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知识探索】_第1页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知识探索】_第2页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知识探索】_第3页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知识探索】_第4页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知识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机工程学,航空学院 栾义春 2012年11月13日,1,峰谷文书,篇章总汇,总论 第1章 人机工程学概论 应用篇 第5章 人机系统 第6章 工作研究(肌肉骨骼失调及预防) 第7章 作业空间设计 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基础篇 第2章 人体生理特征 第3章 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 第4章 人的心理认知特征 扩展篇 第9章 人因安全 第10章 可用性 第11章 脑力负荷,2,峰谷文书,8.1人体对环境的适应程度 8.2人与热环境 8.3人与光环境 8.4人与声环境 8.5人与运动环境 8.6人与毒物环境,3,峰谷文书,根据作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和人体对环境的适应程度,分为: 最舒适区:各项指标最佳

2、,使人在劳动过程中感到满意; 舒适区:在正常情况下这种环境使人能够接受,而且不会感到刺激和疲劳。 不舒适区:作业环境的某种条件偏离了舒适指标的正常值,较长时间处于此种环境下,会使人疲劳或影响工效,因此,需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以保证正常工作。 不能忍受区:若无相应的保护措施,在该环境下人将难以生存,为了能在该环境下工作,必须采取现代化技术手段(如密封),使人与有害的环境隔离开来。 见图9-1。,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8.1人体对环境的适应程度,4,峰谷文书,图9-1决定舒适程度的环境因素范围,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5,峰谷文书,创造良好作业环境的途径 : 1)对现有的作业环境进行评价

3、,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改善措施。 2)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运用一切技术资料,对作业环境予以充分论证和考虑,提出妥善解决不良环境因素的方法。,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6,峰谷文书,1.气温:热源通过传导、对流使作业环境的空气加热,并通过辐射加热四周物体,形成第二热源,扩大直接加热空气的面积,使气温升高。 2.气湿:相对湿度在80%以上称为高气湿,在30%以下为低气湿。 3.气流:主要受外界风力和热源影响。温差愈大,产生的气流愈大。 4.热辐射:正辐射(使人体受热),负辐射(使人体散热)。,8.2人与热环境 影响热环境的要素,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7,峰谷文书,人体所受热源: 1)机体代谢产热;

4、 2)外界作用的环境热量,见图9-2。 3)机体通过对流、传导、辐射、蒸发等途径与外界环境进行热交换,以保持机体的热平衡。,人体的热平衡,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8,峰谷文书,机体热平衡方程: MCR-E-W=S,人体蓄热状态,S=0 人体处于动态热平衡状态 S0 产热多于散热,人体体温升高 S0 散热多于产热,人体体温下降,人体对外做功所消耗的热量,人体通过皮肤表面汗液的蒸发散热量,人体与周围环境通过辐射交换的热量,人体吸热为正,散热为负,人体与周围环境通过对流交换的热量,人体吸热为正,散热为负,代谢产热量,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9,峰谷文书,热环境对人体的影响,1.热舒适环境:人

5、在心理状态上感到满意的环境。 环境因素:气温(空气的干球温度)、气湿(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力)、气流速度(空气流速)、辐射热(室内物体和壁面辐射温度) 最适合的湿度%与气温t之间的关系 (%)=188-7.2 t () t26 人的因素:新陈代谢、服装,见图9-3 次要因素:大气压力、人的肥胖程度、人的汗腺功能等。,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10,峰谷文书,2.过冷、过热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低温冻伤与暴露时间有关。 低温的全身性影响,人体深部体温34, 30, 27. 高温烫伤,41-44 灼痛,升高皮肤基础组织受到伤害。 全身性高温反应,人体深部体温耐受为38.5-38.8 ,极端不舒适为39

