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第十二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_第1页
生物化学:第十二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_第2页
生物化学:第十二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_第3页
生物化学:第十二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_第4页
生物化学:第十二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物化学,第十二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组,上海市精品课程系列,第十二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学习要求,了解核苷酸生物合成代谢途径及核苷酸生物合成的机理。理解用核苷酸生物合成途径筛选融合细胞的原理。 掌握核酸生物合成的模板、原料、能源物质、合成方向、酶。弄清中心法则、复制、半保留复制、不连续复制、转录、反转录、冈崎片段、翻译等的概念。 了解病毒分子结构及繁殖与致癌作用和核酸生物合成间的关系。 了解核酸合成的抑制剂及作用原理,第十二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12.1 DNA的生物合成,DNA指导下的DNA复制,RNA指导下的DNA复制,DNA的损伤和修复,12.2 RNA的生物合成

2、和加工,12.3 核酸病毒,12.4 核酸生物合成的抑制剂,12.1.1 DNA指导下的DNA复制,分子遗传的中心法则,半不连续复制,原核细胞DNA的复制,半保留复制,DNA复制的起点和方向,真核细胞DNA的复制,DNA复制的一般特征,DNA复制的忠实性,返回,分子遗传的中心法则,DNA是遗传信息的储存和发布者,它在如图的联系中处于中心地位,分子遗传的中心法则,中心法则的几个基本概念 复制:以亲代DNA或RNA为模板,根据碱基配对的原则,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生成与亲代相同的子代DNA或RNA的过程。 转录:以DNA为模板,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合成RNA,即将DNA所含的遗传信息传给RNA,形成一条

3、与DNA链互补的RNA的过程。 翻译:亦叫转译,以mRNA为模板,将mRNA的密码解读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的过程。 逆转录:以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生成DNA的过程,返回,半保留复制,以亲代DNA双链为模板以碱基互补方式合成子代DNA,这样新形成的子代DNA中,一条链来自亲代DNA,而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叫半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Meselson 和Stahl将同位素15N标记的15NH4Cl加入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培养12代,使大肠杆菌的DNA都带上15N的标记,然后将该大肠杆菌转入14N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后,分离子一代、子二代、子三代、子四代DNA,进行

4、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实验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返回,DNA复制的起点和方向,1)两个起点,两个生长端的相向复制 DNA每条链有1个复制起点,分别合成1条新DNA,两条新链相向合成,每个生长点只有1条链合成,这种方式存在于线性DNA病毒。 (2)1个起点,1个复制区的单向复制 DNA两条链的复制起始点在同一位置,复制向一个方向运动,两条DNA链均被复制,这种方式偶见于一些环形DNA的复制。 (3)1个起点,两个复制区的双向复制 这种DNA复制方式最为普遍,复制起始于1个位点,形成两个复制区向相反方向运动,在每个复制区两条DNA链均被复制,DNA复制的起点和方向,返回,半不连续复制

5、,DNA双螺旋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而合成方向只能是53。所以在DNA复制时,1条链的合成方向和复制叉的前进方向相同,可连续复制,称为前导链;而另一条链的合成方向和复制叉的前进方向正好相反,不能连续复制,只能分成几个片段合成,称为滞后链。滞后链的片段叫作冈崎片段,它们合成后再连接起来,返回,原核细胞DNA的复制(E.coli,模板:DNA 引物:RNA 原料、能源物质:NTP,dNTP 酶: 引物酶;DNA聚合酶I、II、III ;DNA连接酶;解链酶;单链结合蛋白;拓扑异构酶 合成方向: 模板链35;合成链53,大肠杆菌三种DNA聚合酶比较,DNA 聚合酶,分子量 每个细胞的分子统计数 5-

