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高考生物试题分章分类汇编考点解析专题十五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_第1页
各地高考生物试题分章分类汇编考点解析专题十五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_第2页
各地高考生物试题分章分类汇编考点解析专题十五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_第3页
各地高考生物试题分章分类汇编考点解析专题十五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_第4页
各地高考生物试题分章分类汇编考点解析专题十五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十五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考点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015福建卷,4, 6分)4、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 J.m-2.a-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型盟0广浮游械物3H20祸蚊购虫K1D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D 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概念、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考查识记、理解和运算能力。 难度适中。解析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t浮游动物t幽蚊幼虫t太阳鱼t鲈鱼,最

2、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A错误;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3780+4200)/31920=25%,B正确;太阳鱼消耗的能量主要为呼吸消耗,还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C错误;生态系统应包括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生物网中不包括分解者,D错误。方法技巧1 .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摄入量一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2. 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3.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X 100%下一营养级若为多个, 应先求 和再计算传递效率(2015新课标卷n, 4, 6分)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

3、是A.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答案】B【解析】本题通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考查学生的识记与理解能力,难度较小。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A正确;一切生命活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没有能量的输入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相对稳定阶段,能量的输入和散失处于动态平衡,B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稳定,D正确。(2015年天津,1)下图表示生态系

4、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最后不再发生波动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答案】D【解析】由图示的从屈关系可规甲是个快乙淘种群、丙糯呑丁淘生态舔統.生物进化歸基亭单位 是种聲A错误.种群蠟量达到环墳容纳量(xtt)后,圉绕丈值上下波型寻筍邑 依据群箱的定文可 知群藩包舍了一个主态系統中闵生产牯 甫赛者和分解音匚错误.生态系統由生物群藩和基生活的方叽环 境构成,因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的彫恤二正羸2(2015年四川,7)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

5、,调查了蜥蝎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Sm10m15m2 Oo OO 8-A. 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B. 蜥蝎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C. 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 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答案:C解析: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 禾草植物和非禾草植物的生物量均在减少,两者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A项正确;蜥蝎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其个体平均数越少,种内互助越弱,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B项正确;距石头的远近并不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C项错误;草地上

6、放置适量石头,可有效降低蝗虫的数量,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D项正确。(2015年浙江,5)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 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B. 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C. 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D. 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答案】B【解析】该种灌木空间结构的改变即改变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项正确;这种改变只是灌木种群在空间上的分布变化,不属于群落的演替过程,B项错误;大灌木在空间上的均匀分布是个体的所需

7、的空间较大, 相互之间种内竞争的结果,C项正确;幼小和小灌木的集群分布,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有关,D项正确。(2015年海南,23)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A.小鱼吃的小虾 B .泥巴中的藻类C .吃小鱼的大鱼 D .泥巴中的大肠杆菌【答案】B薛析主产肴魁于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泥巴中的湊类是主产者:根据题意,小虾是初级消费昔,小鱼是ifc级制 费色丸鱼是三级消费看,捉巴中的大肠杆菌属于分解者,所以E正确.(2015年海南,25)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 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

8、和散失的过程B. 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C. 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A正确;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B正确;能量流动逐渐递减,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C正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及分解者,D错误。(2015安徽卷,29 H, 9分)11( 9分)果园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年份(1 )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

9、如用信息素(巳-2-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龟,可破坏其种群。(2) n科研人员对板栗园内的栗瘿蜂和长尾小蜂的数量进行了连续5年的检测,结果如图。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是 。(3) 每年输入果树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果树的营养器官中,其余能量的去处是 、。(4) 如果不对果园土壤进行管理,果树林下将会出现从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与灌木混生等阶段的演替。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 。29 n、答案(1 )性别比例(2) 捕食(3 )在果树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被分解者分解和未分解的残枝败叶(4) 一年生

10、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解析(1 )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如用性信息素(E) -2-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龟,可破坏其种群性别比例。(2 )根据图示可以看出:随着栗瘿蜂的数量增长,长尾小蜂的数量也增长,而栗瘿蜂的数 量先下降,长尾小蜂的数量随后也出现下降,所以二者的中间关系应该是捕食。(3) 每年输入果树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果树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其余的能量去处还有: 在果树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被分解者分解和未分解的残枝败叶。(4 )在草本和灌木混生阶段,由于一年生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所以在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的草本植物

11、生长。考点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2015重庆卷,9,10分)9.( 10分)欧洲兔曾被无意携入澳洲大草原,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据题 9图回答下列问题:(1) 0 (起始年a年,欧洲兔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入)增长。若起始年种群数量为24只,则a年种群数量N =;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锐减。(2) 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据b年欧洲兔和袋鼠数量的变化推测,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3) c年控制狐狸数量,并引入仅对欧洲兔致命的黏液瘤病毒后,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方式是。(4) d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最可能的

12、原因是。【答案】(1) 24入a生物多样性(2) 捕食(3) 负反馈调节(4) 欧洲兔对黏液瘤病毒的抗性增强【解析】(1)由题意可知,欧洲兔从 0宀a年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量的倍数( 入)增长,表 明欧洲兔呈现J型增长,其增长模型可表示为 N=M入a。若2=24,则a年后种群数量为 Na=24 入a。若对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欧洲兔的数量不加以防治,其数量将急剧增加,会导致草场退 化,最终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锐减。(2) 由题意可知,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此时兔的数量应减少,由图可知,此时袋鼠的 数量急剧下降,两者呈现此消彼长的变化趋势,表明二者为捕食关系。(3)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13、是负反馈调节。(4) 由于黏液瘤病毒对欧洲兔具有选择作用,d年后,对黏液瘤病毒具有抗性的个体数增 加,使得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2015年海南,28. 9分)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题:(1) 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种作用所具有的价值属于(填“间接”或“潜在”)价值。(2) 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图中A是一种气体,B C D、E和F表示生物 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图中A表示,生物成分 E表示。 生物成分F表示, 表示初级消费者。【答案】(1)间接价值(也叫生态功能)(2)大气中CO库 生产者 分解者 C【解析】(1 )红树林具

14、有调节气候、 保护海岸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也叫生态功能。(2)分析图形可知,图中 A是大气中CO库,E与A之间为双向箭头,说明 E是生产者;C 以E为食是初级消费者,B是次级消费者,D是三级消费者;各种生物的能量均流向 F,且F 能将生物群落的有机碳分解为 CO释放到大气中,所以 F是分解者。(2015年山东,27.12分)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 源供应等功能。种載敬tt(1) 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结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法。Nt)和一年后的(2)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

15、的种群数量(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 p表示Nt+仁Nt。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 数量增长的是 点;乙曲线上 D 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 点;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 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3 )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 的种类及数量。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增强。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属于 保护。答案:(1)水平样方(2)BF甲(3)生产者抵抗力就地解析:本题以种群数量 Nt与Nt+1数量变化曲线为情景综合考查应用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及保护的相关基础知识分析图形获得信息,解释问题的能力。研究群落内同一地段不同层面各种群分据空间特点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内不同地段各种群分据特点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植物和行动缓慢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分析信息可知当 Nt+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