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价规范-湖南_第1页
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价规范-湖南_第2页
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价规范-湖南_第3页
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价规范-湖南_第4页
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价规范-湖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CS点击此处添加 ICS 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湖南省地方标准DBDB 43/ XXXX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价规范Specification for city and county demonstration evaluation on forest tourism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文稿版次选择XXXX - XX - XX 发布XXXX - XX - XX 实施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与定义14评价原则25基本条件25.1森林风景资源与生态环境25.2森林旅游地数量和面积35.3地方政府重视程度35.4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2、35.5游客规模35.6森林旅游地管理45.7示范作用4附录 A(规范性附录)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定申请书10附录 B(规范性附录)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价细则11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到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湖南省林业局提出。本标准由湖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省国有林和森林公园管理局、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价规范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指导湖南省范围内森林旅游示范市县申报与评定。本标准规定了森林旅游示范市县在森林风景资源和生态环境、森林旅游地、地方政府

3、重视、基础服务设施条件、森林旅游发展规模、管理规范和示范带动作用等七个方面应达到的要求。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县申报命名管理办法的通知(办场字201773号);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T18005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68.1 道路交通标

4、志和标线GB 5768.3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9664 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GB/T 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T 15971 导游服务质量GB 16153 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T 16311 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GB/T 17775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35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LY 5104 林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HJ633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森林旅游示范市县demons

5、tration city and county of forest tourism指具备良好的森林风景资源和生态环境,在森林旅游产业发展、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地域文化传承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对各地森林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的市(州)级行政区、县(市区)级行政区。3.2森林旅游forest tourism森林旅游是以森林景观作为旅游景点、景区或旅游目的地的观赏、休闲等方面的活动。3.3森林旅游地forest tourism destination指依托森林、湿地、荒漠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按规定程序设立,由林业主管部门指导、组织、监督并提供旅游服务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含森林公园、

6、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冰川公园、草原公园、沙漠公园、草原风景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点)、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以及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等。3.4国家级森林旅游地national forest tourism destination指国家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公园等。3.5省级森林旅游地 provincial forest tourism destination指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公园等。3.6森林风景资源 forest landscape resources指森林资源及其环境要素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

7、、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物质和因素。4评价原则a)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对申请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进行详细调查,按评价条件分类;b)以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对森林旅游示范市县的调查材料进行综合评价;c)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的原则,森林旅游示范市县的森林旅游在全省应位于领先水平,具有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5基本条件5.1森林风景资源与生态环境5.1.1森林风景资源森林风景资源应符合下列条件:a)市(州)级行政区应包括GB T18005所列的全部五类森林风景资源类型;b)县(市区)级行政区应包括GB T18005所列的生物资源在内的至少四类森林风景资源类型; c)林相较整齐、色彩丰富、季相明显,植

8、被植物景观多样,观赏和科普价值高。5.1.2生态环境5.1.2.1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应符合下列条件:a)市(州)级行政区森林覆盖率45%;b)县(市区)级行政区森林覆盖率50%;c)国道和省级主要交通道路、河流已绿化长度占应绿化长度的95%以上。5.1.2.2古树名木古树名木保护责任明确,档案齐全,名木和散生古树挂牌率100%,古树名木保护率100%。5.1.2.3水土流失行政区内森林旅游地无中度及以上的水土流失,轻度流失面积占森林旅游地面积的5%以下。5.1.2.4湿地保护利用湿地旅游资源的,应制定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湿地保护率70%。5.1.2.5畜禽养殖畜禽养殖产业布局合理,畜禽规模化

9、养殖污染处理率95%。5.1.2.6农林产品质量发展绿色生态农林业,有机、绿色、无公害农林产品种植面积比重70%。5.1.2.7城市建城区生态环境城市建成区生态环境应符合下列条件:a)绿化覆盖率30,且乔木绿化覆盖率占总绿化覆盖率的55%以上;b)市(州)级建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县(市区)级建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c)市(州)级建城区空气质量指数(全年AQI指数100的天数)85%;县(市区)级建城区空气质量指数(全年AQI指数100的天数)92%;d)市(州)级建城区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85,县(市区)级建城区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90;e)居民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8%;

