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202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化学科分析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化学科一、命题依据命题以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科考试大纲(新课程实验版)和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科考试大纲的说明(广东卷)为依据,从命题思路到试题设计,力求体现我省新课程高考命题的总体趋势,以考查考生化学学科素养为核心,侧重考查考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注重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体现时代性和实践性。二、功能定位1、全面考查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考点范围
2、和能力要求;2、继“一模”后进一步发现学生在关键知识的理解和应试能力方面的缺陷;3、引导老师和学生关注平时容易忽视的知识点,关注考试说明的变化;4、为后阶段的查漏补缺提供依据。三、总体特点1、较为准确的反映出学生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死记硬背、凭印象解题、对概念和理论理解不到位、实际应用能力弱、教材较为陌生、计算能力弱、审题不仔细、处理信息能力弱等。2、难度属于中等略偏难。3、能以常见问题为载体发现学生在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的理解上的不足,有利于讲评的深入和拓展。4、信息呈现方式多样,部分试题的信息较隐蔽,对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要求较高。5、选择题仍然强调基础但不乏新意。非选择题梯度合理,有较好的
3、区分度。6、少数试题欠严谨,给部分优秀学生造成了障碍。1四、试卷分析(一)考查内容分布表1 202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化学考点明细表23 4(二)数据统计表2 202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化学科基本指标(样本数:12932)组别人数平 均 分 难 度 标 准 差 1卷 2卷 全卷1卷2卷 全卷 1卷 2卷 全卷 全体 12932 39.7 42.3 81.90.63 0.49 0.55 11.93 14.63 24.68 1组 2789 47.453.8 101.2 0.75 0.62 0.67 8.89 11.57 18.48 2组 2145 42.946.
4、4 89.3 0.68 0.53 0.60 9.88 11.38 19.2 3组 2271 40.742.6 83.2 0.65 0.49 0.55 10.15 12.5 20.41 4组 1519 36.536.5 73 0.58 0.42 0.49 11.51 12.93 22.03 5组 2341 33.834.9 68.7 0.54 0.40 0.46 11.33 12.56 21.69 6组 1280 28.328 56.3 0.45 0.32 0.38 11 12.35 20.73 7组 587 44.1 46.4 90.4 0.700.53 0.609.47 12.25 19.6
5、7 1 1组 华师附中 梁健豪 1432 1组 华师附中曾晓骏 142 2 1组 广州市第七中学 骆霖苇 142 2 1组 广东仲元中学 李冰玉 142 5 2组 广州市第三中学 余子濠 141 5 1组 广东实验中学 李峻宇 141 5 1组 广州市第七中学 苏嘉杰 141 8 1组 华师附中 李一先 139 8 1组 华师附中 陈立 139 10 1组 华师附中谢沛乐 138 10 2组 广州市花都区邝维煜纪念中学 张耀康 138 10 1组 广东广雅中学 邓浩光 138 10 1组 广东实验中学 周振驹 138 10 1组 广东实验中学卢遥 138 101组广州市花都区秀全中学(1)毕伟
6、焰138表5 202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化学科各小题指标(样本数:7444)题号平均分难度区分度标准差易(29)中(52)难(19)1 2.30.750.42 1.292 2.10.710.41 1.373 2.20.720.47 1.344 20.650.5 1.435 1.20.380.56 1.466 2.20.730.5 1.337 0.90.280.17 1.358 2.10.70.48 1.379 20.670.58 1.4110 2.80.690.32 1.8411 30.750.41 1.7212 2.70.670.44 1.3513 2.70.680.3 1
7、.2314 2.30.590.36 1.9715 2.70.670.69 1.8816 1.50.380.36 1.9417 2.80.70.42 1.5718 2.40.60.46 1.46191 0.90.440.50.93192 0.70.340.170.67193 0.40.40.250.49194 0.80.390.560.84195 0.70.360.580.87196 0.90.440.420.8619总 4.30.390.43 2.77201 2.20.720.250.822020.90.950.10.222020.30.150.180.67203 0.20.120.170.5
8、5204 0.70.730.350.44205 0.70.330.280.7220总 5.10.460.22 1.86211 1.30.660.480.82212 3.90.390.41 2.7121总 5.20.440.42 3.13221 1.50.770.390.84222 0.70.370.630.95223 0.40.190.420.66224 0.60.310.380.89225 1.30.660.470.9522总 4.60.460.46 2.65231 0.70.220.490.97232 0.90.230.5 1.31233 2.60.660.61 1.5723总 4.20.
