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这里所说的“实倡先声”是指()a编著四洲志,引导国人关注、了解世界b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发起洋务运动c编制海国图志,提出向西方学习d提出了最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解析:选c。编著四洲志的是林则徐,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在魏源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提到魏源“师长”一说,可知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主张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故c项正确;提出了最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的是太平天国时期的洪仁玕,
2、故d项错误。2“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该思想在以下哪一事件中得以充分体现()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解析:选a。“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说明只学习西方器物,体现的是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思想,故a项正确;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319世纪中后期有一所新式学校的课程安排有读诸经、习洋语洋操、进驾驶科和管轮科、习操机轮舰船。下列表述能体现该校课程设置思想的是() 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b“然欲自强必先理财”c“求其体而遗其用” 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解析:选d。从材料时间信息19世纪中后期以及其课程
3、设置可判断为洋务派开办的新式学校,涉及军事、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内容,选择d项。a项为顽固派的主张;b项为洋务运动兴办民用工业方面的思想;c项不符合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4“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是因为当时的先进人士认识到挽救旧中国就必须()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彻底批斗儒家传统思想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解析:选c。依据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思想界和政治界的变化,可知选择c项,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开始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a项为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想,b项为辛亥革命后的新文化运动,d项为中共二大的思想。
4、5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四书中说:“若使地球未辟,泰西不来,虽后此千年率由不变可也。”他这样说的真实意图是()a阐述历史进化的必然性 b论证维新图强的必要性c说明中华文明的停滞性 d批驳革命共和的荒谬性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看,康有为认为,如果没有西方列强的入侵,我们中国传统的社会将会继续延续,不会发生改变。其潜台词则是,此时中国已经面临列强环伺,民族危机空前加剧的局面,故传统社会无法延续,中国只有进行变法才可以救亡图存,故b项为其真实意图。a、c、d三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均可排除。6梁启超说:“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为君相者而务压民之权,是之
5、谓自弃其身。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这表明梁启超的认识是 ()a民权是国家主权的基础b统治者应是民权的代表c民权保障是爱国的前提d国民自治决定国家兴亡解析:选c。梁启超认为国家是由国民组成的,国家政治由国民治理,民权兴亡关系到国家主权的兴亡,统治者如果压制民权,就是自弃其身,因此得出结论:爱国要有兴民权的保障,故c项正确;材料中梁启超主要阐释“兴民权”与“爱国”的关系,民权兴亡决定国家主权兴亡,国民能否自治决定国家兴亡,都不是他要强调的内容,故a、d项错误;民权由国民行使,统治者不是民权的代表,故b项错误。 7“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这样
6、做去,便要大家牺牲自由。”孙中山先生此观点 ()a反对个人自由,追求国家富强 b对民权主义产生动摇 c重视国家的自由,不排斥合理的个人自由 d受中国传统专制思想影响 解析:选c。根据所学史实孙中山认为个人自由应该服从国家自由,两者辩证统一。故选c项。8下面是新文化运动期间的一幅宣传图画,该图画实质上是针对() a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 b封建的意识形态和思想体系c民众偶像崇拜和愚昧盲从 d阻碍西学传播的反动势力解析:选b。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认为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应该坚决反对,题干图片恰恰体现了这一点,故b项正确。
7、而其他三项均没有凸显“实质”问题。9陈独秀在1917年再论孔教问题一文中说:“余则以为,科学之进步,前途尚远,吾人未可以今日之科学自画,谓为终难决疑。反之,宗教之能使人解脱者,余则以为必先自欺,始克自解,非真解也。真能决疑,厥惟科学。”从中可以看出陈独秀()a提出宗教从属于科学,最终将被科学取代b主张只有运用科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疑难c认为宗教具有欺骗性,对解决社会问题无益d肯定科学和宗教的作用,强调科学的进步性解析:选d。材料中陈独秀认为科学的进步需要时间,虽然现在科学“难决疑”,但“真能决疑,厥惟科学”,而宗教虽能让人解脱,但却建立在“必先自欺”的基础上,“非真解也”,可见他肯定了科学和宗教
8、的作用,同时强调了科学的进步性,选择d项。a、c两项错误,b项正确,但只涉及科学一个方面。10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变革的高潮之一。与以往近代化思潮相比,它的超越之处表现在()提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反对专制要求发展实业,以强国强民批判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旧伦理道德倡导文学革命,改用白话文a bc d解析:选b。“超越”是指超出以往其他近代化思潮的方面,资产阶级革命者已经提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反对专制,故错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已提出发展实业,以强国强民,故错误;而新文化运动在以上两项内容之外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即主张新道德、批判旧道德,提倡文学革命,故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11李大钊在反
