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_201X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201X_201X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201X_201X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201X_201X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岳麓版必修3_第4页
201X_201X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岳麓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一、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 1背景 (1)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潮流席卷欧洲,各国人文思想高涨。 (2)天主教会在中世纪的西欧垄断文化教育,十分腐败。 (3)罗马天主教会与欧洲各主权国及社会各阶层的矛盾激化。 (4)直接原因是教皇兜售赎罪券,借机剥夺人民财富,2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 (1)主张 内容:强调_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作用: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2)开端:

2、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_,反对兜售赎罪券,每个基督徒只要虔诚忏悔,就能得到赦免,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因信称义,九十五条论纲,3)影响 性质: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改革后创立_,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新教,二、独树一帜的加尔文 1加尔文的观点和意义,先定论,2对宗教改革的评价:欧洲宗教改革家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不迷信传统、陈规,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教皇的权威,为欧洲思想解放、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特别提醒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反对罗马天主教皇统治,反对的是封建教会对人性的压抑、搜刮人民财物的做法及教权高于世俗权力等一些宗教思想,并不是反对

3、宗教信仰,概念辨析“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这三种主张是基督教不同教派的主张,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 “因行称义”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为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 “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放了人的个性。 “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轻松巧记,思维启迪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两个枷锁分别指什么? 提示:前一个“枷锁”指天主教会的独裁统治,后一个“枷锁”指适应资产阶级要求的_和体系,宗教思想,史料教皇派(甲)

4、和路德派(乙)进行辩论。 甲:只要买赎罪券的钱币落进钱柜叮当一响,买主挂记的那个罪人的灵魂就立刻从炼狱直飞天堂。 乙:很显然,当钱币扔在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得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志为转移,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探究问题 依据史料信息概括两者论战的内容及其评价。 提示:(1)论战内容:关于赎罪券问题。基督教的基本教义认为,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人类就有了“原罪”,因此需要“救赎”,教皇认为,只要购买了赎罪券,“人的灵魂就立刻从炼狱直飞天堂”。路德派认为赎罪券只能增加教会和教皇的“利得心和贪欲心,教皇派坚持“圣礼”,教徒的忏悔需要“尊贵的教士主持”,

5、不然就“永远不能得救”。路德派则坚持“信仰圣经”,“无需教会的媒介”,只要真诚忏悔,就可以“救赎”。 教皇派坚持禁欲主义,而路德派则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追求财富和婚姻是人的基本权利。 (2)评价:需要说明的是,路德派反对的是封建教会对人性的压抑、搜刮人民财物的做法及教权高于世俗权力等一些宗教思想,并不是反对宗教信仰,两者都信仰圣经,只是在信仰途径和方式上存在差异和斗争,史料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解释为对教会某些弊病做出的反 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

6、。,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影响,史料二在(宗教改革)不长的时间后,1581年7月,新教缔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荷兰共和国,紧跟其后的英国清教徒(基督新教中加尔文主义者)在1649年将查理一世推上了断头台,成立了共和国,1688年经过光荣革命,迎来了新教国王,实行了“君主立宪”的宪政体系。1620年为反抗宗教压迫而逃往北美的清教徒,在大洋彼岸建立了自己的家园。1776年,缔造了一个美利坚合众国。 中国需要的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精神,探究问题 (1)依据史料一,说明为什么说宗教改革一词“容易使人产生误解”? (2)依据史料二,说明宗教改革的作用。 提示:(1)从史料论述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只是“对教

7、会某些弊病做出的反应”“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说明宗教改革这一词没有揭示出其实质,宗教改革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2)有利于促进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一、正确理解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 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1马丁路德强调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让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每一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虔诚和信仰使自己摆脱“罪恶”,不需要教会作为中介。它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民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

8、彩,2加尔文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主张先定论,他的这些思想在维护宗教信仰的前提下,强调人的虔诚,只要虔诚地信仰就可以获得上帝的恩赐,强调的是个人与上帝沟通的权力。与此同时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和教会的作用。在思想上体现人文主义精神,1天主教认为教会的神职人员掌管“天堂之门”的钥匙,只有通过他们,信徒才能赦罪。对此,马丁路德疾呼() A废除神学信仰B加强宗教仪式 C信仰即可得救D教士应拥有世俗权力 解析:题干反映天主教会推行的是因行称义,强调教权至上,针对此行为,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即可得救,宣传通过自身信仰即可得救,不用通过教会,强调的是人的作

9、用,故C项正确;马丁路德同样信仰宗教,故A项错误;B、D项都是天主教会的主张,故B、D项错误,C,2“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这段话旨在() A否定行为的重要B肯定信仰的权威 C抨击教皇和教会D强调“道”的重要 解析:由“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可知材料强调因信称义也即肯定信仰的权威,故B项正确;A项材料未提及,故A项错误;C、D项同材料强调的不一致,故C、D项错误,B,二、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影响 1实质:宗教改革是16世纪西欧各国反对罗马天主教会

10、的社会运动。它由新兴资产阶级所发动,得到广大农民和城市市民的响应,个别国家的君主也大力支持。宗教改革表面上是对天主教会的宗教仪式和教义进行改革,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目的是把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教会改造成为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教会,2影响 (1)宗教改革是一场西欧各国早期反封建斗争的社会运动,矛头对准罗马天主教会,勇于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2)进一步打击了西欧封建势力,削弱了天主教的经济实力,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它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传播了资产

11、阶级的意识形态,促进了西欧各国的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4)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3英国学者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的本质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世俗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D,4“西方宗教革命和科学革命以来把人世的勤奋创业理解为上帝的召唤,曾有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把学术工作理解为基督教的天职,也促进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教育与人文学术的发展。”材料最能说明宗教改

12、革() A成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 B强化了上帝和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 C实现了宗教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分离 D促进了民族文化与教育事业的进步,A,解析: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促进了民族文化和教育发展,但据材料信息“有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促进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教育与人文学术的发展”,可知D项表述不全面,故D项错误;A项全面表现了材料信息,故A项正确;宗教改革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神学统治,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宗教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分离,故C项错误,一、阅读与思考(教材P54) 你怎样理解路德“因信称义的潜台词”? 提示:罗马教会为了树立教会和教皇的绝对权威,宣扬“因行称义”,声称信徒们只有遵

13、守教会制定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仪式,才能获得灵魂的解脱。这就把教徒们束缚在教会的控制之下,使他们失去了个人选择的自由,听命于教会的统治。而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这里的“信”是与生俱来的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之中的东西,这样,他便把拯救人的灵魂的钥匙从教会和神职人员手中转移到每一个拥有真正信仰的基督徒自己的手中,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所以说它的潜台词里面包含着个性解放的革命主张。它从神学角度论证了宗教的和现实的人身依附的不合理性,二、解析与探究(教材P54) 阅读以上材料,请思考:“因行称义”、“因信称义”和“信仰得救”三种

14、学说有什么异同?如何理解16世纪的西欧宗教改革运动? 提示:同: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目的都是为实现灵魂得救以升入天堂。 异:“因行称义”本质仍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和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因信称义”否定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赎罪券的掠夺,简化宗教仪式,给教徒极大的解放。“信仰得救”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后者的继承和发展,理解:16世纪天主教的根本变革就是指西欧宗教改革运动。16世纪,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了西欧各国,宗教改革家们否定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主张建立不受罗马天主教会管辖、符合资产阶级意愿的新教会。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