9、380.54 3.02241 10.520.380.83242 2.20.730.340.9724320.50.42 1.32430.20.080.230.51244 0.10.060.210.4824总 5.50.420.33 2.65251 1.80.90.290.6252 1.80.890.250.62253 1.40.710.470.87254 0.60.640.380.48255 1.80.910.240.5825总7.50.830.32 2.05261 0.90.470.340.93262 1.40.720.340.88263 0.90.450.640.99264 3.20.80.
10、34 1.0726总 6.50.650.4 2.51271 0.70.350.340.65272 0.80.410.630.79273 10.520.350.64274 1.70.420.58 1.4327总 4.30.430.5 2.61表7 202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文科基础基本指标(样本数:14257)科目平均分难度标准差区分度政治26.4 0.73 5.830.31历史24.5 0.68 5.880.31地理26 0.72 5.510.29物理8.7 0.62 3.260.41化学9.4 0.67 3.120.38生物9.2 0.65 2.710.28全体104 0.
11、696表8 202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理科基础基本指标(样本数:17967)科目平均分难度标准差区分度物理27.90.78 6.740.37化学27.30.76 6.650.36生物24.60.68 6.30.33政治11.30.81 2.260.22历史9.70.69 2.720.27地理10.20.73 2.650.26全体1110.74表9 202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文科基础化学各小题指标(样本数:14257)题号平均分难度区分度标准差62 1.40.710.510.963 1.60.820.260.7664 0.80.420.320.9965 1.3
12、0.640.290.9666 1.40.70.390.9267 1.40.720.420.968 1.40.70.440.92表10 202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理科基础化学各小题指标(样本数:17967)题号平均分难度区分度标准差190.90.440.60.9920 1.70.860.140.72110.50.47122 1.40.710.360.9123 1.80.880.250.6524 1.40.690.260.9325 1.60.80.250.826 1.60.810.350.7827 1.50.750.530.8628 1.90.940.150.4729 1.80.
13、910.260.5830 1.50.750.360.8631 1.50.740.540.8832 1.70.830.410.7633 1.80.890.310.6134 1.50.760.410.8535 1.20.620.460.9736 1.50.760.390.85注:其它未列出的数据统计将挂网。7 (三)试题分析第1题【试题】某元素的一个原子形成的离子可表示为 b a X 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a X n-含有的中子数为a bB b a X n-含有的电子数为a nC X 原子的质量数为a b nD X 原子的质量约为1002.6 bg【数据】【分析】部分学生的解题障碍是对“原
14、子的质量”概念模糊,进一步的原因是微观粒子的质量、相对质量等概念与宏观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等概念之间的关系理不清。作为单项选择题,不能运用排除法选出答案也说明最基础的概念还有些动摇。【建议】与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原子有没有质量?单位是什么?不同的原子质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不同原子的质量之比有什么规律?如何知道某一个原子的质量?(两个途径:与另一个已知质量的原子比较;衡量已知数量的原子的集合体的总质量)定义原子或其它微粒的相对质量主要是什么用途?Cl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能否说一个Cl 原子的质量是35.5(6.021023)(g )? 第2题【试题】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用水鉴别四氯
15、化碳、苯和乙醇;用澄清石灰水鉴别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化纤织物和纯毛织物;用碘水检验淀粉水解是否完全;用蒸馏法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A B C D 【数据】【分析】表面上是学生读题不细心的原因导致出错,实际上反映出学生对一些知识或实验方法的运用偏重记忆,分析不充分,理解不深刻。学生如果对鉴别化纤织物和纯毛织物的方法用心分析过原因,知道是因为组成元素不同,蛋白质中的N 、S 、P 等元素氧化后产物产生气味,出错的机会会大大降低。 【建议】此类试题在考试中得分率往往较为理想,似乎没有讲评的必要,因此容易被老师和学生一带而过。建议在下阶段的训练中对这类问题,不妨经常性的让