10、f)市(州)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5%,县(市区)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0%。5.1.2.8森林旅游地生态环境森林旅游地生态环境应符合下列条件:a)森林旅游地森林覆盖率85%;b)环境空气质量达到GB3095规定的级要求以上(全年所有天AQI指数100),负氧离子平均达到1000个/cm3以上;c)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GB 3838规定的类以上要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d)声环境质量应达到GB 3096规定的I类标准,住宿和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应达到0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e)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5%;f)生活垃圾要做到日产日清,垃圾分类收集,不得在森林旅游地内焚烧垃圾,运至环保

11、部门指定的地方,并进行无公害处理;废旧电池、危险废旧物品做到单独回收;g)土壤环境质量应达到GB 15618规定的二级标准以上; h)森林旅游地周边无污染源或污染企业。5.2森林旅游地数量和面积森林旅游地数量和面积应符合下列条件:a)市(州)级行政区域内省级及以上森林旅游地数量不少于6处,且至少有2处国家级森林旅游地,所有森林旅游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8.5%;b)县(市区)级行政区域内省级及以上森林旅游地数量不少于2处,且至少有1处国家级森林旅游地,所有森林旅游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9.0%;c)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重叠的部分不重复计算。5.3政府重视5.3.1 组织领导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组

12、建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5.3.2 机构设置职能部门分工明确,设立管理机构,协调管理森林旅游发展工作,有固定办公场所和稳定管理队伍。5.3.3 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方面应符合下列条件:a) 创新森林旅游投融资机制,促进森林旅游资源市场化配置,引导民间资本投入;b) 培养森林旅游发展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鼓励专业人才参与森林旅游建设;c)强化森林旅游宣传教育,营造森林旅游发展良好环境,增强科技对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快推进森林旅游业现代化、信息化建设;d) 制定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度和具体措施;e) 借力精准脱贫政策,带动森林旅游业良好示范发展;f)落实优先使用森林旅游项目用地、税费扶

13、持、企业奖励和财政专项资金等政策,推进森林旅游业发展。5.3.4 规划编制政府组织编制市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或森林旅游地总体(旅游)规划,并通过评审。5.3.5 财政投入加大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财政投入力度,市(州)级每年安排森林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不少于1500万元;县(市区)级每年安排森林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不少于600万元。5.4基础服务设施条件5.4.1 基础设施5.4.1.1 旅游交通道路标识旅游交通道路表识应符合下列条件:a) 森林旅游地内外部进出便捷、畅通。森林旅游地外部为I级公路或高等级航道、航线直达;或具有旅游专线交通工具。应符合GB17775规定的要求;b)森林旅游地内

14、部主干道为III级及以上公路;次干道为III、IV级公路;其它道路应符合LY 5104等级要求;c)有与景观环境相协调的专用停车场或船舶码头,管理完善,布局合理,容量能充分满足游客接待量要求。场地平整坚实、绿化美观或水域畅通、清洁;d)森林旅游地内游览路线或航道布局合理、顺畅,与观赏内容联结度高,兴奋感强。路面特色突出,或航道水体清澈;e) 森林旅游地内应使用(鼓励)清洁能源或低排放的交通工具;f) 道路交通标线、指示标线、禁止标线和警告标线的图形、文字标记的设置应符合GB 5768.3规定的要求;g) 各等级公路和快速路、主干路应设置反光交通标线。其他道路根据需要设置标线;h) 道路交通标线

15、颜色的色度性能应符合GB/T 16311的规定,实际应用中,应遵循GB 5768.1规定的要求。5.4.1.2 停车场机动车停车场应根据通道宽度、停放车辆种类、交通量等情况设置。停车位标线应遵循GB 5768.1的要求。5.4.1.3 供电工程供电工程应符合下列条件:a) 不破坏景观资源,安全可靠。供电平稳、充足、持续、绿色环保,特殊场合配备备用电源;b)变电器位置不设置在易滑坡地段、变电等级和容量合理、高压线要有合理控制范围,备有相应的防护措施。供电应符合GB 50052规定的要求。5.4.1.4 供热工程森林旅游地应根据需要布置热力网系统,提供优质绿色环保智能的供热设施,稳定安全。5.4.

