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教材课程体系与知识体系的解析.ppt_第1页
对新教材课程体系与知识体系的解析.ppt_第2页
对新教材课程体系与知识体系的解析.ppt_第3页
对新教材课程体系与知识体系的解析.ppt_第4页
对新教材课程体系与知识体系的解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新教材课程体系与知识体系的解析,一、现有的心态,二、不变的主题,四、我们的对策,三、新课程下的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区别,五、具体模块的解析,一、现有的心态,有些不知所措,二、不变的主题,共同的理念 :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共同的目的 :为促使人和谐、健康的发展,三、新课程下的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区别,1、知识体系 2、课文结构,四、我们的对策,四、我们的对策,三个 “多一点,四个 “转向,五个 “误区,六个 “化,五、具体模块的解析,1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3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4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课标

2、内容,整章内容要以认识细胞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为主线,以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结构的运动形式为重点。阐明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课时建议(共计5课时,一.教学要求,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1说出细胞膜的各种组成成分。 2概述细胞膜的功能。 3运用证据作出合理判断,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运用证据进行论证,1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的内容不作要求。 2本节只要求说出膜的成分,不要求了解各成分的作用,相关内容将在后续课程中学习。 3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选做,二教法建议,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示意图、模型、照片及有关动态媒体等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以及科学家研究细胞的相关资料,让学

3、生认识细胞膜的存在。教师还可以利用视频图像将“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等细胞膜功能的内容直观地介绍给学生。如果没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也可以借助于板图、幻灯片,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细胞膜功能的理解,为第4章学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内容做好铺垫,第l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重点,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教学难点,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教学地位,三、实验与活动建议,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技能和方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选做。细胞的来源可以是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四、教材处理,1 、穿插人成熟红细胞的结构、 癌细胞膜的成分变化 (既能丰富本节课的内容又可为第六章生

4、命的历程作铺垫,2 、可把P68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提前穿插 (知识点的紧密性更强,第l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1识别几种细胞器的形态。 2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3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能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观察到的现象,简述细胞器的协调配合,1关于线粒体、叶绿体的具体结构和功能只作一般性描述,不作拓展,详细内容将在第5章第3、4节中展开。 2“科学家的故事:细胞世界探微三例”只作为背景材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的内容。 3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只要求仔细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的观 察不作要求,一.教学

5、要求,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中要利用“问题探讨”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的各个“车间”及其分工。可采用“识图感知科学过程和方法实验观察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利用教科书的插图指导学生认识细胞内主要的细胞器,介绍研究细胞器的过程和方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并以“合成的分泌蛋白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图解为例,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各种细胞器是如何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它们之间是怎样协调配合的?”,探究具有膜的细胞结构在功能上的联系,建构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教学重点,各细胞器及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二教法建议,三、实

6、验与活动建议,实验“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是必做实验,教科书要求观察线粒体对一般学校暂不作要求。叶绿体的观察相对较容易,学生在观察时,可以仔细观察叶片细胞内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还可以了解细胞质的流动,四、教材处理,这节课的内容太感性,图型形式呈现多,文字少,看了一目了然,并能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建议再讲一下结构及一些重要的内含物,与本节课时内的概念的引出更为紧密.但不要强求学生记忆.否则会适得其反,变的枯燥乏味,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1描述细胞核的形态 2简述细胞核的结构。 3概述细胞核的核膜、染色质、核仁的结构和功能。 4学会运用他人的资料进行论证

7、和解释数据,能简要说出模型的含义,1通过学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学会运用他人的资料进行论证和解释数据。 2体验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的过程,模型建构: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选做,一.教学要求,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在第2节内容学习期间,教师应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在本节课上课前先了解模型制作的情况,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小组的真核细胞模型,以及交流“问题探讨”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对细胞核功能的探究兴趣。之后指导学生通过学习“资料分析”的内容,总结出细胞核的功能。“技能训练”的内容可以和“资料分析”的内容一起学习。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资料分析”