16、学生来解释清楚他们做对了且认为很简单的问题,往往能够发现学生一些令人意外的想法。 第3题【试题】下列涉及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乙烯、氯乙烯、苯乙烯都是不饱和烃,均可用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B 丙烷是一种清洁燃料,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C 苯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因此不能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D 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因此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9【数据】【分析】最普遍的错误是选A ,选择题在考查概念方面常常有很大的力度,部分学生还没有领悟到这一点,常常将错误归因为粗心大意,其实是没有掌握选择题的审题要领,遇到概念时尤其要反复推敲。本题A 选项考查了烃的概念以及分类方法。从与少数学生的交谈看,部分
17、学生对清洁燃料的含义还不能把握。 【建议】讲评时让学生从课本中找出关于清洁燃料、燃料电池原料等内容,加深了解。 第4题【试题】下列实验中,能发生化学反应且反应完成后没有沉淀生成的是 A 向装有银粉的试管中滴加足量稀氨水 B 向Na 2SiO 3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C 向CaCl 2和CH 3COOH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Na 2CO 3粉末D 向溶有SO 2的BaCl 2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 溶液 【数据】【分析】本题定位于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属于知识的重现,要求不高。得分不理想的原因是A 选项的干扰。有一个问题学生有很深的印象:银镜反应后的试管应该用稀硝酸清洗,而用氨水不能达到目的。学生对
18、此没有深究。银氨溶液的配制操作上要求高,通常老师强调的多,但对其反应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比较忽视,其实学生对该反应的认识对能否写好银镜反应的方程式有很大影响,在理解基础上记忆会更牢固。【建议】可借此机会将必考范围涉及银及其化合物的问题梳理一下。 第5题【试题】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认识,正确的是A 增大压强(对于气体反应),活化分子总数必然增大,故反应速率增大B 温度升高,分子动能增加,减小了活化能,故反应速率增大C 选用适当的催化剂,分子运动加快,增加了碰撞频率,故反应速率增大D H 和OH 的反应活化能接近于零,反应几乎在瞬间完成 【数据】【分析】本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考纲的要求以及
19、教材。选项D 源自教材绪言部分,教材选择有效碰撞问题和催化剂作为化学反应原理的引言,反映了编者对这些概念的建立在学习反应原理中的作用看的很重。不少学生反映学习中似乎从没接触活化能为零的反应,可见学习过程受到习题的牵制而不完善。考纲中要求“理解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此本题涉及的考点可看作在要求范围内。总体而言本题各个选项都抓住了学生的盲点,需要认真补课。【建议】辨析: “全体反应物分子”“活化分子”; “分子的平均内能”“分子的内能”;“碰撞”“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总数”“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活化分子百分数”;有效碰撞几率(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这是所有外界条件影响分析
20、的终点) 10第6题【试题】下列关于铁作电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铁作负极B 利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防止钢铁腐蚀时,铁作正极C 利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防止钢铁腐蚀时,铁作阳极D 在铁制品上电镀铜时,铁作阴极 【数据】【分析】本题错选B 的学生较多,原因可能是对钢铁的腐蚀和防腐知识记忆模糊(或者说没有理解,因为本题都是原电池原理和电解原理的最直接应用,是对电化学问题分析能力的起码要求)。另一个出错原因可能是对“阴极”“阳极”“正极”“负极”概念的使用较为混乱。【建议】跟学生明确电极名称的使用,阳极和阴极的概念使用是广泛的,由所发生的反应类型决定,而正极和负极的概念用在原电
21、池反应的分析中或用于命名一个实际运用的电池的一极。又如第13题的选项C ,虽然电池处于充电状态,本质上是电解过程,但从一个实际运用的电池的构造来说,负极和正极的称呼永远是都是合理的。我们也常说,充电时电池的负极(本质上作阴极)要与外电源的负极相连,正极(本质上作阳极)要与外电源的正极相连。因此不适合让学生在不论前提下记住“负极一定是阳极、负极一定发生氧化反应” 等。 第7题【数据】【分析】A 选项考查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学生因为不熟悉教材内容而无法判断。B 选项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C 选项考查元素非金属性的含义。D 选项考查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在生产中的应用。【建议】指导学
