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欧贸易碳排放转移研究 摘要中欧贸易在世界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中欧商品贸易转移的碳排放对中国和全球的碳排放也有很大的影响。虽然欧盟一直是节能减排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但如果欧盟是通过增加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进口而减少其国内生产从而实现其减排目标,则其承诺将是毫无意义的。本文建立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对19952010年中欧贸易的碳排放转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国际贸易(国际贸易论文),中国有%碳排放是为欧盟消费而排放的,而从欧盟进口所承载的碳排放只占%。产生巨大的碳排放转移的原因除了中欧贸易不平衡外,还有贸易结构和能源强度的差异,因此,中国为欧盟各国减排目标的实现做出了巨大贡献,欧盟应为
2、中国提供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援助。关键词中欧贸易碳排放转移投入产出分析一、引言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国际能源机构(iea)的统计数据表明全球co2排放量已从1995年的22111milliontonnes(mt)增加到2009年的29549mt。虽然中国和欧盟都是碳排放大户,但两者的排放趋势有明显不同。近几年来中国的co2排放迅速增加,在1995年中国的碳排放是,2009年排放量达到7085mt。而1995年欧盟的co2排放量是3172mt,2009年减少到3044mt。从目前的碳排放趋势来看,到2012年欧盟将能完成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第一承诺期目标,将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1990
3、年基础上减少8%。但是,如果欧盟是通过增加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进口而减少其国内生产从而实现其减排目标,则其承诺将是毫无意义的。目前,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同时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并跃居欧盟第三大出口市场。中欧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和世界贸易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考虑到中欧之间巨大的国际贸易量和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欧盟是否通过国际贸易将其碳排放转移到中国了呢?研究中欧贸易所承载的碳排放转移有利于分清国际碳排放责任,有利于全球和中国减排政策的制定。综观近期关于碳排放转移的研究,投入产出分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oecd对全球各国国家之间的碳排放转移进行了系统研究
4、:wyckoff和roop(1994)测算了最大的6个oecd国家(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英国和美国)21种工业品贸易含碳量,发现通过贸易转移的碳排放占这些国家碳排放总量的13%。ahmad和wyckoff(2003)的研究结果表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意大利是主要的碳排放净出口国,而中国和俄罗斯是主要的碳排放净进口国。nakano等(2009)认为2000年21个oecd国家都是碳排放净出口国。peters和hertwich(2008)利用gtap6中2001年的数据研究了87个国家的贸易碳排放。他们发现全球通过国际贸易转移的碳排放高达(gigatonnes),占全球总排放的%,而且生
5、产选址和国际贸易促使碳排放明显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鉴于中国在世界贸易和气候变化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在全球碳排放转移中的作用展开了广泛的研究。weber等(2008)的测算结果是19872005年中国出口碳排放转移占中国总排放的1233%。如yan和yang(2010)研究发现我国出口转移碳排放占总排放的1027%。陈迎等(2008)的研究结果表明2002年中国净出口碳排放转移达亿吨。李小平(2010)采用g7和oecd等发达国家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国际贸易对污染产业转移的影响,他指出发达国家不仅向中国转移了污染产业,也转移了干净产业。朱启荣(2010)测算了2002和2007年我国
6、出口商品的碳排放量,指出一些高碳产品正在向我国出口行业转移。张友国(2010)建立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估算了1987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含碳量及其影响因素,认为2005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碳排放的净输出国。闫云凤和杨来科(2010)对影响我国出口碳排放转移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张为付和杜运苏(2011)认为随着出口的快速增长,中国出口中隐含碳排放量呈现迅速增长态势,占中国当年碳排放量的30%左右。同时,国内外学者对中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碳排放转移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对中美贸易的碳排放转移较多,由于欧盟成员国较多,测算相对复杂,因此关于中欧贸易的碳排放转移相对较少。如shui和harriss(