6、3 聚合酶作用 3-5 核酸外切酶作用 5-3 核酸外切酶作用 聚合速度 (核苷酸/秒) 功能,DNA 聚合酶,DNA聚合酶 (复合物,103,000 400 + + + 1620 切除引物,修复,88,000 100 + + - 40 修复,830,000 10-20 + + - 2501000 复制,比较项目,DNA聚合酶催化的反应,与DNA合成有关的蛋白因子(E.coli,原核细胞的DNA合成步骤,解旋:由拓扑异构酶解除DNA的超螺旋结构。 解链:由解链酶使双链DNA解开再由单链结合蛋白与单链结合,防止氢键再形成。 识别起点: 由DNA指导的RNA聚合酶即引物酶完成。 生成引物:以DNA

7、为模板在引物酶催化下由DNA转录成。 DNA的生成:在RNA引物3末端上按碱基互补原则经DNA聚合酶III催化生成,其3末端与下一个RNA引物5末端相连,原核细胞的DNA合成步骤,切除引物:由DNA聚合酶 I 催化切除引物,剩下的DNA片段即冈崎片段。 补齐封口:DNA聚合酶 I 利用其DNA聚合酶活性按碱基互补原则沿53方向填补两个冈崎片段之间的缺口。其3末端羟基与下一个DNA片段5末端相连磷酸基,在DNA连接酶催化下形成磷酸二酯键而被连结起来,最终形成DNA模板链的完整新的互补链,此部由NAD+供能,DNA合成的起始与延伸,拓扑异构酶,解链酶,引物酶,前导链的合成 (DNA聚合酶III,切

8、除引物与补齐封口,返回,真核细胞DNA的复制,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DNA的复制区别在于: RNA引物和冈崎片段较小。 复制速度较慢,这可能与组蛋白的存在使DNA处于稳定的双股状态有关。 复制有多个起点。 DNA聚合酶为,以及线粒体聚合酶。它们仅能催化聚合作用,而没有原核细胞DNA聚合酶所有的外切酶作用。 DNA片段的连接由ATP供能,DNA聚合酶的功能,返回,DNA复制的忠实性,DNA复制具有高度精确性,在大肠杆菌的细胞DNA复制中错误率约为1/1091/1010,即每1091010个核苷酸才有一个错误。这么高的精确性的保证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1、碱基的配对规律:模板链与新生链之间的碱基配对保

9、证碱基配错几率约为1/1041/105。 2、DNA聚合酶的35外切酶活性的校对功能,使碱基的错配几率又降低1001000倍。 3、DNA的损伤修复系统,DNA聚合酶的自我校正,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合成DNA,即不能把两个dNTP连接起来,而只能将一个个核苷酸单位加到形成碱基配对的引物链3羟基上,如果引物链3羟基出现了和模板链错配的碱基,DNA聚合酶就会立即停止前进,并利用35核酸外切酶活性将错配的核苷酸从引物3端切除,只有引物3端重新出现碱基配对时才继续合成DNA。 所以在合成DNA之前必须有正确的碱基配对存在于3端,即DNA聚合酶必须利用RNA引物链来检验3端的碱基配对正确与否,在确认无误

10、后才开始合成,错配校正系统,错配校正系统能发现DNA双螺旋因非互补碱基对间的不对称而产生的变形,它能区分和切除存在于新合成的DNA中错配的核苷酸。E.coli的错配校正系统利用dam基因编码的甲基化酶将DNA碱基序列中的A在N6位甲基化,但新合成的A要晚一些才被甲基化,这使碱基序列只是在刚合成的新DNA链中还没有被甲基化,这就能区别新DNA链和模板链。 参与错配修复的酶与蛋白质: Dam甲基化酶 ; MutH、MutL、MutS蛋白 ;解螺旋酶 ; SSB ;DNA聚合酶 ; 外切酶、 、 ; RecJ核酸酶;DNA连接酶,错配校正系统,返回,12.1.2 RNA指导下的DNA复制(反转录,以

