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1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岳麓版必修3.ppt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1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岳麓版必修3.ppt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1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岳麓版必修3.ppt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1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岳麓版必修3.ppt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1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岳麓版必修3.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1课新文化运动,专著选读(教师备用,1.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但不打倒传统 新文化的先驱欢迎来自西方的各种社会学说,如托尔斯泰的泛劳动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德国哲学、英国经济学等各种学说。他们没有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放在截然对立的位置,而是站在更高的层面对中西文化兼收并蓄新文化的先驱明确告诉中国人,在世界近代化潮流面前,中国必须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2.新文化运动中的反对派并非都是守旧势力 新文化派与文化保守主义者的主张主要有三方面的不同:其一:在东西文化的比较方面,新文化派重在中西文化之时代落差的分析,以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比西方近代文化的落后;文化保守主义者侧重在中西

2、文化之民族差异性的比较,以证明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存在的特殊价值。其二,在新旧文化关系方面,新文化派重在揭示文化发展中的“质变”和“飞跃”,以说明文化发展、文化建设是“新陈代谢”“弃旧布新”;文化保守主义者则重在揭示文化发展中的“量变”和“渐进”,以强调文化发展、文化建设是“新旧杂糅”“存旧立新”。其三,在中国文化之出路选择方面,新文化派重在揭示、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黑暗面,以此说明中国有向西方学习,用西方文化批判、改造乃至取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文化保守主义者则重在揭露和批判西方文化之种种弊端,以此证明学习西方文化不能照抄照搬,必须以中国文化为本位、为主体。他们的上述主张,分开来看,针锋相对,

3、构成悖论;合而视之,则又互相纠偏,彼此补充。 郑大华中华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历史考察,3.马克思主义与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猛烈地冲击了以儒家为轴心的文化传统,实质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其倡导者高举科学和民主的大旗,用近代的科学理性反对传统的实用理性,用近代人文主义反对传统的仁礼禁忌。高扬民主与科学之旗,包含着八十年中西文化论争在认识上的飞跃。陈独秀和李大钊的主张代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要求,合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不止乎科学和民主,但马克思主义当然又包括了科学和民主。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4.用“换人”来“换思想” 新文化知识分子对民初共和政治的失望,对国家上层政治权力变

4、更的冷眼,试图用“文化”逆袭(实际)政治,是一种另辟蹊径。正因为对民初政治的“失败”和腐烂政治有痛彻的认知之后,才选择了锻造新的思想和行动主体来整合破裂的中国社会,有人称之为用“换人”来“换思想”。新文化运动以青年学生为政治和思想主体,使得这些在实际社会上尚无位置的青年,反倒在精神文化上确立了自我的“位置”,也使得他们在意识上轻易地获得了“历史的自我授权”,“觉悟”到历史的使命感。这无疑是一次文化领导权的旁移与转换,是以“文章觉天下”。 吴宝林如何超越“辉格史”: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百年评价,5.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状况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这一年,李大钊

5、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登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文章。其中,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随后,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如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湖南的“俄罗斯研究会”等。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这些组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还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深受工人欢迎。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人教版必修三教材,高考导航(教师备用,素养目标(教师备用,主题

6、立意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沉重打击了封建礼教,深刻地启发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觉悟,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教学目标 (1)通过教材,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代表人物、过程、内容等,构建历史发展的时空观念。 (2)通过教材及相关史料,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培养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素养。 (3)通过教材和其他关于新文化运动的新视角材料,辩证分析新文化运动先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培养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及家国情怀的素养,教材解读,史料探究,随堂训练,2)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3)思想上:袁世凯掀起 的逆流;西方 进

7、一步传入中国,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呼唤思想革命。 2.兴起 (1)标志: 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历史背景 (1)政治上: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教材解读,课前自学 释疑解惑,尊孔复古,启蒙思想,1915,3)思想阵地:青年杂志,后改名为,4)中心:蔡元培以“ ”为办学宗旨,使 成为当时中国思想最为活跃的学术重镇和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5)指导思想:西方的 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青年,兼容并包,北京大学,民权、平等,科学,打倒孔家店,狂人日记,文学革命论,平民化,平民教育,三、新文化运动

8、的性质和意义 1.性质: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 领域的延续,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2.意义: (1)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封建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 .的思想统治地位。 (2)成为民主主义的 和 运动,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起了巨大作用。 (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 的发生,思想文化,封建礼教,思想启蒙,文化革新,五四运动,教材补充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传播方式 发表文章: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介绍马克思主义。 社会实践:成立“工读互助团”,幻想通过知识分子做工和帮助劳动者求学的办法,改造社会。虽然

