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滴灌、低压管道工程典型设计书资料_第1页
大田滴灌、低压管道工程典型设计书资料_第2页
大田滴灌、低压管道工程典型设计书资料_第3页
大田滴灌、低压管道工程典型设计书资料_第4页
大田滴灌、低压管道工程典型设计书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2 大田滴灌工程典型设计5.2.1 基本情况设计地块位于密云县河南寨镇的团结、 新兴芦笋地块, 设计面积 为800亩。项目区全部种植芦笋,南北向种植,株距0.3m,行距1.5m。该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 648m m,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年际间 变幅较大。地势平坦,土层较厚;土壤质地为轻质粘壤土。土壤冻土 层为 80120cm。项目区现有3眼水源井,井深 80100m,动水位3540m,改 造后2眼井的单井出水量为 40m3/h,另1眼井的出水量1020m3/h。 根据规划,对该井进行更新,更新机井出水量为80m3/h。经测算,能满足灌溉需求。5.2.2 灌溉系统规划设计参数根据设计规范及结合

2、当地的实际情况,选用如下设计参数: 日耗水强度:Ea= 5.5mm/d 土壤设计湿润比:P= 75% 灌溉水利用系数:n =0.95 计划湿润层深: 0.50m 土壤干容重为 1.40g/cm3 适宜土壤含水率上下限分别为 23.4%、16.9%(占土壤干土重)5.2.3 灌水器的选择根据技术要求、 项目区土壤质地、 作物需水特性及毛管布置方式选用直径20mm的非压力补偿式滴灌管,壁厚 1.0mm,滴头间距为 0.3m,最大工作压力100kPa,流量4.3L/h,流态指数X = 0.5。5.2.4 管网布置(1) 滴灌带布置 滴灌带选用地埋式滴灌带,采用沿种植方向单行布置,间距为1.5m,滴头

3、间距为0.3m。滴灌带全部埋入地下,埋深 15cm。(2) 支管的布置1号机井支管采用 63PE耐老化塑料管,2、3号机井支管采用 50PB耐老化塑料管,支管全部埋入地下,埋深60cm。(3) 干管、分干管的布置干管采用 PVC-U 塑料管,全部埋入地下,埋深 100cm。5.2.5 灌溉制度与工作制度5.2.5.1 灌溉制度(1) 设计灌水定额 m根据公式(5-1),经计算,设计灌水定额为34.74mm,换算为23.16m3/ 亩。(2) 灌水周期 T由公式( 5-3)计算,灌水周期为 6.2,取 6d。(3) 一次灌水延续时间 t由公式(5-5)计算,一次灌水延续时间为 3.64h,取t=

4、4h。5.2.5.2 单井控制面积根据滴灌面积和设计日耗水强度, 计算滴灌系统所需的最小供水 流量,以控制灌溉面积最大的系统为例,取日灌溉最大运行时数 C=20h。根据公式(5-6)、( 5-7)计算单井控制面积,经计算:3眼井 出水量合计为160m3/h,控制面积800亩,水源满足滴灌系统的要求。525.3工作制度根据公式(5-8)计算系统最大轮灌组个数,经计算,系统允许 的最大轮灌组数为33个。考虑到机井的合理运用,运行管理方便。 芦笋滴灌工程轮灌组划分见表 5-1表5-3。表5-1机井1轮灌组划分表轮灌组号辅管号轮灌组流量(m3/h)轮灌组号辅管号轮灌组流量(m3/h)第1轮灌组1、60

5、79.8第16轮灌组16、4579.8第2轮灌组2、5979.8第17轮灌组17、4479.8第3轮灌组3、5879.8第18轮灌组18、4379.8第4轮灌组4、5779.8第19轮灌组19、4279.8第5轮灌组5、5679.8第20轮灌组20、4179.8第6轮灌组6、5579.8第21轮灌组21、4079.8第7轮灌组7、5479.8第22轮灌组22、3979.8第8轮灌组8、5379.8第23轮灌组23、3879.8第9轮灌组9、5279.8第24轮灌组24、3779.8第10轮灌组10、5179.8第25轮灌组25、3679.8第11轮灌组11、5079.8第26轮灌组26、357

