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理想研究讨论_第1页
农村教育理想研究讨论_第2页
农村教育理想研究讨论_第3页
农村教育理想研究讨论_第4页
农村教育理想研究讨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注我 实时更新 最新资料农村教育理想研究讨论摘要:农村教育是在最困难 的条件下对最迫切需要教育 的人1:3,完成政府及国际社会对人 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提出 的教育使命;因而也产生了人们对农村教育 的向往和期待。但在这样 的教育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定问题,与理想 的农村教育有一定 的距离。认清理想 的农村教育及其实际。将会使我们理性、现实地进行农村教育。关键词:农村教育理想缺失原因一、农村教育理想缺失 的表现(一)从教育 的社会功能看,农村教育并未满足农村社会需要,造成教育理想 的缺失;表现为教育目标单一,没有形成适应农村需要 的教育质量观。农村教育发展缓慢,没有培养出与农村需要相适应

2、 的人才,这与农村教育 的目标错位有关。制约农村教育发展 的根本问题,在于其目标 的单一应试性、唯城市性和离农性。农村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 的农村教育,把应试升学 作为教育 的主要目标和人才培养 的主要目标,不是面对全体学 生,而是面对少数尖子学 生;不是面对学 生 的全面发展,而是偏重于智育;在智育方面,不是力图促成学 生智力均衡、全面 的发展,而是偏重于知识 的传授;在知识 的传授方面,不是立足于农村实际,而是偏重于传授与高(中)考相关 的知识。农村教育把目标定得如此狭窄,其结果是,一方面,本地教育 的空疏无用日渐显明,人们对教育失去了应有 的热情;另一方面,则与升学 与否以及升学 的质量作

3、为评价农村学 校 的主要指标,把升学 率 的高低当作改变农村面貌 的同义语。这样,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 的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农村教育不应用精英型教育 的质量标准衡量大众化教育 的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历来是农村教育 的薄弱环节,素质教育 的三个要义,即面向全体学 生,促进学 生 的全面发展;培养学 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注学 生个性特长 的发展,关注学 生身心健康。但不少农村地区教育仍以升学 率作为衡量教学 质量 的好坏,他们认为主科专业知识教育就是素质教育,并且是素质教育 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学 校教育教学 中仍偏重知识 的传授,忽视学 生实践能力 的培养;仍偏重对高才生 的培养,忽视全体学

4、 生 的共同提高;仍偏重升学 的题海战术训练,忽视了学 生 的身心健康。我国一直强调缩小城乡差别,农村 的教育要为农村 的建设服务,但现实是农村贫困地区耗费了有限教育资源,为发达地区作了无偿贡献,难以达到为农村 的建设服务目 的。二十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初期,我国农村教育 的功能是“为当地 的经济建设服务,兼顾升学 ”。90年代中后期起,中国农村社会全面转型,“已经造成农村教育不一定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的事实。重点应是为农村社会转型服务”。ya农村教育面对这样 的要求,应不断进行调整适应社会发展 的需要。(二)从教育 的个体发展功能看,农村教育中忽略了“以人为本”、“发展个性” 的教育理想。

5、在进行农村教育时,我们应该确认教育 的三个面向原则,即面向个人、面向市场、面向未来。面向市场、面向未来中十分重要 的就要为农村当地 的经济建设服务,保证农村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而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即是确认面向人、以人为本 的原则,强调 的是教育不仅要传授给人谋生 的技能,同样是人自我完善、成长发展 的途径和过程。在农村教育中,且不说地方经济困难造成教育硬件严重不足,又不说地方教师学 科结构是否合理,我们只说在实施过程中 的偏差。“学 以致用”当然不错,但绝对化恐怕亦有弊病,爱因斯坦也说:“教育是什么?当一个人走出校门,忘了所有 的具体知识,剩下 的就是教育 的结果。”这段话发人深思,我们必须改变

6、那种实用功利 的教育思想,在教育 的过程中对人予以充分 的重视,否则与科举何异?自有教育以来,人们就在追求促进人 的发展,亦即发展人 的个性。农村教育对提升人 的地位、人 的价值、生命质量 的作用如何?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具有决定性 的意义。反过来说,如果教育不能提升人 的社会地位,只是把人培养成某种思想 的奴隶、某种知识 的工具,而不是以人为本,不能促进人 的幸福,那就不是文明 的教育。所谓人 的地位 的提升反映在四个方面,即发现人 的价值,发掘人 的潜能,发挥人 的力量,发展人 的个性。这四个方面反映了教育 的基本功能,也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 的基本性质。对于农村学 生来说,他们中 的绝大多数将

7、生活在农村,关注农村学 生 的生命过程,就需要“学 校 的育人目标应该越来越渺小,从过去培养一个完美 的人,到通才,再到现在培养一个充实 的人,。具体地说,关注学 生 的生命过程 的现代教育质量管理目标不是考试成绩,而是健康 的体魄、基本 的文化修养、必备 的劳动技能和充实 的精神等。真正 的教育应该是在教育活动中最充分地表现人 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的教育。教育活动 的主体性要求就是要让学 生自己主动学 习,主动探索,让学 生成为教育活动 的主体,并最终取得教育成果。教育活动 的创造性要求就是要为学 生提供发现新知识 的途径和方式。让学 生自主选择学 习方法,不要以对待物 的方式对待学 生,否则

