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练习第7单元+随堂真题演练23染色体变异与育种新版_第1页
2019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练习第7单元+随堂真题演练23染色体变异与育种新版_第2页
2019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练习第7单元+随堂真题演练23染色体变异与育种新版_第3页
2019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练习第7单元+随堂真题演练23染色体变异与育种新版_第4页
2019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练习第7单元+随堂真题演练23染色体变异与育种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随堂真题演练o (2017高考江苏卷)一株同源四倍体玉米的基因型为Aaaa,其异常联会形成的部分配子也可受精形成子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疋當联空一-書异常联会艺一.茲A 上图表示的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 .自交后代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个体C.该玉米单穗上的籽粒基因型相同D 该植株花药培养加倍后的个体均为纯合子解析:选B。图示的联会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项错误;由异常联会图示可知,同源染色体中的三条染色体可移到一个细胞中,而另一条染色体可移到另一个细胞中,因此,减数分裂后形成的配子中有的染色体数目异常,自交后代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个体,B项正确;该玉米单穗上的籽粒可

2、由不同基因型的配子结合形成,因此基因型可能不同,C项错误;该植株形成的配子中有的基因型为Aa ,含这种配子的花药培养加倍后形成的个体是杂合子,D项错误。& (2015高考海南卷)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B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D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解析:选C。基因突变的实质是基因中碱基对序列的改变 ,结果是产生等位基因,不会导致 染色体结构变异,A项错误;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个体表现型的改变 ,B项错误;由于染色 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染

3、色体结构变异会引起 DNA碱基序列的改变,C正确;基因突变 在光学显微镜下是看不见的 ,D项错误。目(高考大纲卷)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 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用上述 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回答问题:(1)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需满足的条件有: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 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 ,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 。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

4、另寸是 禾廿(2)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F2植株自交得到F3种子,1个F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 F3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 1个F3株系。理论上,在所有 F3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 的株系有 4 种,那么,在这 4 种株系中,每种株系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分别是 、 、 和解析: (1 )设抗锈病与感锈病、无芒与有芒分别受A/a 、B/b 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根据题干信息可知4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可分别表示为AABB、AAbb、aaBB、aabb。若用上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均为抗锈病无芒,则这两个组合一定为AABB x aabb和AAbb x aaBB。由于两对等位基因的位

5、置关系不确定,因此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的情况也不确定。aaBaabb先假设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则有:PAABBxaabbF1AaBbJ ?F2A_B_aabb( 抗锈病无芒 )(感锈病有芒 )31和PAAbbxaaBBF1AaBbJ ?F2A_B_AAbbaaBB( 抗锈病无芒 )( 抗锈病有芒 )(感锈病无芒 )211由F2可以看出,该假设条件下 ,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不再假设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 则有:PAABBxaabbF1AaBbJ ?F2: A_BA_bb(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9:33:1和PAAbbxaaBBF1AaB

6、bJ ?F2 A_B_A_bbaaB_aabb(抗锈病无:芒 )(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9:33:1由F2可以看出,该假设条件下,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一致。因此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才能使两组杂交的F2完全一致,同时受精时雌雄配子要随机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相等。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F2植株将出现9种不同的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可见 F2 自交最终可得到 9 个 F3 株系,其中基因型为 AaBB、AABb、aaBb、

7、Aabb的植株为单杂合子,自交后该对等位基因 决定的性状会发生分离,依次是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 : 1、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 : 1、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 : 1、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 : 1o答案:(1)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随机结合 相等 抗锈病无芒x感锈病有芒抗锈病有芒x感锈病无芒(2)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 : 1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 : 1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 1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 : 1 (2017高考江苏卷)研究人员在柑橘中发现一棵具有明显早熟特性的变异株,决定以此为基础培育早熟柑橘新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疔种方世疗种方法佇种方註(

8、1)要判断该变异株的育种价值,首先要确定它的 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2)在选择育种方法时,需要判断该变异株的变异类型。如果变异株是个别基因的突变体,则可采用育种方法, 使早熟基因逐渐 ,培育成新品种1。为了加快这一进程,还可以采集变异株的 进行处理,获得高度纯合的后代,选育成新品种2,这种方法称为育种。(3)如果该早熟植株属于染色体组变异株,可以推测该变异株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有多种联会方式,由此造成不规则的,产生染色体数目不等、生活力很低的,因而得不到足量的种子。即使得到少量后代,早熟性状也很难稳定遗传。这种情况下,可考虑选择育种方法, 其不足之处是需要不断制备 ,成本较高。(4)新品种1与新品

