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窑岗位操作规程_第1页
回转窑岗位操作规程_第2页
回转窑岗位操作规程_第3页
回转窑岗位操作规程_第4页
回转窑岗位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专业技术文件 / DOCUMENT TEMPLATE 编号: 回转窑岗位操作规程(完整 正式 规范)编制人:_审核人:_日 期:_回转窑岗位操作规程说明: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1 回转窑点火前的检查与准备工作 (1)清除窑内及溜槽内杂物。 (2)准备好点火用具, 窑身热电偶处于正上方。 (3)检查回转窑润滑系统, 主传动系统、液压系统、回转窑窑位、风、煤粉、煤气、水系统正常, 并检查热电偶正常, 其保护套突出窑衬表面, 热电偶余套管上沿平齐。

2、(4)检查确认烧咀前的煤气、煤粉闸阀灵活好用, 且全处在关闭状态;配套风机调节阀、蝶阀都灵活好用, 且全处在关闭状态。 (5)检查确认回转窑前煤气支管上排水器畅通, 且满水溢流, 排水阀门处在开启状态。 (6)打开回转窑炉前支管末端煤气小放散, 打开该支管煤气眼镜阀后蒸汽吹扫点, 驱赶该支管内的空气。 (7)由防护人员打开煤气支管气眼镜阀。打开支管煤气闸阀, 同时关闭眼镜阀后蒸汽吹扫点, 对该支管引煤气。 (8)经末端爆发试验连续三次合格后, 关闭末端放散阀, 引煤气结束。 (9)准备点火, 无关人员撤离现场。 2 转窑点火操作 (1)查看确认回转窑内CO含量为零, 且无爆炸混合气体, 打开窑

3、尾放散阀。 (2)动鼓风机, 打开烧咀前的送风一次蝶阀, 稍开送风调节阀(开度在5%-10%)达到送风运行正常。 (3)燃引火物, 送至烧咀前, 缓开煤气阀门, 引燃煤气, 适当调节煤气闸阀, 配合调节送风阀, 使煤气燃烧正常, 达到火焰炽热,无黄焰,且持续稳定。 3 回转窑升温操作 (1)点火后, 要尽快使窑内温度提高, 达到正常生产。 (2)升温期间要勤观察窑内火焰燃烧情况, 将风、煤气、煤粉配合好, 达到理想状态。 (3)观察电热偶显示屏。当窑内温度低于200oC时, 每小时转窑1/3圈, 200-600oC时, 每半小时转窑1圈, 窑内温度大于600oC时, 以回转窑最慢速度连续转窑,

4、 如因故不能连续转窑时, 每10分钟转1/2圈。 (4)点火约4小时升温至900oC时通知窑尾引风机岗位, 开引风机。(引风机也可根据窑内情况提前开)适当调节引风量, 使回转窑尽快正常生产。 4 回转窑正常操作 (1)转窑正常生产时控制温度: 窑头密封罩:7001000 oC 窑身高温段:10001200oC 窑尾密封罩:9001000oC (2)观察固定筛口, 有大块及时清除。 (3)根据生产需要, 及时调节煤气、煤粉阀门开度和风量, 满足正常生产。 (4)随时监测煤气的压力波动和其燃烧情况, 确保煤气压力不低于4.0kpa;当煤气压力低于4.0kpa时, 通知主控室, 及时减量保温。若煤气

5、压力继续下降达到2.5kpa时, 立即关闭烧咀阀门灭火并通知主控室。 (5)随时检查鼓风机的运行状况, 确保其稳定正常, 并调节风机出口压力稍高于烧咀处煤气压力(100-200pa)。 (6)定时对回转窑前的煤气管道, 烧咀阀门等进行监测, 发现CO浓度超过24PPM时, 要及时查明原因, 并进行相应处理。 (7)勤观察回转窑各处冷却水温度, 决不能断水、停水, 勤观察回转窑各轴瓦、温度计回转窑位置的上窜下窜情况, 随时调节。 (8)随时观察窑内物料大小, 燃烧气氛, 及时将不正常情况向主控室汇报, 指导生产, 达到高产, 低耗、高效的目的。 5 回转窑停窑降温操作 (1)停窑超过8小时的长期