6、.1-39.4 。42 引起死亡。 人体耐低温能力比耐高温能力强。当深部体温降至27 时,经过抢救还可存活;而当深部体温高到42 时,则往往引起死亡。,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11,峰谷文书,热环境对工作的影响,1. 热环境对脑力劳动的影响 表现在工作效率和相对差错次数两方面,见图9-4。 2. 热环境对体力劳动的影响 表现在操作效率和事故发生率两方面。 工作时的温度最好在15.5 27 ,见图9-5。 对危及健康的工作热环境,应采取缩短工作时间和相应的防护措施;对暂无条件改善的工作热环境,只能牺牲工作效率和增加人体不舒适感。对于最佳热舒适温度有3 的偏离不影响工作能力。从对人体最佳激励和

7、经济性考虑,可根据不同工作性能使温度向最佳温度的某一方向有一定偏离。,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12,峰谷文书,热环境的主观评价标准,1.主观评价依据:热环境对人体影响的主观感觉包括6个方面的因素:空气温度、热辐射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气流速度、人体温度、皮肤温度。参阅表9-1,表9-2。 2.耐受标准,以人不能耐受的温度作为限度,低于或高于该限度的温度称为可耐温度。见图9-6。 3.安全标准,见图9-7,高温条件下,湿度越大,温度越低。 4.工作效率不受影响的温度范围,见图9-8。 5.工业生产热环境标准,根据作业特征和劳动强度,规定不同热环境,参阅表9-3,GB935-89,见表9-4。,

8、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13,峰谷文书,人机工程学设计案例USB供电的防寒手套 IT人士和经常与电脑打交道的人看到这个肯定会一下子叫出来,好主意啊!要知道在冬天敲键盘是多么痛苦的事,有了这个USB加热手套,再配上两种温度调节,让你在冬天里也能够轻松应付繁重工作。,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14,峰谷文书,图9-2人体热平衡状态图,返回,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15,峰谷文书,图9-3常用的温湿图和舒适区,返回,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16,峰谷文书,返回,图9-4气温对效率和相对差错的影响,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17,峰谷文书,返回,图9-5温度对生产率和事故发生率的影响,

9、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18,峰谷文书,返回,图9-6人对高温和低温的主诉可耐时间,图9-7温度的安全限度,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19,峰谷文书,返回,图9-8工作效率不受影响的允许温度和温度范围(a)允许温度(b)温度范围,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20,峰谷文书,天然采光:利用自然界的天然光源形成作业场所的光环境。 人工照明:利用人工制造的光源构成作业场所的光环境。 1. 光环境对生产率的影响 通过改善人的视觉条件(照明生理因素)和改善人的视觉环境(照明心理因素)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见图9-9 。 2. 光环境对安全的影响 良好光环境使事故次数、出错件数和缺勤人数都明显减少,见图

10、9-10。,8.3人与光环境 良好光环境的作用,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21,峰谷文书,功能为主的明视照明,与视觉工作对象相关 舒适感为主的气氛照明,与环境舒适性相关 1.设计的基本原则,见图9-11 1)合理的照度平均水平 2)光线的方向和扩散要合理 3)不让光线直接照射眼睛 4)光源光色要合理 5)让照明和色相协调 6)不能忽视经济条件的制约,对光环境的要求,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22,峰谷文书,2.天然光照度和采光系数 室内某一点的采光系数C: C=En/Ew100% En室内某一点的照度; Ew与En同一时刻的室外照度 在满足视机能基本要求的条件下,采光系数是比较全面的指标,

11、常以采光系数的最低值作为设计标准值。 我国的采光与照明标准中规定,生产车间工作面上的采光系数最低值不应低于表9-5的规定。 通常采用出现的低天空照度值作为设计依据,见表9-6。天空照度值乘以选用的采光系数,即为室内某点的天然光照度。,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23,峰谷文书,3.照明的照度与照度分布 照度表明被照面上光的强弱,以被照场所光通的面积密度来表示。 取微小面积 ,入射的光通为 ,照度E为 照度分级:2500、1500、1000、750、500、300、200、150、100、75、50、30、20、10、5、3、2、1、0.5、0.2lx。 我国的照度标准以最低照度值作为设计的标准

