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战略_第1页
浅析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战略_第2页
浅析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战略_第3页
浅析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战略_第4页
浅析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战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析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战略云南省楚雄龙江中学 冯天云内容摘要: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联共产党总书记。为了摆脱困境,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改革。“新思维”的核心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它是苏联传统政治经济体制与生产力的矛盾发展的结果。主要提出了苏联不同以往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对待各国的发展道路问题应遵守自由选择的原则;在安全问题上遵循安全和裁军的原则。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际局势的缓和,但也是造成苏联最终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关键词 戈尔巴乔夫 新思维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苏联长期以来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特别是经济

2、方面,到80年代中期,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1985年,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8万亿美元,而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3.9万亿美元;苏联的人均年收入为5400美元,而美国的人均年收入为18000美元。为了摆脱困境,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改革。 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与新思维一书中对“新思维”进行了具体阐述,“新思维”的核心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更确切地说,就是承认人类的生存高于一切”。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世界是一个多样性的统一体。戈尔巴乔夫认为,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国的政治和经济的联系普遍加强,整个世界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人类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问题,需要

3、把各自的力量联合起来。(2)当前核战争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戈尔巴乔夫强调,新思维的理论基础是改变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它的基本原则是“核战争不可能成为达到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及其任何目的的手段”。核武器的出现改变了战争与和平的观点,打破了战争的传统观念,“核战争将不是政治的继续”。核战争意味着整个人类文明的毁灭。当前人类要在生存与毁灭之间作出自己的抉择。(3)全人类的利益高于阶级利益。戈尔巴乔夫强调新思维的“核心”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更确切地说就是承认人类的生存利益高于一切”。当前,全人类的利益就是使自己免于毁灭。各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但防止核战争,解决全球性问题,求得生存与

4、发展的利益是共同的,高于一切的。他说,各国都应该把社会的伦理道德标准作为国际政治的基础,使国际关系人性化、人道主义化。国际关系中的非意识形态化是新阶段的要求。它意味着各自坚持自己的信念、哲学和传统,而不号召别人放弃自己的东西。(4)资本主义仍然具有发展前途和富有生命力。戈尔巴乔夫认为在世界政治格局中,出现了美国、西欧、日本三个资本主义中心。资本主义虽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但它仍“保持具体的经济、军事、政治和其它阵地”,而且在某些方面“甚至能进行社会报复和收还过去失掉的东西”。资本主义本身的发展规律还没有导致资本主义的“绝对停滞,并没有排除其它经济增长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方面的可能

5、性”,资本主义在未来的高科技革命中可能“占领新的高地,在世界力量对比中赢得优势”。帝国主义是还在继续发展的一个强大而危险的敌人。需要认真对待。“新思维”是苏联新一代领导人基于新的国际形势,运用新的观念来调整对外战略的指导思想。它完全不同于美苏争霸时代所持的传统思维“冷战思维”,即过分地强调国家间意识形态或价值观念的对立,把国际关系简单的二元化,不是“非友即敌”就是“非敌即友”。“新思维”的独到之处就在于“从旧框架中摆脱出来”,对传统观念进行超越。戈尔巴乔夫试图通过贯彻“新思维”,摆脱美国挑起的新一轮军备竞争,并借此甩掉对外扩张的沉重包袱,为举步维艰的国内改革创造宽松的外部条件。同时,展开和平攻

6、势,将苏联的战略地位建立在一个更加灵活的基础之上。简而言之,以退为进,谋求全球战略的主导权。戈尔巴乔夫对此充满信心,认为“新的政治思维将给自己开辟一条道路,因为它产生于我们时代的现实之中”。“新思维”的提出意味着苏联的对外政策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苏联开始调整对外关系:第一,以裁军问题为切入点,开始改变美苏关系。戈尔巴乔夫及其顾问们认识到,要想从总体上改善苏联的国际环境,必须先改善同美国的关系;要想改善同美国的关系,就必须先拆除双方之间的最大障碍裁军问题。从1985年四月开始,苏联开始主动裁减军备。这也成为美苏第三次缓和的突破口。第二,苏联主动缓和与西欧国家的关系。苏联希望通