6、9.8第12轮灌组12、4979.8第27轮灌组27、3479.8第13轮灌组13、4879.8第28轮灌组28、3379.8第14轮灌组14、4779.8第29轮灌组29、3277.4第15轮灌组15、4679.8第30轮灌组30、3174.2表5-2机井2轮灌组划分表轮灌组号辅管号轮灌组流量(m3/h)轮灌组号辅管号轮灌组流量(m3/h)第1轮灌组1、6038.7第16轮灌组16、4538.7第2轮灌组2、5938.7第17轮灌组17、4438.7第3轮灌组3、5838.7第18轮灌组18 4338.7第4轮灌组4、5738.7第19轮灌组19、4238.7第5轮灌组5、5638.7第20

7、轮灌组21、4138.7第6轮灌组6、5538.7第21轮灌组22、4038.7第7轮灌组7、5438.7第22轮灌组23、3938.7第8轮灌组8、5338.7第23轮灌组24、3838.7第9轮灌组9、5238.7第24轮灌组25、3738.7第10轮灌组10、5138.7第25轮灌组26、3638.7第11轮灌组11、5038.7第26轮灌组27、3538.7第12轮灌组12、4938.7第27轮灌组2& 3438.7第13轮灌组13、4838.7第28轮灌组29、3338.7第14轮灌组14、4738.7第29轮灌组30、3237.2第15轮灌组15、4638.7第30轮灌组20、31

8、35.4表5-3机井3轮灌组划分表轮灌组号辅管号轮灌组流量(m3/h)轮灌组号辅管号轮灌组流量(m3/h)第1轮灌组13、3238.7第15轮灌组27、4638.7第2轮灌组14、3338.7第16轮灌组2& 4738.7第3轮灌组15、3438.7第17轮灌组29、4838.7第4轮灌组16、3538.7第18轮灌组30、4938.7第5轮灌组17、3638.7第19轮灌组31、5038.7第6轮灌组18、3738.7第20轮灌组12、5138.7第7轮灌组19、3838.7第21轮灌组11、5238.7第8轮灌组20、3938.7第22轮灌组10、5338.7第9轮灌组21、4038.7第

9、23轮灌组1、738.7第10轮灌组22、4138.7第24轮灌组2、838.7第11轮灌组23、4238.7第25轮灌组3、938.7第12轮灌组24、4338.7第26轮灌组4、538.7第13轮灌组25、4438.7第27轮灌组619.35第14轮灌组26、4538.75.2.6 水力计算5.2.6.1 滴灌管最大铺设长度(1) 允许水头差的确定设计流量偏差率qv = 0.2,灌水器的流态指数x= 0.5,设计水头 hd = 10m,根据公式(5-15)、(5-16)计算,毛管允许水头差为2.26m。(2) 滴灌管允许出水口数目和最大铺设长度选择管径为20mm,壁厚1.0mm,公称压力1

10、00kPa的滴灌管, 根据公式(5-17)计算:Nm = 309,即滴灌管最大允许铺设长度:Lm =309X).3= 92.7m。根据地块尺寸,选定 Lm = 6090m,满足灌水均 匀性要求。5.2.6.2 灌溉系统水力计算(1) 毛管进口水头 毛管进口水头由滴头工作压力、毛管水头损失和地形高差组成,由于地面较平坦,取0m。灌水器的工作压力100kPa。根据公式 (5-18)计算,毛管进口压力为 15.17m。(2) 计算支管入口压力经反复试算,1号机井的支管选用 63PE管,壁厚5mm,工作 压力0.4MPa; 2、3号机井的支管选用 50PE管,壁厚4mm,工作 压力0.4MPa。支管为

