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基础试题_第1页
控制工程基础试题_第2页
控制工程基础试题_第3页
控制工程基础试题_第4页
控制工程基础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名词解释1. 自动控制:就是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使生产过程或被控对象的某些物理量准确地按照与其的规律变化2. 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内部各物理量之间动态关系的数学表达式。3. 传递函数: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其输入量的拉氏变换式之比。4. 稳态误差:系统进入稳态时的响应误差。5. 系统误差:被控量期望值与实际值之差。6. 频率响应:是指系统对正弦输入信号的稳态响应。7. 频率特性:是指线性系统或环节在正弦函数作用下,稳态输出与输入之比对频率的关系特性,包括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8. 稳定性:是系统去掉外力作用后,自身的一种恢复能力。10. 瞬态响应:11. 误差:16.时

2、间响应:18.瞬态(动态)响应:21.动态响应:二、填空1. 工业上用的控制系统,根据有无反馈作用可以分为两类:(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2. 系统的结构图由(信号线)、(引出点)、(比较点)和(功能框)等部分组成。3. 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一般可归纳为(稳定)、(准确)、(快速)三个方面。4. 任何复杂系统总可以看成由一些典型环节组合而成。这些典型环节包括 (比例环节)、(积分环节)、(理想微分环节)、(惯性环节)、(振荡环节)、(延迟环节)等。5. 结构图的联接方式有:(串联)、(并联)6. 动态响应性能指标主要包括(上升时间)7. 频率特性可以用(乃奎斯特)图和(伯德)8. 频率特性

3、包括(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9. 反馈控制系统具备()、(10. 一个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反馈联接)。、(峰值时间)、(超调量)、(调节时间)等。 图来表示,因此频率特性是一种图解法。 两部分。)、(K25s m4 s)三个基本功能。,则该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为),开环增益为( )。11. 二阶系统在阶跃信号作用下,其调整时间12. 系统传递函数只与(13. 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tr,tp,Mp和ts是根据二阶系统在(ts与阻尼比、( )有关,与()和()无关。 阻尼时,对(14. 设函数f(t),其拉氏变换为F(s),则拉氏变换的表达式为(15. 一个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K

4、s3 5s2 - 4s,则该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为)信号的响应得出的。);拉氏逆变换的表达式为),开环增益为()。16. 对于一个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7. 频率响应是系统对()信号的稳态响应;频率特性18. 用时域法分析控制系统时,最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19. 判别系统稳定性的出发点是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必须为(统稳定的充要条件。)、(G(j 3 )与传递函数。)和(G(s)的关系为(),即系统的特征根必须全部在 ()是系),在单位加速度输入下,稳态误差为K20.1型系统G(s)= 在单位阶跃输入下,稳态误差为(s(s+2)21.频率响应是系统对()的稳态响应,频率特性包

5、括()两种特性。22. 传递函数的定义是对于线性定常系统,在()之比。23. 瞬态响应是系统受到外加作用激励后,从24. 反馈控制系统具备()、(25. 系统的结构图由()、()、26. 频率特性可以用()图和() 状态到()、执行三个基本功能。 ()和()的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状态的响应过程。等部分组成。)图来表示,因此频率特性是一种图解法。27.任何复杂系统总可以看成由一些典型环节组合而成。这些典型环节包括()、()、延迟环节等。三、单项选择题1.反馈控制系统是指系统中有A.反馈回路(B.惯性环节C.积分环节D.)、()2. l : sin 】=(2A 怕A. 2 2s D.s2

6、2Sat3.已知 f(t)=e,(a为实数),则L :tf(t)dt0aA.s a4. 某系统的微分方程为A.线性系统5. 某环节的传递函数为A.比例环节6.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1B.a(s 亠a)5x0 (t) 2x0 (t)B.线性定常系统G(s)=e2s,它是(B.延时环节15G(s)= 厂2s +2s+72x o (t)C.s(s a)=x i (t),它是(C.非线性系统)C.惯性环节,其阻尼比D.a(s a))D.线性时变系统D.微分环节A.12C. 2叮27.某系统的传递函数1. Kt /TA. eTKG(s)= Ts +1K/T B. eT,则其单位阶跃响应函数为C. K(1-e

