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1第1课百家争鸣讲学练人民版必修_第1页
高考历史专题1第1课百家争鸣讲学练人民版必修_第2页
高考历史专题1第1课百家争鸣讲学练人民版必修_第3页
高考历史专题1第1课百家争鸣讲学练人民版必修_第4页
高考历史专题1第1课百家争鸣讲学练人民版必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导引本专题讲述了中国古代的思想, 特别是其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先秦儒学、汉代儒学、宋明理学、明清思想批判等四个阶段。儒家思想经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的创造和总结,较早进入了成熟阶段。从汉代开始, 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宋明时期,吸收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形成理学。明清时期, 一些有批判精神的学者再一次开创了思想活跃的局面。1. 理解基本概念:如孔子思想核心的“仁” “礼”,老子的“道” ,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董仲舒新儒学的“天人感应” ,程朱理学的“理”和“格物致知”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经世致用”等。2. 把握基

2、本线索: 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基本线索,构建基本知识体系。3. 注重两个联系: 一是与中国古代政治、 经济发展的联系, 明确一个时期的思想是这一时期政治、 经济的反映。 二是与现实的联系, 认识儒学思想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民族振兴中的重要意义。4. 学会比较概括:概括比较儒学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阶段特征。第 1 课 百家争鸣情景问题切入2011 年 7 月 13 日,由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和格拉茨大学孔子学院组织的50 名中学生齐聚中国国家汉办/ 孔子学院总部参加 “汉语桥奥地利中学生夏令营”开营仪式。孔子学院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

3、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 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截至 2010 年 10 月,全球已建立322 所孔子学院和 369 个孔子课堂,共计691 所,分布在96 个国家(地区) 。二十 世 纪 九 十 年代 在 法国 巴 黎 的 一 次诺 贝 尔奖 获 得 者 的 学术研讨会上,与会的70 多位学者发表了一项声明称:人类如果想在未来的世纪里找到一条生存道路,必须到中国两千年前的孔老夫子那儿去寻找智慧。孔子为什么具有如此巨大的长久的魅力呢?学习目标引领课标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重点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

4、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的思想主张。难点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整体结构感知本课第一目 “孔子和早期儒学” 、第二目 “老庄之学” 、第三目 “法家思想” 、第四目 “墨1家的主张”分别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儒、道、法、墨四大家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四目呈并列关系,图示如下 :自主预习梳理答案“仁”“礼”敬而远之有教无类仁政君轻民贵学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道 11 相互转化12小国寡民13老子14天道15自然无为16齐物17庄子18尽地力之教19集权 20法经 21世卿世禄22军功23井田制24法25术26 势27奖励耕战28不期修古29 不法常可30事异则备变31兼相爱32交相利33非攻3

5、4尚同35 非命36节用37 讲求实际功利38逻辑学39客观实践40三表41逻辑学术语2重难疑点探究1.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及其历史影响有哪些?(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第一,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 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 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 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第三,在阶

6、级关系上,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候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 “士”们也希望用自己的思想主张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第四,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士人,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2)“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第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第二,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

7、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第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 比较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时间春秋时期战国时期代表孔子孟子荀子阶级属性没落的奴新兴地新兴地隶主贵族主阶级主阶级主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和王道张民本思想为政以德君轻民贵君舟民水人性论性近论性善论性恶论地位至圣亚圣儒学集大成者3. 如何正确认识儒家思想?对今天的借鉴意义( 1)“仁”“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强调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可以说是古代社会和谐思想的典型。在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儒家思想对我们建设和

8、谐社会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 尤其是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有异曲同工之妙。( 2)“民无信不立”的诚信观念、 “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为公的政治信仰等思想精华, 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合理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等,在现代企业管理和教育中仍有很大的价值。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在现代社会中, 对待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思想的正确态度是:第一, 总的原则是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批判和否定其消极因素。第二,要弘扬儒学中的宝贵遗产,如“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责任感, “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追求,安贫乐道

