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纲要讲》PPT课件.ppt_第1页
《近代史纲要讲》PPT课件.ppt_第2页
《近代史纲要讲》PPT课件.ppt_第3页
《近代史纲要讲》PPT课件.ppt_第4页
《近代史纲要讲》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讲 唇齿相龁(上,六十年来的中国和日本,中日关系是国际关系中最复杂、最重要的地区关系之一,2000年的纠葛,2000年的恩怨,一衣带水,却唇齿相龁。 曾相互学习,亦曾兵戎相见,从温家宝访日说起,日本有谚语曰:“尽管风在呼啸,山却不会移动”。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尽管经历过风雨和曲折,但中日两国人民友好的根基,如同泰山和富士山一样不可动摇,从“破冰”到“融冰,从安倍晋三访华开始“破冰之旅”,到温家宝访日开启“融冰之旅”,时间虽短,但路途遥远。 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福田康夫的“迎春”之旅,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于2007年12月2730日访华。他说:“梅花和樱花常常相伴开放” ,他希望梅花和樱花能共

2、享即将到来的浪漫春天。 “只有认真地看待过去,并且勇敢而明智地反省该反省之处,才能避免今后重蹈覆辙的错误。,胡锦涛的“暖春”之旅,2008年5月4日,胡锦涛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说,他对日本进行的访问正值春暖花开之际,可以说是一次暖春之旅。他衷心祝愿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春暖常在,希望与中国永做好邻居,2009年4月30日,日本首相麻生太郎访华时和胡锦涛总书记举行会谈!麻生表示,关于历史问题,日本政府会正视历史、面向未来,这一立场没有改变,一、中日关系的历史演变,1、秦汉以来的友好交流 2、唐代在直接交流 3、宋元时代的经济文化交流 4、明清经济文化的交流,以及倭寇侵犯,当年遣唐使乘坐的船只模型,二

3、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变局,中国鸦片战争, 日本明治维新; 向中国学习 向日本学习 汲取中国文化 侵略中国,中国和日本的形势图,1、内部因素:岛国思想,皇国乃沧海之一大孤岛,此后纵令拥有相应之兵备,而保周围环海之地于万世始终,与各国并立,皇张国威,乃最大难事。(日本外务大臣的柳原前光朝鲜论稿 ) 日本四面环海,若以海军进攻,则易攻难守。永远难免国防之危机,故在大陆获得领土实属必要,不能不首先染指中国与朝鲜。 (外务卿的副岛种臣大陆经略论,2、外部因素:要求补偿,相似的遭遇,不同的反应 在中英鸦片战争消息的冲击下,日本即提出了如何应付危机的问题:“向外宣传国威,攘除夷狄、开僵拓土”,以至“最终席

4、卷五洲,统归皇朝,皇朝永为五洲之宗主”。 日本被侵后,其扩张论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有“补偿论”之说:“吾方决不毁约,失信于戎狄”,而应“养国力,割易取之朝鲜、满洲、支那”,将在贸易上失之于美、俄者,“取偿于鲜、满之土地”。吉田松阴 “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大陆政策,大陆政策也称大陆经略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日本大陆政策于19世纪80年代趋于成熟,并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得以实施。 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可开拓虾夷,晓喻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

5、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之岛,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日本改革派政治家吉田松阴1855 年言论,你能想起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有多少件大事影响了中日两国关系,三、日本走上了侵华道路,进犯台湾 1871年7月,李鸿章和伊达宗城签订修好条约、通商章程。(日本主动)借与中国之关系影响朝鲜。但片面最惠国待遇、内地贸易权被拒绝。 1874年日本派兵侵台,10月中日北京专条规定日本撤兵,但日本向清政府索取了40万两抚恤银,蓄谋已久,侵犯台湾后,日本人频频来中国调查,并派遣间谍组织。 邻邦兵备略、与清朝斗争方策 、讨伐清国策 。 “日本对华作战,有稳操胜券的把握!” 1893参谋次长川上操六,从朝鲜

6、战争到甲午战争,1884年12月,朝鲜甲申政变,中日关系紧张,次年1月,汉城条约签订,日进一步增强影响。 1885年,中日天津会议专条:获得了与中国在朝鲜问题上对等的地位。 1894年8月1日,中日双方宣战。经过平壤、淮海战役,日本控制了整个朝鲜,并取得了制海权,其后又朝中国境内推进。直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八国联军中的日本人,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日军多达22000人,这是列强中最多的,其充当八国联军向北京进军过程中的主力军的地位也得到了各国的公认。当然,其伤亡也最多:8国军多共伤亡3411人,内日军为1283人,占总数的1/3以上。占死亡总人数757人中的349人,比例几

