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_第1页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_第2页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_第3页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_第4页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文档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 )它本身的作用;(2 )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

2、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1 / 9精选文档(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 1 )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 )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

3、应的关系。( 3 )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

4、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 :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鉴赏古代诗词,分一下几步: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细读标题和注释; 2 分析意象; 3 品味意境; 4 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 1 把握形象特点;2 辨析表达技巧;3 说明表达作用。2 / 9精选文档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 概括主旨; 2 联系背景; 3 分清主次; 4 全面评价。一、说明文的分类:1.事物说明文

5、 读完文章后了解了(说明对象 )是什么 ?2.事理说明文 读完文章后了解了(说明对象 )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二、把握说明对象:1.看标题2.看首尾段3.看关键词句 (如:总说句 /分说句 /过渡句 )4.看材料 (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5.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对象。如苏州园林 ,说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格式:介绍了_ 的_.)如:死海不死,科学地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 海水的咸度很高 。6.概括文章的说明中心: 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

6、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概括方法 : 说明中心 =说明对象 +特征。 (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三、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1.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2.注意段意、中心句。四、常见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A.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1.分类别: ( 即对说明事物分门别类的方法。例如:“如何获得食物 ? 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一种叫自养, 另一种叫异养。”)2.举例子: (即以具体事物为例的方法。例如: “这种书目专门记录其专题或学科的文献。如要查找中国古代文献,就要使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或

7、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等。”)3.打比方: (即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方法。例如:“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3 / 9精选文档4.列数字: ( 即是运用数据说明事物的方法。例如:“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颗以上的星星啊!一千万,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多年。”)5.作比较: ( 即用另一个事物与说明事物相比,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6.下定义: ( 即指明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例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B. 说明方法的作用:1、举例子:具体形象的说明了 的 特点,

8、便于读者理解。2、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 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4、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 的特点5、作比较:通过 和 的比较,突出了的 特点 (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地说明 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7、画图表:直观形象说明了 。8、作诠解:作诠释,用于解释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9、摹状貌:能使说明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C. 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表达效果 ):1.答清每种说明方法各自的表达上的作用,2.答清具体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什么内容,即:表达+说明内容。三、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顺序:文章使用什么说

9、明顺序,要看说明的对象。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按时间的先后来进行说明,多用于说明具体事物和历史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2.空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按事物的空间位置,即事物的表里、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和方位等来进行说明。)这种顺序多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建筑物的结构和介绍参观建筑物的过程之类的文章。3.逻辑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按事物的推理过程及人们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的顺序去说明事理、布局文章。) 从现象到本质 ( 或从本质到现象); 从原因到结果 ( 或从结果到原因); 从特点到用途 ( 或从用途到特点); 从整体到部分 ( 或从部分到整体); 从

10、概括到具体 ( 或从具体到概括); 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4 / 9精选文档四、说明文的结构:(1) 并列式:各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2) 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 时间为线索 )前后互相承接。(3) 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4) 总分式:这种结构大致有三种情形:总 分 ;分 总 ;总 分 总。五、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语言的特点:准确性和严密性。中心词语 / 修饰、限制性词语/关联词 / 代词 抓关键性的中心语,主要是抓那些运用准确的名词、动词、形容词,鉴别出它们的同义词,在语境中领悟其用语的

11、准确性。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连贯、更严密,使语义更具层次感,突出说明内容的重点,从而更好地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例如:准确地使用了“不但 而 ”这一组关联词,层次清楚地说明了 的优越性。同时,用递进的句式还进一步突出了 这一实用效果。1.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如:可能、大约、几乎、一般、近、之一等词。2.语言的准确和简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要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和严密,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 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如 “基本上 ”“大约 ”“比较 ”“一般 ”“极个别

12、”“大多数 ”等词语。? 主要指形容词、 数量词、 副词和短语是如何恰如其分地修饰限制或补充说明中心语句的。 常见题型:1. 考查全篇文章或某一段落的说明内容题型为: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 “某一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概括某一段的说明内容。 用原文回答: (要理清文章或段落的层次 )。找出全文的中心段或某段的中心句,(这往往就是问题的答案 )。 无适合的原文时,可用“点面结合 ”的方法总结概括。“点 ”:各段的说明对象,“面 ”:整篇文章的主体说明对象,两者结合组成完整的句子便可。2. 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题型为:某段或某句用了哪种(些 )说明方法 ? 有什么作用 ?/说明了什么。(要明确概念

13、,辨清各种说明方法)。5 / 9精选文档3. 考查说明语言的准确性题型:某个词语能否删掉 ?为什么 ?“删掉这个词语后” 解释句意的变化。(先解词,说明原句意思是) 在程度 / 状态 /性质 /范围上加以限制 /强调 /说明,换后 (删掉 ) 意思变为 ,与实际 /原意不符 /,不准确 /不严密 /不科学。答题方式: 不能,用了 “”词,生动地说明了 ,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不能,删掉 “”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 ,显得太绝对化 ;用了 “”词,准确地说明了 ,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4. 考查指示代词或有指示意义的词语的具体指代内容。答这一类型题时一般是往前找

14、,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最有效的得分方法是将找到的指代内容与指代词语替换,符合文意便是正确的答案。5.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答题方式: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2、事理说明文:关于 的道理 (原因、方法、原理等)3、程序说明文: 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本句用了 _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 /深入浅出 /科学准确地说明了_( 说明内容 ),使读者 _。题型六:分析文章中添加xx 传说(神话)的作用生动形象的介绍了(被说明对象)的xx 特点,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给(被说明对象)增添了美感和神奇色彩 生动形象的介

15、绍了(被说明对象)的 xx 特点,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给(被说明对象)增添了美感和神奇色彩题型七:分析不同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描写:生动形象具体,使xx (被说明的对象)更准确,更好懂。使读者容易理解,体现了被说明对象的xx 特点 议论:(通常是事理说明文)点名了这样做(被说明的事理)的原因抒情(通常是事理说明文)抒发作者对xx(事物或事理)的 xx 感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达效果题型八:分析某段或某句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不能调换,因为(xx 段, xx 句)是按照人们认识(被说明对象)的(逻辑顺序、时间、空间)来安排说明的,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调换就不符合人们认识(被说明

16、对象)的客观规律了题型九: 分析开头引用故事的作用 形象生动的说明(揭示)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或(引出被说明的对象),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6 / 9精选文档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四、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1 、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作用二个要点。具体如下:、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 (概括事例)证明了 (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17、),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 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 比作 ,证明了 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 和 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 的观点。、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

18、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 证明 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2 、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 1 )、明确论据类型;( 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 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 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这是 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 (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

19、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 “勤奋 ”、 “处世 ”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3 、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 展开论述。4 、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其实

20、,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 “首先 ”、“然后 ”、“接着”、“最后 ”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开头的内容有:7 / 9精选文档(1)、提出中心论点;( 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 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结尾的内容:(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 的结论;(2)、重复或强化 的中心论点;(3)、发出 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4)、补充论证了 。(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做这个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 “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 ”提出中心论点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然后举阿基米德、 王尔德事例证明了 “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 ”,最后举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例向人们发出 “人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 ”的劝勉。5、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议论文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