16、1.5 给水工程根据供水能力,选取水源、方式和净水方案,布置输水网,给水布局规划合理,无污染源,有防护措施。饮用水应符合GB 5749规定的要求。5.4.1.6 排水工程按污水排放标准,划分排水区域,确定排污管及污水处理设施,有针对性的对不同污染源和类型进行治理,有综合利用措施。污水排放应符合GB 8978规定的要求。5.4.1.7 通信工程配备4G、5G信息网络或宽带网络,通信覆盖范围广、信号通畅,通讯线路布置合理,用地规模小, 绿色环保敷设。5.4.1.8 森林旅游地管理站设置依法依规,科学合理,节能环保,不大规模占用土地,主要是对森林旅游地、森林旅游地社区、旅游者等生态环境和社区服务管理

17、。5.4.1.9 游客中心游客中心位置合理,规模适度,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指示引导功能强,并为有需要的人士专设绿色通道。5.4.1.10 住宿设施住宿设施应符合下列条件:a) 以森林旅游活动内容、景观特色和最适资源承载量等因子为依据设置;b)以简便经济型为主,可达性强,建设地点具备较好的景观眺望、场地宽裕、水源充足,不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等影响。5.4.1.11商业设施商业设施应符合下列条件:a) 商业设施依托管理服务区、森林旅游地游览区设置;b) 经营内容以游客游乐需要为主,其中饮食和森林旅游纪念品以地域产品为主。5.4.1.12 环境解说系统环境解说应设置在森林旅游地特殊资源分布区边缘、或游

18、步道两侧,内容展示简洁、清晰明了, 造型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5.4.1.13安全设施安全设施要坚固耐久且采用不易攀登的构造,不宜采用锐角、利刺等形式。消防安全符合GB 50016和GB 50352的相关规定。5.4.1.14 防火设施野外和室内用火活动应设置相应的防火设施,并配备消防用水、消防器、灭火器等救火设备,组建森林防火专业队伍。5.4.1.15 急救系统为满足游客应急救助需要,森林旅游地需设立紧急救助系统,包括救灾中心、救助队伍。5.4.2 服务设施5.4.2.1 卫生卫生方面应符合下列条件:a)环境整洁,无污水、污物,无乱建、乱堆、乱放现象,建筑物及各种设施设备无剥落、无污垢,空

19、气清新、无异味;b) 各类场所全部达到GB 9664规定的要求,餐饮场所达到GB 16153规定的要求;c)公共厕所布局合理,数量能满足需要,建筑造型景观化,标识醒目美观,标志应符合GB/T 10001.1的规定;d)垃圾箱布局合理,标识明显,造型美观独特,与环境相协调。垃圾箱分类设置,垃圾清扫及时,日产日清;e) 食品卫生符合国家规定,餐饮服务配备消毒设施,不应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一次性餐具。5.4.2.2 旅游购物旅游购物方面应符合下列条件:a) 购物场所布局合理,建筑造型、色彩、材质有特色,与环境协调;b) 对购物场所进行集中管理,环境整洁,秩序良好,无围追兜售、强买强卖等欺诈游客现象;