7、过贯彻“新思维”中建立“全欧大厦”的思想,进行全欧合作,增强苏联对西欧的渗透能力,从而削弱美国在欧洲的影响。戈尔巴乔夫曾直言不讳地表示:“我们不希望有谁一脚踢开全欧大厦的大门并且喧宾夺主地坐在主人的座位上。”为此,戈尔巴乔夫先后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最高领导人实现了互访。撒切尔夫人于1987年3月来到莫斯科,成为12年来第一个正式访问苏联的英国首相。第三,苏联开始收缩战线,改善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苏联决心轻装上阵,全力投入国内改革之中,也就是要“放弃在全世界同美国竞争的做法,不再对那些不得人心的政府、政治运动和党派等等提供代价高昂的支持”。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从阿富汗撤军。戈尔巴乔夫

8、在1985年10月的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表示,在阿富汗的苏军“离开的时间已经来临”。此后,苏联高层对此不断讨论,为撤离阿富汗做准备。1989年2月,侵阿苏军全部撤出阿富汗。 第四,修正对东欧的关系,稳定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为了修补自斯大林以来与东欧国家的裂痕,摒弃了“勃列日涅夫主义”。戈尔巴乔夫在与东欧领导人的频繁会晤中经常强调“平等”、“自主性”等思想,以保持或巩固他们的盟国关系。 第五,转变对中国的态度,谋求苏中关系正常化。但这一进程比较缓慢、曲折,直到1987年苏美关系缓和后,才有所突破。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正式访华,实现了中苏两国以及两党关系的正常化。 戈尔巴

9、乔夫“新思维”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它是苏联传统政治经济体制与生产力的矛盾发展的结果。正是这些弊端和矛盾成为戈尔巴乔夫“新思维”产生的历史条件。从根本上说,首先,在苏联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一直不高。虽然发达的重工业和不断的军备竞赛拉动了国内生产总值,从而掩盖了这一现象。但是这不符合人民大众的利益,也因此导致了苏联人民的不满。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缺乏民主,干部阶层不可避免的日益官僚主义化,号称代表人民利益的党的干部群体,逐渐蜕变为一个与人民利益对立的特权阶层。当人民群众日益感受到特权阶层与自己利益的根本背道而驰时,这种政治体制的衰败和瓦解也就不可避免了。其次,苏联从1922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

10、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改革,并强调更加发扬党内民主。然而自1926年斯大林当权以来,形成了高度集中化的政治经济体制。虽然在这种体制下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但到了1950年代,弊端日益暴露,阻碍了苏联的发展。随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他们的改革都只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再次,俄罗斯在历史上一再对外扩张,征服了一系列其他民族。俄国十月革命后,一度承认各民族有自决权,但苏联后来仍采取对外扩张的路线,从1919年至1944年,先后吞并了独立的希瓦汗国、布哈拉汗国、乌克兰国、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图瓦共和国等国家,并通

11、过对外侵略和武力威胁兼并了包括罗马尼亚人、芬兰人等少数民族的大片土地。苏联时期推行俄罗斯化政策,民族主义被视为苏维埃和社会主义的对立面而受到打压,各民族的政治、文化、经济精英多被处决,民族语言文化和民族意识遭到摧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苏联还对境内的波兰人、芬兰人、爱沙尼亚人、拉脱维亚人、立陶宛人、伏尔加德意志人、克里米亚鞑靼人、卡尔梅克人、车臣人、印古什人、远东朝鲜人等少数民族实行了残酷的种族清洗和种族迁移。此外苏联还对本国人民和其他国家犯下了诸多罪行,如农业集体化时期对“富农”阶级的流放和屠杀,大清洗时期对党员、知识分子、军人和其他无辜者的屠杀,集体处决波兰军官的卡廷事件等等。这些罪

12、行随着“公开化”的进程被逐步公诸于世,对苏联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思想冲击,并加深了各民族的不满情绪。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试图从根本上重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但骤然放开的舆论氛围使公众茫然不知所措,容易被极端思潮所俘获,在这种背景下,以叶利钦为代表的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势力,试图把改革引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因此极力促成了苏联解体。由于新思维是适应历史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具有历史的积极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际局势的缓和,特别是美苏关系的缓和和中苏关系的缓和,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让东西德统一,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让苏联卸下包袱,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承认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但是新思维有个发展变化过程,这又决定了它的历史作用的复杂性,特别是后来在重大政治经济问题上新思维发生了原则性变化,它对国家统一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作用便走向了反面。总之,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新思维”,主要提出了苏联不同以往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对待各国的发展道路问题应遵守自由选择的原则;在安全问题上遵循安全和裁军的原则。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新思维”只是反映了当今世界的部分现实,但却不是全部,这是他理论中的致命错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