12、值。标准规定生产车间工作面上的最低照度值,不得低于表9-7的规定。 局部工作面的照度值最好不大于照度平均值的25%;一般照明,最小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规定为0.8以上。,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24,峰谷文书,4.亮度分布 通过规定室内各表面的适宜的反射系数范围,以组成适当的照度分布来实现。 亮度分布、室内各表面的反射系数以及各表面照度分布同各表面反射系数配合的推荐值如下: 室内各部分的亮度分布的限度,见表9-8; 室内各表面反射系数的推荐值,见表9-9; 照度分布和室内各表面的反射系数推荐值,见图9-12.,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25,峰谷文书,5. 光的方向性和扩散性 满意的状态:

13、明暗比3:1,立体感最佳的照明条件 不满意的状态:手或身体的阴影投放在工作面上,人脸逆光等。 眩光:在视野内因看见亮度过高的点和面所引起的障碍。 避免直接眩光: 减少引起眩光的高亮度面积; 增加视线和眩光源间的角度; 提高选光源周围地区的亮度。 避免反射眩光: 减低光源亮度、改变光源位置或改变作业对象的位置,使眩光避开人眼; 变更反射物体表面的性质,不产生或少产生反射; 提高周围环境亮度,减少反射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亮度对比。,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26,峰谷文书,人机工程学案例“除 眩 车 灯”的 发 明 分 析 汽车的发明为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沿袭

14、了一百多年的汽车远光灯,射出的圆锥形雪亮的直光束,射到对而驾驶员和行人的眼睛里,顿时,灯光之外的一切景物就处在一片黑暗之中,什么也看不清,这就是眩光现象。人一旦进入眩目状态,他就感觉到对而那车是直冲着自己开来的,此时他如果向左拐,就可能直撞那车;如果朝右拐,就可能撞上右边的同向车、树木和行人,或翻入右边沟中。 关于车辆外部除眩照明系统的发明车用前灯装置和车体轮廓照明灯(发明专利申请号分别为200410055576.4和200410055575.X),解决了车辆防眩难题。 按照反向思维的原理,发明人把车廓灯传统的“向外照射改为“向里照射”,发明了车体轮廓照明灯,使汽车在夜间没有路灯照射的情况下,

15、也能显示如同白昼一样的面貌。,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27,峰谷文书,6. 光源色和显色性,参阅表9-10,表9-11 1)色温,当热辐射光源的光谱与加热到温度为Tc的黑体发出的光谱分布相似时,将该温度Tc称为该光源的色温,见图9-13。 2)显色性,参阅表9-12,表9-13 由光源所表现的物体色的性质称为光源的显色性。通常,光源的显色性用显色指数来表示,平均显色指数Ra是从光的光谱分布计算求出的。日光或接近日光的人工光源作为标准光源,Ra=100,其他光源的显色指数均小于100。,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28,峰谷文书,色彩调节,1. 色彩的感情效果 色彩引起人们心理上、情绪上、情

16、感上及认知上的变化,作为调节现有环境条件、提高工作效率的手段。 色彩的感情效果,暖寒感、轻重感、硬软感、强弱感、明快阴晦感、兴奋沉静感、漂亮朴实感等,见表9-14。 意义微分法,SD法,把色彩三属性作为三个横坐标,把心理影响的程度大小作为纵坐标,对室内环境的色彩气氛影响程度进行测评,见图9-14.,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29,峰谷文书,2. 环境色彩的选择 狭小的空间,需采用“后退”的活动心理因子(使四壁“向后”),用绿蓝色、低饱和度、稍低明度。 空旷的空间,需采用“前进”的活动心理因子,用黄色、高明度、稍高饱和度。 车间地面,为防止“打瞌睡”、增加活力,用红色、稍高饱和度。但考虑到避免

