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一 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 3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课后训练 人民版选修2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 3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课后训练 人民版选修2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 3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课后训练 人民版选修2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历史 专题一 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 3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课后训练 人民版选修2一、选择题1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a主张人人平等,平民都有参政权b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爱国c论证了儒家“仁义道德”的虚伪d否定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2“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成报纸文章的术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用这些名词命名。原名胡洪骍的胡适,也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取“适”字做了自己的笔名。这反映了()a“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2、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文化主流c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d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开始萌发3达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与时俱进,发展创新”c“取明深义,取便发挥”d“西学中源,合理利用”4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宣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

3、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5孙中山汲取并发展了美国宪法中的“三权分立”思想,提出在国家机构中设立行政、立法、司法、监察和考试五院,彼此独立又相互制约,称为“五权宪法”。该主张主要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 d扶助农工思想二、非选择题6“天崩地解”的时代总富有“别开生面”的思想,这些思想成了近代民权思想的先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

4、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所谓非法之法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明夷待访录)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材料三至于民权主义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惟尚有一层最要紧的话,因为凡是革命的人,如果存有一些皇帝思想,就会

5、弄到亡国。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美国宪法又将孟氏(孟德斯鸠)学说作为根本,把那三权界限更分得清楚,在一百年前算是最完美的了。但是这百余年间,美国文明日日进步,土地财产也是增加不已,当时的宪法现在已经是不适用的了。兄弟的意思,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种新主义,叫做“五权分立”。那五权除刚才所说三权(立法权、行政权、裁判权)之外,尚有两权(考选权、纠察权)。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认为理想的君、臣、民关系是什么?为实现以上政治理想,黄宗羲提出了什么方案?结合古代主流思想演变和时代特色分析黄宗羲思想的进步性。(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

6、析梁启超、谭嗣同辈“将其书节钞散布”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不同于黄宗羲的民权思想。指出孙中山的思想与西方民权理论的关系。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吾今开国会,尚非其时也。康有为日本变政考材料二谭嗣同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主张“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他称赞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学说,认为“法人之学问,冠绝地球,故能倡民主之义”。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君权与宪政方面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

7、析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谭嗣同在中国宪政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参考答案1. 答案:d解析:顾炎武认为“亡国”就是改朝换代,“亡天下”是指整个民族国家沦亡。维护一个王朝的政权是统治者的事情,而保卫整个国家民族,天下所有人都有责任。这就否定了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2. 答案:d解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出现在19世纪末的中国,不属于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开眼看世界”思潮,也不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思想。这一时期,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是为了改变中国的落后现状,因此,这不是崇洋媚外,而是要在中国实行制度变革。故正确答案为d项。3. 答

8、案:c解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思想主张,排除a项。利用进化论没有体现“创新”和“西学中源”,排除b、d两项。“取明深义,取便发挥”就是理解原文思想而不是照搬照抄,更好地为自己的主张服务。故正确答案为c项。4. 答案:b解析: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5. 答案:b解析: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旨在实行西方的民主政治,是其民权主义思想的体现,也是其三民主义的核心。6. 参考答案:(1)关系:民为主,君为客;君臣为民服务;君臣平等。方案:用“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学校议政”,限制君权,提出分治。进步性:体现了古代民本思想的新发展;提出了批判君

9、主专制的进步思想。(2)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专制腐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黄宗羲的进步思想是近代民权思想的先声;梁启超、谭嗣同等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以其书作为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工具(思想武器)。(3)思想:废除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反对帝王思想,通过平民革命,建立国民政府;制定“五权宪法”,建立五权分立制度;国民享有参政权、选举权。关系:借鉴并发展了西方民权理论。7. 参考答案:(1)主要思想:民智未开,宣保君权,自上而下变法,强调开国会时机不成熟。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影响,产生变法救国的思想。(2)同:倡导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异:康有为主张渐进改革;谭嗣同提出废君权、倡民权的激进主张。解析:本题考查维新派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