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顶管工艺标准tmp_第1页
建筑顶管工艺标准tmp_第2页
建筑顶管工艺标准tmp_第3页
建筑顶管工艺标准tmp_第4页
建筑顶管工艺标准tmp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普通顶管施工工艺标准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管顶管的施工,可供其他类似工程参考使用。2 施工准备2.1材料准备方木、大板、工字钢、铁路钢轨、钢筋混凝土成品管材(钢筋混凝土企口管和双插口式)、橡胶垫、钢套环、密封胶、油麻、石棉、膨润土、水泥(少量)等。2.2机具设备2.2.1主要设备:卷扬机、滑轮、电焊机、气焊设备、顶镐、液压油泵、压浆泵、泥浆封闭设备(前封闭管、后封闭圈)、调浆设备(拌合机及储浆罐)、泥浆泵(或空气压缩机、压浆罐)、输浆管、分浆罐、喷浆管及触变泥浆设备等。2.2.2辅助设备:吊管架、工作平台、棚架、横铁、立铁、顶铁、导轨、测量仪器等。2.2.3工具:铁锹、水平尺、钢尺

2、、锤球、小线、出土小车等。2.3技术准备2.3.1认真做好现场调查,详细了解地质资料及地下管线、交通运输、水源、电源、排水条件,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2.3.2认真审核图纸,参加图纸会审。编制施工方案,报有关部门审批。 2.3.3测量接桩、验桩、补桩、拴桩,引测施工平面控制点、水准点。2.4作业条件2.4.1施工占地范围内拆迁到位,地下管线已查明,并采取改移或加固措施,工作坑范围内地上、地下障碍物清理完毕。2.4.2临时道路畅通,场地平整,水、电已安装完毕。2.4.3地下水位在工作坑底0.5m以下(可降水)。2.4.4全部设备经过检查,并经试运转确认正常。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3.2操作方法3

3、.2.1测量放线:使用全站仪或经纬仪放出工作坑开挖边线,用水准仪测出工作坑现况地面标高,计算开挖深度。 3.2.2工作坑、接收坑制作3.2.2.1确定顶管工作坑位置,且符合下列要求1)一般选在设计图中管道的井室位置。2)工作坑处应便于设备、材料运输及下管、出土、排水,并具备有少量堆放管材及暂存土的场地。3)单向顶进,顶管段两端条件相近时,工作坑宜选在管线下游。4)工作坑距铁路路基、公路路基较近时,必须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或有采取加固措施的条件。5)工作坑应选择在地下管线较少部位。3.2.2.4有地下水时,根据管道埋深、土质类型、地下水深,采用轻型井点或管井降水方法。3.2.2.5根据检查井尺寸、

4、工作面宽度、现场环境、管底高程、地下水位及支撑材料规格、管径、管长、顶管机具设备规格、顶力、下管及出土方法等条件确定顶管工作坑的开挖断面。1)工作坑应有足够的工作面,一般坑底尺寸按下式计算:底宽b=d+2s+2c (3.2.2.5-1)底长l=l+l2+l3+l4+l5 (3.2.2.5-2)式中b 工作坑底宽(m);l 工作坑底长(m);s 管两侧操作宽度(m),一般为每侧1.21.6m;c 撑板厚度(m),一般采用0.2m;d1 管外径(m);l1 管顶进后,尾部压在导轨上的最小长度,顶钢筋混凝土管取0.30.6m;机械挖土、挤压出土及管前使用其他工具管时,工具管长度如大于上述铺轨长度的要

5、求,l1应取工具管长度;l2管节长度(m);l3出土工作间长度,根据出土工具而定,宜为1.01.8m;l4液压油缸长度(m);l5后背所占工作坑长度,包括横木、立铁、横铁,取0.85m。2)工作坑深度应符合下式:h1=h1+h2+h3 (3.2.2.5-3)h1=h1+h2(无基础及垫层时)式中:h1顶进坑地面至坑底的深度(m);h1顶进坑地面至坑底的深度(m);h2管道外缘底部至导轨底面的高度(m);h3基础及其垫层的厚度,不应小于该处井室的基础及垫层厚度(m)。3)根据土质、地下水位、支护方法、坑底尺寸、工作坑深度确定上口尺寸。工作坑纵断面3.2.2.6-13.2.2.6工作坑内的布置:一