9、驳胡适的马克思主义不适用于中国的说法时就曾明确地指出:“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所以现代的社会主义,包含着许多把他(它)的精神变作实际的形式使合于现在需要的企图。”李大钊所阐述的核心思想是()a社会主义一定会胜利 b马克思主义需中国化c马克思主义适合所有国家 d社会主义已产生重大影响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的“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使合于现在需要”可知,李大钊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故选项b正确。12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得出的推论是 ()介绍马
10、克思主义西方习俗礼仪国事要闻文章数量(篇)36530a.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解析:选a。结合表格中的内容和数据情况可知c、d两项说法错误,排除;a、b两项中b项“唯一途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二、非选择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把黄老刑名等百家之言排斥于官学之外,以优厚待遇延揽儒生数百人进入政府。他根据董仲舒、公孙弘的建议,在首都长安建立太学(国立大学),教授五经,从学官弟子里选拔官吏。 樊树志国史概要
11、材料二“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迄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年)材料三尊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反孔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现在应科学地研究孔子、评价孔子。张岱年老专家谈儒藏(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凸显“官学”的地位做了哪些事情?概述他的做法产生了哪些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孔教”的基本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具有这种态度
12、的时代背景。(8分)(3)依据材料三的观点,你如何看待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现象?(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思想和教育方面分析;第二小问从儒家思想的地位、巩固统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综合分析。第(2)问,先判断出否定的态度,然后从政治、思想、阶级等方面回答。第(3)问,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辩证分析。答案:(1)事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太学。影响: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儒学教育开始制度化和官方化。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少数出身社会中下层的人得到入仕的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 (2)态
13、度:否定儒学(孔教),主张以西方民主思想取代之。背景: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像陈独秀这样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奋起反击这股逆流。(3)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现象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有其片面性;应取其精华,辩证、全面地对待孔子及孔教。14时代是在变与不变中发展的。自古以来,中国围绕着变与不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对三代礼乐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了解,不仅随时向人求教,而且先后到宋国、洛邑、杞国对殷礼、周礼和夏礼作实际考察。其考察与研究所得使他发现两点:一是认为三代礼制表现为一种渐进的历史过程,后世之礼
14、对前世之礼做出损益而有发展;二是感到夏礼和殷礼由于时代久远、文献不足征而不知其详,唯有在夏礼和殷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周礼丰富而多彩。张秉楠孔子材料二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材料三线装书扔茅厕里、废止汉字、全盘西化于是由政治革命转移到社会革命与文化革命。破坏旧的,人尽同意。一谈到建设新的,则意见各别。各有理想,各有图案。遂使近代中国,多破坏少注建设。钱穆民族与文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对“礼”的认识,并结合时代背景概括孔子的“礼”未被采纳的原因。(8分,不得照抄原文)(
15、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在“布新”上的主张。请谈谈这些“布新”的主张未能实现的原因。(12分)(3)以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为例,谈谈你对进行社会变革的认识。(6分)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表现为一种渐进的历史过程唯有在夏礼和殷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周礼丰富而多彩”的信息来概括答案;第二小问从春秋战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以及儒家思想不符合国家发展需要角度作答。(2)第一小问结合戊戌变法内容从政治、经济以及教育等方面来回答;第二小问从当时中国社会环境、维新派经济基础以及社会思想顽固等角度综合分析。(3)本题属于观点论述题,作答时要围绕所给材料的观点,结合所学进行论证,材料
16、中是否定新文化运动全盘西化的现象,结合所学从社会变革与国内环境、传统思想关系等角度去分析作答。答案:(1)认识:礼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或后世的“礼”比前世进步);推崇周礼。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剧烈变化。孔子的“礼”不符合各诸侯国君富国强兵的需要。(2)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创办新式学校,培养人才(或提倡西学)。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或民智未开)。(3)认识:(答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而不谈“认识”不得分。就事论事地评价新文化运动可酌情给分)要点:与