8、和“技能训练”等内容,探讨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问题,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重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理解细胞核的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二教法建议,三、实验与活动建议,模型建构: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选做。实验材料建议学生利用各种安全的废旧物品。可在课前先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模型建构,课堂上各小组展示制作的真核细胞的模型,通过交流激发学生对细胞核功能的探究兴趣,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课标内容,1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课时建议(共计5课时,一教学要求,第l节 物质跨膜运

9、输的实例,1说出渗透过程。2分析并说明红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因。3探究活动“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要求能阐明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建立合理的假设,领悟提出问题搜寻事实、捕获信息、立论解释的科学思维过程。4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分析教科书提供的数据资料,并得出结论,1渗透作用实验可作为模拟实验或学生课外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2细胞膜、生物膜和人工合成膜的内容在第3章中已有所涉及。3水分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实验观察为课标教科书新增内容,二教法建议,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通过对渗透作用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认识到渗透装置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以及半透膜的特征。以制备哺乳动

10、物红细胞实验(新增内容)和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为背景,分析得出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或失水,认识到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吸水或失水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通过完成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活动(旧版教科书为验证实验),自主探究发现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以及细胞壁对水分进出细胞的影响。通过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资料的分析(新增内容),认识到物质跨膜运输并不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并得出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生膜。在经历实验材料、方法的选择、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具体的教学建议,举例

11、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在探究过程中如何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三、实验与活动建议,探究活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与旧版教科书中“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验证实验不同,它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主发现原生质层是否相当于一层半透膜,以及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条件等问题。因为这是高中必修模块的第一个“探究”,学生在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设计实验等环节都还缺乏训练,教科书在这些环节均提供了指导和参考案例。首先,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实例解释引入如何提出探究问题,如泡在盐水中的萝卜条会软缩,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会更加硬挺,做菜馅时加入一些盐后蔬菜中的水分会大量浸出,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

12、“烧苗”现象等。其次,根据参考案例作出假设“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植物细胞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会渗透失水而使细胞皱缩”、“皱缩的植物细胞在清水中会渗透吸水而使细胞膨胀”。接着根据参考案例设计实验,包括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最后进行实验,观察记录结果,分析讨论与交流实验结果,并组织进一步探究活动的设计,如细胞液浓度的测定、植物细胞是否会由于过多吸水而胀破等,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简述生物膜研究的历程。 2理解实验技术的进步在建立生物膜模型过程中的作用 3描述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结构特点,学会建立模型 的方法,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的,理解科学

13、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1在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介绍过程中,可适当指出 膜结构的不对称性、不均匀性和流动性。 2利用课外时间完成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流动镶嵌 模型。 3细胞融合知识在选修课中将有更进一步的阐述。 4“糖被”不作要求,一.教学要求,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利用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生物学史资料(新增内容)设计有关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结构和特点等问题串,进行文献资料探究。在认识生物膜结构的同时,了解生物膜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体验提出假说和观察实证的科学研究方法,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并感悟科学的探索过程是个不断继承、修正、开拓和发展的过程。通过介绍生物膜的流

14、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让学生用文字、示意图进行表述生物膜液态镶嵌模型。要求学生在课外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新增内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在建立生物膜结构模型中体现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二教法建议,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举例说明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2能读懂教科书图表所提供的信息,初步学会查阅、识别、选择、鉴别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3分析物质进出细胞三种方式的条件和特点,1探讨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研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意义,1“科学前沿:授予诺贝尔化学奖的通道蛋白研究”只作为背景材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的内容。 2“

15、载体蛋白”、“胞吞”、“胞吐”不作要求,一.教学要求,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通过“问题探讨中的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尝试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并认识到不同的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存在着差异。通过介绍物理的扩散现象,得出扩散的概念。通过分析水分子进出细胞与扩散相似性以及氧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现象,总结出自由扩散的概念。在分析“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而能通过细胞膜”这一问题时,讨论载体蛋白的作用,总结协助扩散的概念。通过列举物质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现象,分析总结得出主动运输的概念,说明主动运输的意义。最后,教师可让学生列表总结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教学重点和难点,主动运输,具体的教学建议,二教法建议,谢 谢 大 家,由“权威”变为“火炬,由“教”者变为“导”者,由教“学问”变为育“思维,评价由“单一化”转向“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