6、般工作坑内的布置参见示意图3.2.2.6-13.2.2.7工作坑支护1)工作坑支护形式根据开挖断面、管底高程、土质条件、地下水状况及总顶力等进行施工设计确定,且符合下列要求:a工作坑支撑宜形成封闭式框架,矩形工作坑四角设斜撑。b工作坑开挖深度到达方案支护位置及时支撑。c根据场地环境采用钢木支护、锚喷混凝土支护等方法。2)工作坑土方通常采用人工挖土,吊车配合。3)在挖至地面以下0.5m时,设第一道锁口圈梁,以下每挖1.5m1.8m设一道圈梁。3.2.2.9如有上层滞水,护壁墙面上应埋设引水管。3.2.2.10后背制作与安装1) 核算后背受力宽度,应根据需要的总顶力,使土壁单位宽度内受力不大于土壤

7、的总被动土压力。a后背每米宽度上土壤的总被动土压力(kn/m)可按下式计算:p1= (3.2.3.10-1) 式中:p1总被动土压力(kn/m);r土壤的重度(kn/m3);h后背原状土的高度(m);土壤的内摩擦角();c土壤的粘聚力(kn/m2)。b顶管的顶力可按下式计算,p2= (见gb50268-97p61第 6.4.8条 )总顶力经验公式(钢筋混凝土管):p=ngl (3.2.3.10-2)式中 p计算总顶力(kn);g管子单位长度管体自重(kn/m);l顶进管总长度(m);n土质系数。当土质为粘土及天然含水量较小的亚粘土,管前挖土能形成土拱者,n可取1.52。当土质为密实的砂土及含水

8、量较大的亚粘土,管前挖土不易形成土拱,但塌方尚不严重时,n可取34。c.根据p1、p2估算出后背墙宽度b,使bp1p2。d.当采用原土作后背时(后背墙土质为粘土、粉质粘土),后背长度(支撑后背墙原土的最小厚度)可采用公式3.2.3.10-3核算: (3.2.3.10-3) 式中:l后背长度(m);p2顶管需要的总顶力(kn);b后背受力宽度(m);la附加安全长度(m),砂土可取2;亚砂土可取1;粘土、亚粘土取0。因后背墙要受顶管过程中的最大反力,故应有足够的坚固性、稳定性。原土后背墙的许可顶力值,可由上式3.2.3.10-1计算决定。原土应有足够的高度、宽度和长度,一般长度不应小于7m(工作

9、坑后背墙附近的管沟不要开挖),保证后背墙稳定。2)采用原土作后背时,后背墙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a后背土壁铲修平整,并使壁面与管道顶进方向垂直。b后背墙宜采用方木、型钢、钢板等组装,组装后的后背墙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其后背墙底应低于工作坑底不小于0.5m。c后背土体壁面应与后背墙紧贴,孔隙用砂石料填塞密实。d后背墙安装时,紧贴土体的后背材料(型钢、预制后背、方木等)应横放,在其前面放置立铁,立铁前放置横铁。3)当工作坑过长,不能用原土作后背时,应采用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就地取材、拆除方便的人工后背墙。4)利用已完成顶进的管段作后背时,顶力中心宜与已完工管道中心重合,顶力应小于已顶完管道的抗顶

10、力。后背钢板与管口间应垫缓冲材料,保护管口不受损伤。3.2.2.11坑底基础处理1)根据基底情况,可选择原土基础、砂砾基础或混凝土基础。2)工作坑坑底四周设排水沟,角部设集水坑。3.2.2.12接收坑开挖支护同工作坑。3.2.3设备安装与调试3.2.3.1导轨安装1)导轨宜采用铁路钢轨。2)在基础上铺设枕木、安装导轨。导轨用道钉固定于枕木上,两导轨之间用拉杆控制导轨中距,拉杆间距1.5m2m。3)导轨轨面应高于该处管道外底的高程,其坡度应与管道坡度一致。两导轨应平行、等高。 4)枕木截面不小于150mm150mm。5)两根导轨应顺直,内距按下列公式3.2.3.1计算: ( 3.2.3.1-1)

