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资料:南岸区大业物业429电梯安全事故技术鉴定报告_第1页
论文资料:南岸区大业物业429电梯安全事故技术鉴定报告_第2页
论文资料:南岸区大业物业429电梯安全事故技术鉴定报告_第3页
论文资料:南岸区大业物业429电梯安全事故技术鉴定报告_第4页
论文资料:南岸区大业物业429电梯安全事故技术鉴定报告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岸区大业物业4.29电梯安全事故技术鉴定报告2011年4月29日16时左右,大地兴城2单元4#电梯发生了一起电梯作业人员在电梯急修过程中被挤压致死的安全事故。重庆市特种设备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受重庆市南岸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委托于2011年4月29日派专业技术人员对该电梯事故进行了安全技术鉴定,5月2日进行了进一步核定。经现场勘察和检测,鉴定情况如下:一、 发生事故的电梯基本信息注册代码3010-500108-200109-1445报告编号3010-500108-200109-4144管理单位重庆大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电扶梯类别客梯规格型号vfgd额定载重量1000kg额定速度1.75m/s层站门数

2、20层17站17门制造日期2000年9月主机编号f11580 控制方式集选制造单位上海吉富喜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安装位置大地兴城2单元维保单位上海联恒电梯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使用编号l4上次检测时间2011-2-18二、 事故经过根据调查笔录,经过如下:2011年4月29日下午16时前后,何彩云(死者,男2x岁,未取得电梯作业人员证)与上海联恒电梯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员工左xx在大地兴城2单元4#电梯急修过程中,何彩云头部被卡在轿门门机横梁及10f层门地坎之间致死。 三、现场勘察及检测情况检测人员依据国家质检总局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以下简称检规),

3、对该电梯施救后遗留现场的事故相关部分进行了勘察及安全检测,情况如下:1、现场勘察情况:1.1事故电梯轿厢停放位置:该梯轿厢停在九楼平层上xxmm处。1.2变形情况:轿门门机横梁严重变形,具体变形情况:水平方向变形60mm(与层门上滑轨组件间的距离最小为80mm,变形最大处的距离为140mm);垂直方向向下最大弯曲30mm;10f层门护脚板严重变形。1.3轿门情况:轿门未关闭,也不能启闭,两扇轿门间的距离为xxmm,轿门门电气联锁保护装置也未见人为短接情况。1.4相关层门情况: 9f、10f均未明显变形,层门机械门锁、电气联锁保护装置等未见异常,层门电气联锁保护装置也未见人为短接情况,层门处于关

4、闭状态;在9f层门与轿门间卡有一个工具包,包内装有常用的机械及电气维修工具。未取出工具包时,9f层门不能自如的启闭;取出工具包后,9f层门能自如的启闭。1.5轿顶检修控制装置情况:轿顶检修转换开关处于“检修”状态,轿顶急停按钮处于动作状态(停止)。1.6轿厢内开关盒的情况:开关盒处于开启状态,内部设置有停止开关、轿门门止开关、轿厢照明开关及轿厢换气开关,停止开关处于停止状态,其余处于开启状态。1.7机房相关情况:该梯主电源开关处于断电状态,曳引轮轮槽未见严重磨损和不均匀磨损,制动器上的施力弹簧未见明显移动或损坏,其他机械装置未见卡阻情况,制动器闸瓦及电磁线圈未见异常,控制柜内未见认为短接情况。

5、2、现场检测、试验情况:2.1轿厢与面对轿厢入口的井道壁的间距的检测:经测量,该尺寸为0.15m,满足捡规要求。2.2轿顶检修控制装置的检测情况:经目测及通电试验,该装置满足捡规要求(由一个符合电气安全装置要求,能够防止误操作的双稳态开关进行操作;一经进入检修运行时,即取消正常运行,只有再一次操作检修开关,才能使电梯恢复正常工作;依靠持续揿压按钮来控制轿厢运行,此按钮有防止误操作的保护;该装置上设有一个停止装置,停止装置的操作装置为双稳态、红色并标以“停止”字样,并且有防止误操作的保护;检修运行时,安全装置仍然起作用)2.3层门、轿门电气联锁装置的检测情况:经检测,该梯轿门及9f、10f的层门