17、时俱进,因时而变(根据时代潮流和社会现实进行变革);理性变革,尊重传统(不要偏激,不要全盘否定,尊重传统);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备用卷(教师用书独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世纪40年代的中国出现“新思想的萌发”,“新思想”的实质是()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b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c抛弃“天朝上国”观念,放眼看世界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解析:选d。19世纪40年代,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主张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2“中体西用”对中国近代历史有重大影响,以下关于这一思想的认识,正确的是(
18、)抵制了西方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构成了洋务运动的思想理论基础客观上为西学传播打开方便之门这一观念在新文化运动中被颠覆a bc d解析:选a。中体西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维护中国的传统制度,这就打破了中国人固步自封、闭目塞听的状态,有利于西方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3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见下图)。下列表述与该图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a“遗其体而求其用”b“然欲自强必先理财”c“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解析:选a。本题为漫画型的考题,关键是将文字和漫画结合思考。从图上看出,清朝官员试图用“西方先进技
19、术”来巩固和捍卫行将碎裂的“封建专制制度”,依据所学反映的应该是洋务运动,而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故a项符合题意。419世纪60年代,王韬认为:“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1883年,又说:“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材料体现出王韬先后主张 ()a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b中体西用君主立宪c师夷长技以制夷民主共和d君主立宪民主共和解析:选b。“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则体现了他推崇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基于以上分析可知,
20、本题选b。5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写道:“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这种做法()a暴露了思想深处的封建伦理b是切合实际的理智考虑c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d躲避了卫道士们的愤怒反扑解析:选b。本题考查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在康有为看来,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百姓而去推动政治改革将会面临强大的阻力。因此,把自己的变法主张掩盖在孔子神圣的外衣下,更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和变法的推行,这在当时的背景下是一个明智的选择。6“儒教之所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持有此主张的是()a李贽 b林则徐c张之洞 d梁启超解析:选d。材料批判儒家思想主要着眼于其为君主服务而非为民服务,即
21、儒家没有反映民主,可知该主张者在宣传民主思想,故选d项。 7傅斯年评价某时期的思想时说:“中国人的思想到了这时期,已经把孔子及真理一条信条摇动了,已经临于绝境,必须有急转直下的趋向了。”“这时期”指()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解析:选c。维新变法借用孔子的招牌,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抨击孔子,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提倡“打倒孔家店”,否定孔子及儒家思想,故c项正确;五四运动主要是反帝,与孔子和儒家思想无关,故d项错误。81912年,蔡元培等人曾经发起一个“进德会”,定下三条基本信条:不赌、不嫖、不娶妾;五条可以选任的戒条:不做官吏、不做议员、不饮酒、不食肉、不吸烟。到北
22、大后,他也身体力行。这说明蔡元培()a支持新文化运动 b抵制北洋政府c教育理念先进 d强调个人品德修养解析:选d。新文化运动发生于1915年,与题中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解读题干可知没有涉及对北洋政府的态度,故b项错误;题中没有涉及教育,故c项错误;从三条基本信条和五条可以选任的戒条可知是个人修养问题,故d项正确。 9“自俄国革命以来,马克思主义几有风靡世界的势头我们把这些零碎的资料,稍加整理,乘本志出马克思研究号的机会,把他转介绍于读者,使这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上述言论出自()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把这些零碎的资料,稍加整理,乘本志出马克思研究号的机会,把
23、他转介绍于读者”可知是介绍传播马克思主义。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故选a。10下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说法错误的是()a在中国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b遭到胡适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抵制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范围有限d各地出现共产党早期组织后,开始有计划的宣传解析:选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开始就带有与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工人群众相结合的特点,因而无论从地域上,还是阶层上,都带有广泛性的特点。11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式有()发表有关的宣传文章翻译马克思、恩
