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综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解析_第1页
【最新】中考综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解析_第2页
【最新】中考综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解析_第3页
【最新】中考综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解析_第4页
【最新】中考综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中考模拟测试卷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莫笑农家腊酒浑,_。(陆游游山西村)高者挂罥长林梢,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下见小潭,_。(柳宗元小石潭记)_,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现了诗人乐观的心态、宽广的胸襟及对友人真挚深厚友谊的句子是“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起承上启下作用,写了边塞之景,又点出诗人对友人长途跋涉的担忧之情的句子是:_,_。2.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不会区分种族民族的差异,不会遵守国界和文明的

2、规范,也不会_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面对疫情,全球唯有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的协作与互助,才是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正确选择。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bng q“哪管他人瓦上霜”的狭隘冷漠,才能够尽快在全球更广范围内终止疫情给更多人民带来巨大伤害。中国发挥制度优势,举全国之力,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抗击疫情,防止疫情蔓延。中国_加强与世卫组织和有关国家的疫情通报和信息共享,_以自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艰辛努力向世界各国表明,只要措施正确,疫情可以遏制,为人类最终战胜新冠病毒疫情注入了信心,中国在自身抗疫吃紧的同时,向遭遇疫情的各国提供力所能及的人道主义

3、援助,体现了中国与国际社会共克时艰的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全方位”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展示了_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材料来源于2020年2月29日光明日报05版)(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新冠肺炎_ 遏制_ bng q_(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或成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顾忌 不是 而且 同病相怜b.顾虑 不仅 而是 同舟共济c.顾忌 不仅 而且 同舟共济d.顾虑 不是 就是 同病相怜(3)谐音换字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词替换原有词语、熟语中某些成分的修辞手法,它通过词面的表层语义直接表达意义,有别于谐音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往往能表达一个

4、全新的语意内容,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从分布的语境看,广告语体、新闻语体、文艺语体使用谐音换字最多。如因新冠肺炎疫情改变的“成语”,显得特别有新意,还能给人以触动,合情合理。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职责所在,“疫”不容辞。b.明知病毒危险,但仍然选择奔赴抗疫第一线,“疫”如既往。c.在抗击新型肺炎的战役中,中医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千方百剂,万无“疫”失。d.疫情当前莫要添乱,小心“疫疫”,一心“移疫”,减少出门,带好口罩。(4)请把下面句子改为反问句。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全方位”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改句:_3.某班以“

5、创建美丽校园”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请你为我市实行的垃圾分类行动拟一则宣传标语。(2)围绕此次活动主题,某同学拟写了一份倡议书,有几个问题请你帮助修改。“创建美丽校园”倡议书同学们:美丽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营造,文明的习惯靠我们一点一滴地养成。为此,我代表学生会向全体同学发出以下倡议:一、【a】努力践行低碳生活的理念,节约每一张纸、每一滴水、每一度电。二、不将零食带入教室,远离一次性塑料产品,减少白色污染。三、 四、【b】爱护校园公共设施,禁止不在墙壁、课桌椅上乱涂乱画。让我们从身边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建设美丽的校园吧!校学生会5月20日【a

6、】处标点符号有误,请改正。【b】处有语病,请修正。 结合语境,请在横线上补写一条倡议内容。(3)小明喝完牛奶,准备将牛奶盒扔进厨余垃圾桶内,请问你该怎样对他说。二、阅读(55分)(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大城小树连亭树本来长在乡野,由于人的关系,进了大城。虽然有些树由于水土不服而总有些营养不良,但毕竟大城算是有了树。霓虹闪耀、车水马龙的繁华热闹,若是没有树作为衬托,也只是没有生气的热闹而已。堆满楼车的大城是死的,而树的加入,激活了城市。树静止时,如大城恪尽职守的卫兵;树摇动时,荡漾出轻微的波浪般的乐声。在树的一静一动中,大城获得了庄重和灵动。而这庄重与灵动的布景里,常常少不了鸟的身影。

7、在大自然中,鸟是跟随树生活的,人们把树搬到大城,就把鸟引到了大城。唧唧啾啾的鸟声,给大城增添一抹轻灵的亮色。与大城相比,树很单薄,没有楼高,树间的鸟鸣也容易被汽车的噪声淹没。在大城,似乎人与树各有各的存在,各有各的活法,互不相干。但不管是否在意,大城越来越离不开树了。或许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瞬间,比如树变换了风的走向,比如树接住了窗前的一缕目光,比如树读懂了匆匆行人的疲累,一切就有了不同。树不经意间的每一次摇动,每一次呼吸,对大城来说都是恩惠:休息时,人们用树的那抹绿色放松疲劳的眼睛;在车站候车时,人们需要行道树遮阳挡雨;大城有了树,仿佛装了无数净化器,人们在一呼一吸中感受光合作用的律动走在人头