20、c) 旅游地市场和经营行为实施监督管理,对商品从业人员有统一管理措施和手段;d) 旅游商品种类丰富,具有本地区特色。5.5游客规模5.5.1 年接待游客量年接待游客量应符合下列条件:a) 申报“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的,区域内森林旅游年游客量300万人次;b) 申报“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的,区域内森林旅游年游客量100万人次。5.6森林旅游地管理规范5.6.1 管理机构设立管理体制机构健全,经营机制有效。管理计划的执行和考核、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建设与监督、旅游秩序维护以及与森林旅游市县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有序地开展,明确管理机构的隶属关系,内部管理体系运行良好。5.6.2 森林资源保护重点森林资

21、源保护对象,应根据其影响因素的程度予以严格保护,不得损毁、破坏或随意更改。森林旅游地的文物古迹、传统文化应有明确的保护措施和修缮措施。5.6.3 总体规划编制森林旅游应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符合国家、区域和省级(市州)的总体发展规划。5.6.4 项目建设管理项目建设管理方面应符合下列条件:a)有正式审批的总体规划和生态保护专项规划或总体规划中含生态保护规划并得到有效实施; b)在保证森林旅游地对旅游管理权限的情况下,注重引进专业旅游经营公司和地方的参与,扎实稳步推进项目的落实和开展,在土地利用、功能布局、游览项目、设施安排方面符合总体规划要求; c)森林旅游地内无违

22、反规划的大型建设项目或破坏生态环境项目;d)森林旅游地经营权流转合法规范、经营权流转期限内不得组织开展建设破坏森林旅游地生态和自然景观资源的项目。5.6.5 安全管理森林旅游地近三年内无重大林业安全生产事故,无破坏森林资源、生态资源、污染森林环境、滥砍滥伐林木和违法使用林地等现象和事件发生。5.6.6 管理与培训制度管理与培训制度方面应符合下列条件:a)旅游质量、旅游安全、旅游统计等各项经营管理制度健全有效,贯彻措施得力,定期监督检查,有完整的书面记录和总结;b) 管理人员配备合理,高级以上管理人员均具备大学以上文化程度;c)具有独特的产品形象、良好的质量形象、鲜明的视觉形象和文明的员工形象,

23、确立自身的品牌标志,并全面、恰当地使用;d)培训机构、制度明确,人员、经费落实,业务培训全面,效果良好,上岗人员培训合格率达100%;e) 投诉制度健全,人员落实、设备专用,投诉处理及时、妥善,档案记录完整;f) 为特定人群(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配备旅游工具、用品,提供特殊服务。5.6.7 游览服务游览服务方面应符合下列条件:a) 咨询服务人员配备齐全,业务熟练,服务优质;b)各种引导标识造型特色突出,艺术感和文化气息浓厚,能烘托总体环境。标识牌和景物介绍牌设置合理;c) 公众信息资料特色突出,品种齐全,内容丰富,文字优美,制作精美,适时更新;d)导游员(讲解员)持证上岗,人数及语种能满足

24、游客需要。普通话达标率100%。导游员(讲解员)均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本科以上不少于30%;e)导游(讲解)词科学、准确、有文采。导游服务具有针对性,强调个性化,服务质量达到GB/T 15971的要求;f)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设置合理,设计精美,特色突出,有艺术感和文化气息,符合GB/T 10001.1的规定;g) 游客公共休息设施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计精美,特色突出,有艺术感和文化气息。5.7示范作用5.7.1森林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5.7.1.1 综合协调机制综合协调机制方面应符合下列条件:a)设立森林旅游协调领导机构,各部门责任分工明确,建立了较健全的综合协调、部门联动机制, 形成

25、了“政府引导、部门协作、市场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建设格局;b)森林旅游发展合力强,产业联动效应凸显,推进全域森林旅游示范作用明显。5.7.1.2 市场监管机制森林旅游市场综合监管体制创新,设置了旅游市场监督及质监执法队伍,或采取了其他创新性市场监管措施。5.7.1.3 创新发展机制创新森林旅游发展思路,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在森林旅游景区建设、林区公共服务设施等领域探索实施PPP示范项目,发展森林康养、森林小镇、生态露营、研学旅游等森林旅游新业态。5.7.2保护与利用、生态与产业、休闲与科普的关系5.7.2.1 保护与利用保护与利用方面应符合下列条件:a)政府重视森林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