6、停窑, 为保证窑内剩余球团的质量, 适当调节煤气量和给风量。链篦机排空料后停止煤气, 在排料过程中, 随着窑内物料减少, 适当降低窑速。 (2)临时停窑, 时间≤5分钟, 停止喷煤粉, 停窑5-10分钟, 窑温降至1000 oC停窑, 每10分钟转1/3圈。停窑后采取保温操作, 停窑超过5小时, 自然降温。 6 回转窑保温操作 (1)当回转窑发生故障不能运行时, 窑内不能喷煤气保温, 当窑内温度降至800 oC以下时, 引风量逐步减小或停风, 打开窑尾放散。 (2)其他设备故障停机需回转窑连续运转时,引风量控制在平常1/4度,并喷煤气保温,在保温过程中,窑尾热电偶≤800 oC。

7、(3)保温过程中, 窑中最高温度800 oC以下, 窑速降至最低, 进行自然保温。 (4)故障处理完后, 回转窑恢复正常生产时, 如窑内温度>700oC, 可直接喷煤气、煤粉达到生产条件, 如窑内温度低, 可采用明火点火, 逐渐升温, 恢复生产。 (5)各种故障停窑及回转窑保温操作时, 窑头、窑尾密封机构冷却风机不停机。 7 回转窑停火操作 (1)根据生产需停窑或停止向回转窑内喷煤气、煤粉时, 先关闭烧咀阀门, 待熄火后, 关闭窑前煤气、煤粉闸阀, 同时关闭送风蝶阀和送风调节阀, 停鼓风机。 (2)煤气防护人员关闭煤气闸阀后眼镜阀。 (3)开回转窑前煤气支管末端方散阀, 从眼镜阀后通氮气

8、处理支管内残余煤气, 并在末端检测CO含量小于24PPM且防爆测定合格后停止氮气吹扫, 关闭末端方散阀。回转窑停火结速。 8 回转窑事故的原因与处理 8.1 结圈:造成结圈的主要原因 (1)、精矿粉品位低, SiO2高, 在有FeO存在的情况下, 容易生成低硅点硅酸盐矿物。 (2)、生球强度低, 在运输过程中容易产生粉末。 (3)、链篦机干球焙烧强度低, 如窑后再次产生粉末。 (4)、操作不当, 回转窑温度控制过高, 造成局部高温。 (5)、高温状态下停窑。 8.2 防止结圈的措施 (1)、严格控制原料成份, 必须达到技术要求。 (2)、提高生球强度。 (3)、控制被烧质量, 入窑抗压强度控制

9、在800N/个球以上, 杜绝粉末入窑。 (4)、严格控制窑温, 不造成局部长时间高温。 (5)、严禁高温停窑。 8.3 结圈处理 (1)、冷却处理:采用风镐、钎子、大锤等工具, 手工除圈的人工法。 (2)、烧圈: 冷烧及热烧交替烧法, 首先减少或停止入窑料(视结圈大小而定)加煤气和风量。提高结圈处温度, 再停止喷煤气, 降低结圈处温度, 这样反复处理使圈受冷热交替相互作用, 造成开裂脱落。 冷烧:在正常生产时, 在结圈部位造成低温气氛, 使其自行脱落。 8.4 结块 (1)结块原因:主要在局部高温出粉状物料形成的低熔点化合物为粘结剂, 使球与球粘结在一起形成块体。 (2)防止方法:提高生球和链篦机上干球质量。稳定热工制度, 防止局部出现高温。 (3)处理方法:发现固定筛上有大块及时打碎或扒出, 防止堵塞。 8.5 红窑 (1)、回转窑看火岗位要经常观察窑内外状况。每小时查看窑体表面温度, 窑体表面温度300 oC左右时, 没有危险, 如果超过400 oC, 看火人员必须严加注意, 温度到400-600 oC, 在夜间可看出窑体变化, 若出现暗红色时, 即为红窑, 当窑体温度为650 oC, 窑筒体变为亮红, 窑体可能翘曲。 (2)、处理办法:窑筒体出现大面积(超过1/3圈)红窑, 立即降温排料, 窑筒体局部(如一两块砖的面积)发红, 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