8、攒动的繁华大街上,人有时会与一棵棵树对望。人们看着树,树也同样注视人,它们温和、宽容的目光,消融了人的紧张疲惫。有时经过一棵树,听到鸟鸣周匝,耳朵会突然醒来,头会不自觉地抬起来,对鸟投以欣喜的目光,对树发出由衷的赞叹,混沌的兴致一下子活过来,突然哼出一些遥远的曲调,仿佛自己又变回那个新鲜的血肉丰满的人。前阵子我的一个朋友在大城添新居,费尽心力地将老家的一棵月桂搬进新家的花圃,我去看了这棵月桂,它已经有胳膊那么粗了。朋友说,这棵树是断不能割舍的,倘若不能将它带来,宁可回老家也不进城。我想起作家苏童也曾为没有属于自己的树而耿耿于怀。有一天他突然在城里拥有了两棵树。他在文章里写到,这两棵树弥合了他与

9、整个世界的裂痕,这是父母和朋友都不曾做到的。我的朋友,并不像苏童那样是个名作家,但他与树的感情,和苏童是一样的。我曾在医院听了将近一个月的树声。我生的不是什么大病,却得住院,得手术,手术后又得住在白惨惨的病房里,怎么受得了呢!况且又不能看书,不能见很多的人,一天到晚或躺着,或靠着,无聊得很。我多么希望能跟外界多一些交流啊,只要能够冲破这狭小的病房,什么都是好的!有一天,我仿佛听到了一棵树的声音,沙沙沙,沙沙沙我还听到了鸟儿的声音,唧唧啾啾,唧唧啾啾我睁开眼睛向窗子看去,见不到树,偶尔能看到鸟儿掠过窗玻璃的身影。我想,那窗子底下必定是站着一棵树的,不然哪来的沙沙声与鸟儿的歌声呢?我问从外面回来的

10、母亲,母亲说:“是呢,是一棵碗口粗的杉树。”等我能从病床上起来走动,我就时常趴在窗口看院子里的那棵杉树。它挺拔,秀丽,枝叶间竟还隐藏着一个鸟窝,我猜想那窝里一定有正在孵化的鸟蛋。呵,医院里的一棵树上,生命正在悄悄地孕育萌发!一个清晨,我在病房里醒来,听到沙沙沙的声音中夹杂着雏鸟的欢叫声,急忙奔到窗口,只见鸟妈妈正给小东西喂食呢!医生说,我心态好,手术后恢复得特别快,可以提前出院了。我竟很舍不得那树,我的康复是它赐予的。出院前,我专门去看望它,我忍不住对树投以惊叹的目光:它脚下的泥土那么少,但枝叶依然繁茂,始终朝着天空和阳光的方向用力延伸。从此这棵树便在我心里扎下了根,潜滋暗长,成为我生命中的参

11、天大树。从医院出来,我终于又能走在大街上,走在一棵棵树之间。大城依然繁闹着,那一棵棵挺立在大城的树依然生长着。我想,我们身边一些或远或近的人,像极了这些离我们或远或近的树,他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是不可或缺。(节选自连亭以一棵树为起点,有删改)4. 文中的“树”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5. “然而在大城,树是很容易被忽略的”这句话是从文章中提取的,应放在文中第几段开头最合适?请结合上下文分析。6.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第段中画线句子。树静止时,如大城恪尽职守的卫兵;树摇动时,荡漾出轻微的波浪般的乐声。7. 如何理解第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从此这棵树便在我心里扎下了根,潜滋暗长,成为我生命中的参天大树。

12、8. 文末说,“我们身边一些或远或近的人,像极了这些离我们或远或近的树,他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是不可或缺”。文中的“树”让你联想到了谁?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二)(17分)猕猴桃的奇异之旅猕猴桃奇异之旅的第一站是它的发源地湖北省宜昌市。早在先秦时期,这里充沛的雨量与湿润的空气就催生了一种古老的藤本果树,椭圆形果子表皮覆盖着浓密的绒毛,内里是亮绿的果肉和一排排黑色点状的种子。诗经记载了人们与它的初见:“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苌楚”可能是猕猴桃最早的名字。唐朝的本草拾遗中出现了“猕猴桃”的记载:“猕猴桃味咸,温,无毒,可供药用,主治骨节风。”关于“猕猴桃”名称的来历,有两