17、疲劳,以低明度安定情绪。 车间天花板,为避免“压抑感”,采用青蓝色。如用天顶内藏式照明光,由于明度增大,可增加青蓝色饱和度来进行调节。,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30,峰谷文书,光环境的综合评价,1.评价方法 考虑光环境中多项影响人的工作效率与心理舒适的因素,通过问卷法获得主观判断所确定的各评价项目所处的条件状态,利用评价系统计算各项评分及总的光环境指数,以确定光环境所属的质量等级。 评价方法的问卷形式如表9-16所示。 2.评分系统 对评价项目的各种可能状态,按照它们对人的工作效率与心理舒适影响的严重程度赋予逐级增大的分值,用以计算各个项目评分。对问卷的各个评价项目,根据它们在决定光环境质

18、量上具有的相对重要性赋予相应的权值,用以计算总的光环境指数。,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31,峰谷文书,3. 项目评分及光环境指数,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32,峰谷文书,4.评价结果与质量等级 项目评分和光环境指数的计算结果,分别表示光环境各评价项目特征及总的质量水平。各项目评分及光环境质量指数越大,表示光环境存在的问题越大,即质量越差。质量等级分为四级。见表9-17。,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33,峰谷文书,图9-9良好光环境的作用,返回,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34,峰谷文书,图9-10 照明与事故发生率的关系,返回,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35,峰谷文书,图9-11

19、良好照明的特性因素,返回,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36,峰谷文书,图9-12 室内各表面的反射系数和相对照度,返回,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37,峰谷文书,图9-13 照度水平与色温舒适感关系,返回,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38,峰谷文书,图9-14 环境色彩对气氛的影响程度,返回,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39,峰谷文书,8.4人与声环境,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40,峰谷文书,织布机、电锯:100-110分贝 载重汽车、喧嚣马路:90-100分贝 大声说话、较吵的附近:70-80分贝 一般说话:60-70分贝 人对噪声的耐受时间 90分贝可以坚持1小时 95分贝则只能耐受

20、15分钟,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41,峰谷文书,城市噪声污染对比,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42,峰谷文书,1. 噪声对工作的影响,见图9-15 。 当噪声达到70dB时,会对工作产生各方面的影响,所以对于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工作场所均以50dB的稳定噪声级作为其上限。,噪声对人的影响,图9-15 噪声对语言信息传递的影响,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43,峰谷文书,2. 噪声对听觉的影响,见图9-16。 暂时性听力下降,在4000Hz或6000Hz比较显著,减退约10dB。 听力疲劳,取决于噪声声级和频谱。频率越高,疲劳程度越重。 持久性听力损失,见图9-16。在听力曲线图上以4000

21、Hz处为中心的听力损失,即所谓的“V”字形病变曲线;先有高音调缺损,然后是低音调缺损。 暴震性耳聋,高达150dB,人的听觉器官发生鼓膜破裂出血,迷路出血,螺旋器(感觉细胞和支持结构)从基底膜急性剥离,即声外伤。,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44,峰谷文书,3. 噪声对机体的其他影响,见图9-17。 噪声达90dB以上,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有明显的影响。噪声品级分类及其影响: 第一级:L=30dB(A)65dB(B),心理影响 第二级:L=65 90dB(B),较前者加重植物神经方面的影响。 第三级:L=90 120dB(B),较前者造成听觉机构不可恢复性的损失。 第四级:L120dB(B

22、),较前者造成内耳永久性的损伤;若L140dB(B),可能形成严重的脑损伤。,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45,峰谷文书,1.噪声强度(越强); 2.接触时间(越长); 3.噪声的频谱(高频,窄频带); 4.噪声类型和接触方式(脉冲噪声和持续接触); 5.个体差异; 6.其他有害因素的共同存在。,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46,峰谷文书,音乐调节,1. 生产性音乐的要求 纯体力劳动及无须集中注意力的工作,以节奏清晰,速度较快而轻松的音乐为好; 单调发闷的工作,以娱乐味的音乐为好; 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工作(脑力劳动),以速度稍慢、节奏不明显,旋律舒缓的音乐为好。 2.