9、的精神力量,以及人道主义精神,坚毅的人格,积极的生活态度,爱民意识,尊老、敬贤、敬师和舍生取义的为人准则等。典型例题示例3【例1】(2011上海市单科历史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 爱无差等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 存天理,灭人欲【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孔子在对待他人的问题上主张仁爱: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a 项体现墨子的“兼爱”主张,不选;b 项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c、d 两项是理学的主张,体现了封建等级秩序,不选,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答案】b【

10、例 2】(2010 上海历史卷4)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a. 儒家b. 法家c.道家d. 墨家【解析】此题考察百家争鸣的内容,法家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提倡专制独裁,是为了统治者的利益考虑。故选b。【答案】b【例 3】( 2010浙江卷 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 不以人助天b. 制天命而用之c.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 “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

11、,排除b、 d 项。选项a 出自庄子南华经 ,原文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 典型体现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刍狗”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在祭祀之前,人们对它敬若神明,祭祀一结束,就被丢弃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答案】a【例 4】( 2010山东卷 9) “视人之国 , 若视其国;视人之家, 若视其家;视人之身, 若视其身。

12、”这一主张属于()a. 儒家“仁爱”思想b. 墨家“兼爱”思想c. 儒家“礼治”思想d. 墨家“非攻”思想【解析】题中意思是说,要视他国为自己的国家;视其他人家为自己的家;对待他人像对待自己一样。反映的本质是要相亲相爱,体现了墨家“兼爱”的思想主张。【答案】b【例5】(2010 海南 )“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a. 儒家b. 法家c.墨家d. 道家【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为“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即反对战争。这符合墨家宣扬的“非攻” ,即谴责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灾难的思想观点;故正确选项为c 项。而儒家提倡“仁” 、 实行“仁政”

13、;法家主要主张“依法治国”;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故 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不符。【答案】c随堂巩固演练一、选择题41. ( 2011浙江绍兴)有一次子贡问孔子: “子张和子夏,哪一个更好些?”孔子说: “子张有些过头,而子夏显得不及。 ”子贡说:“那么,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 “过犹不及。 ”这表明孔子主张()a. 无为而治b.中庸c. 轻徭薄赋d. 有教无类【答案】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过犹不及” ,据此并依据史论结合的原则可知 b 项符合题意。2. ( 2011浙江宁波) “和谐中国”是唱响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旋律。孔子的名言中对当今中国构建

14、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启迪作用的是()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 “非攻,兼爱”c.“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d.“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答案】a【解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所不希望的事情,也不要强迫别人接受,这是实现孔子 “仁爱” 思想的途径, 其目的是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因而最符合题意。干扰项 b 项是墨家的观点,排除。3. (2011 辽宁模拟) 右图是宋代建筑的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类似的老子像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不下百处。其原因是()a. 老子须髯飘飘,符合古代美男子的标准b. 老子做官的时候,造福八方,被人们感激、供奉c. 孔子向老子问礼,所以,老子被

15、誉为儒家学派创 始人d.老子道德高深,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答案】d【解析】a 项历史上没有依据b 项不符合实际,老子曾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不符合造福一方之说;c 项老子不是儒家学派的人,而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故选d项。4.(2011 厦门 )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学派是()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法家【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了墨家代表人物墨子的“兼爱”主张。5. ( 2011宁夏模拟)在评论秦朝灭亡时,费正清说: “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 ( 从反面 ) 体现了孟子的

16、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 制天命而用之b. “民贵君轻” ,统治者要施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答案】b【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b 项是孟子的思想观点。5二、非 6.(2011 西安 ) 公元前 8 世 至公元前3 世 ,中国开始了人 精神的 醒,提出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重大 ,并 行研究和回答。 下列材料:材料一 以下一 材料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君” 、“臣”关系的言 : “民 邦本,本固邦宁。” ( 古文尚 五子之歌 ) “民 君之本。 ”谷梁