13、种说法。一说是果子外皮的绒毛状似猕猴,另一说法是果实常被猕猴食用。猕猴桃的叶子呈圆形或心形,花开乳白色转黄色,有人会在庭院中栽植观赏。猕猴桃缓慢地持续着它的旅程,却一直未被前人驯化栽培。究其原因,一是猕猴桃喜阴怕晒,畏旱怕涝,对水分、土壤的要求都较高;二是猕猴桃属于雌雄异株,花朵对蜜蜂的吸引力不强,人工栽培的难度较大。就这样,猕猴桃默默在山间谷底生长了上千年,就连它最广为流传的名字“猕猴桃”,也散发着一种野果的味道。不过命运卷起了这颗果实,给了它一张通往海洋另一边的船票。1904年新西兰教育学者伊莎贝尔到宜昌探望妹妹,猕猴桃的种子漂洋过海,随着她返回新西兰,来到了南太平洋岛国。温带海洋性气候的

14、新西兰是猕猴桃生长的理想之地,很难授粉的问题也在技术上得到了解决,猕猴桃被广泛种植并于1924年培育出新的品种。改良后的品种个头更大,皮表绒毛分布均匀,耐受磕碰,口味鲜美,营养丰富。也许是猕猴桃的中国名字传递的灵感,有人觉得这种全身绒毛、暗绿色的鸡蛋形果实和新西兰特有的几维鸟(kiwi bird)倒是很像,1966年前后,kiwi fruit(奇异果)这个新名字诞生了。这个名称是如此响亮,以至于逐渐成为所有商业化猕猴桃的代称。再通过运输、储存和销售的产业实践,20世纪70年代,新西兰在猕猴桃栽培和销售的世界版图里一枝独秀,但随后奇异果的生产迅速传播到其他国家。2016年,全球猕猴桃产量为430

15、万吨,除了新西兰,智利、意大利、法国、日本和中国都是猕猴桃的生产大国。猜猜谁是猕猴桃产量的冠军?猕猴桃的故乡重新夺冠中国居首位,占世界猕猴桃总产量的56%。新西兰猕猴桃品种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被引入中国,曾经出口的水果以“进口水果”的身份回到了老家,猕猴桃摇身一变成了奇异果。基于丰富的原生品种资源,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科研人员分别从四川和湖北的野生猕猴桃品种中,培育出了含有金色果肉的“黄金猕猴桃”与果心为红色的“红心猕猴桃”,在商业猕猴桃果肉颜色里红绿黄三分天下。世界第一的种植面积,稳定的产量,强劲有力的研发力量,还有潜力无限的消费市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猕猴桃终于回家了。(根据新华文摘等资

16、料整理)注:隰:x,低湿的地方。猗傩: nu,美的样子。夭:yo,少,此指幼嫩。沃沃:润泽的样子。9.本文的题目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10.猕猴桃具有哪些价值?根据第段简要概括。11.根据两段内容,总结出猕猴桃生产商业化的基本过程。12.联系两段的语境,解释画线短语的含义。曾经出口的水果以“进口水果”的身份回到了老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猕猴桃终于回家了。1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两段运用了摹状貌和引用资料的说明方法,介绍了猕猴桃名称的变化和外形等特征,增强了文学性和趣味性。b.奇异果(kiwi fruit)和猕猴桃的命名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17、令人印象深刻。c.我国野生的猕猴桃一直未被驯化栽培,是因为品种单一和习性特殊,加上繁殖的复杂,人工栽培的难度很大。d.本文按照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顺序介绍了猕猴桃的奇异之旅,条理清晰。(三)(16分)【甲】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早

18、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略无阙处(_) 沿溯阻绝(_)虽乘奔御风(_) 晴初霜旦(_)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_清荣峻茂,良多趣味。_16.【甲】文“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描写三峡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乙】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描写三峡水流之急。17【甲】【乙】都写到猿声,各有什么作用?三、写作(55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一个人看海,是一个样子,如果和别人一起看海,又是另一个样子。(选自艾斯特哈兹彼得赫拉巴尔之书)要

19、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不得抄袭。答案与解析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莫笑农家腊酒浑,_。(陆游游山西村)高者挂罥长林梢,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下见小潭,_。(柳宗元小石潭记)_,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现了诗人乐观的心态、宽广的胸襟及对友人真挚深厚友谊的句子是“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起承上启下作用,写了边塞之景,又点出诗人对友人

20、长途跋涉的担忧之情的句子是:_,_。【答案】(1)我寄愁心与明月 丰年留客足鸡豚下者飘转沉塘坳 窈窕淑女水尤清冽 人有悲欢离合(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解析】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分直接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形式。理解性默写(情景默写)难度较大,要先根据前后文提示选准诗句,然后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与”“豚”“飘”“沉”“塘”“坳”“窈窕”“冽”“涯”“瀚”“阑”“凝”等字的书写。2.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不会区分种族民族的差异,不会遵守国界和文明的规范,也不会_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面对疫情,全球唯有团