26、保护,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和治理方案,每年投入专项资金, 保护和治理效果显著,森林质量提升,生态景观完整,环境质量优良;b)在加强保护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森林旅游资源,在绿色、低碳利用、特色发展方面创新。5.7.2.2 生态与产业当地资源禀赋较好,环境承载力较强,在促进森林旅游与生态、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较强示范作用。5.7.2.3 休闲与科普休闲类型多样,科普方式新颖,充分发挥森林旅游地科普考察、宣传教育和休闲旅游的多种功能, 生态教育功能显著。5.7.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5.7.3.1 教育基地将生态文化宣传设施纳入基础建设中,建立生态文

27、明教育示范基地、森林体验基地、森林养生基地和自然课堂等生态文化教育基地。5.7.3.2 文化产品生态文化产品丰富,生态文明教育形式多样,生态文化示范作用突出。5.7.3.3 公众普及当地居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意识较强,生态文明教育普及率90%。5.7.4产业优势5.7.4.1 支柱产业森林旅游成为区域经济支柱产业,森林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5%;5.7.4.2 主要指标森林旅游年收入、森林旅游年接待量、森林旅游从业人数、游客满意度等主要指标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5.7.5群众增收致富增收致富方面应符合下列条件: a)森林旅游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森林旅游从业人数占城镇就业人口

28、比重20%; b)森林旅游显著提升当地居民收入水平,森林旅游带来的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值1000元。 c)森林旅游在产业扶贫中发挥重要作用,获得“湖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县”称号,申报项目或规划被纳入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成果)。5.7.6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转型5.7.6.1 深化改革深化改革方面应符合下列条件:a)创新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管理机制,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多措并举提升森林质量,实现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态功能显著提升;b)获得“湖南省秀美林场”称号。5.7.6.2 转型发展转型发展方面应符合下列条件: a)立足森林资源优势,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林区企业改制,助推林区发展活力和后劲; b)积极

29、发展森林康养、林业碳汇、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新业态,综合效益显著。5.7.7 地域特色文化保护和传承5.7.7.1 文化禀赋地域特色文化资源丰富,有特色鲜明、保护完好的古建筑(群)或特色村镇,有地方和民族特色旅游节庆活动等,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5.7.7.2 保护传承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对地域特色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区域内历史风貌、文化特色和自然生态保护良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新和发展,地域特色文化彰显魅力。5.7.8 公益服务功能5.7.8.1 精神供给提高森林利用的科学性和多样性,森林旅游对满足当地居民健身锻炼、愉悦心情、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等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中发挥突出作用。

30、5.7.8.2 功能多效森林旅游产品和功能多样化,推动森林旅游以观光游览为主向观光游览与森林体验、森林养生、森林康养、文化教育、体育运动等多业态并重转变。5.7.9 产品开发、品牌建设5.7.9.1 产品开发开发特色突出、类别丰富、结构优化的森林旅游系列产品,推出具有全国或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5.7.9.2 市场营销通过传统营销、新媒体营销、节庆活动营销等多种方式,创新运用市场营销手段,成效显著,森林旅游地旅游规模和经济效益近三年增长率在全省排名领先。5.7.10人才培养、社区共享5.7.10.1 人才培养具有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森林旅游人才队伍,获得全国性荣誉称号的旅游团队、行业从业人员数