11、 式中:a0两导轨中距(mm);a两导轨上部的净距(mm);a导轨的上顶宽度(mm); d管外径(mm);h导轨高度(mm);e管外底距枕木面的距离(一般为1025mm,有拉杆时e0.5h)。 导轨安装3.2.3.1-13.2.3.2工作平台安装1)顶管工作坑开挖与支护完成后进行工作平台安装。2)工作平台承重主梁根据静载、活载及其他附加荷载计算选用,主梁两端伸出工作坑外,一般不小于1.2m并放于枕木上。3)平台开口的长度宜大于管节长度0.4m,宽度宜大于管外径0.4m。4)根据顶进设备和混凝土管的重量,选择起重设备,并确定竖向提升和水平运输的支撑架形式。5)起重支架安装在锁口圈梁上,宜与防护棚

12、结合成一体,并安装牢固。6)工作坑必须设置有护栏的工作钢梯。3.2.3.3顶铁安装1)顶铁一般采用铸钢件或型钢焊接成型,具有足够的刚度,顶铁上需有吊环(吊孔)及锁定装置。2)顶铁放置在管道两侧,且顶铁中心线应与管道中心线平行、对称直顺。 3)更换顶铁时,先使用长顶铁,以减少顶铁连接次数。4)顶铁与管口之间安装缓冲衬垫。在顶力作用下,管节承压面应力接近设计顶镐压力强度时,应使用u形或环形顶铁等工具,减少管节承压面应力。3.2.3.4顶进设备安装1) 安装前应对高压油泵、千斤顶、液压管路控制系统、压力表等进行检查标定,设备完好方可安装。2) 根据顶管坑的施工设计,安装高压油泵、管路及控制系统。油泵

13、设置在千斤顶附近;油管应顺直、转角少;油泵应与千斤顶相匹配,并应有备用油泵;油泵安装完毕应进行试运转。3) 千斤顶的油路应并联,每台千斤顶应有独立的进油、退油控制系统。4) 千斤顶受力中心宜位于管口总高的1/4左右处,且不小于组装后背高度的1/3。5) 千斤顶宜固定在支架上,并与管道中心的垂线对称,其合力的作用点应在管道中心的垂直线上。6) 当千斤顶多于一台时,宜取偶数,且其规格宜相同;当规格不同时,其行程应同步,并应将同规格的千斤顶对称布置。7)对全部设备进行检查并经过试运转合格方可开始顶进。3.2.5拆除洞口封门3.2.5.1机头及首节管空顶就位后,拆除洞口封门。 3.2.5.2采用钢木支

14、架、立板密撑时,应采取措施保持洞口上方支撑稳固。3.2.5.3采用沉井、地下连续墙,应先拆除内侧的临时封门,再拆除井壁外侧的封门或其他的封堵措施。3.2.5.4在不稳定土层中顶管时,封门拆除后应将工具管立即顶入土层内。3.2.5.5应有防止流动性土或地下水由洞口进入工作坑的措施。3.2.6管道顶进3.2.6.1顶进前应按设计要求检查导轨的中心线、坡度、高程。3.2.6.2下管就位:第一节管下到导轨上,测量管子的中心、前端和后端的管底高程,确认安装合格后方可顶进。第一节管顶进方向与高程的准确,是保证整段顶管质量的关键。3.2.6.3管前挖土:1)在一般顶管地段,土质良好,可超越管端开挖30050

15、0mm;在土质不好的地段,最大不得超过管端300mm。2)在铁路道轨下不得超越管端以外100mm,并随挖随顶,在道轨以外最大不得超过300mm,同时应遵守其管理单位的有关规定。3.2.6.4在土层比较稳定得情况下,管顶以上最大超挖量宜控制在15mm以内,管道下部135范围内不得超挖。3.2.6.5安装管帽:在土层松散或有流砂的地段顶管时,为了防止土方坍落,保证安全和便于挖土操作,在第一节管前端可安装管帽(帽檐伸出的长度取决于土质)。将管帽顶入土中后便可在帽檐下挖土。3.2.6.6顶进1)顶进开始时,应缓慢进行,待各接触部位密合后,再按正常速度顶进。2)启动千斤顶顶进第一节管,千斤顶行程到达允许