21、结一致,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的协作与互助,才是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正确选择。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bng q“哪管他人瓦上霜”的狭隘冷漠,才能够尽快在全球更广范围内终止疫情给更多人民带来巨大伤害。中国发挥制度优势,举全国之力,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抗击疫情,防止疫情蔓延。中国_加强与世卫组织和有关国家的疫情通报和信息共享,_以自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艰辛努力向世界各国表明,只要措施正确,疫情可以遏制,为人类最终战胜新冠病毒疫情注入了信心,中国在自身抗疫吃紧的同时,向遭遇疫情的各国提供力所能及的人道主义援助,体现了中国与国际社会共克时艰的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令人欣慰的是越

22、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全方位”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展示了_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材料来源于2020年2月29日光明日报05版)(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新冠肺炎_ 遏制_ bng q_(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或成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顾忌 不是 而且 同病相怜b.顾虑 不仅 而是 同舟共济c.顾忌 不仅 而且 同舟共济d.顾虑 不是 就是 同病相怜(3)谐音换字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词替换原有词语、熟语中某些成分的修辞手法,它通过词面的表层语义直接表达意义,有别于谐音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往往能表达一个全新的语意内容,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从分布的语境看,广告语体、新闻语

23、体、文艺语体使用谐音换字最多。如因新冠肺炎疫情改变的“成语”,显得特别有新意,还能给人以触动,合情合理。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职责所在,“疫”不容辞。b.明知病毒危险,但仍然选择奔赴抗疫第一线,“疫”如既往。c.在抗击新型肺炎的战役中,中医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千方百剂,万无“疫”失。d.疫情当前莫要添乱,小心“疫疫”,一心“移疫”,减少出门,带好口罩。(4)请把下面句子改为反问句。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全方位”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改句:_【答案】(1) gun 摒弃(2) c(3) b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全方

24、位”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怎不令人欣慰呢?(相似即可)【解析】(1)冠gun,帽子的意思。遏,遏制:阻止,禁绝。bng q摒弃,意为:屏除、抛弃。(2)第一空:顾忌,因某种顾虑而不愿直言径行。顾虑,顾忌忧虑,因有某种担心而不敢去说去做。根据语境,此处应用“顾忌”。第二空和第三空。两个空白处后面的句子在语义上构成了递进关系,所以应用“不仅”“而且”这一组关联词语。“不是”与“而是”表示的是选择关系。第四空:同病相怜,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同舟共济,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根据后文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此空应用“同舟共济”。故选c。(3) a. “疫”不容

25、辞:疫情当前,不容推辞。表义合理;b. “疫”如既往:疫情如过去一般严峻,没有丝毫变化。既不合语境,也与事实不符;c. 千方百剂,万无“疫”失:表示各类中药制剂在疫情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表义合理;d. 小心“疫疫”:面对疫情,要小心谨慎,做好自我防护与隔离。表义合理;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式的转换能力。作答时要掌握常见句式及其特点,注意转换后名单要保持一致。本题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要注意陈述句后的肯定句式转换成反问句要变成否定句式,同时加上反问词,把句号改成问号。此题还要注意把判断句改为主谓句。示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全方位”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怎不令人欣慰呢?3.某班以“

26、创建美丽校园”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请你为我市实行的垃圾分类行动拟一则宣传标语。(2)围绕此次活动主题,某同学拟写了一份倡议书,有几个问题请你帮助修改。“创建美丽校园”倡议书同学们:美丽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营造,文明的习惯靠我们一点一滴地养成。为此,我代表学生会向全体同学发出以下倡议:一、【a】努力践行低碳生活的理念,节约每一张纸、每一滴水、每一度电。二、不将零食带入教室,远离一次性塑料产品,减少白色污染。三、 四、【b】爱护校园公共设施,禁止不在墙壁、课桌椅上乱涂乱画。让我们从身边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建设美丽的校园吧!校学生会5月20日【a

27、】处标点符号有误,请改正。【b】处有语病,请修正。 结合语境,请在横线上补写一条倡议内容。(3)小明喝完牛奶,准备将牛奶盒扔进厨余垃圾桶内,请问你该怎样对他说。【答案】(1)示例:垃圾分一分,城市美十分(2)将书名号改成双引号 删掉“禁止”或“不”示例:提倡“弯腰精神”,发现地上的纸片、包装袋等,及时捡起来并扔进垃圾箱里。(3)示例:小明,空的牛奶盒属于可回收物,它被回收后可以成为生产原料或是可以再利用,是能够变废为宝的呢,所以请你将它扔进可回收垃圾箱内,好吗?【解析】(1)考查拟写宣传标语。宣传标语要求:语言简洁凝练,显明易记,易于传播,带有感染力和鼓动性。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表情达意,准确