31、量在全省排名领先。5.7.10.2 社区共享充分吸纳当地居民参与决策、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探索社区共享旅游发展收益机制、促进森林旅游地与社区融合发展等方面具有示范作用。5.7.10.3 横向联合打造森林旅游发展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平台,构建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政产学研多边合作机制等方面,具有示范作用。5.7.10.4 创新应用森林旅游规划、建设、产品设计和低碳旅游方式等在省内甚至全国具有创新意义,在全省具有示范推广意义;获得省级以上相关科研成果奖励。(规范性附录)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定申请书根据湖南省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价规范,本市(县)申请评定森林旅游示范市县。本市(县)承诺:认真填写申请报告

32、的各项信息,按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并对信息、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接受相应评审机构的评审结果,如有异议,服从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定机构的最终裁决。1、市(县)基本情况市县名称:行政区级别: 联系单位: 联 系 人:联系电话: 2、森林旅游示范市(县)的主要示范内容3、附环境监测和森林风景资源调查报告4、按附录B要求填写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定自评得分表市(县)人民政府盖章年月日附录B(规范性附录)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价细则A.1 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价按照表A.1执行,分为森林风景资源与生态环境、森林旅游地数量和面积、地方政府重视程度、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游客规模、森林旅游地管理和示范作用7大类,其中示范作用

33、有10个小项。A.2 合格条件:第1-6大类的条件全部达标,且第7大类中10个小项有6个小项的条件全部达标。A.3 条件达标的在表中相应位置打,不达标的打。A.4 采用参评专家的综合评价。表A.1森林旅游示范市县评价表序号评价项目评定标准是否达标(、)自评价考核评价一森林风景资源与生态环境(一)森林风景资源1森林风景资源类型市(州)级行政区应包括 GB T18005 所列的全部五类森林风景资源类型2县(市区)级行政区应包括 GB T18005 所列的生物资源在内的至少四类森林风景资源类型3森林风景资源质量林相较整齐、色彩丰富、季相明显,植被植物景观多样,观赏和科普价值高(二)生态环境4森林覆盖

34、率市(州)级行政区森林覆盖率45%5县(市区)级行政区森林覆盖率50%6道路、河流已绿化长度占应绿化长度的 95%以上7古树名木保护责任明确,档案齐全,名木和散生古树挂牌率 100%,古树名木保护率 100%8水土流失行政区内森林旅游地无中度及以上的水土流失,轻度流失面积占森林旅游地面积的 5%以下9湿地保护湿地保护率70%10畜禽养殖畜禽规模化养殖污染处理率95%11农林产品质量有机、绿色、无公害农林产品种植面积比重70%12城市建城区生态环境绿化覆盖率30,且乔木绿化覆盖率占总绿化覆盖率的 55%以上13市(州)级建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县(市区)级建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

35、%14市(州)级建城区空气质量指数(全年 AQI 指数100 的天数)85%;县(市区)级建城区空气质量指数(全年 AQI 指数100的天数)92%15城市建城区生态环境市(州)级建城区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85,县(市区)级建城区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9016居民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8%17市(州)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5%,县(市区)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0%18森林旅游地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85%19全年所有天 AQI 指数100,负氧离子平均达到 1000 个/cm3 以上20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 GB 3838 规定的类以上要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100%21声环境质量应达到 GB 309

36、6 规定的 I 类标准,住宿和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应达到 0 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22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5%23生活垃圾要做到日产日清,垃圾分类收集,不得在森林旅游地内焚烧垃圾,运至环保部门指定的地方集中处理;废旧电池、危险废旧物品做到单独回收24土壤环境质量应达到 GB 15618 规定的二级标准以上25森林旅游地周边无污染源或污染企业二森林旅游地条件26森林旅游地数量市(州)级行政区域内省级及以上森林旅游地数量不少于 6 处, 且至少有 2 处国家级森林旅游地;所有森林旅游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8.5%27县(市区)级行政区域内省级及以上森林旅游地数量不少于 2 处, 且至少有

