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案(一课时)_第1页
《故都的秋》教案(一课时)_第2页
《故都的秋》教案(一课时)_第3页
《故都的秋》教案(一课时)_第4页
《故都的秋》教案(一课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故都的秋教案(一课时)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水平,但在文章的解读上还存有着不足,对文本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学生在本文的学习上易有两个迷误,第一个是对文章所表现的悲凉美难以理解;二是对文章语句的理解易流于肤浅,读得不细,自以为读懂了,其实并没有真正地读懂文本。本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意识到悲凉也是一种美,从而拓宽学生的审美眼界,并指导学生咬文嚼字,细读文本,更深入地读懂文本。学习内容分析:故都的秋文字浅易,适于高一学生阅读,意蕴丰厚,宜于用作培奍学生的细读文本的水平训练材料;同时这篇课文中作者表达的审美情趣对高中学生也颇有启发,利于拓宽学生的审美眼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 了解作者的生平,人生态度,能对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有基本的了解。(2)过程与方法:主要方法是“读读、划划、想想、议议”,让学生细读文章,通过对语言的品味领悟作品的深厚内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品读语言,体味作者的故都之秋的独特体味,丰富自己的审美趣味。教学重点:细读文本,品味语言,体味作者的故都秋思。教学难点:对作者独特审美趣味的的体悟。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布置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课文。2、自学生字、生词。3、了解作者生平,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出来的主要观点。4、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阅读中的疑问。以上内容各人自学完成,各小组长课前检查,以备课堂展示交流。教师收集学生提出的疑

3、问,并作整理,较简单的问题,在课堂上交由学生解答,较难的问题,由教师组织讨论、指导解决。二、课堂展示选小组及学生代表,展示本组学生预习成果。1、给加点字注音: 混混沌沌(hn dn) 潭柘寺(zh ) 落蕊(ru) 一椽破屋(chun ) 廿四桥(nin ) 房檩( ln ) 颓废(tu ) 鲈鱼(l ) 字音订正后,由该小组的相关同学带读。2、词语解释混混沌沌 : 迷糊不清的样子。颓废:坍塌荒废。如:古老的城墙早已颓废剥落。 意志消沉,精神萎靡。如:失去了理想,他从此便一天天颓废下去。3、作者简介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县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代表作:短篇小说沉沦、

4、春风沉醉的晚上4、分段及段意概括第一部分:总起。(第1、2段)直言南国之秋比不上北国之秋,表达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眷念之情。第二部分:分写。描秋之五景。(第311段)第三部分:议秋。(第12段)第三部分:总括。(第13、14段)再言南国之秋,色味不如北国之秋浓。三、小组合作探究在整理好的问题中,选出以下问题,课堂上点名解答,教师点拨。1、在作者的笔下,“故都的秋”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明确:写出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清”与“静”相近,都以描述景物的客观特点为主,而“悲凉”则以描述作者对故都之秋的主观感受为主。(教师点拔)指导划出文眼句:不过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

5、悲凉。故都的秋的特点:清、静、悲凉 (板书)郁达夫对故都之秋的独特审美:悲凉美。(板书)2、作者认为南方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那么,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到底。那么,南方的秋有什么特点?北方的秋又有什么特点呢?阅读课文,寻找特点。明确:南国之秋有何特点是: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混混沌沌,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作用:对比衬托。突出作者的主观感受北国之秋胜于南国之秋,从而表达对故都之秋的向往眷爱之情。在结构上,首尾呼应,深化了对北国之秋的赞美的主旨。3、作者为了感受故都的秋,饱尝故都的秋味,他写了他认为代表他心境的故都的秋的味,

6、秋的色,秋的意境和姿态。阅读课文,给作者笔下故都秋的五幅场景图来命名。明确:作者选择了故都之秋的富有特征的景物,如秋晨民居小院所见的“极大的碧绿的天色”,青天下的“驯鸽”,槐树叶底“漏下来的日光”,破壁腰中的“牵牛花”,“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早晨铺得满地的槐树“落蕊”,被称作“北国的特产”的衰弱的“秋蝉”,又奇又有味的“北方的秋雨”以及雨后话秋凉的“都市闲人”,北国的“枣子树”和其他鲜果,等等。 能够概括为“秋之五景”。展示“秋之五景”图片,要求学生把课文的相对应段落找出来,并标注五景之名,其名能够与答案不同,意思相近即可。1、秋晨静观图2、落蕊轻扫图3、秋蝉残鸣图4、都市闲人图5