16、长度时,复位千斤顶,加垫顶铁后复顶。第一节管顶入工作面后,预留300mm左右在导轨上,与第二节管接口,第二节管在导轨上就位后,即可续顶。3)初始顶进510m范围内,增加测量密度,当首节管超过允许偏差(轴线位置3mm、高程03mm)时,采取纠偏措施。4)顶进中若发现油路压力突然增高,应停止顶进,检查原因并经过处理后方可继续顶进,回镐时油路压力不得过大,速度不得过快。5)将挖出的土方用小车运出管外至工作坑,再用电葫芦将土运至地面。6)顶进应连续进行,中途不宜停止作业。在顶进过程中遇到下列情况时,应暂停顶进,并应及时处理:a工具管前发生塌方或遇到障碍物;b后背倾斜或严重变形;c顶铁发现扭曲迹象;d管

17、位偏差过大,且校正无效;e顶力超过管端的允许顶力;f油泵、油路发生异常情况;g接缝中漏泥浆。7)对顶施工时,在顶至两管端相距约1m时,宜从两端中心掏挖小洞,使两管能通视,校核两管中心线及高程,进行纠偏、对口。8)测量与纠偏a工作坑内的测量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校核、易于保护处。b第一节管进入土层过程中,每顶进300mm,测量不应少于一次;管道进入土层后正常顶进时,每顶进1000mm,测量不应少于一次,纠偏时应增加测量次数;每段顶完后,应在每个管节接口处测量其轴线位置和高程;有错口时,应测出相对高差;测量记录应完整、清晰。c顶管纠偏应在顶进过程小角度逐渐纠偏,可采用挖土法、支顶法等

18、纠偏方式。3.2.6.7当现有设备顶力不足采用中继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中继间千斤顶的数量应根据该段单元长度的计算顶力确定,并应有安全储备;2)中继间的外壳在伸缩时,滑动部分应具有止水功能;3)中继间安装前应检查各部件,确认正常后方可安装;安装完毕应通过试运转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4)中继间的启动和拆除应由前向后依次进行;5)拆除中继间时,应有对接接头措施;中继间外壳若不拆除时,应在安装前进行防腐处理。3.2.7注触变泥浆3.2.7.1顶进过程中,在管节四周注触变泥浆,减少摩擦阻力和防止土层坍塌。3.2.7.2触变泥浆的配置主要是由膨润土、外加剂、水充分搅拌而成。调整纯碱用量,使浆液ph值控

19、制在810。外加剂主要有纯碱、烧碱、氨盐、高效润滑剂、防塌剂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品种及掺量。3.2.7.3注浆孔的布置宜按管道直径的大小确定,每个断面可设置35个,均匀布置,并具备排气功能;相邻断面上的注浆孔可平行布置或交错布置。3.2.7.4注浆前,通过注水检查注浆设备,确认设备正常后方可灌注。3.2.7.5注浆用注浆泵进行。输浆管宜用钢管或高压胶管,布设至注浆孔口,每个注浆孔宜安装阀门。注浆遇有机械故障、管路堵塞、接头渗漏等情况时,经处理后,方可继续注浆。3.2.7.6注浆压力从0.1mpa开始加压,在注浆过程中的注浆流量、压力等施工参数,应按减阻及控制地面变形的量测资料调整。3.2.7.