37、1 处国家级森林旅游地;所有森林旅游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9.0%三政府重视28组织领导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组建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29机构设置职能部门分工明确,设立管理机构,协调管理森林旅游发展工作,有固定办公场所和稳定管理队伍30政策支持创新森林旅游投融资机制,促进森林旅游资源市场化配置,引导民间资本对其投入31培养森林旅游发展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32强化森林旅游宣传教育,营造森林旅游发展良好的环境,增强科 技对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快推进森林旅游业现代化、信息化建设33制定了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度和具体措施34借力精准脱贫政策,带动森林旅游良好示范发展35落实了优先使用森林旅

38、游项目用地、税费扶持、企业奖励和财政专项资金等政策,推进森林旅游发展36规划编制政府组织编制了森林旅游地总体规划或森林旅游地总体(旅游)规划,并通过评审37财政投入加大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财政投入力度,市(州)级每年安排森林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不少于 1500 万元;县(市区)级每年安排森林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不少于 600 万元四基础设施条件(一)基础设施38旅游交通道路标识森林旅游地内外部进出便捷、畅通。森林旅游地外部为 I 级公路或高等级航道、航线直达;或具有旅游专线交通工具。应符合GB17775 规定的要求39森林旅游地内主干道为 III 级及以上公路;次干道为 III、IV 级

39、公路;其它道路应符合 LY 5104 等级要求40有与景观环境相协调的专用停车场或船舶码头,管理完善,布局合理,容量能充分满足游客接待量要求。场地平整坚实、绿化美观或水域畅通、清洁41森林旅游地内游览路线或航道布局合理、顺畅,与观赏内容联结度高,兴奋感强。路面特色突出,或航道水体清澈42森林旅游地内应使用(鼓励)清洁能源或低排放的交通工具43道路交通标线、指示标线、禁止标线和警告标线的图形、文字标记的设置应符合 GB 5768.3 的要求44各等级公路和快速路、主干路应设置反光交通标线。其他道路根据需要设置标线45道路交通标线颜色的色度性能应符合 GB/T16311 的规定,实际应用中,应遵循

40、 GB 5768.1 的要求46停车场停车位标线按两种车型规定尺寸应遵循 GB 5768.1 的要求47供电工程不破坏景观资源,安全可靠。供电平稳、充足、持续、绿色环保,特殊场合配备备用电源48用电量根据指标测算,满足实际需要。变电器位置不设置在易滑坡地段、变电等级和容量合理、高压线要有合理控制范围,备有相应的防护措施。供电应符合 GB 50052 的规定49供热工程布置热力网系统,提供优质绿色环保智能的供热设施,稳定安全50给水工程饮用水应符合 GB 5749 规定的要求51排水工程污水排放应符合 GB 8978 规定的要求52通信工程森林旅游地配备信息网络平台,通信覆盖范围广、信号通畅,通

41、讯线路布置合理53森林旅游地管理站管理站设置依法依规,科学合理,节能环保,不大规模占用土地54游客中心游客中心访客位置合理,规模适度,设施完备,指示引导功能强,并为有需要的人士专设绿色通道55住宿设施以森林旅游活动内容、景观特色和最适资源承载量等因子为依据设置56以简便经济型为主,可达性强,不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等影响57商业设施商业设施依托管理服务区、森林旅游地游览区设置58经营内容以游客游乐需要为主59环境解说系统环境解说内容展示简洁、清晰明了,造型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60安全设施应符合 GB 50016 的相关规定61防火设施消防安全应符合 GB 50352 的规定,森林旅游地应组建森林

42、防火专业队伍62急救系统为满足游客应急救助需要,森林旅游地需设立紧急救助系统(二)服务设施63卫生环境整洁,无污水、污物,无乱建、乱堆、乱放现象,建筑物及各种设施设备无剥落、无污垢,空气清新、无异味64各类场所全部达到 GB9664 规定的要求,餐饮场所达到 GB16153 规定的要求65公共厕所布局合理,标识醒目美观,标志应符合 GB/T 10001.1 的规定66垃圾箱布局合理,标识明显,造型美观独特,与环境相协调。垃圾箱分类设置,垃圾清扫及时,日产日清67食品卫生符合国家规定,不应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一次性餐具68旅游购物购物场所布局合理,建筑造型、色彩、材质有特色,与环境协调69对购物