11、RNA指导的DNA聚合酶催化合成DNA是以dNTP为原料及能源物质,以病毒单链RNA为模板,RNA为引物。 反应时模板与引物以氢键相连,在引物3羟基末端开始以53方向进行 DNA的聚合、延伸。合成的DNA以共价键相连,形成DNA-RNA杂合体。在DNA指导的DNA聚合酶催化下以杂合体中的DNA为模板合成一条DNA互补链,形成新的DNA分子,12.1.2 RNA指导下的DNA复制(反转录,12.1.2 RNA指导下的DNA复制(反转录,因发现逆转录病毒的遗传物质而获1975年诺贝尔奖的三位科学家,返回,12.1.3 DNA的损伤和修复,细胞内的DNA可能因物理或化学因素而受到损伤,例如射线辐射、

12、化学诱变剂和受热等。此外,DNA复制产生的误差也可能造成DNA损伤,一)DNA损伤的表现类型,二)DNA损伤的修复机制,返回,DNA损伤的表现类型,碱基改变:水解造成的碱基脱氨基作用可改变碱基配对。UV波长的紫外线和放射性射线可造成DNA链中相邻的两个同股或异股的嘧啶碱基间发生共价交联形成二聚体,在双螺旋区产生变形,干扰了DNA的复制,引起错股合成导致细胞死亡,DNA损伤的表现类型,碱基丢失:因热或酸破坏糖苷键可以造成嘌呤碱基的丢失,水解也能造成嘧啶碱基丢失。 核苷酸插入或缺失:在DNA复制或重组时,嵌入剂可造成DNA的核苷酸增加或减少。 DNA链断裂:电离辐射、自由基或某些化学试剂可使磷酸二

13、酯键断裂,产生3-脱氧核酸片段。 DNA链间共价交联:具有两个功能基团的烷化剂,可使两条DNA链间发生共价交联,返回,DNA损伤的修复机制,光复活 可见光(400nm)能激活细胞内的光复活酶、光裂合酶,它们可分解因紫外线照射而形成的嘧啶二聚体。光复活酶分布广泛,从单细胞生物到鸟类细胞均有之,但哺乳动物细胞缺乏这种酶,DNA损伤的修复机制,光复活机制,DNA损伤的修复机制,切除修复最为普遍 切开:特异的核酸内切酶识别损伤结构,并切断损伤部位两端的磷酸二酯键。 切除:特异的酶或蛋白因子将损伤片段去除。 合成:DNA聚合酶以单链区为模板合成互补拷贝以填补缺口,最后DNA连接酶将新合成的DNA片段的3

14、端和切口5端连接起来。 DNA损伤的类型决定切除修复的具体方式和步骤,具体可分为碱基切除修复和核苷酸切除修复2种方式,DNA损伤的修复机制,碱基切除修复,a)DNA糖基化酶切除损伤的碱基产生无碱基酸 (b)无碱基核酸内切酶在无碱基酸处切开产生切口 (c)DNA聚合酶将无碱基酸切除并填补缺口 (d)DNA连接酶连接切口,DNA损伤的修复机制,核苷酸切除修复,这种方式可以修复DNA发生的几乎所有类型的巨大损伤,包括某些与致癌剂共价结合的碱基,DNA切割酶,DNA解链酶,DNA解链酶,DNA连接酶,DNA连接酶,DNA损伤的修复机制,重组修复,受损伤的DNA在进行复制时,跳过损伤部位,在子代DNA链

15、与损伤相对应部位出现缺口。通过分子间重组,从完整的母链上将相应的碱基顺序片段移至子链的缺口处,然后再用合成的多核苷酸来补上母链的空缺,此过程即重复修复。并非完全校正,DNA损伤的修复机制,SOS修复 指DNA受到严重损伤、细胞处于危急状态时所诱导的一种DNA修复方式,修复结果只是能维持基因组的完整性,提高细胞的生成率,但留下的错误较多,又称倾错性修复(Error-Prone Repair,返回,12.2 RNA的生物合成和加工,在生物界,RNA合成有两种方式:一是DNA指导的RNA合成,此为生物体内的主要合成方式。另一种是RNA指导的RNA合成,此种方式常见于病毒,原核细胞RNA的生物合成,真