22、生阅读必修1、必修2、选修2中本题所涉及的相关内容,展开讨论,澄清认识。 11第8题【试题】在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SO 2 和1mol O 2,发生下列反应:2SO 2 (g)O 2 (g)2SO 3 (g) H 0,达到平衡状态后,在t 1间变化关系如图。下列对t 1时刻改变条件的推测中正确的是 A 保持压强不变,升高反应温度 B 保持温度不变,增大容器体积C 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mol SO 3(g)D 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充入1mol SO 3(g) 【数据】 第9题【试题】相同质量的铜片分别与过量的体积相同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二者比较,相等的是:
23、铜片消耗完所需时间;反应生成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反应后溶液中铜离子的浓度A B C D 只有 【数据】 第10题【试题】在25、101kPa 时,已知:C(石墨,s)+O 2 CO 2(g) H = -393.51 kJmol 1C(金刚石,s)+O 2(g) CO 2(g) H = -395.41 kJmol 1据此推理所得到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碳单质均易在空气中燃烧B 等质量的石墨比金刚石能量高C 1mol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只需要吸收1.9 kJ 的热量D 石墨与金刚石很容易相互转化 【数据】【分析】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
24、应条件不代表引发反应的真实条件,指的是反应前后各物质的存在条件。热化学方程式也不代表反应一定能够顺利进行,主要体现物质转化伴随的能量变化(或两组物质之间的焓值差)。焓变很小的化学反应不一定容易发生,反应进行时还存在过渡态,即活化能的大小决定反应是否容易发生,与始态和终态的焓值差无必然联系。 【建议】本题得分率较高的一个原因是素材相对熟悉,建议讲评。 第11题【试题】设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的数值为n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mol Cl 2与足量金属铝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B 100 mL 49的硫酸溶液中SO 42离子总数为 0.5n AC 标准状况下,22.4L Cl 2和H
25、Cl 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为 2n AD 常温常压下,44g CO 2和N 2O 混合物中所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3n A 12【数据】【分析】学生对“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是此类试题的薄弱点。 第12题【试题】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SiO 2溶于NaOH 溶液:SiO 22OH SiO 32H 2OB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 2SO 42H OH BaSO 4H 2OC NaHSO 3溶液与稀硝酸反应:HSO 3H SO 2H 2OD Ca(HCO 3)2溶液与过量Ca(OH)2溶液混合:Ca 2HCO 3OH CaCO 3H 2O 【数据】【分析】普遍错误漏选选项D
26、 ,不少学生对选项D 的分析没有信心,或者受以往大量的训练影响(题目中涉及此素材的离子方程式通常是有错误的情况居多),想当然认为D 不正确。从答题情况看有近一半的学生对该反应的本质认识不清楚。【建议】与学生讨论:Ca(HCO 3)2溶液与Ca(OH)2溶液能发生反应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前者过量如何分析?后者过量如何分析?换成NaHCO 3溶液与Ca(OH)2溶液又如何?换成Ca(HCO 3)2溶液与NaOH 溶液又如何? 第13题【试题】镁及其化合物一般无毒(或低毒)、无污染,镁电池放电时电压高而平稳,因而成为人们研制绿色电池所关注的重点。有一种镁电池的反应为:x Mg Mo 3S4 Mg x
27、Mo 3S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电时电池内部Mg 2+向负极迁移 B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Mg 2e Mg 2+C 充电时电池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镁D 此电池可以用稀H 2SO 4做电解质溶液 【数据】 第14题 放电充电 实验室制氨气 A 测定盐酸浓度 B从食盐水中提取NaClC 石油的分馏D盐酸 (含酚标准 13【数据】【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仪器和装置的使用,不少优秀学生受困于A 选项没有说明药品就是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而不敢判断(训练形成思维定势,是不是考查氯化铵分解制取氨气?),未抓住题目的考查意图是“实验装置设计”而不是原理设计。 第15题【试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中和