7、、胜日秋果图(作解释)郁达夫所欣赏的秋天,是和别人不一样的。郁达夫把“ 悲凉”当作美。这是我们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中很少有的。如果这种“ 悲凉”,仅仅一笔带过,可能还不算是关键词语,但是“ 悲凉”,恰恰是在全文中以一连串的语词链加以强调的表现,可见郁达夫显然有意把秋的悲凉作为美来系统地欣赏的。3、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阅读课文,结合作者所写的五个秋的场景,来说一说作者所饱尝到的故都的秋味。(从秋的色彩、秋的意象、秋的意境来体会。)(明确)(1)教师引导学生品读第三段。(教师引导)在“秋晨静观图”中,作者有没有把

8、 “清、静、悲凉”的感觉写出来?学生齐读课文第三段。思考、讨论上述问题。点名问答。(教师点拔)阅读这一段,要结合文眼句“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才能深入地理解这一段的文字的意蕴。阅读时,要注意文段看似细小实却紧要的关键词语,通过对关键词语的揣摩,领悟文段意蕴。(第三段问题导引)本段中要注意把握这几个词:一椽“破”屋、“破”壁腰中 的“破”,想一想,为何要住“破”屋、赏“破”壁?赏牵牛花,为何淡红者最下?花底为何要用秋草作陪衬?指导划出关键词语。(点拔)漂亮的新屋不是更舒适吗?但是,太舒适了,就只有实用价值,没有多少历史的回味,破屋才有沧桑之感,才能体会到其中历史的

9、积淀、悲凉的意味。花之淡红者,其色过于鲜艳,为暧色,较有生命力的意味,而蓝、白、紫黑则偏于冷色调,秋草就是枯草,二者都表现出生命的衰败,逗起悲凉之感。凡是属于生命的景象都有感悟存在的价值。引起生命的蓬勃之感的,自然可以激起内心欢愉的体验,这是一种美的感受。直面生命的衰败的感觉,启示沉思生命的周期,逗起悲凉之感,也是一种生命的感受,也是一种美,郁达夫在此要着意表现的正是这秋天的悲凉美。(板书)破 沧桑之感 枯草 蓝、白、紫黑 表现出生命的衰败,逗起悲凉之感 (第三段补充与延伸)当然,此段中的“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驯鸽的飞声”、“朝东细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都写出了秋天的“清”和“静”。“

10、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这些词都告诉我们,要欣赏秋的悲凉美,是先要有悠闲的心情和姿态。 (2)学生自读,品读第5段秋蝉残鸣图。学生齐读课文第5段。思考、讨论:读秋蝉残鸣这一段,有哪几个词语要特别加以注意?通过这几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学生发言。(教师点拨)指导划出关键词语。 此段要注意这几个词:衰弱、残声。此处写的蝉声是凄切悲凉的。跟南方烦躁的蝉叫声相比,那些“衰弱”让人感觉到生命的衰亡竟是这样的真切而无法逃避,更令人有一种秋将冬至的感觉,更觉生命的可贵,唤起人生的种种感慨,羁旅漂泊之苦,人生不顺之失落这本身就是对生命衰亡的情趣的体味,是一种悲凉美。秋蝉图实是一幅秋声图,写出了故都的秋

11、的静,烘托北国之秋带给作者的悲凉感受。还有“家虫”一词,说秋蝉像“ 耗子”一样,像家家户户养在家里的,写出了秋蝉之多、之普遍,这个词让秋蝉透露出平民色彩,不再像古诗词中的秋蝉那样有高雅的意味。(补充拓展)把这一段和第3段、第4段相比,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是从故都老百姓的平常的世俗的生活中来选择材料,以之表现秋的悲凉之美,这就是“俗中见雅,雅俗结合”。4、作者通篇南北之秋进行对比,运用多种感官来“尝”故都的秋味,那么他饱尝到秋的味了吗?面对每一个场景的秋,他觉得满足吗?请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满足感,思考他为什么感到了满足?5、作者为什么欣赏故都的秋,除了清、静、悲凉之外,对故都的秋还有其他的感触吗?面对秋风瑟瑟,秋叶飘零,秋声嘶鸣,秋雨送来的阵阵寒凉,我们又有着怎样的感触呢?请写下你对秋的感觉。四、学习小结各小组小结本课学习内容。教师点评:1、阅读文章时要注意把握全文的文眼,结合文眼读懂文章的重点段落;2、注意文段中的看似细小实则重要的关键词语,把它们划下来,并细加品味。3、通过对关键词语的品味,理解文段及文章的意蕴。五、课外探究从本文的“落蕊轻扫图”、“都市闲人图”、“胜日秋果图”中任选一幅图,写一短赏析文字。注意点出文段中的关键词语,并分析其作用。200字左右。六、教学反思 附:板书设计故都的秋 郁达夫 文眼: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关键词:清,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