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生活第二课练习题_第1页
哲学生活第二课练习题_第2页
哲学生活第二课练习题_第3页
哲学生活第二课练习题_第4页
哲学生活第二课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 1 页 共 8 页 项城三高高二段哲学生活第二课练习题 命题:刘强 1.下列说法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是( ) A.分子、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B.水是万物之源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人的生活就是追求物质的满足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3.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2、 )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 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 B. C. D. 4. 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是人的主观经验的产物。 下列观点与其相一致的是( ) A.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D.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5.下列观点中,与“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的观点一致的是( ) “吾心即是宇宙” “存在就是被感知” “人甚至一次都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气者,理之依也” A. B. C. D. 6. 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出现,即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心中

3、无底时,往往就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 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是认为( ) A.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 B.社会存在是客观的,决定人的思维 C.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 D.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不同 7. 王充认为,“一天一地,并生万物, 万物之生,俱得一气”。叔本华认为,“世界是我的表象”。 下列对王充和叔本华的观点认识正确的有( ) 王充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叔本华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王充的观点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叔本华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A. B. C. D. 8.下列选项与“未有这事,先有这理”观点相一致的是( ) 第 2 页 共 8 页 A.我

4、思故我在 B.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C.吾心即宇宙 D.世界是上帝创造的 9.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10.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问题的根源和关键。 这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 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A. B. C. D. 11.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风景画的大师们都有一个特点:心灵极为丰富。自然界中的一片叶子、一滴露珠都能勾起一

5、缕潜在的心绪,诱发他们的旷古愁思。 这说明( ) A.存在离不开思维 B.思维与存在相互转化 C.存在决定思维 D.思维再现存在 12. 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2013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 科学家的这些新发现再次证明( )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13.“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 与此哲学观点相

6、通的是( ) A.自然从来不飞跃 B.物理不外于吾心 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14.18世纪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下列观点中与贝克莱的观点同属一个哲学派别的有( ) 心外无物 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A. B. C. D. 1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它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 A.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断发展中的物质世界 B.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

7、是唯心的 第 3 页 共 8 页 C.否认意识反映物质 D.往往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做世界的本原 16. 如今许多企业在招聘时,不看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而是看属相、星座、血型等。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是( ) 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表现 坚持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表现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表现 主观臆造的联系 A. B. C. D. 17. 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将温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感觉的集合”。 这种观点是( ) A.机械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18. 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的说法,认为“元

8、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这种哲学观点属于( ) A.朴素唯物主义 B.主观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19.宋代哲学家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种观点( )。 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 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把宇宙中某种精神力量作为世界的本原 认为宇宙统一于“心”,即意识 A. B. C. D. 20.下列选项能够恰当反映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的依次排序是( )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理生万物,理在事先 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 B. C. D. 21.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

9、发,在尊重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选择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道路。这体现了( ) A.存在决定思维 B.思维影响着存在 C.思维与存在不能分离 D.思维与存在同是本原 22.恩格斯指出:“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恩格斯的上述论述表明(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否认意识反映物质 B.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 C.凡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第 4 页 共 8 页 23.漫画是一幅常见的励志字画,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救世

10、主存在,但不能救所有人 B.救世主不存在,人才是世界的主宰 C.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D.唯心主义对人类毫无意义 24.古代中国人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 上述观点( ) A.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 B.既是唯物的,又是唯心的 C.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D.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25.宋代的陆九渊认为,“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这一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不可知论 26. 在

11、黑格尔看来,理念、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绝对精神正是由于自身的发展才产生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上述材料表明,黑格尔是典型的( ) A.主观唯心主义者 B.客观唯心主义者 C.经验论者 D.唯理论者 27. 法国一家天文学研究机构和德克萨斯大学的天文学家,在星际介质中发现了迄今为止最为复杂的有机分子:蒽。这一事实充分说明( ) A.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割的 B.不可知论的观点是错误的 C.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D.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有其自身的规律 28.我国的许多典故中包含着深邃的哲学道理,下列成语中正确反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是( ) A.掩耳盗铃 B.望梅止渴 C.画饼充

