槽车上增压口阀门, 使 LNG缓慢流入车载增压汽化器气化后返回槽车给气相区增压;当槽车压力高于储罐内的压力时,手动打开V1,保持 V2 和 V3 处于关闭状态后, 即可手动打开 PV1和 V4(或 PV4和 V6)向储罐内卸液。注意:利用车载自增压汽化器为储罐卸液时要控制槽车压力高于储罐压力 0.15MPa 左右;第16页共23页L-CNG 技术方案h) 当储罐液位达到最高允许充装量时或槽车内的液位下降到最低允许液位时停止卸车, 此时关闭槽车上的增压
24、口阀、 出液口阀、将槽车上的出液口切换到与槽车的气相区相通,利用槽车的气相压力将进液管内的残液压入储罐内后关闭V126、 V8、V9,打开 V10、 V11、V127 将软管内的残压泄放后将软管从槽车上拆下;i) 将顶进液和底进液气动阀 PV1、PV4复位,关闭 V4、V6,自增压卸车完毕。二、介质饱和状态调整流程(自调压)( 对于单纯的 LCNG站,此工艺流程不需要)有些以 LNG为燃料的车辆对车载 LNG的初始饱和状态有一定的要求,当卸入储罐内的 LNG饱和压力低于此要求时,需要对储罐内的 LNG进行饱和状态的调节,即调高 LNG的饱和压力。调压流程由控制系统控制自动运行。调压步骤如下:1
25、) 当卸车完毕后,手动打开 V5、V12、 V13、 V7,保持 V8 和 V9 处于关闭状态;2) 当储罐压力低于 0.4MPa 时,控制系统将对储罐自动调压,直到罐内压力上升到 0.6MPa 时停止;对于以 CNG为燃料的最终用户,一般不需要对 LNG进行饱和状态的调整。下图为卸车及调压工艺流程操作步骤参考图第17页共23页L-CNG 技术方案第18页共23页L-CNG 技术方案三、 LCNG 加气工艺操作步骤在 LCNG 控制界面的参数设定界面上,可根据场站的实际加气量需要选择开任意一台高压柱塞泵或同时开两台柱塞泵。1) 柱塞泵启动前必须先进行预冷。先打开V14 和 V15 ,再打开V5 和 V7;2) 在参数设定界面上设置相关参数;3) 从参数设定界面上选择要运行的柱塞泵,如高压储气瓶组压力低于设定要求时,系统将自动打开PV5 或 PV6 执行预冷程序,预冷达到要求时, 柱塞泵自动运行输出高压LNG ,开泵的同时PV15 或 PV16 将打开 10 秒钟以泄放泵排出管中的压力;4) 当瓶组压力超过设定的压力值上限时, 系统将关闭 PV5 或 PV6,同时停止柱塞泵运行;5) 当系统检测到任意一个瓶组的压力低于设定压力下限值时, 将再次启动柱塞泵运行流程。四、 LNG 加注工艺操作步骤:1) LNG 加注前必须对潜液泵和加液机进行充分的预冷,打开 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18584-2: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Test methods for on-card biometric comparison applications - Part 2: Work-sharing mechanism
- 2025至2030中国益生菌补充品市场供应渠道与未来销售渠道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电子相册软件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及有效策略与实施路径评估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电动牙钻机行业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评估分析
- 2025至2030中国珩磨油行业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评估分析
- 2025至2030中国特殊需要的婴儿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教育心理学学生情感教育的核心
- 辽宁省沈文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质量监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 华邦健康知识培训
- 商业培训中如何利用教育大数据提升教学效果
- 2024年09月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江苏省分行秋季校园招聘(8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作文4篇范文:“尊重”“诚实”“创造性”“美好生活”
- 2025年辅警招聘考试试题库含完整答案
- 2025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度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真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快递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基本乐理》师范与学前教育专业基本乐理相关知识全套教学课件
- 2025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题(原卷版)
- 2025-2026年中国台球产业消费趋势报告
- 2025年高考英语全国新高考II卷深度解读及答案详解
- 2025年第十届“学宪法、讲宪法”网络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