28、pH 与体积都相同的硫酸和醋酸,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B 常温下,pH 7的(NH 4)2SO 4与NH 3H 2O 的混合溶液中c (NH 4)与c (SO 42)之比为21C 相同温度下,1 molL 1氨水与0.5 molL 1氨水中c (OH )之比是21D 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Ba(OH)2溶液和氨水中c (OH )之比是21 【数据】【分析】选项C 、D 的难度应该小于B ,但是学生出错较多,原因是对弱酸(碱)溶液中H (OH )的量化没有概念。【建议】可以介绍电离度的概念给学生,使学生对“部分电离”有更清晰的量的意识,并从平衡移动的观点分析温度、浓度、酸、碱
29、对“部分电离”程度的影响。 第16题【试题】已知某温度时CH 3COOH 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 。该温度下向20mL 0.1 molL 1 CH 3COOH 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 1 NaOH 溶液,其pH 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 点表示的溶液中c (CH 3COO )103 molL 1B b 点表示的溶液中c (CH 3COO )c (Na +) C c 点表示CH 3COOH 和NaOH 恰好反应完全D b 、d 点表示的溶液中+33(CH COO )(H )(CH COOH)c c c -?均等于K 【数据】【分析】认为A 选项说法不正确
30、的占30(优秀学生的比例更高),认为D 选项说法不正确的占28。部分学生从电荷守恒分析认为A 选项不准确,不无道理,但用具体的数值来衡量(1031011)时,水电离的极微量氢离子是可以忽略的。这一争议问题在高考中没有出现过,一方面是因为电解质溶液问题考定性判断的居多,另一方面是因为定量关系式都用物理量表达避免了忽略问题。认为D 选项说法不正确的学生误以为在酸溶液体系(或至少酸作为溶质之一,如b 点)中弱酸的电离平衡才存在,这是一个误区。 【建议】不必和学生讨论什么时候应该忽略的问题,一般的酸(碱)溶液中涉及H (OH )的浓度值计算通常可以忽略水的电离。从D 选项的问题看,电离平衡的运用学生可
31、能会狭隘,例如盐的水解平衡就可以用电离平衡及其常数进行分析。a b d c 0V (NaOH)/mL 14第17题【试题】在元素周期表的短周期元素(除零族外)中,X 元素与Y 、Z 、W 三元素紧密相邻,X 、Y 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Z 元素的原子序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 X Y B X 的气态氢化物比Z 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C X 单质的化学性质比Z 单质活泼D 元素Y 和W 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均为大气污染物 【数据】【分析】本题从题干可以找到两组符合要求的元素,绝大部分学生的解答未受影响,可能是兼顾了选项中的信息。可见此考点的选择题答题时选项信息的利用比
32、其它选择题更重要。 第18题【试题】已知可逆反应X(g) + Y(g) Z(g)(未配平)。温度为T 0时,在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反应,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a 所示。其他条件相同,温度分别为T 1、T 2时发生反应,Z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b 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反应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大小关系为:2v (X)2v (Y)v (Z)B 图a 中反应达到平衡时,Y 的转化率为37.5%C T 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33.3D 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数据】【分析】分别有40左右的学生漏选A 或C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平衡常数有关计算使部分学生不适应。算不出正确答案的一
33、个原因是不能从图中获取准确数据,将平衡浓度和浓度变化等概念混淆。选项A 中的速率在此指的是总的变化速率(正、逆反应综合作用结果),也可以泛指正反应或逆反应的速率关系。 【建议】需要从试题中提取和整理关键数据信息的平衡计算问题,应加强训练,可能成为平衡常数计算的一种变化方向(07、08题目的信息非常浅显)。c /molL1t /minc (Z) /molL1t /min图a图b第19题【试题】碘酸钙是食品及饲料添加剂中补碘补钙的常用试剂,微溶于水。制备碘酸钙的实验流程如下。中间产物碘酸氢钾的合成原理为:I2 + 2KClO3 + HCl KH(IO3)2 + KCl + Cl2。回答下列问题:(
34、1)制备碘酸氢钾的实验装置(支撑仪器及加热装置略去)如图,请在方框中补充必要的装置图并注明试剂。(2)若为上图增添加热装置,所需仪器除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外还有_ _。(3)实验中判断碘反应完全的实验现象是_。(4)“调pH至10”的目的是_。(5)加入CaCl2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6)从水溶液中分离出碘酸钙时,可能得到无水盐、一水合物、六水合物等,本实验得到的产品是。【数据】【分析】(1)很多同学读不懂题意,选择空白或者画出某反应装置。说明学生不重视审题,喜欢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来解题,这对高考是极其不利的,因为求变求新、避开模拟题是高考命题公平性的基本要求,题目最终呈现出的信息才是答