23、生产性音乐的效果 研究认为,音乐对工作效率的影响作用有正、反两方面,有时不起作用。所以音乐调节是因时、因地、因工种、因人而异的,要慎重选用。,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47,峰谷文书,噪声评价标准,1. 国外听力保护噪声标准 听力保护噪声标准以A声级为主要评价指标,对于非稳定噪声,则以每天工作8h,连续每周工作40h的等效连续A声级进行评价。表9-18为国外几种听力保护噪声标准。 2. 我国工业噪声卫生标准 我国1979年颁布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中,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的噪声允许标准的规定见表9-19. 3.环境噪声标准 ISO规定住宅区室外噪声允许标准为3545dB(A),

24、非住宅区室内噪声允许标准见表9-20,对不同时间、地区按表9-20进行修正。,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48,峰谷文书,返回,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49,峰谷文书,图9-17四个噪声品级所造成的影响,返回,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50,峰谷文书,外部刺激使人体产生内部响应。对人体产生三种作用力:惯性力(质量);粘性阻尼力(阻尼);弹性力(刚度)。 人是一个多自由度的振动系统,其中: 第一共振峰:4-8Hz,对胸腔影响最大; 第二共振峰:10-12Hz,对腹腔影响最大; 第三共振峰:20-25Hz,频率再增高,在人体内传递逐步衰减,对生理效应的影响相应减少。 显然,对人体影响最大的是

25、低频区。见图9-18.,8.5人与运动环境 人体的振动特性,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51,峰谷文书,影响振动对机体作用的因素,1.振动频率 2.作用方向:分为垂直(上下),横向(左右),纵向(前后) 3.振动强度:以加速度度量振动强度最为广泛 4.作用方式 5.振动波形 6.暴露时间 7.寒冷 见图9-19,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52,峰谷文书,振动对人体的影响,人体刚能感受到振动的信息,即感觉阈。大多数人对刚超过感觉阈的振动是可容忍的。见图9-20. 振动的振幅加大到一定程度,人就感到不舒适,或者作出讨厌的反应,即“不舒适阈”。不舒适是一种心理反应,是大脑对振动信息的一种判断,并没

26、有产生生理的影响。 振动振幅进一步增加,达到某种程度时,人对振动的感觉由不舒适进入“疲劳阈” 。有生理和心理反应,振动的感受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在振动的刺激下受到影响,并通过神经系统对人体的其他功能产生影响。振动停止后,生理影响可以恢复。 振动的强度继续增加,进入“危险阈”。振动对人有心理、生理的影响,还产生病理性的损伤和病变,且在振动停止后也不能复原,这一界限通常称为“痛阈”。,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53,峰谷文书,振动对工作能力的影响,由于人体与目标的振动,使视觉模糊,仪表判读以及精细的视分辨发生困难; 由于手脚和人机界面振动,使动作不协调,操纵误差增加; 由于全身受损颠簸,使语言明

27、显失真或间断; 由于强烈振动使脑中枢机能水平降低,注意力分散,容易疲劳,从而加剧振动的心理损害。 振动负荷导致人的操纵能力的降低,主要反映在操纵误差、操作时间、反应时间的变化。见图9-21.,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54,峰谷文书,振动的评价,1.全身承受振动的评价标准 ISO2631人体承受全身振动的评价指南提出以振动加速度有效值、振动方向、振动频率和受振持续时间四个基本振动参数的不同组合来评价全身振动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ISO2631规定了180Hz振动频率范围内人体对振动加速度均方值反应的三种不同感觉界限: 健康与安全界限(EL) :人体将保持健康和安全。 疲劳-降低工作效率界限(F