16、核细胞RNA的生物合成,RNA指导的RNA合成(RNA复制,DNA指导的RNA合成(转录,返回,原核细胞RNA的生物合成,1960年,RNA 聚合酶被发现。在E.coli中,RNA 聚合酶催化RNA的合成需要: 模板:双链或单链 DNA 活性单体物质:四种NTP 二价金属离子:Mg2+或Mn2+ ,在生物体中发现的是Mg2+ 合成方向:5 3,区别RNA与DNA的合成,RNA的合成与DNA合成的不同在于: 转录不需要引物 只转录DNA 分子中的一个片段(称为操纵子operon) 双链DNA中只有一条链具有转录活性(称为模板链) RNA聚合酶无校对功能,不对称转录,模板链:双链DNA中具有转录活

17、性的的链称为模板链,又称反义链(或负链)。 编码链:双链DNA中无转录活性的链称为编码链,又称有义链(或正链,RNA聚合酶(E.coli,由5种亚基2组成全酶;没有、亚基的酶称为核心酶,只催化链的延长;称为起始因子,能识别DNA链的转录起始信号(称为启动子,RNA聚合酶(E.coli,解螺旋,恢复螺旋,转录泡,模板链,编码链,RNA转录过程,RNA转录由起始、延伸、终止三个阶段组成。 起始:RNA聚合酶在亚基的引导下结合于启动子;DNA双链局部解开;在模板链上通过碱基配对合成最初RNA链 延伸:核心酶沿着DNA链由3 5的方向移动,转录区间的DNA双链解螺旋,而转录完的区间DNA又恢复双螺旋结

18、构 终止:核心酶到达终止子,RNA与核心酶从DNA上脱落,RNA转录的起始,RNA转录的延伸,RNA转录的终止,转录终止信号有两种: 弱终止子:依赖因子的终止,NusA蛋白识别DNA链上的终止信号,在因子帮助下终止。 强终止子: (1)在终止点之前具有一段富含G-C的回文区域。 (2)富含G-C的区域之后是一连串的dA碱基序列,它们转录的RNA链的末端为一连串U连续6个,不依赖因子的终止子:含富GC的回文序列和寡聚U序列,返回,茎环结构,真核细胞RNA的生物合成,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内,RNA合成也就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RNA转录产物的加工,原核生物的mRNA转录后一般不需要

19、加工,转录的同时即进行翻译(半寿期短)。 但在真核细胞内,由RNA聚合酶合成的原始转录物往往需要一系列的变化,包括链的裂解、5和3末端的切除和特殊结构的形成、核苷的修饰、以及拼接和编辑等过程,才转变为成熟的RNA分子。此过程总称为RNA的成熟或称为RNA的转录后加工。 包括rRNA前体的加工、tRNA前体的加工、真核mRNA前体的加工,rRNA前体的加工,加工过程:1、剪切作用:需核酸酶参与。 2、甲基化修饰:修饰在碱基上。 3、自我剪接:一种核酶的作用。 原核rRNA加工:rRNA含非转录的间隔区,其产物中含tRNA 真核rRNA加工: 1.5S自成体系加工少,无修饰和剪接。2.45S加工中

20、含剪切和甲基化修饰,需核酸酶,rRNA前体的加工(原核,甲基化,核酸内切酶,核酸外切酶,rRNA前体的加工(真核,tRNA前体的加工,包括:核酸外切酶从两端向内切去多余序列;在3-端加CCAOH序列; 核苷酸的修饰与异构化;核酸内切酶切除居间序列,真核mRNA前体的加工,hnRNA被剪接,把内含子(DNA上非编码序列)转录序列剪掉,把外显子(DNA上的编码序列)转录序列)拼接上,真核生物一般为不连续基因。 3端添加polyA “尾巴”。 5端连接“帽子”结构(m7G5ppp5NmpNp-)。 分子内部的核苷酸甲基化修饰,真核mRNA前体的加工,因发现断裂基因而获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奖的Ric