7、2006)估算得出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含碳量大约占中国总排放量的714%。xu等(2009)认为中国对美出口贸易含碳量占中国碳排放的812%。du等(2011)的研究表明20022005年中国出口承载碳排放迅速增长,但20052007年呈下降态势。闫云凤和杨来科(2009)测算了19972007年中美贸易间的碳排放转移量,认为中国对美国净出口碳排放转移占中国碳排放量的1420%。在关于中欧贸易碳排放的研究中,wwf(2008)研究发现2001年欧盟消费碳排放比其内部生产碳排放高12%,这种差别主要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对欧盟出口的碳排放转移造成的。li和hewitt(2008)测算了2004
8、年中英双边贸易中的碳排放转移,发现中英贸易转移碳排放占英国co2排放量的18%。尽管较多学者分别关注中欧贸易不平衡和气候变化问题,但很少学者对中欧贸易中的碳排放转移进行研究。本文建立环境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中欧贸易中的碳排放转移,并对其进行部门分析,力图揭示中国碳排放增长的原因,揭示中国在欧盟实现京都议定书中减排目标做出的贡献,以期引起国际社会对由于国际贸易所引起的碳排放转移的重视,同时为中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和国际气候谈判政策的制定提供研究基础。四、结论和政策建议中欧贸易的快速增长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碳排放的快速增长,通过国际贸易,欧盟向中国转移了大量的碳排放。测算结果表
9、明:中国对欧盟出口商品承载的含碳量占中国年排放的%,而中国从欧盟进口商品的含碳量只占欧盟年排放量的%。在中欧贸易之间所承载的碳排放转移数量可观,产生巨大的碳排放转移的原因除了中欧贸易不平衡外,还有贸易结构和能源强度的差异,为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现行温室气体核算体系需要改进。现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规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是按照生产,而不是按照国内最终消费计算的,这种基于生产的碳排放核算体系大大妨碍了国际气候变化协议的达成。为了完成其在京都议定书中承诺的减排目标,欧盟制定了严格的环境标准,这就促使欧盟企业把大量碳排放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中国这样环境标准相对较松的发展中国家,导致严重的碳
10、排放国际转移。这样,通过国际贸易,中国出口产品被欧盟消费者所享受,而把产品生产造成的污染和排放转移给中国,中国承担了本应由欧盟承担的碳排放责任。因此,在以后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中应该考虑国际贸易碳排放转移量。在以后的国际气候谈判中,中国应该强调国际贸易中的转移碳排放问题,以引起国际组织的重视,减轻我国所面临的国际减排压力。(2)中国应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低碳产品的出口。中国处于全球生产链的最低端,主要依靠低廉的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出口商品以劳动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部门为主,这些产品的碳密集度比较高,由此造成出口商品所承载的含碳量较高。因此,中国应调整出口商品结构,转变贸易方式,提高低碳产品在出
11、口中所含的比重。降低出口含碳量不仅可以避免和减少来自发达国家将征收碳税引起的贸易壁垒,还可以促使国内企业节能减排,缓解来自国际社会的减排压力。(3)中国应提倡低碳技术,改善碳排放强度。2009年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的水平降低4045%的目标,“十二五”规划中又提出单位gdp碳排放强度降低17%的新约束性指标。为此,政府需要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引进清洁能源生产技术,提高投入产出效率,鼓励自主创新(创新论文)和节能减排。依靠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的需求从而减少碳排放。要关停小火电机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生产结构,促进生态建设,改善碳排放强度,以完成节能减排目标。(4)欧盟应对中国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欧盟作为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对中国近年来碳排放的快速增长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生签订保健协议书
- 商铺出租意向协议书
- 合同解除解约协议书
- 双方账户监管协议书
- 员工投资入伙协议书
- 友好成立协会协议书
- 加班折算工资协议书
- 团队内部知识管理与数字化进程
- 单体木工承包协议书
- 财务管理的市场分析方法试题及答案
- 一例脓毒血症的个案护理
- 2024年叙永县中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安全科学导论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市场营销试题(含参考答案)
- 机械工程技术训练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儿童退热类药物安全用药
- 保洁 合同续签申请书
- 220kV变电站新建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麻醉管理
- 藏毛窦课件可编辑
- 识字教学创新策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