17、 桓公十四年“以百姓心 心。 ” ( 老子第四十九章) “君之 民,当如心之 身也。”清唐甄潜 明 “自古及今,未有 其下而能无危者也。”荀子哀公“民乏 用,不亡何待?”国 楚 上“左右皆曰 ,未可也; 大夫皆曰 ,未可也;国人皆曰 ,然后察之, 焉,然后用之。”孟子梁惠王下( 政者 ) “言必信,行必果。 ”荀子“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渊材料二北京 2008 年 8 月 8 日,第 29 届奥林匹克运 会在北京国家体育 巢隆重开幕。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持竹 高声吟 , 中的 典名句响 耳畔。 “有朋自 方来,不亦 乎”,“朝 道,夕死可矣”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礼之用,和 ”奥运

18、官方网站 回答:(1) 材料一反映了深深植根于中 民族 史 中的哪一理念?从材料一中概括出 理念的具体内容 ( 不得摘抄原文 ) 。(2) 列 公元前 8 世 到公元前 3 世 儒家学派 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 的主要 点。(3) 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三千弟子吟 中的 典名句,体 了怎 的人文奥运理念?(4) 你从两 材料中可得出什么启示?【答案】(1) 理念:民本思想( 或以民 本 ) 。内容:民众是立国之本的“重民”思想;关心民众 苦的“ 民”思想;不 度掠 人民的“养民”思想;根据民意任用 人的“从民”思想;取信于民的“信民”思想。(2) 人与自然关系:孔子:敬鬼神而 之;荀子: “天行有

19、常”,指出人道有 , “制天命而用之”。人与人关系:孔子:仁,礼,德治;孟子:仁政,“君 民 ” ,性善 ;荀子:性 ,治国以礼 主,礼法并施。(3) 理念: 友 ,崇尚道德。和睦相 ,和平 展。(4) 启示: 治者要以民 本;要 信 本;人民安定了社会才会安定;自由、平等、科学、理性的人文精神是人 精神的共同家园。【解析】本 主要考 学生从材料中 取有效信息分析、概括 的能力。第(1) 解 关 是分析、 概括材料。 材料一中五 材料都 人民的重要性, 跟中国 文化的理念相 系, 可知是民本思想。 材料第一段 “民 君之本” 民众是君主治国的根本,体 “重民”的思想;第二段“君之 民,当如心之

20、 身也”君主要像关心自身一 关心民众,体 了“ 民”的思想;第三段“民乏 用,不亡何待”民众缺乏生存物 ,国家肯定6会 亡,所以君主不 分地掠 百姓,才能 久地 治下去;第四段“国人皆曰 然后用之”充分听取民众的意 ,体 出“从民”的思想;第六段 政者 “言必信”、“民无信不立” 治者要取信于民。第 (2) 根据所学知 概括即可。第(3) 抓住材料二中的四句 典名句概括。第(4) 注意两 材料的不同角度。 后 化作 一、 1. ( 2011湖南岳阳)古代 史建筑 了政治、 、思想文化 展的 史。下列古迹与儒家思想的形成有关的是()a. 登封少林寺b. 曲阜杏 c.洛阳白 寺d.成都武侯祠【答案

21、】b【解析】 曲阜是儒家思想 始人孔子 生地,少林寺与白 寺是佛教圣地,成都武侯祠是祭拜 葛亮的 祠。2. ( 2011山 莒 )全球通史提出: “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 是通称 儒家学 的道德准 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 。 ”其中 “儒家学 的道德准 ”不会出 在()a.春秋b. 尚 c. d.道德 【答案】d【解析】道德 是道家的著作,不会出 儒家的道德准 。3. ( 2011山 宁)下 是故 里的一 牌匾, 察 片,你 其中 含的核心思想来自于 ()a. 道家b. 儒家c. 墨家d.法家【答案】b【解析】“和”“仁”等思想 然来自于儒家。4. “ 是人 永恒的主 。 ”与墨