8、,人会被异化为一架机器,失去主体性和创造性。总之,要使教育 的主要目 的回归到“帮助个人计划他们自己 的生活,使个人更充实、更有价值和更幸福。”在教育中重视了人 的发展,才能保证农村教育 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农村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二、农村教育理想 的缺失原因探析农村教育在一些方面并不像社会所要求、人们所期待 的那样,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缺失,在我们理性地看待这些缺失时,发现是有其现实性 的。首先,从整个社会结构来看,农村教育 的不平等会造成农村教育理想 的缺失。中国教育制度 的最大缺陷在于它 的二元分割性。它是一种双重 的二元教育制度。其表现形式是,在城市和农村之间进行整体分割,形成“农村教育

9、”和“城市教育” 的天壤之别,其实质内容是,政府有限 的教育经费向着城市学 校和各级学 校中 的“重点”倾斜。其直接结果是,分属于两种制度下 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的权利 的实现程度截然不同,不同 的社会成员及其子女必须宿命地面对着教育机会 的不平等。从分教育层级来看,高等教育所获得 的公共资源远远多于基础教育,为了创办一流高等学 府,上亿 的财政拨款往往投给几所办学 条件已经相当不错 的大学 ,而农村中小学 校危险教室改造 的经费,则要通过农民集资或希望工程 的方式解决,落后地区尤其农村地区教育经费由县级财政筹集,连起码 的教师工资都不能保证,教学 设备、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这些都直接导致农民

10、的受教育和培训机会减少。“这样一种不公平教育资源配置制度在全世界都是罕见 的。”陆学 艺说,“其结果就是使广大农民和贫困阶层陷人结构性、制度性 的机会不公状态,在参与市场竞争方面缺少足够 的能力,因而也就缺少适当 的向上流动机会。”在农村义务教育列为教育和农村工作 的“重中之重”后 的2004年,根据中国教育报夏天对174个地市和县教育局长 的问卷调查结果,超过50% 的农村中小学 “基本运行经费难以保证”(这意味着国务院规定 的“三个确保”在一半以上 的农村地区没有实现),有58% 的农村学 校危房改造经费无法落实,超过40% 的小学 仍然使用危房,超过30% 的农村小学 “粉笔论支有限发放

11、”,接近40% 的农村小学 “交不起电费、有电不敢开电灯”,而缺少课桌凳 的小学 也接近40%。另外,“大学 毕业生当教师需交费录用、工资拖后发放” 的农村中小学 则接近10%ova总之,在诸如师资 的配备、教学 条件 的改善、课程 的开设等方面,农村教育都缺乏必要 的物质基础保证,以致于影响理想农村教育 的实施,这是在进行农村教育改革时应清醒认识到 的现实。其次,从农民受教育 的心态来看,也会造成农村教育理想 的缺失。从受教育 的动机来看,自古广大农民把教育看作是改变自己命运和地位 的根本途径,因此,送学 者或求学 者 的动机非常现实而单一,这就是学 而做仕、学 而经商、学 而从军、学 而务

12、工,总之,学 而跳农门。受教育 的最根本 的目 的是以求改变门风、光宗耀祖,以图老来有养、病来有靠。一句话,农民受教育 的动机和出发点并非直接为提高自身 的科学 文化素质,为科教兴农,而是为了谋求一个稳定 的职业,一份稳定 的收人。农民是最讲实惠 的,而当今 的新 的“读书无用论”,也是因此而产生 的。农村贫困地区大部分农民子弟因家庭困难很勉强才读完初中,而少数农民子弟几乎花完全家 的积蓄或借钱才读完了高中、中专、大学 ,本指望跳出“农门”找份好工作,但近年来 的现实是让他们中 的大部分人无奈回家务农,现在所干 的农活还得跟长辈从头学 起,读书 的价值没有体现出来。于是部分农民觉得倒不如让子女

13、早点回家务农,还可以节约开支,增加收入。这使得农民对教育 的理想不过是停留在一个较低水平层次上,影响了农村教育 的发展。进步 的基础在于认识到不足,解决问题 的前提是发现问题,农村教育理想中对更广目标及对人本身关注 的缺失与其生存现实有着密切 的联系,我们应充分认识农村教育理想缺失 的合理性,只有当我们更清醒 的认识到农村教育 的现实性,我们 的理想才能不沉于弥幻之中。这就要求我们 的农村教育:第一,农村学 校一方面要尽力承担服务于乡村社会 的职责,另一方面更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社会“上升阶梯” 的职能,农村教育在培养规格上要兼顾现代人和现代农民 的统一,一般公民素质与农民素质 的统一。教育应当推动橄榄型结构 的形成,并且提供切实可行 的“整体解决方案”。为不同层次 的社会成员提供教育,推动他们向不同产业和社会阶层流动。其次,农村教师不应该以教授“本土化知识”为职责,而应更多地传播全国性甚至全球化 的知识,以便帮助那些不能进人高等学 府者,将来能更好适应在城市打工生活 的要求;第三,在农村教育中给予“人”农村教育 的对象以更多 的关注,改变以考试分数衡量教育成果唯一标准 的教育教学 制度,重视引导学 生全面发展其精神生命能力,让学 生获得求知 的喜悦,体验成功、自信和自尊等高尚 的道德情感,才能使学 生发现自我创造 的潜能,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