28、是标语语言简洁的基本要求。答题要点:语言精练;运用修辞;压韵等。结合主题,为我市实行的垃圾分类行动拟写宣传标语,标语要醒目,反映出垃圾分类的作用和意义,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如,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创优美社区环境;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2)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a】处低碳生活不是书名,所以应该将书名号改为双引号。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b】处否定词误用,“禁止”与“不”不能连用,去掉“不”。考查根据语境补充语句。结合语境,补充倡议内容,就保护环境,从点滴文明习惯做起提出倡议,如,爱护校园环境,尊重工人的劳动成果,从自身做起等。(3)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在劝说时一定要高度注意语言的分寸。根

29、据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环境,采取不同的语言。劝说一定要看人说话。语言过激,有时会适得其反;语言力度不到,有可能就不凑效果。解答此题,语言表达要符合情境,能点出问题,化解尴尬,智慧应答。注意语气委婉,礼貌。首先明确牛奶盒是可回收垃圾,小明将牛奶盒扔进厨余垃圾桶内是错误的,应该扔进可回收垃圾桶。劝说理由:要向小明委婉礼貌地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可回收垃圾的定义及回收后对环境和经济的意义等。二、阅读(55分)(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大城小树连亭树本来长在乡野,由于人的关系,进了大城。虽然有些树由于水土不服而总有些营养不良,但毕竟大城算是有了树。霓虹闪耀、车水马龙的繁华热闹,若是没有树

30、作为衬托,也只是没有生气的热闹而已。堆满楼车的大城是死的,而树的加入,激活了城市。树静止时,如大城恪尽职守的卫兵;树摇动时,荡漾出轻微的波浪般的乐声。在树的一静一动中,大城获得了庄重和灵动。而这庄重与灵动的布景里,常常少不了鸟的身影。在大自然中,鸟是跟随树生活的,人们把树搬到大城,就把鸟引到了大城。唧唧啾啾的鸟声,给大城增添一抹轻灵的亮色。与大城相比,树很单薄,没有楼高,树间的鸟鸣也容易被汽车的噪声淹没。在大城,似乎人与树各有各的存在,各有各的活法,互不相干。但不管是否在意,大城越来越离不开树了。或许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瞬间,比如树变换了风的走向,比如树接住了窗前的一缕目光,比如树读懂了匆匆行人

31、的疲累,一切就有了不同。树不经意间的每一次摇动,每一次呼吸,对大城来说都是恩惠:休息时,人们用树的那抹绿色放松疲劳的眼睛;在车站候车时,人们需要行道树遮阳挡雨;大城有了树,仿佛装了无数净化器,人们在一呼一吸中感受光合作用的律动走在人头攒动的繁华大街上,人有时会与一棵棵树对望。人们看着树,树也同样注视人,它们温和、宽容的目光,消融了人的紧张疲惫。有时经过一棵树,听到鸟鸣周匝,耳朵会突然醒来,头会不自觉地抬起来,对鸟投以欣喜的目光,对树发出由衷的赞叹,混沌的兴致一下子活过来,突然哼出一些遥远的曲调,仿佛自己又变回那个新鲜的血肉丰满的人。前阵子我的一个朋友在大城添新居,费尽心力地将老家的一棵月桂搬进

32、新家的花圃,我去看了这棵月桂,它已经有胳膊那么粗了。朋友说,这棵树是断不能割舍的,倘若不能将它带来,宁可回老家也不进城。我想起作家苏童也曾为没有属于自己的树而耿耿于怀。有一天他突然在城里拥有了两棵树。他在文章里写到,这两棵树弥合了他与整个世界的裂痕,这是父母和朋友都不曾做到的。我的朋友,并不像苏童那样是个名作家,但他与树的感情,和苏童是一样的。我曾在医院听了将近一个月的树声。我生的不是什么大病,却得住院,得手术,手术后又得住在白惨惨的病房里,怎么受得了呢!况且又不能看书,不能见很多的人,一天到晚或躺着,或靠着,无聊得很。我多么希望能跟外界多一些交流啊,只要能够冲破这狭小的病房,什么都是好的!有

33、一天,我仿佛听到了一棵树的声音,沙沙沙,沙沙沙我还听到了鸟儿的声音,唧唧啾啾,唧唧啾啾我睁开眼睛向窗子看去,见不到树,偶尔能看到鸟儿掠过窗玻璃的身影。我想,那窗子底下必定是站着一棵树的,不然哪来的沙沙声与鸟儿的歌声呢?我问从外面回来的母亲,母亲说:“是呢,是一棵碗口粗的杉树。”等我能从病床上起来走动,我就时常趴在窗口看院子里的那棵杉树。它挺拔,秀丽,枝叶间竟还隐藏着一个鸟窝,我猜想那窝里一定有正在孵化的鸟蛋。呵,医院里的一棵树上,生命正在悄悄地孕育萌发!一个清晨,我在病房里醒来,听到沙沙沙的声音中夹杂着雏鸟的欢叫声,急忙奔到窗口,只见鸟妈妈正给小东西喂食呢!医生说,我心态好,手术后恢复得特别快