7、-t/T)D. (18图示系统称为(A. 0B.C.D.9. 延时环节G(s)=eA. T 3B. -T10. 图示对应的环节为s的相频特性/C. 9 0A. TsB.C.1+TsD.Im2Kt/T、e )G(j 3D. 18 011 TsTs11.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G(s)= (s心一2)(4s+1)(s_3)A.零点 s= 0.25,s=3;极点 s= 7,s=2C.零点 s= 7,s=2;极点 s= 1,s=3其零、极点是(B.零点 s=7,s= 2;极点 s=0.25,s=3D.零点 s= 7,s=2;极点 s= 0.25,s=312.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3(s2),则系统的开环增

8、益和型次依次为(s (2 s 3)( s 5)A. 0.4 , IB. 0.4 , n13.若系统的Bode图在3 =5处出现 转折(如图所示),这说明系统中有 ()环节。A. 5s+1C. 3 ,1C.0.2 s -114.A.15.A.16.B. (5s+1)2D.12(0.2s 3)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KG(s)=1 Ts,其幅频特性IG(j 3 ) I 应为(B.Ke - 1 T-.C.亠e1 T .D.2 2-J T -.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s(s-5),则系统在r(t)=t输入作用下,其稳态误差为(5B.-44C.5D. 01)=一 ,(a为常数) s亠aA.

9、L : eB. L : eatD. L : e(t+a)17.若 F(s)=4 r,,则 Lim f (t)=(2s 1t j0A. 4B. 2C. 0D.18.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 gA. 10B. 519.图示对应的环节为(A. Ts,其无阻尼固有频率 3 n是(s 50C. 2.5D. 25Im1B.1 TsC.1+Ts1D.Ts20.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r 6)(s 一3),其零、极点是(2 s 4)( s 9)A.零点 s= 2,s=9;极点 s= 6,s=3C.零点 s= 6,s=3;极点 s= 4,s=3B.零点 s=6,s= 3;极点 s=2,s=9D.零点

10、s= 6,s=3;极点 s= 2,s=9D. 3 ,D.C. 3 ,121 .一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空-),则系统的开环增益和型次依次为(s(2s+3)(s +5)A. 0.4 , IB. 0.4 , n22.若系统的Bode图在3 =5处出现转折 (如图所示),这说明系统中有(环节。A. 5s+1B. (5s+1)2C. 0.2s+112(0.2s :;1)23.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G(sy,其幅频特性IG(j 3 )丨应为(A.厶e1 T-.B.D. K/ 2 2,1 T .24.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是,则系统在r(t)=2t输入作用下,其稳态误差为(5B.-2425.开环系

11、统与闭环系统最本质的区别是(A.4C.-5D. 0A. 开环系统的输出对系统无控制作用,闭环系统的输出对系统有控制作用B. 开环系统的输入对系统无控制作用,闭环系统的输入对系统有控制作用C. 开环系统不一定有反馈回路,闭环系统有反馈回路D. 开环系统不一定有反馈回路,闭环系统也不一定有反馈回路26. 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的根本区别在于()A. 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系数为常数,而非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系数为时变函数B. 线性系统满足迭加原理,非线性系统不满足迭加原理C. 线性系统只有一个外加输入,而非线性系统有多个外加输入D. 线性系统在实际系统中普遍存在,而非线性系统在实际中存在较少27. 已知

12、f(t)=0.5t+1,其 Lf(t)=()2A. s+ 0.5s2B. 0.5s122s1D.一2s28.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s 2)(s 6)( s 5),其零、极点是(A. 零点 s=-6 ;极点 s=-2,s=-5C.零点 s=-2 , s=_6 ;极点 s=-5B. 零点 s=-2;极点 s=-6, s=-5D.零点 s=2;极点 s=6, s=58(s+3)s(2s+3)(s+2),则该系统为(29. 一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A.0型系统,开环增益为8C.I型系统,开环增益为4B.I型系统,开环增益为8D.0型系统,开环增益为430. 图示对应的环节为()A.1+SC.

