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及防控措施介绍_第1页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及防控措施介绍_第2页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及防控措施介绍_第3页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及防控措施介绍_第4页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及防控措施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及防控措施 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传染病防控科传染病防控科 . 全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三版) 我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 高致病性禽流感职业暴露人群血清学和环境污染状况监测 . 中国内地人感染中国内地人感染H7N9禽流感总体发病情况禽流感总体发病情况 省份* 2014年累计病例 病例数死亡数病例数死亡数 浙江883613848 广东92299829 江苏1764616 上海874125 福建175225 湖南187208 安徽74116 江西-61 北京2141 河南-41 山东1-3- 广西

2、2121 吉林1-1- 河北-11 合计25396397142 截至2014年4月3日9时,N=397,14个省份,182个县区(数据来自疫情网) . 香港、台湾等报告病例 发现地区序号 性别年龄(岁) 可能感染 地点 入境时间发病时间暴露史转归 香港 病例1女36广东深圳11月17日11月21日有出院 病例2男80广东深圳12月3日12月6日无死亡 病例3男66广东深圳1月2日1月3日无死亡 病例4男75广东深圳1月28日不详死亡 病例5男65广东开平2月9日2月8日有稳定 病例6女1.5广东佛山2月27日2月28日有康复 病例7女5个月广东深圳3月16日3月16日有稳定 台湾 病例8男53

3、江苏苏州4月9日4月12日无康复 病例9男86江苏常州12月7日12月9日无死亡 马来西亚病例10女67广东江门2月3日1月30日不详住院 . . . 病例高度散发,呈现一定地区或家庭聚集性 l病例分布在14个省182个县区327个乡镇: l279个乡镇报告1例病例; l37个乡镇报告2例病例; l11个乡镇报告3例及以上病例(最多报告7例); l家庭聚集性疫情13起,共27例病例。 l8起人传人可能性大 l2起共同暴露可能性大 l3起两种均有可能 . 报告人感染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年龄别分布禽流感病例年龄别分布 (截至2014年4月3日9时,数据来自疫情网) 年龄(岁) 总病例201

4、3年10月之前2013年10月之后 P 病例构成比(%)病例构成比(%)病例构成比(%) 0246.0 64.5 18 6.8 15225.5 64.5 16 6.1 30 6917.4 2014.9 49 18.6 45 9824.7 3123.1 67 25.5 60 18446.3 7153 113 43.0 合计397100.0 134100263100.0 男 274 69.0 9470.118068.4 0.731女12331.0 4029.98331.6 男:女2.22.42.2 中位数58(1-91)61(2-91)57(1-88)0.056 . 年龄(岁) 合计2013年10

5、月之前2013年10月之后 P 死亡病死率(%)死亡病死率(%)死亡病死率(%) 000.0 00.0 00.0 15627.3 116.7 531.3 30 1318.8 315.0 1020.4 45 3030.6 722.6 2334.3 60 9350.5 3346.5 6053.1 合计14235.8 4432.8 9837.3 男10036.5 3234.0 6837.8 0.696 女4234.1 1230.0 3036.1 中位数64(20-91)66.5(27-91)63(20-86)0.087 人感染人感染H7N9H7N9禽流感死亡病例年龄别分布禽流感死亡病例年龄别分布 (

6、截至2014年4月3日9时 N=397,数据来自疫情网) . . 病例暴露情况(截止4月3日) 2013年10月之前 有活禽相关暴露史的占83% 其中活禽市场暴露史者占75% 2013年10月之后 病例活禽相关暴露史的占86% 其中活禽市场暴露史者占78% . H7N9禽流感病毒病原学监测结果 (自2013年10月至今) 对74株病毒的序列分析表明: l所有病毒均为高度同源的相似病毒,但内部基因具有 多样性; l病毒感染力和传播能力没有改变; l病毒致病力没有改变; l病毒对烷胺类药物耐药,对神经氨酸酶类抑制剂(如 达菲等)敏感。 . 疫情特点分析 春节后全国疫情呈下降趋势 疫情特征和前期相比

7、无明显变化,病例的主要暴露、 感染场所仍为活禽经营场所。 加强活禽市场的卫生学管理措施是疫情下降的主要 原因,活禽市场管理及家禽购买意愿下降减少了居 民带毒活禽的暴露机会。 各地针对活禽市场为主的管控措施对控制疫情发挥 了重要作用。 活禽市场的休市措施可以有效切断病例主要的感染途径; 加强活禽市场的日常卫生学管理,也可以降低发病水平, 加强活禽从疫区向非疫区运输的监管,则可有效控制疫情 的跨地区传播、扩散。 .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特性 传染力:传染力:体外实验结果推测,该病毒较H5N1更易感染人,有人 传人的可能性 致病力:致病力:目前疾病谱不清楚,已经发现少数轻症病例和无症状 感染者

8、毒力:毒力:较强,可导致重症肺炎、死亡 耐药性:耐药性:体外药敏试验显示其对烷胺类耐药,对神经氨酸酶抑 制剂敏感 . 传染源:传染源:感染/携带病毒的禽类(鸡、鸭、鸽子),人? 感染来源:感染来源:感染/携带病毒的禽类及其排泄物,受到病毒污染的环境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通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病毒 感染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通过初步血清学检测,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 高危人群:高危人群:有禽类或相关环境暴露者是发病的高危人群 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患者是重症死亡高危人群 潜伏期:潜伏期:一般7天以内 排毒期:排毒期:尚不确切 流行病学特征 . 临床特点 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