21、hard J Robert and Phllip A Sharp,返回,RNA指导的RNA合成,概念:RNA病毒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与自身RNA完全相同RNA分子的过程称为RNA的复制。 两个阶段: (1)病毒RNA可充当mRNA,利用寄主中的核糖体合成外壳蛋白和复制酶的亚基。 (2)复制酶的亚基与来自宿主细胞的亚基自动装配成RNA复制酶,进行RNA复制,通常以分子中单链RNA为模板(正链),复制出一条新的RNA链(负链),然后以负链为模板复制出大量正链,再与外壳蛋白组装成新的病毒颗粒,RNA指导的RNA合成,RNA复制酶的催化性质: 以四种NTP为底物; 专一性地选择病毒RNA为模板; 按

22、5 3的方向合成病毒RNA; 无外切酶活性(即无校对功能,病毒RNA的复制方式,1、病毒含正链RNA:进入宿主细胞后先进行病毒RNA复制酶和有关病毒蛋白质的合成(借助于宿主细胞的蛋白质合成体系),然后进行RNA的复制,再装配病毒颗粒。如:噬菌体Q和灰质炎病毒。 2、病毒含负链RNA和复制酶:这类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先进行RNA的复制合成正链RNA,再以正链RNA为模板合成病毒蛋白质RNA,然后装配病毒颗粒。如:狂犬病病毒、马水苞性口炎病毒。 3、病毒含双链RNA和复制酶:这类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以双链RNA为模板,通过不对称复制产生正链RNA,并以正链RNA为模板合成病毒蛋白质,然后再合成负链

23、RNA并形成双链RNA,再装配病毒颗粒。如呼肠病毒。 4、致癌RNA病毒:如后所述,返回,12.3 核酸病毒,核酸生物合成的一般规则,DNA病毒,RNA病毒,病毒致癌说,返回,核酸生物合成的一般规则,绝大多数细胞DNA和RNA的合成,都是按照Watson-Crick 碱基互补的原则,通过拷贝预先存在的DNA链(模板链)来产生的。 核酸链的合成方向只有一个:5 3。 特异的聚合酶催化合成DNA或RNA。 致癌的DNA与RNA病毒的繁殖与致癌作用是核酸生物合成的具体化,返回,病毒致癌说,1910年,F.P.Rous研究鸡肿瘤时发现,用滤纸滤掉细胞后的液体可诱发其它鸡的癌变,提出病毒致癌说(1966

24、年或诺贝尔医学奖) 1958年B.Dulbecco用乳头瘤病毒SV40证实病毒感染正常细胞,可以将自己的遗传物质整合入宿主细胞的DNA中,从而在分子水平阐明了病毒致癌说(1975年获医学诺贝尔奖,返回,DNA病毒,正常细胞受到DNA肿瘤病毒感染后,发生染色体变异、永久性的形态改变、失去接触抑制、增殖加速、产生新的抗原从而具有形成肿瘤的能力。 DNA病毒吸附于宿主的细胞膜而进入细胞后,在细胞膜处脱去核壳蛋白,DNA 进入细胞核中。其一部分或全部可整合于宿主细胞核的DNA分子中,形成变异的DNA。整合后的DNA可以完整分子的形式一起复制,转录。它使宿主细胞发生某些特征性改变,最终转化成肿瘤细胞,返回,RNA病毒,RNA病毒不含DNA,绝大多数病毒RNA是单链的,而且都是线状分子。 RNA病毒中,RNA是其遗传信息的携带者,通过RNA的复制,传递遗传信息。通常病毒RNA复制过程包括:基因组RNA转录为mRNA,mRNA翻译为病毒特异性蛋白质,基因组RNA复制和病毒装配与释放。病毒mRNA的合成在病毒复制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 根据病毒粒子的RNA和指导病毒蛋白质合成的mRNA之间关系,把RNA病毒分为:正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