13、 s D.1B. -s - 131. 系统类型,、开环增益K对系统稳态误差的影响为()A. 系统型次工一越咼,开环增益B. 系统型次越低,开环增益C. 系统型次越高,开环增益D. 系统型次越低,开环增益K越大,系统稳态误差越小K越大,系统稳态误差越小K越小,系统稳态误差越小K越小,系统稳态误差越小32. 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其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A.实轴上B.虚轴上C.左半部分D.右半部分133. 某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s)=- ,它是()2s +1A.延时环节 B.比例环节C.惯性环节D.积分环节234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当输入x(t) =2sin2t时,则其稳态输

14、出的幅值为()s+2A. . 2B.、2 /2C.2D.435. 开环控制系统是指()对系统没有控制作用。A.系统输入量B.系统输出量C.系统的传递函数D.36. 一个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A.系统的输入B.系统的干扰()。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参数C. 系统的初始状态D.外界干扰37.二阶系统的极点分别为s 1 =-0.5, S2=-4,系统增益为5,则其传递函数为(A.2(s -0.5)( s 4)B.C.D.10(s+0.5)(s+4)(s+0.5)(s+4)(s+0.5)(s+4)36. 一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8(s+3)s(2s+3)(s+2),则该系统为(A.0型系统,开环增益为8B

15、.I型系统,开环增益为8C.I型系统,开环增益为4D.0型系统,开环增益为437. 一系统的传递函数为Ks(T s+1),则其相位角?(3 )可表达为(八丄-1十A. - tg T 3-1D.tg T 31 1B.-90- tg- T 3 C. 90- tg- T 338.二阶欠阻尼系统的上升时间tr定义为()A. 单位阶跃响应达到稳态值所需的时间B. 单位阶跃响应从稳态值的10%上升到90%所需的时间C. 单位阶跃响应从零第一次上升到稳态值时所需的时间D. 单位阶跃响应达到其稳态值的50%所需的时间K39.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则该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为()s(s+K)A.

16、K 0B.K 1C.O v Kv 10D. K - 140. 一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2,当输入x(t) =2sin2t时,则其稳态输出的幅值为()s+2A.B. . 2/2C.2D.441.已知系统的频率特性为G(j -)=k,则频率特性的虚部为()。1 jT .A.B.C.kT21 (T )D.kT .21 (T )42.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5G (s):s 2,则该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为5A.-t43.某环节的传递函数为A.比例环节44. 二阶系统的极点分别为B.5t2tC.5eD.5etA (s 0.5)( s 4)A. 2 /2G(s)=e - 2s,B.延时环节s 1 =-0.

17、5, S2 =- 4,系统增益为 5,它是()C.惯性环节D.微分环节 则其传递函数为(10B.(s+G5)(s+4)C (s+0.5)(s+4)D. (s+0.5)(s+4)G(s)=s+2B.&1G(s)=45一系统的传递函数为46.某环节的传递函数为,它是()2s - 12,当输入x(t) =2s in 3t时,则其稳态输出的幅值为()C.2D.4A.延时环节B.比例环节47. 一个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C.惯性环节 D.积分环节)A.系统的输入 B.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参数C.系统的初始状态48. 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其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A.实轴上49开环控制系统是指(

18、A.系统输入量B.虚轴上C.左半部分)对系统没有控制作用B.系统输出量C.系统的传递函数550.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则该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为(D.外界干扰)D.右半部分D.系统的干扰2tA. 5eB.5t2 tC.5e5D.t四、计算题1.已知系统传递函数1G(s), r(t)s +1=3sin(2 t 30 ),求 Css(t) =?J7已知单位负反馈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相应曲线如图所示。试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G(S)二246.421532 2S 2 0.74 46.4S 46.42S 69S 21530+ 18求图示电网络系统的U。s5 sL(G(s)OUo(s) _ 2Ui(s) LG C2)s 19.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s 10.1 s 10.25 s 确定使闭环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使闭环系统稳定的 K值范围为0K14)10.用结构图等效变换法求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