11、多口管道,每个出流口为一条毛管,出流口间 距为1.5m。支管按多孔管计算水头损失。支管入口压力包括毛管进 口压力、支管水头损失和地形高差。由于地面较平坦,取Om。根据公式( 5-18)计算,支管进口压力为 17.61m。(3) 干管、分干管水力计算管径选择直接关系到工程投资与运行管理费用,因此合理选择管径 是管道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经过反复试算,干管与分干管选项取 125PVCJ管。选取最末端最不利的一组进行水力计算。由于地面较平 坦,取 站=0口。根据公式(5-18)计算,各机井干管入口压力见表54表5-4管道水力计算表井号h总(m)h干 (m)h分干(m)148.4011.5818.252

12、40.3911.5211.26352.0924.689.80(4) 系统扬程计算首部损失10m,泵路损失根据井管确定,可取5m,根据公式(5-17)计算,系统扬程应为48.514m。表5-5机井1管网系统水力计算表项目管道长度(m)设计流量(m3/h)管径(mm)内径(mm)水头损失(m)干管PVC12515879.8125117.45.141分干管PVC9015639.99084.67.104支管PVC9012039.99084.65.464支管PE63939.963533.399毛管PE20500.9720161.791滴头工作压力10首部枢纽损失10动水位55高程差0.5合计98.399

13、表5-6机井2管网系统水力计算表项目管道长度设计流量管径内径水头损失(m)(m3/h)(mm)(mm)(m)干管PVC1108838.7110103.61.444分干管PVC757838.79084.63.365支管PE506219.45042.219.565毛管PE20500.9720161.791滴头工作压力10首部枢纽损失10动水位35高程差0.5合计81.665表5-7机井3管网系统水力计算表项目管道长度(m)设计流量(m3/h)管径(mm)内径(mm)水头损失(m)干管PVC11025038.7110103.64.103分干管PVC905038.79084.62.517支管PVC75

14、10419.47570.63.132支管PE505019.45042.215.778毛管PE20500.9720161.791滴头工作压力10首部枢纽损失10动水位40高程差0.5合计87.821527首部枢纽与水泵选择首部枢纽系统包括水泵、离心式和网式组合过滤器,为了保证系 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在其首部设置有变频装置、控制阀、进排气阀、 逆止阀、压力表、减压阀等安全保护装置。根据上述扬程和流量,选配水泵,3眼机井水泵型号见下表表5-8水泵性能参数表井号水泵型号流量 Q( m3/h)扬程H (m) 3电机配套功率(kW)1200QJ80-99/98099372175QJ40-84/7408418

15、.53150QJ40-96/12409618.5528工程材料用量及工程估算滴灌工程材料表包括水源工程、首部设备、管材管件、土方量等项。表5-9工程材料表序号工程项目名称单位数量-一-水源工程1更新机井 井深80m眼12改造机井井深100m眼13改造机井 井深80m眼1-二二首部枢纽工程1井房面积17.69m2座32水泵 175QJ40-72/6套33变频控制器MBS(k)-15套34逆止阀DN100只35水表 LXL DN100只36法兰闸阀DN100只37空气阀DN50只38压力表1.0MPa只39叠片式过滤器3套610离心式过滤器4套3三田间管网工程1UPVC 管(0.5MPa) 0 1

16、40m4017.32PE (0.6MPa) 0 110m9604.353UPVC 三通 0 140个284UPVC 三通 0 110个885弯头0 140只56弯头0 110只87UPVC 管堵 0 140只378UPVC 管堵 0 110只1099滴灌管0 20m37971810PE管堵0 20只588311旁通0 20只588312打孔器14mm个213泄水阀DN50只214空气阀DN25只2续表5-9工程材料表序号工程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四土建工程1管道土方开挖m320092管道土方回填m318083管道镇墩(C15砼)m3194泄水阀井个25闸阀井个735.8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典型设计5

