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理解课件_第1页
散文阅读理解课件_第2页
散文阅读理解课件_第3页
散文阅读理解课件_第4页
散文阅读理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散文阅读理解,1,美文欣赏,散文阅读理解,2,草堂诗魂,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

2、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散文阅读理解,3,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

3、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散文阅读理解,4,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

4、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夔州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散文阅读理解,5,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

5、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散文阅读理解,6,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散文阅读理解,7,知识目标,熟悉散文的文体特征及高考设题类型。,1.掌握散文阅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 2.通过训练归纳答题技巧并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散文的能力。,能力目标,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紧扣时代脉搏,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厚重民族文化情感以及闪烁着淳朴人性的散文作品。,学习目标,散文阅读理解,8,散文阅读理解,9,散文阅读理解,10,散文阅读理解,11,散文阅读理解,12,散文阅读理解,13,散文阅读理解,14,散文阅读理解,15,散文阅读理解,16,散文阅读理解,17,散文阅读理解,18,散文阅读理解,19,散文阅读理解,20,散文阅读理解,21,散文阅读理解,22,散文阅读理解,23,散文阅读理解,24,散文阅读理解,25,散文阅读理解,26,散文阅读理解,27,散文阅读理解,28,散文阅读理解,29,散文阅读理解,30

7、,散文阅读理解,31,散文阅读理解,32,散文阅读理解,33,把脉高考真题体悟,(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 被时间决定的讲述,散文阅读理解,34,被时间决定的讲述 张锐锋,来到一个古老的村庄,帝舜耕作过的地方。从早上开始,我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一天的生活。 鸡叫声是一天生活的起点。不到早上六点钟,鸡鸣响起,几千年来,这样的永不毁坏的大自然的钟表,精确无比。它总是将人的生活正点代入一个不朽的方程式,只是得出的答案日日常新。林一家人开始起床,林的老父亲年过古稀,照常起来做第一件事情:劈柴。锋利的斧头,在暗淡的天光里发出黑蓝的光。一个还未来得及被完全照亮的人的轮廓,用有点

8、笨拙的姿势,预备一天的炊火之薪。斧头上下挥动,从高过头顶的地方,借取了这一高度上的自然能量,猛烈地越过空间。这一动作,这一被压缩了的短暂时间,以及啪的一声闷响,劈木开裂,舜的以前或舜的以后,从未改变。,散文阅读理解,35,林的妻子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鸡栅,一群鸡涌到院子里。她撒一把米,鸡们怀着感激之情扑动翅膀,争夺地上的米粒。然后她开始拿起扫帚打扫庭院,就像每天洗脸一样,对生活的敬畏含于其中。村庄的独特声息渐渐大了起来,那种类似于琴瑟的音乐之声,优雅,古老,节奏鲜明。这与城市庞大、庞杂的噪音能量不同,它代表着清淡、恬淡、恬静的基本秩序。林和大儿子一起,到院外的柿树上采摘柿子。邻居们做各自的事

9、情,狭窄街道旁边的一块空地上,古老的笨重石磨转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缓缓磨成面粉。一切劳动几乎没有语言的参与,似乎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交谈。然而,这一点儿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契,仿佛一出戏剧的出演,已经经过了预先的排练。 秋天就要过去,天气仍很暖和。地里的活儿已经做完,再有一场雨,就可以把冬小麦种好,那时的庄稼人就可以享受一年中最安逸的季节了。林这些天的习惯性动作,就是仰望天空,蓝,蓝,白云停留一会儿,就又很快散尽,剩下的,仍然是蓝。趁着这样的间隙,邻居开始盖房,林和妻儿前去帮工。他的老父亲则挑着柿子到河遗的石头上晾晒,顺手用小刀将柿子皮削掉,以利于它的水分很快蒸发,以便在冬天贮存。河边的大石头献出

10、了自己的平面,供老人坐下。他眯起眼睛发呆地望着远方,他在想什么?我们谁也不可能猜到。也许他所想的仅仅是眼前的一片蓝,天边的蓝。,散文阅读理解,36,天很快就黑了下来。一天的光阴就像几千年的光阴,简单而迅忽。林的一家人陆续回到家中,林对着墙壁上挂着的日历,沉思了好久,好像想起了什么,又好像忘掉了什么,总之,他犹豫了一会儿,然后用老茧坚硬的大手,粗暴地撕下了一页。用大大的黑体字标着阿拉伯数字的日历,和造币厂刚刚印制的崭新纸币一样,挺括,坚韧,在黑夜到来前的最后时刻闪着光,它用每一个唯一的日子作为自己的防伪标志,一个日子根本不会与另一个日子混淆,只是在撕下它的一瞬,发出嗤的一声,尖锐,迅疾,刺激,不