9、种3均具有早熟性状,但其他性状有差异,这是因为新品种1选育过程中基因发生了多次,产生的多种基因型中只有一部分在选育过程中保留下来。解析:(1)生物的可遗传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培育得到的新品种,与原种控制相关性状的遗传物质(基因)可能有所差异,因而可根据变异株中的遗传物质是否发生变化来判断变异株 是否具有育种价值。(2)连续自交过程中早熟基因逐渐纯合,培育成新品种1。可先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 ,从而获得高度纯合的后代,这种方法属于单倍体 育种。(3)若是染色体组数目改变引起的变异,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 配对会发生紊乱,不规则的染色体分离导致产生染色体数目不等、生活

10、力低的异常配子,只有极少数配子正常,故只得到极少量的种子。育种方法需首先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柑橘苗,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操作复杂,成本较高。(4)育种方法需连续自交,每次减数分裂时与早熟性状相关的基因和其他性状相关的基因都会发生基因重组,产生多种基因型,经选育只有一部分基因型保留下来。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不进行减数分裂,无基因重组发生。答案:(1)遗传 (2)纯合 花药 单倍体(3)染色体分离 配子组培苗 (4)重组课时作业基础达标1.(高考上海卷)下图显示了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对和过程最恰当的表述分别是()A .交换、缺失B.倒位、缺失C 倒位、易位D.交换、易位解析:选Co过程中F与m位置相反,

11、表示的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 ,过程只有F, 没有m,但多出了一段原来没有的染色体片段 ,表示的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故C 正确。2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都有可能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B 染色体结构变异能改变细胞中的基因数量,数目变异不改变基因数量C.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数目变异不改变生物性状D 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数目变异观察不到解析:选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都可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A正确;染色体结构变异可改变基因的数量 (缺失、重复)或排列顺序(倒位、易位),染色体数目变异可改变

12、基因数量,B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都会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C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通常用光学显微镜都可以观察到,D错误。3. (2018河南中原名校质检)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2种变异,甲图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甲图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 乙图中出现的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甲、乙两图中的变化只会出现在有丝分裂中 甲、乙两图中的变异类型都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检验A .B.C.D.解析:选C。甲图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乙图中出现的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二者均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 ,都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检验。 甲、乙两

13、图中的变化可发生在 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4. (2018北京海淀模拟)如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据图判断该细胞( )A 只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B .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C.含有3个染色体组D .一定发生过基因突变解析:选A。由于该图细胞质分配不均等 ,有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故属于次级卵母细胞,细 胞分裂结束后,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 ,A正确;同源染色体已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到 不同的细胞中,故题图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B错误;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C错误;图中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子染色体上含有G、g,既可以是基因突变产生的,也可以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产生

14、的,D错误。5. (2018河北衡水中学模拟)如图字母代表正常细胞中所含有的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为多倍体,通常茎秆粗壮、籽粒较大B 为单倍体,通常茎秆弱小、籽粒较小C.若和杂交,后代基因型分离比为1 : 5 : 5 : 1D .细胞所代表的个体分别是四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和单倍体解析:选C。有可能是由配子发育形成的单倍体 ,A、D错误;为单倍体,通常茎秆弱 小、高度不育,没有籽粒,B错误;AAaa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 AA : Aa : aa= 1 : 4 : 1,Aa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 : a = 1 : 1 ,所以二者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 : AAa : Aaa

15、: aaa= 1 : 5 : 5 : 1, C 正确。6. 我国科学家以兴国红鲤(2N = 100)为母本、草鱼(2N = 48)为父本进行杂交,杂种子一代染色体自动加倍发育为异源四倍体鱼。杂种子一代与草鱼进行正反交,子代均为三倍体。据此分析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及组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兴国红鲤的初级卵母细胞可有200条姐妹染色单体B .杂种子一代产生的卵细胞、精子均含有74条染色体C.三倍体鱼的三个染色体组两个来自草鱼、一个来自鲤鱼D .三倍体鱼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均含有49条染色体解析:选D。兴国红鲤共有100条染色体,初级卵母细胞可有 200条姐妹染色单体,A正确; 兴国红鲤配子中