34、,可以提前出院了。我竟很舍不得那树,我的康复是它赐予的。出院前,我专门去看望它,我忍不住对树投以惊叹的目光:它脚下的泥土那么少,但枝叶依然繁茂,始终朝着天空和阳光的方向用力延伸。从此这棵树便在我心里扎下了根,潜滋暗长,成为我生命中的参天大树。从医院出来,我终于又能走在大街上,走在一棵棵树之间。大城依然繁闹着,那一棵棵挺立在大城的树依然生长着。我想,我们身边一些或远或近的人,像极了这些离我们或远或近的树,他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是不可或缺。(节选自连亭以一棵树为起点,有删改)4. 文中的“树”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5. “然而在大城,树是很容易被忽略的”这句话是从文章中提取的,应放在文中第几段开头

35、最合适?请结合上下文分析。6.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第段中画线句子。树静止时,如大城恪尽职守的卫兵;树摇动时,荡漾出轻微的波浪般的乐声。7. 如何理解第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从此这棵树便在我心里扎下了根,潜滋暗长,成为我生命中的参天大树。8. 文末说,“我们身边一些或远或近的人,像极了这些离我们或远或近的树,他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是不可或缺”。文中的“树”让你联想到了谁?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答案】4. “树”给城市增添生机和轻灵的亮色;“树”抚慰、恩惠了疲惫与需要帮助的人们;“树”是人们情感的寄托,弥合了人与世界的裂痕;“树”带给人们生命的力量,坚强与希望。 5. 放在第段的开头。第段写了树能

36、够给大城增添一抹轻灵的亮色;第段写“在大城,似乎人与树各有各的存在,各有各的活法,互不相干。”两段间有转折关系,“然而在大城,树是很容易被忽略的”这一句可以连接两段,使得段意的衔接更加自然流畅,符合逻辑,因此应该放在第段的开头。 6. 修辞角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树比作卫兵,生动形象地写出树对城市坚定的守护;将树摇动时发出的声音比作波浪般的乐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随风摇动时声音的灵动美好,使城市更有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树的喜爱和对乡野的热爱。 7. 这棵树所蕴含的向上生长的力量让我心态变好,得以提前出院。从此以后,这棵树曾带给我的这种生命的力量就转化为我自身的力量,这棵树扎根在我的心中,我

37、的成长便伴随着树的成长,所以这棵树成了我生命中的参天大树。 8. 示例:我联想到了环卫工人,环卫工人默默地付出,为我们创造了更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常会忽略他们,但他们为我们的城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解析】【4题详解】考查概括内容的能力。由第段“而树的加入,激活了城市”“大城获得了庄重和灵动”,树把鸟引到了大城,鸟声“给大城增添一抹轻灵的亮色”,归纳出树的作用:给城市增添生机和轻灵的亮色;由第段“树不经意间的每一次摇动,每一次呼吸,对大城来说都是恩惠”,“消融了人的紧张疲惫”“又变回那个新鲜的血肉丰满的人”归纳出树的作用:抚慰、恩惠了疲惫与需要帮助的人们(概述树对

38、人的恩惠);由第段“这棵树是断不能割舍的”“弥合了他与整个世界的裂痕”归纳出树的作用:寄托感情弥合裂痕(具体叙述树对人的作用);由到段,“我的康复是它赐予的”“(树上的小鸟)生命正在悄悄地孕育萌发!”“(树)朝着天空和阳光的方向用力延伸”,归纳出树的作用:带给人们生命的力量,坚强与希望。【5题详解】考查语意的衔接。“然而在大城,树是很容易被忽略的”承前段写城里有了树,树“激活了城市”,继而写树在城里的遭遇,段写“树很单薄”“树间的鸟鸣也容易被汽车的噪声淹没”,写出树容易被忽略。这一句放在段开头,使段成为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由忽略到发现、重视,第段开始,写大城离不开小树,人们一步步发现树的重要作

39、用。【6题详解】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一般具体从这五个角度入手:修辞与描写、词语句式、写作手法、深刻含义、结构作用。分析时要抓住关键词语,写出具体的表达效果。还可以这样赏析: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把听觉感知到的树叶碰擦声,用视觉“荡漾出轻微的波浪”来形容,既写出树摇曳的姿态,又写出了树摇动时发出的声音的轻柔连绵。表现了对树的赞美喜爱之情。【7题详解】考查对语句的深刻含意的把握。既要联系上下文写出它的深层含义,还要品味出它所要表达的感情。上文“它脚下的泥土那么少,但枝叶依然繁茂”表现了树的顽强坚韧,“始终朝着天空和阳光的方向用力延伸”写出树的坚定向上,树的这种坚强向上的力量使“我”“心态好,手术

