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二历史4月检测试题(无答案)_第1页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二历史4月检测试题(无答案)_第2页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二历史4月检测试题(无答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东台创新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4月份检测高二历史(选修)第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义,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2、西周时期确立的宗法分封制,有力地巩固了奴隶制国家政权,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局面。但该制度并非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是因为宗法分封制a分封诸侯建立诸侯国,各诸侯国互不统属,都听命于周天子b依靠血缘宗亲建立起严格的等级秩

2、序,排除了异姓贵族参与政权c使土地和人口层层向下分封,中央权力随之逐级弱化,形成“国中有国”的局面d激化了西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加速了西周的灭亡3、秦统一后郡县制遂遍行全国,司马迁说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晋书以为统一后又有所增设,可达四十郡之多。对郡县制的认识正确的是废分封、行郡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元代所设行省与秦始皇所设郡的数量一致 废分封、行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 b c d4、秦朝废除了西周的“世卿世禄”、“分土封侯”制度,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这套新制度的基本组织结构是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能世袭中央机构由三公九卿组成地方行政为郡县两级制

3、,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员主要官吏的选任,不论亲疏,选贤任能a b c d5、西汉王朝大体继承沿用了秦王朝的基本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下列哪项制度不是对秦制的沿用?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度 d.刺史制度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工作顺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7、下列四则史料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文章之士不根教化、进士以诗赋取人国家本为求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乘题

4、,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a bc d8、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监察制度 d宗法制和监察制度9、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西汉时主流选官制度的是a“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b“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c“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d“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

5、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10、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11、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专制的重要手段。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削弱相权的重要措施是增设参知政事 设立枢密使 设立三司使设置刺史a b c d12、“洪武(朱元璋的年号)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

6、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a.协理奏章 b.参与决策 c.执行政令 d.监察百官13、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陕西拜祭黄帝陵,共产党的祭文如下:“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恭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束帛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陵。曰:”国共两党拜祭黄帝陵发生在a九一八事变前 b一二八事变前 c华北事变前 d七七事变前14、“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这种情形最早出现于 a鸦片战争后 b中日甲午战争后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d国民大革命时期15、“学生、平民和城市

7、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 a国民革命的兴起 b土地革命的开展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战略反攻的开始16、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中关于某次会战的解说词:“这些人用他们的生命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言,用他们的鲜血改写了中国军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他们扭转了日本由北向南进的侵华策略”。这次会战 表明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抗日决心 体现了中国军人视死如归的精神 打乱了日本侵略者的战略部署 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a b c d17、右图是清末上海神州画报上的漫画此之谓中

8、国之独立,其中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a南京条约之后 b北京条约之后 c马关条约之后 d辛丑条约之后18、“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19、美国人石约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一书中写道:“无论如何,起义虽只是象征性、鲁莽的行动,但却是政府和人民联合行动的例证,由此能使西方从中吸取教训。”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反割台斗争 d.新文化运动 20、英国哲学家罗素在1992年出版的中国问

9、题中说:“一旦怯懦温和的中国人的热情被激发,也可能变成世界上最轻率的赌徒。”这里评价的历史事件是a义和团运动 b五四运动 c抗日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21、下列作品中,反映八路军参加正面战场抗战的是22、萧功秦教授在做客凤凰网时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如果抗日战争爆发的1937年,日本侵略军面对的仍然是北伐战争以前的那个南北对峙、四分五裂的中国,中国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势?”他提出这个问题的意图是a说明日本全面侵略中国选择的时机不对 b指出了北伐战争结束了中国南北对峙、四分五裂的局面 c强调国家统一有利于全民族抗战的进行。 d对当时中国的前途命运忧心忡忡23、义和团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剿杀于血泊之

10、中。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对该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b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由此兴起d义和团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24、1937年南京失守后,蒋介石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扩大强固之民心。”这说明 a.国民党决心与共产党合作抗日 b.国民党统治中心转向农村 c.国民党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战场 d.国民党号召国民奋起抗日25、1940年八路军

11、总部电令:由于“国际情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敌于八月进攻西安,截断西北交通之消息因此,我军应积极的行动”从中可推测我军采取的行动是a召开洛川会议,开辟敌后战场 b配合国民党军队进行淞沪会战c在华北对日军进行百团大战 d在敌后根据地发起局部反攻26、秦始皇被不少史学家视为“千古一帝”。下列各项中,属于秦始皇开创的有( )第一次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实现国家统一 第一次进行全国文字统一工作 第一次统一全国的度、量、衡 第一次组织统一的科举考试a b c d27、唐太宗实践自己言论:“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的措施有 ( ) 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b、戒奢从简、轻徭薄