11、容置疑。一天的终结,多少年的终结,嗤的一声撕裂。 晚饭后才开了灯,一盏15瓦的灯泡,将并不明亮的光射向每一个角落,人们的脸庞现出明暗的分界,夸张的塑像都坐在小板凳上,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屏幕,在一片雪花斑点里推出了清晰度很差的人影,繁忙喧嚣的城市场景,豪华汽车和别墅,高架公路和人行天桥奢华的生活只露出冰山一角,已经是够让人震惊。对于林一家人来说,电视剧中讲述的不过是一个传说,一个神话,和远去的舜的故事几无区别,甚至他们更相信后者。 这个古老村落里的人们,几千年来恪守自己的寂静生活,按部就班,连步履也是那样从容、谨慎、不慌不忙,完全符合自然的悠悠节奏。但是其中仍然藏着神奇,平凡比非凡可能更有

12、价值,或者说,平凡乃是非凡的极限。 (节选自被时间决定的讲述,有删改),散文阅读理解,37,1. 本文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何好处?(4分) 1、【解析】本题考查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从叙述的角度看,文章以时间为线索,描写了林家平凡而又忙碌的生活,采用了顺叙的叙述方式,真实而有序地记录了古村人们按部就班的生活;从结构上看,文章采用顺叙的叙述方式与文章的标题“被时间决定”吻合,与题目相呼应。 【答案】:顺叙(以时间为线索)。(2分)与标题相呼应,使文章条理更加清晰(或“能更好地展现农村一天的生活场景”),暗示了千百年来农村的生活节奏。(2分),散文阅读理解,38,2. 如何理解文中画线部分的

13、含意?(4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化句为词,“这一动作”指“斧头上下挥动”,“这一被压缩了的短暂时间”代指“舜的以前或舜的以后”。文章通过描摹这一自古以来不变的砍柴动作,揭示了古村平凡而又神秘的生活。 【答案】: 从劈柴的细节可以看出,农村劳动简单自然、平凡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2分)这种生活千百年来一直不变。(2分),散文阅读理解,39,3.以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4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作品的语言。从用词上看,作者大量地运用了“涌到”“撒”“扑动”等词语,真实生动而又凝练地描摹出了古村平凡的生活;从修辞上看,作者大量地运用了修辞,生动而

14、又含蓄地描摹出了古村平凡生活中的情趣和诗意;从文体上看,文章淡化了故事情节,句式灵活,运用了大量的修辞和意象,使文章具有“散文化”的特点,抒情的意味较强。 【答案】: 形象生动。如“她撒一把米,鸡们怀着感激之情扑动翅膀,争夺地上的米粒”,在精致的细节描写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鲜明生动。 优美抒情。如“古老的笨重石磨转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缓缓磨成面粉”,运用多个抒情性意象,给人诗情画意之感。 含蓄蕴藉。如“这一点儿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契,仿佛一出戏剧的出演,已经经过了预先的排练”语言含意丰富,从而具有了多重思想情感。 简洁而细腻。如“蓝,蓝,白云停留一会儿,就又很快散尽,剩下的,仍然是蓝”

15、,语言简洁凝练,描写细腻。(特点1分,分析1分答出两点即可),散文阅读理解,40,4.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探究能力。抓住文中的关键信息“甚至他们更相信后者”,可知作者对城市生活的批判与厌恶;抓住文中的关键信息“完全符合自然的悠悠节奏”,可知作者对古村按部就班生活的向往;抓住文中的关键信息“已经足够让人震惊”,可知作者对农村贫穷落后的同情与忧虑。 【答案】: 对生生不息的乡土文明和从容恬淡的劳作生活的敬重(或“赞叹”)。 对奢华、喧嚣的城市文明的排斥与反感。 对城市文明冲击乡村生活的现状深表担忧。 对贫困落后的农村生活的同情。(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散文阅读理解,41,散文阅读理解,42,散文阅读理解,43,散文阅读理解,44,(三). 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文意的方法有: 1关注标题,揣摩文意。 标题往往蕴含一些重要的信息,有时甚至集中反映文章意旨。 2观察首尾,整合信息。 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露出作者的表达意图或情感倾向。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联系起来思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