35、什么、怎样答根本依据,应强调审题是第一位的。(2)最普遍的错误是答“酒精灯”,说明试题信息不能有效整合。如果本题改问“上述反应应采取什么加热方式?”,估计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回答。改变设问方式或者角度是高考试题常见的伎俩,可以区分学生是否对问题真正理解。所以在试题讲评过程中对某具体问题可以多一些角度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实现?什么后果?(3)错答“固体完全溶解”的较多。对常见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不熟,对实验现象缺乏预判能力。(4)回答不到关键点上,如“防止KH(IO3)2水解”等。主要是流程分析不充分。一些同学喜欢用先看问题再到题干中找信息来解答流程图类的试题,这往往会出现断章取义的现象,答
36、好此类题主要的时间应该放在流程图完整的分析上,将题目隐含的信息通过流程的相互联系挖掘出来,这样答题才能切中要害。(5)漏写沉淀符号的现象很普遍。读题不仔细是原因之一,还因为学生没有将化学用语作为一种表达的工具而看成一个纯粹的考点,书写方程式时不能将反应物、生成物、条件、存在状态、反应现象等有意识的展现。(6)答“晾干”“冷水洗涤”“乙醇洗涤”Ca(IO3)2碘氯酸钾稀盐酸15的不少,还有相当部分学生不顾题意增加一些实验步骤填写上去。从题目提供的信息看,决定碘酸钙形式的应该是过滤前的步骤,所以“冰水中静置”是最主要的。结晶水合物从考试说明看是没有明确提出的(新课程高考后删去的),但是高考中仍然常
37、常出现(08年19题、22题都涉及到),其形成的条件和分解的条件都与温度有很大关系。08年19题的溶解度曲线图应让学生充分理解。第20题【试题】乙酸乙酯是重要化工原料,沸点约77。其水解反应方程式为CH3COOCH2CH3 + H2O CH3COOH + CH3CH2OH酸和碱均可用作该反应的催化剂。某兴趣小组对NaOH溶液催化乙酸乙酯水解进行了探究。实验步骤:向试管中加入8mL NaOH溶液,再加入2mL乙酸乙酯,用直尺量出乙酸乙酯的高度。再把试管放入70的水浴中,每隔1min将其取出,振荡,静置,立即测量并记录剩余酯层的高度,再迅速放回水浴中继续加热,如此反复进行。改变NaOH溶液的浓度,
38、重复实验。数据记录:乙酸乙酯水解后剩余的高度/mm组别c(NaOH)/ molL1时间/min0 1 2 3 4 5 6 7 81 0.5 10.0 9.0 8.0 7.5 7.0 6.5 6.5 6.5 6.52 1.0 10.0 8.5 7.0 6.0 5.0 4.5 4.5 4.5 4.53 2.0 10.0 8.0 6.0 4.5 3.0 2.0 1.5 1.5 1.5回答下列问题:(1)完成上述对比实验时,每组实验都必须控制不变的因素有_、_、_、反应时间、试管规格、操作流程等。(2)分析上述数据,得到乙酸乙酯水解速率的结论是:NaOH溶液浓度越大,水解速率越_。(3)结论的理论解释
39、是_。(4)欲使乙酸乙酯完全水解,可采取的措施是_。(5)有同学认为有必要用蒸馏水代替NaOH溶液重复实验,对上述数据进行修正,主要原因【数据】【分析】(1)得分率较高,主要问题是用词不准确,如“反应物体积”“NaOH的(用)量”“乙酸乙酯浓度”“温度”。(2)很多学生从水解程度的角度作答,不符合题意。学生需要克服思维的定势,本题的主题是研究催化剂对反应的作用而不是研究化学平衡问题。(3)受前一问的影响得分率较低。(4)部分学生的回答较为笼统,如“移除反应生成的乙酸或乙醇”,没有与题目情景紧密结合,这种答题态度在高考中常常易失分。实际上该回答是不应该给分的,因为移除反应生成的乙酸或乙醇能使水解
40、完全的前提是反应要能够顺利发生,即前提是要有催化剂。所以说催化剂的作用和反应程度问题是两个问题,要区分开来。(5)从本题答题情况看,一模21题中关于空白对照实验问题的讲评有一定效果,但仍然不够。一模21题用蒸馏水重复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主要对象以外的因素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这一点很多学生还认识16 17不充分。如果迁移过来,本题用蒸馏水重复实验的目的就是研究NaOH 以外的因素会不会造成乙酸乙酯高度的变化,题目的设问角度是确定有必要做而问这样做的原因,所以显然要回答NaOH 以外的因素是如何影响乙酸乙酯高度的,这样答题方向就找准了。而实际上很多学生的回答还在与NaOH 发生联系,说明对实验的意义
41、和目的不懂。【建议】预计实验仍然有一道大题考查方案的分析、评价或实验数据的处理,其核心思想还是实验条件的控制,在训练和讲评中要引导学生从方案的合理性、物质的成分、反应的外界条件、操作的流程、反应装置等各个角度分析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并对可能的影响进一步比较,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可以通过改进或辅助实验来消除的? 第21题【试题】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的原理是2Al Fe 2O 高温2Fe Al 2O 3。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利用简易装置进行铝热反应,发现生成的铁呈疏松的褐色硬块。小组成员推测主要原因是产物铁含杂质较多,并进一步探究该褐色硬块的组成。(1)将褐色硬块处理成粉末状。研究
