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教学反思_第1页
《插秧》教学反思_第2页
《插秧》教学反思_第3页
《插秧》教学反思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插秧教学反思低年级教研组 陈维霞插秧 是著名作家詹冰的一首儿歌。 这首儿歌通过比喻和想象, 以“水田是镜子”一句领起,诗化了插秧的耕作过程,诗化了艰苦的 农业劳动, 诗化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面。 艰苦的农业劳动在儿歌中却 是那么美好,一是因为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二是 因为作者大胆、新奇的想象。诗歌音韵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想象 丰富,富有儿童情趣。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 渗透性识字 6个,继续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 指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 感受春天朝气蓬勃 的气息,背诵诗歌。 3. 会写“农”、“民”两个生字。教学重难点就是 识字写字。在本班的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

2、学目标的要求 , 我是这 样设计教学的: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 小朋友们,春天来了,农民伯伯开始忙碌起来了,瞧!他们 在干什么?(出示“插秧”图)南方的农民伯伯正在把秧苗插到水田 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小诗插秧 。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利用图片,形象直观地进入 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1. 教师范读。2. 识字方法指导。3. 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自主识字。4. 齐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5. 认识词语。6. 认识生字。7. 齐读课文【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读 , 培养学生的各种识字能力。从 句到词,从词到字 , 逐

3、渐缩小语言环境 ,把识字与感知课文有机结合起 来。】三、图画引路,理解课文1. 观察课文插图,体会水田像什么? (引导学生想象人站在水田里可以看见自己的倒影, 体会水田像 一面镜子)随机出示诗句“水田是镜子” 。2. 引导观察:水田上边有蓝天、白云,水田旁边有青山、绿树, 那水中自然就会有 ?出示诗句“映照着蓝天,映照着白云,映照着青山,映照着绿 树。”3. 农民把水田插到了哪里? 相机出示第二小节诗。4. 农民是真的把水田插到绿树,青山,白云和蓝天上了吗?5.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6. 背诵课文。7. 拓展延伸。水田还映照着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理解 课文

4、的难度。拓展延伸,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四、认读生字,指导书写。1. 指导书写“农”( 1)认读。(2)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位置。( 3)师范写,生书空。( 4)生描红,练写。(5)师个别指导。2. 指导书写“民”。五、总结课文,畅谈收获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实现背诵诗歌的目标, 我指导学生通过观察 发现,诗歌两个小节的描写顺序刚好相反,抓住规律,进行背诵,并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受农民的劳作之美。课文结构简单,识字也 不多,因此,一节课下来,所有的教学目标都得到了落实。美中不足 的是,学生写完生字后,已经下课,没有将写的字进行展评,评价学 生不够及时, 时常这样会导致学生对写字不够重视, 形成写好写坏一 个样的想法。课后,同级老师给我提出建议,指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 时,语言应再精炼一些,这样可腾出时间展评学生的写字。第二天, 我将同样的教学设计运用到送教班级一年级 2 班,我满怀信心, 总以 为掌握好语言节奏,时间就能控制好,实现课堂的时效性,结果,她 们班的孩子预习了课文内容, 生字全都认识了, 课文也能流畅的读下 来,甚至有个别孩子都能背下来了, 课堂当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会的我们不能再去反复强调, 怕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因此整个 课堂教学流程加速,最后写完生字展评后,还有时间,因此我又组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