9、结果失败,但是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谋求对社会的根本改造。 相互论战:围绕“要不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等分歧,李大钊和胡适展开了问题与主义之争。经过论战,坚定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信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得到扩大,组织研究会: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宣传马克思主义。 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2)历史影响 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方向和性质: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新思想的主流,并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

10、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副栏,思维导图 新文化运动背景,概念解读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出的办学方针。主要体现在:在教师聘任上,不拘一格,唯才是用,不论其学派、政见;在思想自由上,主张学术自由和学习自由,允许不同观点的学术争鸣;在知识内容和课程设置上,中西学科兼收并蓄,择善择新。其本意就是要打破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的束缚,包容和扶植革命的新文化,漫画解史 “文化普及,史料探究,主题探究 史料教学,探究主题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材料一纺织工业:1913年前,全国共有231家工厂,资本3 254万元,到1920年

11、增至475家工厂,资本达8 275万元;纺纱业1919年纱锭比1913年增加180%。1919年厂丝出口额比1913年增加168%。 材料二孔子之道,自古常新,与天无极。近自国体变更使数千年崇拜孔子之心理,缺而修佛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中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 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材料三面对严酷的现实,陈独秀认为,“吾人于共和国体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他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道”。 材料四,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发生的

12、背景,解析 材料一表明1913年至1919年民族工业发展迅速,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壮大。材料二表明袁世凯为称帝,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材料三说明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但封建的专制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解放运动。材料四图一、图二分别表明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和西方启蒙思想的进一步传播,结论 民族危机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辛亥革命建立了共和政体,但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西方启蒙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深化拓展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1.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两者分别是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领域里的反封建运动,辛亥革

13、命时期革命派批判过保皇思想,但未能彻底批判封建思想;而新文化运动作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其深刻性和彻底性大大超过辛亥革命。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2.辛亥革命为新文化运动准备了条件。 (1)政治: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有利的政治环境。 (2)经济:辛亥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为新文化运动奠定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3)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推动了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为新文化运动奠定思想基础,探究主题2新文化运动中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材料一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

14、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利己心;(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 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 材料二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象(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材料三1940年,毛泽东写道:“尊重中国古代文化,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地位,是尊重

15、历史的辩证法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不是无批判地兼收并蓄”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问题 (1)据材料一,作者所说的“旧道德之观念”指的是什么?作者所提出的“新道德之标准”的思想来源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的思想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思想观点作出简要评价,解析 第(1)问,材料一作者提出了“旧道德之观念”和“新道德之标准”的问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旧道德是指封建道德,新道德来源于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等。第(2)问,材料二反映了陈独秀对新旧(西中)文化的不同态度,评价应辩证分析,结论 (1)封建道德(或三纲五常)。西方资产阶级人文思想(启蒙思想)等。 (2)观点:新旧

16、(西中)文化不能相容;提倡新文化就要彻底批判和抛弃旧文化。评价:动摇了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思想;不能正确对待中西文化,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问题 (3)据材料三,说明毛泽东同志认为应该如何尊重中国古代文化?儒家传统文化中有哪些精华需要我们今天去继承和发扬,解析 第(3)问,材料三反映了毛泽东对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传统文化的精华言之有理即可,结论 (3)做法:剔除传统文化中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精华:“和为贵”“仁者爱人”;国家统一、为政以德;积极入世、居安思危;忠诚守信、孝老爱亲;有教无类;等等,深化拓展 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1.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有了相对统一的走向。 2.

17、有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战线,其目的是为实现民主政治营造新文化氛围。 3.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 4.它与当时关系到中华民族之生死存亡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5.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探究主题3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材料一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就是主人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 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 材料

18、二在中国现代化史上,救亡与启蒙难解难分。中国的启蒙即源于救亡,救亡是中国启蒙的深层动因。与法国启蒙运动相比,中国启蒙运动毋宁是一种落后民族寻求富强之道的“救亡型启蒙”。五四运动前后,新思潮经历了一个从思想启蒙到“直接行动”、从“价值重估”到“社会改造”的转变。由此,五四运动后,革命运动代新文化运动而兴。这种文化运动与政治运动的消长,与其说是“救亡压倒启蒙”,毋宁说是“启蒙转化为革命”。 郑大华主编当代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的理解,解析第(1)问回答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即可,结论 (1)理解:孙中山领导的辛亥