40、后恢复得特别快”,它在“我”心中扎下根,成为“参天大树”,就是这种力量在“我”心中扎下了根,并且成为“我”自己精神中的重要一部分。【8题详解】考查阅读感悟与联想。答题步骤是:准确读懂原文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按照题目要求,联系相关的生活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进行表达。由文末句子可以看出,作者借树喻人,用沉默而坚韧宽容的树比喻生活中默默贡献的人,借以赞美他们的奉献而不张扬。也可以这样联想:文中的树让“我”联想到了我们这个城市的建设者农民工,他们有时在我们身边维修房屋,有时在城市周边建新的小区,可能我们未必注意到他们的存在,但他们就像大城中的小树一样,是我们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1

41、7分)猕猴桃的奇异之旅猕猴桃奇异之旅的第一站是它的发源地湖北省宜昌市。早在先秦时期,这里充沛的雨量与湿润的空气就催生了一种古老的藤本果树,椭圆形果子表皮覆盖着浓密的绒毛,内里是亮绿的果肉和一排排黑色点状的种子。诗经记载了人们与它的初见:“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苌楚”可能是猕猴桃最早的名字。唐朝的本草拾遗中出现了“猕猴桃”的记载:“猕猴桃味咸,温,无毒,可供药用,主治骨节风。”关于“猕猴桃”名称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果子外皮的绒毛状似猕猴,另一说法是果实常被猕猴食用。猕猴桃的叶子呈圆形或心形,花开乳白色转黄色,有人会在庭院中栽植观赏。猕猴桃缓慢地持续着它的旅程,却一直

42、未被前人驯化栽培。究其原因,一是猕猴桃喜阴怕晒,畏旱怕涝,对水分、土壤的要求都较高;二是猕猴桃属于雌雄异株,花朵对蜜蜂的吸引力不强,人工栽培的难度较大。就这样,猕猴桃默默在山间谷底生长了上千年,就连它最广为流传的名字“猕猴桃”,也散发着一种野果的味道。不过命运卷起了这颗果实,给了它一张通往海洋另一边的船票。1904年新西兰教育学者伊莎贝尔到宜昌探望妹妹,猕猴桃的种子漂洋过海,随着她返回新西兰,来到了南太平洋岛国。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新西兰是猕猴桃生长的理想之地,很难授粉的问题也在技术上得到了解决,猕猴桃被广泛种植并于1924年培育出新的品种。改良后的品种个头更大,皮表绒毛分布均匀,耐受磕碰,口味鲜

43、美,营养丰富。也许是猕猴桃的中国名字传递的灵感,有人觉得这种全身绒毛、暗绿色的鸡蛋形果实和新西兰特有的几维鸟(kiwi bird)倒是很像,1966年前后,kiwi fruit(奇异果)这个新名字诞生了。这个名称是如此响亮,以至于逐渐成为所有商业化猕猴桃的代称。再通过运输、储存和销售的产业实践,20世纪70年代,新西兰在猕猴桃栽培和销售的世界版图里一枝独秀,但随后奇异果的生产迅速传播到其他国家。2016年,全球猕猴桃产量为430万吨,除了新西兰,智利、意大利、法国、日本和中国都是猕猴桃的生产大国。猜猜谁是猕猴桃产量的冠军?猕猴桃的故乡重新夺冠中国居首位,占世界猕猴桃总产量的56%。新西兰猕猴桃

44、品种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被引入中国,曾经出口的水果以“进口水果”的身份回到了老家,猕猴桃摇身一变成了奇异果。基于丰富的原生品种资源,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科研人员分别从四川和湖北的野生猕猴桃品种中,培育出了含有金色果肉的“黄金猕猴桃”与果心为红色的“红心猕猴桃”,在商业猕猴桃果肉颜色里红绿黄三分天下。世界第一的种植面积,稳定的产量,强劲有力的研发力量,还有潜力无限的消费市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猕猴桃终于回家了。(根据新华文摘等资料整理)注:隰:x,低湿的地方。猗傩: nu,美的样子。夭:yo,少,此指幼嫩。沃沃:润泽的样子。9.本文的题目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10.猕猴桃具有哪些价值?根据第

45、段简要概括。11.根据两段内容,总结出猕猴桃生产商业化的基本过程。12.联系两段的语境,解释画线短语的含义。曾经出口的水果以“进口水果”的身份回到了老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猕猴桃终于回家了。1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两段运用了摹状貌和引用资料的说明方法,介绍了猕猴桃名称的变化和外形等特征,增强了文学性和趣味性。b.奇异果(kiwi fruit)和猕猴桃的命名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令人印象深刻。c.我国野生的猕猴桃一直未被驯化栽培,是因为品种单一和习性特殊,加上繁殖的复杂,人工栽培的难度很大。d.本文按照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顺序介绍了猕猴桃的奇异之