7、乎是1/2。在辛丑条约的赔款中,日本得到了其中的3479万多两,占总数的7.73,但同时日本抢劫了367万余两,日俄战争,日俄战争是指19041905年间(清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一年),日本与沙皇俄国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1905年9月5日,日俄两国在美国签订了朴次茅斯合约,背着中国,擅自在中国东北划分“势力范围,二十一条,中国政府承认日本享有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并加以扩大;旅大租借期限及南满、安奉两铁路期限延长为99年,并承认日本在南满及内蒙东部的特殊权利;中日合办汉冶萍公司,未经公司同意,不准他人开采附近矿山;中国沿海港湾及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给

8、其他国家;中国中央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财政、军事等顾问,中国警政及兵工厂由中日合办,将武昌至九江、南昌至杭州、潮州间之铁路建筑权给日本,日本在福建省有投资修筑铁路及开采矿山的优先权,袁世凯手批“二十一条”原稿,济南惨案,1928年4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誓师北伐,5月1日占领济南,5月3日,日军向北伐军挑衅,肆意屠杀中国军民,极其残忍地杀害了国民政府交涉员蔡公时。蒋介石忍要求忍辱负重,绕道北伐,皇姑屯事件,南京政府北伐军云集京畿近郊。1928年5月30日,张作霖下达总退却令。6月3日凌晨乘专车离京。6月4日晨5时许,当专车穿行皇姑屯附近的京奉、南满两铁路老道口交叉处的桥洞时,被日本预埋的地雷炸死

9、,四、不得不说的这些人物,一言难尽:李鸿章,李鸿章,李鸿章(1823年1901年),字子黻,号少荃,合肥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受业曾国藩,讲求经世之学。咸丰三年(1853年)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1858年,入曾国藩幕。曾荐“才可大用”,命回合肥一带募勇。同治元年(1862年),编成淮勇五营,曾国藩以上海系“筹饷膏腴之地”,命淮勇乘英国轮船抵沪,自成一军,称为淮军,甲午之战由翁同龢一人主之。兵祸遂开。既而屡战不胜,敌逼榆关,孝钦大恐,召同龢切责,令即日驰赴天津诣鸿章问策。 同龢见鸿章,即询北洋兵舰。鸿章怒目相视,半晌无一语,徐掉头曰:“师傅总理度支,平时请款辄驳诘

10、,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 同龢曰:“计臣以撙节为尽职,事诚急,何不复请?” 鸿章曰:“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同龢语塞,归乃不敢言战。后卒派鸿章东渡,以二百兆议和,一生事业扫地无余,甲午战争中李鸿章确有失误,李鸿章自始即竭力避免与日本决裂,外交积极,军事落后,不明日本的决心。所谓外交,只是妄想俄国的相助与英国的调解,而不知俄、英各有怀抱,各有顾忌。 (对日)和或战,权非全操诸李。此时李为七十二岁老翁,暮气已深,得失心重,以致举棋不定,进退失据,李鸿章卖国,李鸿章在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之后,再也没有踏上日本的土地,李鸿章在马关,杨三已死无昆丑, 李二先生

11、是汉奸,李鸿章之死,慈禧在得到李鸿章病危的奏报后,甚为顾念,为之流涕,说:“大局未定,倘有不测,这如此重荷,更有何人分担!”第二天,李鸿章去世的消息传来,慈禧“震悼失次”!随护人员“无不拥顾错愕,如梁倾栋折,骤失依恃者”。 “此等关键,乃始知大臣元老,为国家安危之风量。” 清廷特旨予谥号文忠,追赠太傅,晋封一等侯爵,入祀贤良寺,原籍及立功省建立专祠,并将生平战功政绩,宣付国史馆立传,赏银五千两治丧,儿子李经述承袭一等侯爵,准在京师建立专祠,列入祀典,由地方官春秋致祭,儿孙们也各有封赐,李鸿章之死,身前评论,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荫甫(俞樾)拼命著书。(曾国藩) 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

12、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左宗棠) 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李鸿章自评,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尤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盖棺岂能定论,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李鸿章有才气而无学识之人也,有阅历而无血性之人也。彼非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心,然彼弥缝偷安以待死者也。彼于未死之前,当责任而不辞,然未尝有立百年大计以遗后人之志。(梁启超) 中兴名臣,与兵事相终始,其勋业往往为武功所掩。鸿章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 清史稿李鸿章传,李鸿章遗留诗,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乱,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