42、小组首先排除了含有单质Al 杂质的可能性,实验方法是_,证明不含单质铝的现象是_。(2)该褐色硬块的组成基本确定为Fe 、Fe 2O 3、Al 2O 3。请以上述粉末为样品,验证其组成。限选实验仪器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胶头滴管、药匙、过滤器;20KSCN 、3molL 1NaOH 、3 molL 1HCl 、3 molL 1HNO 3、3molL 1CuSO 4、0.01 molL 1KMnO 4、蒸馏水。根据你设计的实验方案,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数据】【分析】本题的失分主要源于两方面:首先,元素化合物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如不会用铝与碱的反应检验铝,Fe 与Fe 3+的反应
43、不熟悉,直接导致Fe 2O 3检验方案的设计缺陷。其次,步骤的书写中对试剂的用量和关键操作的细节不重视,丢分严重。由于考试说明中涉及的元素化合物范围十分有限,而且中学化学实验的要求以定性为主,精确度要求不是太高,所以此类试题的命题素材必然较为常见,而且重在考查学生创造性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一是设计思路的科学性(体现在性质的运用上),其二是操作步骤的科学性(体现在操作的细节上)。实验设计试题08年的难度系数已经上升到0.62,说明大多数学生可以得到不错的分数。如果我们不重视,容易被拉开差距。 18【建议】把常见的物质或离子归类进行组合训练,一抓方案,二抓细节:如:常见的阳离子:Na
44、+、K +、Mg 2+、Al 3+、Fe 2+、Fe 3+、Cu 2+等;常见的阴离子:CO 32-、HCO 3-、SO 32-、SO 42-、Cl -、Br -、I -等;常见的金属单质:Mg 、Al 、Fe 、Cu 等;常见的氧化物:MgO 、Al 2O 3、FeO 、Fe 2O 3、CuO 、SiO 2等;常见的特殊物质:K 2SO 4、NH 4Cl 、NaCl 、NaHCO 3、Na 2CO 3、NH 4HCO 3等。 在训练时可以从中选出2-3种组分按照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进行不同的组合,反复训练,既提高该类题的得分能力,也有效巩固了元素化合物基础知识。(肖宏伟老师) 第22题【试题】
45、二氧化钛(TiO 2)广泛用于制造高级白色油漆,也是许多反应的催化剂。工业上用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 3(钛酸亚铁,不溶于水)、Fe 2O 3及少量SiO 2杂质作原料,制取二氧化钛及绿矾,其生产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1)Ti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4,位于元素周期表第B 族。Ti 的原子序数为_。 (2)FeTiO 3溶于过量硫酸的离子方程式为_。 (3)流程中生成TiO 2x H 2O 的离子方程式为_。 (4)若铁粉的用量不足,可能导致产品TiO 2中混有_杂质。 (5)以TiO 2为原料制取金属钛的其中一步反应为TiO 2 + Cl 2 + C 高温TiCl 4 +(),已知该反
46、应中氧化。【数据】【分析】(1)得分率较高。(2)考查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将流图中获取的信息以离子方程式的形式予以加工,如果不对流程有整体的认识和分析较难回答。TiO 2+离子的信息与酸溶过程之间还有加入铁粉的步骤,基础扎实的学生能够从化合价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排除其干扰。(3)本题学生的思维障碍较多,如不理解“稀释、加热”的目的,对TiO 2x H 2O 的表示形式感到陌生,某些金属离子(如铁离子、铝离子)易水解的性质不能有效迁移。所以出现了增加反应物O 2等错误。从答题情况看相当多学生守恒的方法运用生疏。部分学生错误地将该步骤理解为蒸发溶液得到固体,对第(4)问的解答也有不利影响。实际上该知
47、识和实验方法在人教版选修4的教材中盐的水解有一定篇幅的介绍,是水解的重要应用之一,属于基本理论的应用,所以应该作为备考的重要内容对待。(4)错答Fe 2(SO 4)3的很多,原因是对TiO 2x H 2O 生成过程分析错误,流程中“TiO 2x H 2O 沉淀”的信息实际上已经有一定提示。(5)得分率较高。本题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得失电子本质进行推算,迅速抓住问题的关键: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确定其得失电子数目、根据题意结合守恒原则确定化合价。 TiO 2第23题【试题】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在无机物制备和提纯以及科研等领域有广泛应用。难溶物在水中溶解达到饱和时,即建立沉淀溶解平衡,平
48、衡常数称为溶度积(K sp)。已知25时,K sp(BaSO4)11010,K sp(BaCO3)2.5109。(1)将浓度均为0.1 molL1的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搅拌后过滤,滤液中c (Ba2) =_ molL1。取100mL滤液与100mL 2molL1的Na2SO4溶液混合,混合液中c(Ba2) =_ molL1。(2)医学上进行消化系统的X射线透视时,常使用BaSO4作内服造影剂。胃酸很强(pH约为1),但服用大量BaSO4仍然是安全的,BaSO4不溶于酸的原因是(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释)_。万一误服了少量BaCO3,应尽快用大量0.5 molL1Na2