17、.8.1 基本资料该项目地处溪翁庄镇玉林山庄,工程控制面积200亩,该地块起伏较大,最大高差25m左右。项目区种植葡萄、苹果,南北向种 植。果树的株行距一般为4nrK5m。该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 648m m,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年际间 变幅也较大。工程所在地土壤为砂土。冻土层深度80120cm。玉林山庄灌溉水源为地下水。项目区现有 1眼水源井,机井深 205m,井径300mm,改造后单井最大出水量为 80m3/h,动水位135m, 水量充足,水质良好,可充分满足作物灌溉要求。5.8.2规划设计参数根据设计规范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用如下设计参数: 日耗水强度:Ea= 4.0mm/d 灌溉水利

18、用系数:n =0.85 计划湿润层深:0.80m 土壤干容重为1.40g/cm3 适宜土壤含水率上下限分别为 24.7%、16.9%(占干土重百分比)。5.8.3 灌溉制度与工作制度5.8.3.1 灌溉制度(1)设计灌水定额 m根据公式( 5-1),经计算,设计灌水定额为 32.94mm(21.96m3/ 亩)。(2)灌水周期 T由公式(5-3)计算,灌水周期为6.72d,取7d。5.8.3.2 设计灌水流量管道灌溉系统日工作小时数12 h,系统设计流量为61.55 m3/h。 计算结果表明,现有水源满足灌溉要求。5.8.3.3 系统灌溉工作制度出水栓都采用了 90的出水栓,出水流量在20 m

19、3/h左右。每个 轮灌组可控制 3-5个给水栓或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灌溉。 故此处不列灌 溉制度表。其他管道灌溉地块亦如此。5.8.4 管灌系统设计方案5.8.4.1 管网布置原则 管网布置紧密结合地块形状及地形条件。 管线尽量平顺,减少起伏和转折点。 总体力求管线长度最短,最大减少投资。5.8.4.2 管网布置方案管道系统采用干管、 分干管和支管三级固定管道, 分干管和支管 呈鱼骨型布置,地面使用塑料软管灌溉。 在分干管最低处设置泄水井, 根据现场勘测确定泄水井的具体位置。支管间距为5075m,出水口间距 50m。(1) 管材选择本项目所在地块地形起伏较大,最大高差 25m 左右,土层薄瘠, 山

20、岩裸露,土石方开挖困难,因此,本次选取 UPVC 塑料管作为系 统的输水管道,公称压力 0.63MPa。(2) 出水口与软管的布置出水口选用 G1Y1-H/L 分体移动式给水栓, 给水栓分上栓体和下 栓体,塑料网状花管与给水栓上体连接,连接方式为快速接头式。以 给水栓为中心,以塑料网状花管为半径在全圆范围内给果树灌溉。(3) 管径确定管径选择直接关系到工程投资与运行管理费用, 因此合理选择管 径是管道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 通常采用经济流速法确定干、 支管的 管径。初选干管与分干管管径均为 140,内径为130.2mm支管管径 为 110mm内径为103.6mm工作压力均为0.63MPa级。根据

21、目前国内生产的各种软管的技术特性及经济指标, 移动软管 选择 50 涂塑软管。5.8.5 管道水力计算系统采用潜水泵通过固定管道将水送到多个给水栓进行控制灌 溉,干管和支管的水力计算方法采用 农田低压管道灌溉工程技术规 范行业标准有关要求。(1)给水栓的流量和移动软管出口压力根据系统流量确定给水栓同时工作个数,每次轮灌上打开3-5个给水栓工作。移动软管的工作水头不宜过大,以避免冲刷田地,一般 将移动软管的工作水头定为0.2m。(2)管道水头损失计算管路系统采用塑料管,选择输水管线较长,位置较高的给水栓工 作点为最不利点进行水力计算。各级管道沿程水头损失计算成果见表 5-2 8。表5-28管网系统水力计算表项目管道长度(m)设计流量(m3/h)管径(mm)内径(mm)水头损失(m)nr AxV干吕5880140130.21.052一分干22.358六支管219.2801101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