16、含有 50条染色体,草鱼配子中含有24条染色体,杂种子一代染色体自动加 倍发育为异源四倍体鱼即148条染色体,杂种子一代产生的卵细胞、精子均含有74条染色体,B正确;三倍体鱼的三个染色体组两个来自草鱼、一个来自鲤鱼 ,C正确;三倍体鱼是 不育的,联会紊乱,D错误。7. 以下有关生物育种的描述,正确的是()A .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培育出青霉素高产菌株B 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可抑制着丝点的分裂从而获得多倍体植物C.单倍体育种是指利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的过程,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D 诱变育种是在人为条件下用物理或化学等因素处理生物,诱导基因突变答案:D&如图表示利用某种农作物和两个品种分别

17、培育出不同品种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ABBHnhb射城处理AnhbIV1 AAddUBbbAhI II* A&Bh导人外较皓因CAalihCA .由和培育能稳定遗传的过程中,1t n途径比Iv途径所用时间短B .由获得的过程利用了射线处理能够诱导基因定向突变的原理C.常用花药离体培养先形成,再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的种子或幼苗获得D 由获得与由获得的原理相同,由获得和ITn途径的原理相同解析:选D。I t n途径表示杂交育种过程,ittv途径表示单倍体育种过程 ,的基 因型为AABB ,的基因型为 aabb,要培育出基因型为 AAbb的,与杂交育种相比,单 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

18、种年限 ,A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射线处理可以提高突变率 , B错误。经过川过程培育形成的 是单倍体,不能形成种子;V过程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 素处理的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误。由获得与由获得的原理都是染色 体数目变异,由获得和I Tn途径的原理都是基因重组,d正确。9. (2018长沙十三校联考)如图表示的是生产无子西瓜的几种方法。请据图示信息判断以下 说法,正确的是()扎授以弱射线皿射的崔粉划躺时轴理新B 用生怅素赴理雌蕎子房肇:特生區崇合讯垒因导人雌蓝子腭琏1L秋水恤底处理后的植株懺理本与未处理杭株杂交的怎代A . A方法的原理是基因突变;B、C、D方法的依据都是基因重组B

19、. D方法杂交后代不能产生种子的原因是有丝分裂时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配子C.四种方法中发生可遗传变异的是A和CD .四种方法中不需要授粉的是 B和C解析:选D。A方法的原理是基因突变,B方法未引起可遗传的变异,C方法的原理是基因 重组,D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配子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有丝分裂产生的均为体细胞;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可遗传;B、C方法均不需要授粉,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10有关“低温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A .多倍体形成过程中增加了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B 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C.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

20、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D .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解析:选C。多倍体形成过程中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会出现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现象A错误;卡诺氏液是固定液,B错误;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理都是在有 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C正确;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少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11. 决定玉米子粒有色(C)和无色(c)、淀粉质(Wx)和蜡质(wx)的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结 构异常的9号染色体一端有染色体结节,另一端有来自8号染色体的片段(见图1)。科学家利用玉米染色体的特殊性进行了图2所示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结节 CWXE片段結构#常结构

21、正常图IwxWkWxwx(1)图1中8号染色体片段转移到9号染色体上的变异现象称为(填“能”或(2)图2中的母本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这两对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不能”)发生联会。图2中的亲本杂交时,F1出现了四种表现型,其中表现型为无色蜡质个体的出现,说明亲代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 ,产生了基因型为的重组型配子。(4)由于异常的9号染色体上有 作为C和wx的细胞学标记,所以可在显微镜下通过观察染色体来研究两对基因的重组现象。将F1表现型为无色蜡质个体的组织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观察,观察到 的染色体,可作为基因重组的细胞学证据。解析:(1)染色体片段移接到非同源染色体