20、7注浆通常从顶管的第一节向后进行,待顶进数米后,改从后端依次向前进行补浆。3.2.7.8注浆量宜按管道与周围土层之间月牙形间隙的12倍估算。顶进结束后,应进行触变泥浆的置换(背后注浆):a可采用水泥砂浆或粉煤灰水泥砂浆从注浆孔注入;b拆除注浆孔管后,应用水泥砂浆将注浆孔封闭严密。3.2.8管道接口3.2.8.1管道接口方式分为平口和企口,一般宜采用企口管。3.2.8.2管节未进入土层前,接口外侧应垫麻丝、油毡或木垫板等材料,防止接口漏浆。管口内侧应留有1020mm的空隙;顶紧后两管间的孔隙宜为1015mm;3.2.8.3管节入土后,管节相邻接口处安装滑动橡胶圈时,应使管节接口位于滑动橡胶圈的中

21、部,并将滑动橡胶圈与管道间的缝隙用木楔塞紧。3.2.8.4顶管结束后,管道接口的内侧间隙可采用石棉水泥或水泥砂浆密封。填塞物应抹平,不得凸入管内。3.3季节性施工3.3.1雨期施工3.1.1工作坑应搭设防雨蓬,工作坑内设集水坑,防止雨水进入管道内。3.1.2在工作坑四周设临时围堰,采取有效排水设施,防止雨水流入工作坑内。3.2冬期施工3.2.1为了防止泥浆冻结,进入冬季要在坑内增加排水设施,确保施工坑内排水通畅。3.2.2在所有露天设备上部支搭遮风棚,棚外盖草垫。3.2.3在泥浆中添加食用盐等防冻剂。4 质量标准4.1基本要求4.1.1工作坑应质量检查4.1.1.1工作坑支护牢固,形成封闭式框

22、架。4.1.1.2两根导轨应直顺、平行、等高、安装牢固,其纵坡与管道设计一致。 4.1.1.3后背墙壁面与管道顶进方向应垂直。4.1.2管道质量检查4.1.2.1管材的品种、规格、外观质量、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具有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单。滑动橡胶圈应符合设计要求,具有出厂合格证。水泥、膨润土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取样试验合格。4.1.2.2接口必须密实、平顺、内侧表面齐平,滑动橡胶圈中心应对正管缝、不脱落,填塞物应密实。4.1.2.3管内不得有泥土、石子、砂浆、砖块、木块等杂物。4.1.2.4顶铁与导轨、管口、顶铁之间的接触面不得有泥土、油污。顶铁的允许连接长度,根据顶

23、铁的截面尺寸确定。当采用顶铁截面为200mm300mm时,单行顺向使用的长度不得大于1.5m;双行使用的长度不得大于2.5m,且应在中间加横向顶铁相连。4.2实测项目允许偏差4.2.1顶管工作坑及设备允许偏差见表4.2.1顶管工作坑及设备允许偏差 表4.2.1项 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点数工作坑每侧宽度、长度不小于设计规定每座2用尺量后背垂 直 度0.1%h每座1用垂线与角尺量水平与中心线偏差0.1%l1导轨坡 度0.1%l每座1用水平仪测中心位移左3以内;右3以内1用经纬仪测注:表内h为后背的垂直高度(单位:m);l为后背的水平长度(单位:m)。4.2.3导轨允许偏差

24、导轨高差允许偏差2mm,导轨内距允许偏差为2mm;中心线允许偏差为3mm,顶面高程允许偏差为03mm。4.2.2顶管允许偏差见表4.2.2顶管允许偏差 表4.2.2 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国家标准企业标准中线位移d15003030范围1用经纬仪测量d15005050每节管管内底 高程d1500+30-40+10-20每节管1用水准仪测量d1500+40-50+20-30每节管用水准仪测量相邻管间错口d15001010每个接口1用尺量d15002020对顶时管子错口5030301用尺量注:1.管内底高程如管径1500mm的最大超差超过100mm;管径1500mm的最大超差超过150mm时,均应返工重做;2.表内d为管径(mm)。5 成品保护5.1施工过程中保护好现况管线。5.2现场运输、存放和施工过程中严禁磕碰管口,防止管口破损。5.3同一顶坑向相反方向顶进时,先顶距离长管段,后顶距离短管段,用顶完管段做后背时,应在管端加护铁,保护管口。5.4控制注浆压力,以免破坏管道。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在顶进过程中及时进行管前挖土、土方外运和管道顶进,使顶力控制在额定范围内。 6.2对管道中线、高程监测控制点定期复测,每周不少于两次。 6.3顶进过程中对管线高程及中线及时复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