24、格斯的经典著作利用中共的早期组织进行有计划的宣传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进行论战a b c d解析:选d。从四个方面全面涵盖了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故选d。12如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思维导图,这说明近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a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b是一个东学西渐的过程c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d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解析:选a。从近代中西思想碰撞交流,到现代融合中西之后现代化论的形成,表明近现代中国思想经历了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故a项正确;该导图是概括中国近现代思想发展历程,没有体现东学西渐,故b项错误;在近现代历史发展中,传统儒学不断
25、受到冲击,最终中西文化交融,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化思想,并非回归传统儒学,故c项错误;导图信息没有体现思想演进的层次性,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纵观中国教育发展史,到鸦片战争前,中国一直是传统的封建教育一统天下,只有研读经书的各级官学和书院、私塾,“中举”是读书人的最高目标,根本不知近代教育为何物。从19世纪中期起,受到西方洋枪洋炮和文化教育的冲击,洋务派开始提倡洋务教育,主张在不变更封建教育制度的前提下,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方针,以“西文”和“西艺”为主要内容,兴办了一些近代新式学堂,并开始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康云峰、刘莉莉
26、戊戌维新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材料二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故欲兴学校、养人才,以强中国,唯变科举为第一义。 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三尝考泰西之所以富强,不在炮械军兵,而在穷理劝学。彼自七八岁人皆入学,有不学者责其父母,故乡塾甚多。其各国读书识字者,百人中率有七十人。而我中国文明之邦,读书识字仅百(分)之二十,学塾经费少于兵饷数十倍,士人能通古今达中外者,郡县乃或无人焉。夫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士少则国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材料四在维新时期,政府兴办学堂经费不足时,便鼓励官员以捐助和民间集股的方式办学,当时在职官员和民间出资办学的人很多。梁启超说:“政变以
27、后,下诏废止各省学校,然而民间私立者尚纷纷,亦由民智已开,不可抑遏。”维新派积极创办学堂的同时,还掀起了办报馆、译西文、创学会、建社团的文化革命运动,并且建立译书局和编译学堂,编译外国教科书及其他书籍。所译西书不仅供学校使用,更重要的是向社会推广西学。郭田田戊戌变法与中国教育近代化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戊戌变法前中国教育发展的阶段特点。(4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主张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6分)(3)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维新派提出这些言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6分)(4)材料四认为在维新期间出现的有利于新学推广的现象是什么?维新派教育改革主张产生了哪些历史作用?(10分)解
28、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及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第(1)问依据材料,从“到鸦片战争前”“19世纪中期起”两个阶段组织答案。第(2)问据材料归纳,两则材料都重视兴办学校,材料二则强调要废科举。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的目的是实现国家富强。第(4)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提炼;第二小问从思想解放、教育近代化等角度分析。答案:(1)特点:从传统教育开始转变为近代教育;从封闭教育开始转变为开放教育。(2)相同:兴办新式学堂(或培养近代人才)。不同:变革科举制度;提倡教育为本。(3)目的:培养维新人才,推动维新变法运动发展;使国家富强(或救亡图存)。(4)现象:官办学堂与民办学堂并
29、举;创办学堂与兴办新文化事业并举。作用:促进近代思想启蒙;推进教育近代化;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14进入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夷务”到“洋务”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材料二从“淫巧”到“长技”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慢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
- 2025年甲基六氢苯酐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加工羽毛(绒)项目建议书
- 2025年高性能传输线缆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电视制式转换器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动态心电图监测系统设备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汽车内外饰件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申请报告: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分配机制研究
- 智能投顾平台风控合规运营风险管理策略与合规执行风险预警系统应用报告
-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数据治理在2025年的创新路径与挑战应对策略分析
- 四年级上册 口算题 1000题
- 九上道法知识点梳理(全册)-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必备知识梳理总结(部编版)
- YB/T 5202.1-2003不定形耐火材料试样制备方法第1部分:耐火浇注料
- GB/T 700-2006碳素结构钢
- GB/T 41419-2022数字化试衣虚拟人体用术语和定义
- GB/T 24218.1-2009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1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 GB/T 1633-2000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
- 《病毒学》(研究生)全册配套完整课件
- 第十七章其他熔化焊接与热切割作业课件
- 腧穴总论 2特定穴课件
- 数显压力表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