12、饥 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9.“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 这种观点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 D.辩证唯物主义 30.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 ) A.把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等同于哲学的物质概念 B.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 C.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唯心主义 第 5 页 共 8 页 项城三高高二段哲学生活第二课练习题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三种基本形态的理解。题干考查的是古代

13、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A项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项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项追求物质的满足与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问题不是一回事。 2.答案:C 解析:本题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为切入点,考査学生对唯心主义的正确判定。唯心主义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它们虽有不同表现,但在世界本原问题的认识上是相同的,即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A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B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D是不可知论的表现,只有C能满足题干要求。故选C。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査学生对哲学派别划分依据的理解和掌握。英语儿歌将 “星辰闪耀”“常春藤缠绕”的原因归结为上帝创造,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是宗教

14、精神的体现;而科普作家将其归结为自然界中本来就客观存在的物理运动,是唯物主义的表现,是科学精神的体现。入选;与题意不符。故选A。 4.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主观唯心主义。“一切外部的事物都是人的主观经验的产物”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是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符合题意;A观点属于唯物主义观点,C,D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均与题意不符。故答案选B。 5.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符合题意;“人甚至一次都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气者,理之依也”分別属于相对主义或诡

15、辩论和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排除。故答案选A。 6.答案:C 解析:“信则有,不信则无”这句话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从主观思想“信”与“不信”出发,因此可先排除A、B两项;D项不能直接表达题中观点,故排除D项,选C。 7.答案:A 解析:王充的观点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气”,这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体现,叔本华的观点是把世界的本原看成人的表象, 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体现,故正确。 8.答案:D 第 6 页 共 8 页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客观唯心主义。题意强调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符合题意;A,C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与题意不符;B属于古代

16、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排除。故答案选D。 9.答案:B 解析:“我思故我在”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ACD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本题选B项。 考点: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点评: 本题是学生运用教材基础知识解答问题,只需回忆书本知识,是课本基础知识的再现。比较简单,可用直选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熟记基础

17、知识很关键。本题难度较小。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査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只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也不只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排除。中的“基本”与题干中的“根源和关键”相对应。答案为C。 11.答案:C 解析:A、B、D表述错误,存在与思维的关系是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反映存在,思维是存在的主观映象,思维离不开存在,存在可以脱离思维。“自然界中的诱发他们的旷古愁思”体现了存在决定思维,选C。 12.答案:A 解析:“新发现”说明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故A切题,答案选A。B为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不切题。题干不涉及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故排

18、除C。D错误,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而非对世界的惊异。 【点拨】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也就是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要注意区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与“思维对存在具有反作用”两者的不同。前者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后者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13.答案:C 解析:材料“气化流行谓之道”,强调宇宙是运动不止的物质世界, 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与此哲学观点相通。故选C。 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这一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辨别与迁移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白贝克莱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派别,然后再对照题肢中的诗句内容,进行分析对比,选出属于同一个派别的选

19、项。是主观唯心主义 第 7 页 共 8 页 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因此符合题意要求。故选B项。 15.答案:D 解析:A、B、C三项均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不足之处,只有D项道出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缺点。故本题选D。 16.答案:C 解析:不为材料所体现。 17.答案:B 解析: 18.答案:A 解析:A选项观点符合题意,题中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说明这种哲学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故入选。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哲学上没有主观主义观点,故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是朴素唯物主义,而不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故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观点是朴素唯物主义,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故排除。 19.答案:D 解析: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陆九渊把“心”作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宇宙统一于“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符合题意,选D。均不符合陆九渊的思想,排除。 20.答案:B 解析: 21.答案:A 解析:“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体现的是存在决定思维,故A正确切题。 22.答案:D 解析:有的唯心主义者也同时是不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