22、上称为易位。(2)题图2中的母本中的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能发生联会。(3)题图2中的亲本杂交时,若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没有交叉互换,则F1只能出现三种表现型:有色淀粉质、有色蜡质、无色淀粉质,不会出现无色蜡质的个体。现在有无色蜡质个体的出现,说明亲代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了基因型为cwx和CWx的重组型配子。(4)由图1看出异常的9号染色体出现染色体结构变异,其上有结节和片段作为基因C和基因wx的细胞学标记,结节靠近C基因,片段靠近wx基因;可在显微镜下通过观察染色体变化来研究两对基因的重组现象,若母本中的

23、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 wx基因和 Wx基因发生交叉互换,将F1表现型为无色蜡质个体的组织细胞 制成临时装片观察,能观察到有片段无结节的染色体。答案:(1)易位 能(3)初级卵母 交叉互换 cwx(多答“CWx也可)结节和片段有片段无结节12. (2018 州模拟)玉米子粒颜色的黄色(T)和白色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只含异常9号 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 )。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子粒植株甲,其细胞中 9号染色 体有一条异常。请回答下列问题:(1) 为了确定植株甲的 T 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最简便的方法是让其产生Fi。若玉米子粒颜色的比例为 ,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

24、体上。 若玉米子粒颜色 ,则说明 T 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2)以植株甲为父本,正常的白色子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 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子粒植株乙,其9号染色体上基因组成为Ttt,且T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该植株的出现可能是由于 造成的。解析:(1)确定植株甲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最简便的方法是让其自交,如果T基因在异常染色体上,则父本产生的雄配子中T不能参与受精,只有t的雄配子能参与受精 , 但是母本能产生 T、t 两种配子 , 因此经过受精 , 后代的基因型有 Tt、tt, 比 例为黄色:白色=1 : 1 ;如果T在正常染色体上,父本只能产生T 一种正常的配子,自交 后

25、代全为黄色。由题意可知,以植株甲(Tt)为父本,正常的白色子粒植株(tt)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i中, 发现了一株黄色子粒植株乙 (Ttt) ,由于 T 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且只含异常 9 号染色体的花粉 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则植株乙是由基因型为 Tt的雄配子和基因型为 t的雌配子受精而来。由此可推知 ,父本形成花粉过程中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条 9 号染色体未分离 ,产生了基 因型为 Tt 的花粉。答案:自交 黄色:白色=1 : 1全为黄色(2)父本形成花粉过程中,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两条)9号染色体未分离 (答“染色体变异”也 可) 培优冲刺 13. (2018辽宁铁岭联考)豌豆种群中偶

26、尔会出现一种三体植株 (多1条2号染色体),减数分 裂时 2 号染色体的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剩下一条移向另一极。下列关于某三体植株(基因型 AAa)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植株来源于染色体变异,这种变异会导致基因种类增加B .该植株在细胞分裂时,含2个A基因的细胞应处于减n后期C.三体豌豆植株自交,产生基因型为Aaa子代的概率为1/9D .三体豌豆植株能产生四种配子,其中a配子的比例为1/4解析:选C。染色体变异不会改变基因的种类,A错误;该植株在细胞分裂时,含有2个A基因的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和减n各时期,B错误;三体豌豆植株经减数分裂能产生四种配子 A : AA : Aa :

27、a= 2 : 1 : 2 : 1, a配子比例为 1/6,后代基因型为 Aaa的概率为 2/6 X 1/6 X 2 = 1/9, C 正确,D 错误。14. (2018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模拟)科学家发现一类具有优先传递效应的外源染色体,即“杀配子染色体”,它通过诱导普通六倍体小麦(6n= 42)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以实现优先遗传,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21W+1A町节配子42W+1A ,豐栾色体缺饗-林签一致死或半致死(半致2皿死町弼(V”和 W 分别代表小盂染色休利优先传迎的外庶染色林)A 导入“杀配子染色体”后小麦发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 .图中可育配子与正常小麦配子受精后,发育成的个体有43条染色体C.为观察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可选择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D .由图中可育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为三倍体解析:选D。正常六倍体小麦有 42条染色体,而导入“杀配子染色体”后小麦染色体数目 为43条,即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因此发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A项正确;图中可育配子的染色体组成为21W + 1A ,正常小麦产生的配子为 21W,因此与正常小麦的配子 受精后,发育成的个体的染色体组成为42W + 1A , B项正确;在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 形态固定、数目清晰,C项正确;由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的体细胞中无论有几个染色体组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