19、革命虽然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在思想领域里的反封建不彻底;陈独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另一方面,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也使新文化运动影响更加深远,问题 (2)依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思想启蒙发展的特点。简要说明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解析第(2)问材料“救亡是中国启蒙的深层动因”“启蒙转化为革命”表明近代中国思想启蒙发展的特点是思想启蒙运动与救亡图存、革命相结合;根据材料和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国家侵略,具有民族解放的历史任务可以得出原因,结论 (2)特点:目的是救亡图存;思想启蒙运动与革命相结合。 原因:中国社会和经济

20、发展相对落后于西方;中国遭受西方国家侵略,具有民族解放的历史任务,深化拓展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特点 1.两个阶级: (1)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开展洋务运动。 (2)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激进派提倡民主和科学,十月革命后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 2.三个层面:器物层面政治制度层面思想文化层面。 3.三大特征: (1)向西方学习的层次不断深入,逐渐突破封建思想束缚,不断促进中国人思想的解放。 (2)内容上,近代前期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特别是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其实质是追求民主和科学。 (3)

21、救亡图存是主题。中国的思想界显示出面对危局不断探索的特点,随堂训练,编者选题表,即学即练 学以致用,一、选择题 1.(2018江苏盐城期末)“吾苟偷庸懦之国民,畏革命如蛇蝎,故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上述材料最有可能出自() A.海国图志B.新学伪经考 C.民报D.新青年,解析:D材料强调“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主张对传统文化彻底批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青年主张对传统文化彻底批判,推动民众思想解放,故D项正确,2.(2019安徽宣城期末)美国哲学家杜威在1919年访

22、问中国时评论道:“世界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特别是关于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据所学知识,“现代的和新的思想”的核心是() A.马克思主义B.白话文学 C.民主和科学D.三民主义,解析:C马克思主义在1918年后大量传入中国,但在此时未被学生一致追求,故A项错误;白话文学只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表现,非核心表现,故B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而民主和科学是其核心内容,故C项正确;三民主义在1905年已经产生,非新的思想,故D项错误,3.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中说,“所以现代道德的理想,是要把家庭的孝悌扩充到全社会的友爱。现在有一班青年却误

23、解了这个意思,他并没有将爱情扩充到社会上,他却打着新思想新家庭的旗帜,抛弃了他的慈爱的、可怜的老母;这种人岂不是误解了新文化运动的意思?”这一论述意在() A.促进文化转型 B.用“孝悌”文化改造西方文化 C.号召青年摆脱陈旧状态 D.引导青年正确理解“孝悌”文化,解析:D题干中陈独秀是在阐述现代道德的理想是什么以及有些青年的误解,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是用西方文明来重构中国传统文化,故B项错误;题干中陈独秀对青年误解“孝悌”的批评,是想让青年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故C项错误;题干中“所以现代道德的理想,是要把家庭的孝悌扩充到全社会的友爱”以及陈独秀的举例,表明陈独秀希望引导青年正确理解传统文化

24、的“孝悌”,故D项正确,4.(2018辽宁大连期末)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民国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与此改变有关的事件是() A.国民大革命B.中国共产党成立 C.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解析:C国民大革命1924年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推动了民国小学教材语言的改革,故C项正确;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故D项错误,5.(2019广东惠州期末)历史学家王泛森在什么可以成为历史证据一文中指出,大概在

25、1920年至1930年,中国一群领导性的史学家(包括胡适、傅斯年、顾颉刚等)不约而同地提出新的史料观点,他们一改前代唯经书才是知识根源的观点,认为六经只是史料了是供人研究的材料。上述变化说明() A.新文化运动加速了思想解放 B.经学的影响被彻底消除 C.历史学家研究方向趋于一致 D.传统文化融入学术研究,解析:A据材料“他们一改前代唯经书才是知识根源的观点”,可见新文化运动加速了思想解放,故A项正确;六经仍然是供人研究的材料,影响没有被彻底消除,故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中国一群领导性的史学家”的观点,研究方向没有趋于一致,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学术研究影响传统文化,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 6.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种思想的自由表达与学术的活跃空气发生于政治上军阀当道时期,其间可能有各种复杂的原因,诸如军阀间的纷扰争斗使其一时无暇顾及政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