46、旅,条理清晰。【答案】9.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并形象的说明了猕猴桃生产商业化的基本过程。10.供药用,主治骨节风;庭院中栽植观赏。13.在新西兰猕猴桃被命名为“奇异果”,成为所有商业化种植猕猴桃的代称,在世界果蔬市场大放异彩;随后猕猴桃在多国得到商业种植,特别是百年的猕猴桃重新回到中国,并培育出商业新品种。12.因为猕猴桃发源地在中国,再从国外进口到中国销售,就像外出的人回老家一样。发源地在中国的猕猴桃,现在重新在中国大量种植,并且种植面积世界第一,产量稳定,研发力量强劲有力,还有潜力无限的消费市场。这就像客居他乡的人重新回到家。13.d【解析】9.此题考查说明文标题的作用

47、。这就要结合它在文章内容以及主题两方面所起的作用上去分析。对于分析题目的小题,一般从四个方面着手分析,一是看标题是以物件、事物为标题的,往往就是点明文章的内容以及文章的线索;二是看标题是以有深意的短语做题目的,往往就是点明文章的主题思想;三是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四是看是否新颖别致,能否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要依据文章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本文题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猕猴桃的商业发展历程,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同时引出说明对象。说明文题目的作用通常有:引出说明对象,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等。10.此题考查从文中搜集信息、概括说明内容的能力,只要结合原文,用中心句法、关键句法,概括分析即可。细读

48、第段,我们可以搜集到:“可供药用,主治骨节风”,“在庭院中栽植观赏”,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猕猴桃的价值。据此概括作答。11.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概括说明某一部分内容,只要从文中找到与之有关的文字,认真研读,思索感悟,概括出来即可。本题难度不大。细读段我们可以总结出猕猴桃的商业化的过程,首先:“猕猴桃被广泛种植并于1924年培育出新的品种”“奇异果这个新名字诞生了。这个名称是如此响亮,以至于逐渐成为所有商业化猕猴桃的代称”;接着:“奇异果的生产迅速传播到其他国家”“猕猴桃的故乡重新夺冠中国居首位,占世界猕猴桃总产量的56%”,并且“培育出了含有金色果肉的黄金猕猴桃与果心为红色的红心

49、猕猴桃”。据此可概括出:在新西兰猕猴桃被命名为“奇异果”,成为所有商业化种植猕猴桃的代称,在世界果蔬市场大放异彩;随后猕猴桃在多国得到商业种植,特别是百年的猕猴桃重新回到中国,并培育出商业新品种。12.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短语的理解。理解时要联系上下文,结合句子所用的拟人修辞,来分析解答。13.“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顺序”表述有误,应该是逻辑顺序。文章采用逻辑顺序,第一部分说明了称猴桃的发源地以及在中国的发展情况,第二部分说明了猕猴桃漂洋过海后到了新西兰的栽植成功,第三部分说明了终于回到了中国,中国称猴桃的种植面积、稳定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三)(16分)【甲】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

50、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略无阙处(_) 沿溯阻绝(_)虽乘奔御风(_) 晴初霜旦(_)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_清荣峻茂,良多

51、趣味。_16.【甲】文“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描写三峡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乙】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描写三峡水流之急。17【甲】【乙】都写到猿声,各有什么作用?【答案】14阙:通“缺”,中断 溯:逆流而上 飞奔的马 霜:下霜15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16正面 侧面17甲】渲染凄婉(凄凉、悲凉)的气氛 【乙】衬托愉悦轻快的心情【解析】14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考查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如

52、“阙”:通“缺”,中断;“奔”:飞奔的马;“霜”:下霜。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溯”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关键。15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自”“曦”“清荣”“良”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 16了解常用的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写作手法,明确每一种写法的表达效果。学生作答时能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合理表述即可。一般用这里运用了写作手法,借助鲜明具体的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17此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理解诗句内容或分析意象是作答的关键。如三峡通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

53、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凄凉悲哀。早发白帝城诗人以急剧特色的回荡在耳边的猿啼声和早已越过重重高山,来衬托“舟轻”、“水急”,既概括了长江沿岸崇山峻岭的雄伟风光,又表现出了船行速度之快。在这里,声音的传递好像还赶不上行舟的飞驰。诗中“舟”前所加的一个“轻”字,匠心独运地传达出了诗人轻松愉快的欣喜之情。点睛: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紧盯诗歌的“眼睛”。题目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直捣诗歌的“心脏”。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译文:【甲】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层层叠叠的山岩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季,大水漫上两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断绝了。有时皇帝有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晨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