28、DP):人将能保持正常的工作效率。 舒适降低界限(RCB)超过这个界限,将产生不舒适反应。 三种界限之间的简单关系为: EL=2FDP(两者相差6dB) RCBFDP/3.15(两者相差10dB ) 见图9-22.,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55,峰谷文书,2.局部振动的评价标准 ISO/DIS 5349人对手传振动曝露的测量和评价指南 测试点应在与手接触的机械某处,如手柄或手抓取处。振动定向是根据人体的解剖位置以第三掌骨头为坐标原点确定X、Y、Z三轴向。见图9-23. 根据每天接振时间,规定最大轴向各中心频率下振动加速度、速度有效值的最大限值。具体原则为:每班接振时间为4h计,不足4h者以

29、4h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表示。 因不同的受振时间,允许不同的接振加速度,如果工作日内接触振动时间不足48h,则无论是连续暴露,还是不规则间断暴露,或规则间断暴露,均应按表9-21中的校正系数进行加权计算后评价。 根据接触时间,由表9-21查出修正系数,然后用图9-24相应的曲线进行评价。,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56,峰谷文书,人与加速度环境 线性加速度可发生在相对于身体的各个方向。在大部运动系统中,其加速度是适度的,对人的影响也很小。但一些设备会使置身其中的人产生很大的加速度,像高性能的喷气式飞机和空间火箭,就会带来一定的问题。,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57,峰谷文书,头向(向上)加

30、速度的影响 头向加速度(Gz)使体重明显增加,软组织有下垂趋势,血液流向身体下半部。头向加速度的主要影响是在人的总体运动和视觉方面。下表为头向加速度的影响,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58,峰谷文书,脚向(向下)加速度的影响 加速度为-1Gz时,是令人不快但可忍受的脸部充血的感觉。在-2Gz-3Gz时,脸部充血就变得严重了,会感到悸动性头疼,5秒后视线渐渐变模糊、变灰白或偶尔会变红。-5Gz时可忍受的极限时间为大约5秒。 前向加速度的影响,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59,峰谷文书,后向加速度的影响 它与前向加速度的影响相似。 侧向加速度的影响 这方面的资料还很少,但高强度的侧向加速度在工作环

31、境中也是相对少见的。 实验表明人所能忍耐一定时间的不同方向上的平均加速度水平是不一样的。能忍耐的Gz方向的加速度最小的,其次是Gz方向,再次是Gx向,Gx方向的加速度为最大。 个体差异也很重要;经过训练的,经常处于高度兴奋的人能比平常人忍受高得多的加速度水平。,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60,峰谷文书,对加速度影响的保护措施 加速度较大时(特别是在长时间的经历中,如空间飞行)必须有一些保护措施。一般方式是采用能忍受更大加速度的,与该加速作用同向的姿势 。 抗重力服装对抵御+Gz方向的加速度有最大的优势,它的某些设计比其他方法更有效,典型的抗重力服装能施压于下腹部和双腿上,因而减弱了当Gz方向

32、加速作用时血液流向下腹部和双腿的可能性。对Gz方向的加速作用,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方法来提供保护。,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61,峰谷文书,减速和撞击 机车的正常减速与加速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方向相反。加速通常是逐渐进行的过程,但减速可能是极其突然的,特别在机车事故中。使用安全带能减少50或更多的事故,因为它能避免乘客撞出车外。安全带能减少大约25的轻微和中等程度的伤害,而且他们的伤害也不会那么严重。 空气袋能在车辆相撞时立即胀大,并挡在乘客前方,然后再变扁。其作用就是吸收乘客在撞击中前冲的能量,防止直接撞到一个坚硬的物体上(如挡风板或方向盘)。,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62,峰谷文书,返回,9-18 人体对振动的敏感范围,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63,峰谷文书,返回,9-19 振动对人体的影响因素,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64,峰谷文书,返回,9-20 振动的阈值,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65,峰谷文书,返回,9-21 振动对操作能力的影响,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66,峰谷文书,9-22 全身振动允许界限,返回,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67,峰谷文书,9-23 局部振动的方向,返回,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68,峰谷文书,9-24 局部振动评价曲线,返回,第8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69,峰谷文书,8.6人与毒物环境 有毒气体和蒸气,有毒气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