6、电气联锁保护装置可靠、有效,满足捡规要求。2.4制动器防粘连功能检测情况:控制柜内切断制动器供电的接触器(元件代号amc2、另一接触器处于cc与2bk之间,无代号)、门电气联锁继电器等元件未见更换,用万用表检测各元件的常开触点,未粘连;通电模拟两接触器之一的触点粘连试验,电梯能实现故障检测及保护功能。2.5制动能力(上行制动试验)试验情况:电梯通电,采取措施使电梯处于可运行状态,轿厢空载以正常运行速度向上运行到井道上部时,切断电动机与制动器供电,轿厢能可靠制停,无明显变形和损坏。2.6曳引能力试验(核实曳引能力是否过小):通过2.3的到相同方法,轿厢能可靠制停,无明显变形和损坏。四、事故分析(

7、一)事故可能造成的原因: 1、制动器机械失效:即由于制动力矩不足或曳引能力不足而造成在9f或10f层门打开状态下电梯空载轿厢向上溜车;2、制动器电气控制防粘连功能失效:由于切断制动器供电的所有接触器触点粘连从而导致制动器打开,造成在9f或10f层门打开状态下电梯空载轿厢向上溜车;3、轿门或层门电气联锁保护装置失效:因轿门、9f或10f层门联锁接触器触点粘连或认为短接,在轿门或层门未关闭、电梯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下,电梯响应轿厢内选或外呼向上运行指令信号,造成在轿门或9f或10f层门未关闭状态下电梯轿厢向上运行;4、轿顶检修控制装置失效:轿顶检修控制装置的检修按钮粘连导致事故;5、操作失误:5.1

8、轿顶以外的其它地方操作检修控制装置导致事故:在轿厢或机房检修运行,与轿顶维修人员缺乏良好沟通;5.2轿顶死者以外的另一人检修操作失误导致事故;5.3死者自己操作失误导致事故; (二)技术分析:针对上述可能导致事故的原因,根据南岸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供的笔录以及现场勘查和检测验证的实际情况,作如下技术分析:1、据现场勘察情况1.7条(制动器外观情况)及现场检测、试验情况第2.5条(制动能力试验)、2.6条(曳引能力试验)可知,事故电梯的制动力矩和曳引能力均符合检规的要求,排除制动器机械失效造成该事故的可能;2、据现场检测、试验情况第2.4条制动器防粘连功能检测情况可知,事故电梯各电气元件触点未粘连

9、,且制动器防粘连功能可靠有效,排除制动器电气控制防粘连功能失效造成该事故的可能;3、据现场勘察情况1.3条、1.4条(未发现短接情况)及现场检测、试验情况第2.4条层门、轿门电气联锁保护装置的检测和试验情况可知,层门、轿门电气联锁保护装置可靠有效,排除轿门或层门电气联锁保护装置失效造成该事故的可能;4、据现场检测、试验情况第2.2条轿顶检修控制装置的检测情况可知,轿顶检修控制装置满足检规要求,排除轿顶检修控制装置失效造成该事故的可能;5、根据调查笔录及现场勘察情况可知,事故发生时处死者外,另一人在轿厢,而轿厢内未设置娇羞控制装置,机房又没有人操作检修控制装置,排除轿顶以外的其它地方操作检修控制装置导致事故的可能。6、根据调查笔录可知,事故发生时只有死者一人在轿顶,排除轿顶死者以外的另一人检修操作失误导致事故的可能。7、根据调查笔录、结合现场勘察、检测、试验及上述分析,造成该事故最大的可能如下:因死者未取得电梯作业人员证,缺乏相关知识,上轿顶检修操作未将检修控制装置的检修转换开关置于检修位置,电梯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电梯响应轿厢内选或外呼向上运行指令信号向上运行或自动找平层运行,其随身所带的工具包或身体、衣物被层门的某个部位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