43、场所进行集中管理,无围追兜售、强买强卖等欺诈游客现象70旅游地市场和经营行为实施监督管理71旅游商品种类丰富,具有本地区特色五游客规模72年接待游客量申报“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的,区域内森林旅游年游客量300 万人次73申报“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的,区域内森林旅游年游客量100 万人次六森林旅游地管理规范74管理机构设立管理体制机构健全,经营机制有效。管理计划的执行和考核、生 态环境保护、项目建设与监督、旅游秩序维护以及与森林旅游市 县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有序地开展,明确管理机构的隶属关系,内部管理体系运行良好75森林资源保护重点森林资源保护对象,应根据其影响因素的程度予以严格保护, 不得损毁

44、、破坏或随意更改。森林旅游地的文物古迹、传统文化 应有明确的保护措施和修缮措施76总体规划编制森林旅游应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符合国家、区域和省级(市州)的总体发展规划77项目建设管理有正式审批的总体规划和生态保护专项规划或总体规划中含生态保护规划并得到有效实施;在保证森林旅游地对旅游管理权限的情况下,注重引进专业旅游 经营公司和地方的参与,扎实稳步推进项目的落实和开展,在土 地利用、功能布局、游览项目、设施安排方面符合总体规划要求;无违反规划的大型建设项目或破坏生态环境项目;森林旅游地经营权流转合法规范、经营权流转期限内不得组织开展建设破坏森林旅游地生态和自然景观

45、资源的项目78安全管理森林旅游地近三年内无重大林业安全生产事故,无破坏森林资源、生态资源、污染森林环境、滥砍滥伐林木和违法使用林地等现象和事件发生79管理与培训制度规范旅游质量、旅游安全、旅游统计等各项经营管理制度健全有效,贯彻措施得力,定期监督检查,有完整的书面记录和总结80管理人员配备合理,高级以上管理人员均具备大学以上文化程度81具有独特的产品形象、良好的质量形象、鲜明的视觉形象和文明的员工形象,确立自身的品牌标志,并全面、恰当地使用82培训机构、制度明确,人员、经费落实,业务培训全面,效果良好,上岗人员培训合格率达 100%83投诉制度健全,人员落实、设备专用,投诉处理及时、妥善,档案

46、记录完整84为特定人群(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配备旅游工具、用品,提供特殊服务85游览服务咨询服务人员配备齐全,业务熟练,服务优质86各种引导标识造型特色突出,艺术感和文化气息浓厚,能烘托总体环境。标识牌和景物介绍牌设置合理87公众信息资料特色突出,品种齐全,内容丰富,文字优美,制作精美,适时更新88导游员(讲解员)持证上岗,人数及语种能满足游客需要。普通话达标率 100%。导游员(讲解员)均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本科以上不少于 30%89导游(讲解)词科学、准确、有文采。导游服务具有针对性,强调个性化,服务质量达到 GB/T 15971 的要求90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设置合理,设计精美

47、,特色突出,有艺术感和文化气息,符合 GB/T 10001.1 的规定91游客公共休息设施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计精美,特色突出,有艺术感和文化气息七示范作用(一)体制机制92综合协调机制设立了森林旅游协调领导机构,各部门责任分工明确,建立了较健全的综合协调、部门联动机制,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协作、市场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建设格局森林旅游发展合力强,产业联动效应凸显,推进全域森林旅游示范作用明显93市场监管机制在森林旅游市场综合监管体制方面创新,设置了旅游市场监督及质监执法队伍,或采取了其他创新性的市场监管措施94创新发展机制创新森林旅游发展思路,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在森林旅游景区建设、林区公共服务设施等领域探索实施 PPP 示范项目,发展森林康养、森林小镇、生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