22、子的“兼 ”相比,孔子的“仁 ”注重()a. 人 关系b. 倡 重 利c. 究 功利d. 区分等 名分【答案】d【解析】孔子的思想核心包括“仁”和“礼”两部分,其“仁 ”是有等 差 的 。5.(2011 江 无 ) 下 明代列仙全 中的一幅插 ,并配有 文“ 居九疑山,开 九眼泉, 得仙 和酒 ,家人三百尽 天”。 察此 你 幅 文可以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的()7a. 儒家思想b. 墨家思想c. 道家思想d.宋明理学【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的“练得仙药”“飞天”等信息可知题中图文可以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6.(2011 无锡调研 )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

23、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 社会长期动荡不安b. 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 封建制度逐步建立【答案】a【解析】孔子、墨子、孟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长期动荡不安,a 项社会动荡不安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共同的社会背景。b 项百家争鸣趋于合流发生在西汉;c 项奴隶制度全面崩溃发生于春秋时期; d 项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发生在战国时期。7.(2010 连云港 ) 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 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

24、“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 ”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与儒家思想相吻合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c【解析】儒家思想强调“为政以德”,主张“仁”和“礼” ,与丙的说法相符。8.(2011 广东东莞 )“玉”具有温润、坚硬的特点,我国古代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孔子提倡君子佩玉,主要是因为()a. 玉石的特点与我国古代的道德规范相吻合b. 玉非常贵重,是财富的标志c.玉石具有祛除疾病的功用d. 玉饰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从孔子的具体主张入手,而且题干强调的是玉文化,因此在做题时要注意找玉文化和中国古代道德规范的结合点,而四个选项中只有 a

25、 项能够体现这一点。 古人即有“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之说。9.(2011 山西大同 )2008年汶川地震中范美忠被骂得狗血淋头,落下一个“范跑跑”的绰号,是因为他背离了()a. 仁者爱人b. 克己复礼c.道法自然d. 无为而治【答案】a【解析】仁者爱人提倡热爱他人、 同情他人,范美忠不顾学生安危只顾自己逃跑,显然与这一观点相背。10.(2011 哈尔滨五县 ) 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8曰孤。此四者,天下之 民而无告者。文王 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材料所体 的政治思想是()a. 礼治b. 仁 c. 仁政d. 兼 【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孟子” “ 政

26、施仁”等信息可知c 符合 意。11.(2011 湖北黄石模 ) “道之以政, 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之以礼,有耻且格。” 段 述出自春秋 国 期的()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答案】a【解析】本 考 学生的解 材料 取信息的能力。解 抓住关 “德”和“礼”可知 儒家。12. ( 2011江 城中学二模) 全球通史在 述中国 子百家的思想主 : “他 族的存在已不合 宜, 要用国家的 事力量予以清除; 而人民群众 需被 迫从事生 。他 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 容待之。”文中的 “他 ”指的是()a. 儒家学派b. 道家学派c. 法家学派d. 墨家

27、学派【答案】c【解析】本 考 学生的解 材料 取信息的能力。解 抓住关 “中国 子百家的思想主 ”“ 族的存在已不合 宜 事力量予以清除”“ 商人和学者多余”等可知是法家学派。二、非 13.2005 年 9 月 28 日,全球首次 行 合祭孔,参加祭典的澳大利 墨 本大学教授安黛 霍 : “儒家思想的精要之 世人可以起到警醒作用,儒家的一些价 念正在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 ”据所学知 回答:( 1)孔子的主要道德 是什么?他的道德 反映了怎 的 史背景?( 2)“三孔”(孔府、孔 、孔林)是世界文化 。 “三孔”成 世界文化 的 史原因是什么?( 3)孔子的思想精 我 代精神文明建 有什么重要意 ?( 4)我 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