49、SO4溶液给患者洗胃,如果忽略洗胃过程中Na2SO4溶液浓度的变化,残留在胃液中的Ba2浓度仅为_ molL1。(3)长期使用的锅炉需要定期除水垢,否则会降低燃料的利用率。水垢中含有的CaSO4,可先用Na2CO3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疏松、易溶于酸的CaCO3,而后用酸除去。CaSO4转化为CaCO3的离子方程式为_。请分析CaSO4转化为CaCO3的原理:_。【数据】【分析】(1)第一空情况较好,第二空极少学生答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基础不过关,物质的量的浓度概念不扎实。学生不善于将化学平衡常数计算相关方法迁移到沉淀溶解平衡问题中。(2)简答题是新课程高考后保留的设问方式,要求学生能用化学术语完
50、整描述问题解决的过程。本题的主要错误是不按照题目要求,从BaSO4与酸不反应或BaSO4的溶度积太小来回答。当平衡顺利移动时,学生往往容易分析,但本题要解决的恰恰是平衡不能顺利移动的问题,学生抓不住关键了,其实平衡能否移动、平衡怎样移动等问题的思维本质是相同的。(3)第一空情况较好,第二空比较集中的回答是“CaCO3比CaSO4更难溶”或“CaCO3的K SP比CaSO4的K SP小,更易生成CaCO3沉淀”等。一定程度上说,这样解释沉淀转化的原理是有道理的,这是大多数沉淀转化现象的共同特点。但是如果学生将“溶解度大的易转化为溶解度小的”作为沉淀转化的本质来认识是不妥当的,沉淀转化的本质是原沉
51、淀的沉淀溶解平衡和新沉淀的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其转化方向、转化程度都是受浓度等外界因素影响的,有的时候是可以控制的。【建议】沉淀溶解平衡是新课程新增内容,07、08年连续两年考查的力度都比较大,考试说明09版新增了“了解沉淀转化的本质”。此外比较几个版本教材发现,人教版教材在此内容上描述的最“保守”,溶度积的介绍放在“科学视野”栏目中,沉淀转化方向从溶解度(g)的比较的解释也较为牵强。山东版的解释最完善(值得介绍给学生),江苏版对沉淀转化的方向问题更是直接面对不回避。命题不会以某版本教材为依据,但是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学生将更容易忽视该内容,甚至当作平衡问题的一个“附加内容”,认为简单了解几个应用
52、即可,然而考查应用的一个常见设问角度就是原理分析。建议重视该内容的过关,用好化学平衡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不会给学生增加太多负担。19 20第24题【试题】水是生命之源,2021年12月发生在我省的北江水污染事件再次提醒人们保护水资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据报道,北江水污染事件是由于某冶炼厂设备检修期间排放的废水所致,推测其主要污染物是_。如果有害废水已经在河流中扩散,为了尽量减少危害,对河水的处理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2)自来水的生产流程如图,其中的试剂A 、B 、C 分别可以选择_、_、_。 (3)电镀厂排放的废水中含铬(以Cr 2O 72形式存在),常用电解的方法处理。电解时,以铁为阳极,生成的Fe 2+将Cr 2O 72还原为Cr 3+,产物再与电解时生成的OH 形成氢氧化物沉淀而除去。 两个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分别为:阳极_,阴极_。 溶液中发生的总反应为(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4)化学需氧量(COD )是水体质量的控制项目之一,它是量度水中还原性污染物的重要指标。COD是指用强氧化剂(我国采用K 2Cr 2O 7)处理一定量水样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并换算成以O 2作为氧化剂时,1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坐月子营养饮食搭配指导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生物识别技术在智能工厂生产质量监控中的应用报告
- 2025年广播影视行业媒体融合与短视频平台的融合发展报告
- 2025年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心理健康宣传日活动创新与推广实践报告
- 2025年新能源商用车在城市物流配送新能源车辆市场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海参养殖市场运行态势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高端家具制造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云对象存储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考点解析-吉林省公主岭市中考数学真题分类(位置与坐标)汇编同步测试试题(解析版)
- 考点解析广东省普宁市中考数学真题分类(一元一次方程)汇编定向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版)
- 2024年个人信用报告(个人简版)样本(带水印-可编辑)
- 个人替公司代付协议
- 20CS03-1一体化预制泵站选用与安装一
- 图纸保密协议范本
- 心肺复苏术英文课件
- 关于房产权属的案外人执行异议申请书
- 文化长廊、荣誉墙施工方案(技术方案)
- (新版)职业健康综合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
- 更换双电源更换施工方案
- 煤化工气化工艺系统知识课件
- 创业指导师(二级)理论考试题库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