12、赋c、力倡节俭、禁造台榭 d、限制佛教、裁汰僧尼28、1683年,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此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当是( )a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 b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 c清军击败沙俄军队收复雅克萨 d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29、康熙第一次南巡到曲阜时,曾向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大成殿上这说明( ) 康熙善于学习和创新 康熙尊重汉族文化传统 “尊孔”有利于清朝统治 康熙注意加强民族团结a b c d30、“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西方先哲亚里士多德给后人留下了这一名言。下列各项中,能充分体现他在忠实践行这一名言的是( )a与柏拉图

13、就哲学问题展开辩论 b坚持用三段论进行研究c创立阿卡德米学院 d否定牛顿的绝对时空观31、英国革命中出现了克伦威尔任护国主的军事独裁统治,法国大革命后出现了拿破仑称帝,这主要是由于( )a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 b资产阶级民主发展不充分c稳定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 d防止封建王朝复辟的需要32、对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未能有效地防止独裁和专制c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d没有废除奴隶制度33、孙中山病逝后,蔡元培曾作挽联祭奠:“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挽联所肯定的孙中山的主要功绩是( )a创建中国同盟会 b推翻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君主专

14、制制度c组织发动“二次革命” d积极领导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34、“他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他的身体虽然是柔弱的,但他的学说和精神感召力却比100艘英国军舰更有力量。”材料中的“他”应当是指( )a克伦威尔 b凯末尔 c甘地 d林则徐35、“这一革命开辟了通往战胜私有制的统治和消除人剥削人制度的道路,这一革命把社会主义从一种社会政治思想流派变成了大规模的世界实践现象。”这一革命是指( )a、美国独立战争 b、法国巴黎公社 c、俄国十月革命 d、中国三大改造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第33题10分,共50分。31、(20分)阅读材料

15、,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初山东半岛形势图材料二(1)图7反映了西汉初年推行的什么制度(2分)?这一制度将给西汉带来怎样的政治问题?(1分)(2)结合图8、图9和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三省的各自职权(6分)。指出明朝中央行政机构发生的主要变化。(2分)(3)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下的哪两对基本矛盾?(4分)概括这两对矛盾在中国古代的各自发展趋势。(5分)32、(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关于近年以来,时常讨论之“瓜分中国”一事,若以该国现刻武备之虚弱,财源之枯竭,政象之纷乱而论,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现在所欲问者,只是各国对此问题,究取何种态度。俄国方面

16、,因占领满洲之故,在最近期间,当可心满意足。假如现在法国进据云南,日本占领福建,英国取得长江流域一部分,德国占据山东,则中国方面实无力加以阻止。因此,我们对此问题,必须十分注意,倘或一旦列强对于瓜分之事,果有妥协之望。但余对于此事,却认为绝对不能实现。英国极不愿意法国进据云南,日本占领福建。日本方面对于德国之据有山东,则认为危险万分。各国方面对于英人之垄断长江,认为势难坐视。至于美国方面,更早已决定,反对一切瓜分之举。俄国方面若能听其独占满洲,毫不加以阻扰,则该国对于他国之实行瓜分中国,当可袖手旁观,盖彼固深信,各国对于此事,彼此之间必将发生无限纠葛故也。因此之故,急欲促现瓜分一事,实系毫无益

17、处之举。瓦德西拳乱笔记(1901年2月3日条)请回答:(1)据材料回答,瓦德西认为当时“瓜分中国”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的理由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6分)(2)但瓦德西又认为“急欲促现瓜分一事,实系毫无益处之举。”结合材料分析,他的理由又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2分)(3)瓦德西认为“急欲促现瓜分一事,实系毫无益处之举”,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此列强采取什么样方式来统治中国?(2分)(4)当时帝国主义列强没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的原因是什么?(2分)有哪些表现?(根据18601900年间的史实举四例)(8分)33、(10分)从古至今,教育始终是传承文化和时代精神的最重要途径。材料一:下图是孔子讲学图 材料二:孔子聚徒讲堂,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材料三:拿破仑通过教育基本法等法令实行教育改革,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同时改建与发展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