9、,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 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 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5-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 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 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感染性休克, 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出现纵隔气肿、胸腔 积液等。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预后差。 . 辅助检查 血常规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可有 血小板降低。 病原学及相关检测病原学及相关检测 抗原筛查:呼吸道标本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阳性。仅作为初筛 核酸检测:呼吸道标本real time PCR(或RT-PCR)检测H7N9禽流感病

10、毒核酸 病毒分离:呼吸道标本中分离H7N9禽流感病毒 抗体检测:双份血清H7N9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 胸部影像学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 肺内出现片状影像。重症患者病变进展迅速,呈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及肺实变影 像,可合并少量胸腔积液。发生ARDS时,病变分布广泛。 . 诊 断 流行病学史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1周内与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接触史。 诊断标准诊断标准 疑似病例:具备临床特点,甲型流感病毒抗原阳性,或有流行病学接触史。 确诊病例:符合临床表现,或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并且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 出H7N9禽流感病毒或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动态检测双份血清H7N9

11、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 重症病例:肺炎合并呼吸功能衰竭或其他器官功能衰竭者。 . 病原学及相关检测 (1)甲型流感病毒抗原筛查。呼吸道标本甲型流感病 毒抗原快速检测阳性。但仅可作为初筛实验。 (2)核酸检测。对患者呼吸道标本采用real time PCR(或RT-PCR)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 (3)病毒分离。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H7N9禽流感 病毒。 (4)动态检测双份血清H7N9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 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 . 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1周内与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 物等有接触史 临床表现 流感样病例、肺炎 特异性检查 甲型流感病毒通用引物阳性 诊断标准

12、 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 或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或动态检测双份血清H7N9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 呈4倍或以上升高 确诊病例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疑似病例 .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 (第三版) . 一、病例定义 疑似病例 确诊病例 疑似聚集性病例:7天内在小范围(如一个家庭、一 个社区等)发现1例确诊病例,并同时发现1例及以 上疑似病例,提示可能存在人际传播或因共同暴露 而感染。 聚集性病例:在上述条件下,发现2例确诊病例的。 . 二、病例的发现、报告 发现与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就诊的流感样病例,要询问其禽类或活禽市场的暴 露史,重点关注从事活禽

13、养殖、屠宰、贩卖、运输等行业的人群。 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后,应当于24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 进行网络直报。 报告疾病类别选择“乙类传染病”中“人感染H7N9禽流感”。 尚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于诊断后24小时内填写并寄出 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控中心在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 三、病例流行病学调查、采样与检测 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 县CDC调查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人感染H7N9禽流 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单例病例:病例基本情况、发病就诊经过、临床表现、实验室 检查、诊断和转归情况、病例家庭及家居环境情况、暴露史、 密切接触者情况等。对病例可能暴露的

14、禽类饲养或交易等场所, 应当采集禽类粪便、笼具涂拭标本等环境标本开展病原学检测。 必要时根据调查情况组织开展病例主动搜索。 . 流行病学调查 疑似聚集性病例和聚集性病例,在上述工作基础上,要立 即排查疑似病例,并重点调查病例的暴露史及病例之间的流 行病学关联,对从病例和环境标本中分离到的病毒进行同源 性分析,明确是否存在人际传播或因共同暴露而感染。 . 标本采集 怀疑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尽早采集 -上、下呼吸道标本(尤其是下呼吸道标本) -发病7天内急性期血清以及与急性期血清采集时间间隔 2-4周的血清等。 . 实验室检测 有条件开展核酸检测的医疗机构要对呼吸道标本开展H7N9病 毒核酸检

15、测,进行病例诊断; 没有条件开展核酸检测的医疗机构应当尽快利用快速抗原检 测试剂进行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并将甲型流感病毒抗原 检测阳性的标本送当地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进一步开展H7N9 病毒核酸检测。 . 标本运送 标本采集、包装、运送等应当严格按照可感染人类的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卫生部第45号令)等生物安全相关规定执行。 . 具备BSL-3级生物安全条件的省级CDC应在2周内完成病毒分离工作,具备序 列测定能力的实验室应在病毒分离后72小时内完成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工作, 并将序列提交国家流感中心流感病毒序列数据库。 未能进行序列测定的病毒48小时内按要求送国家流

16、感中心; 未能开展病毒分离的网络实验室需将H7核酸检测阳性病例的原始标本48小时 内送国家流感中心,国家流感中心在2周内完成病毒分离和序列测定工作, 并将序列提交流感病毒序列数据库进行反馈。 . 各医疗机构采集的血清标本送当地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由 当地网络实验室将血清标本分别送省级疾控中心和国家流感 中心开展相关抗体检测。 各级疾控机构要加强对活禽市场和家禽养殖场等重点地区环 境标本的采集与检测工作。 具体操作要点参见中国疾控中心制定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 病毒标本采集及实验室检测策略 . 四、信息管理 (一)信息报告(一)信息报告 对于确诊病例,报告病例的医疗机构要通过人感染H7N9禽流感

17、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填 报病例的病情转归信息,并在其出院或死亡后24小时内网上填报人感染H7N9禽流 感病例调查表临床部分(详见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对于死亡病例,要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的相关内容,通过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 进行网络直报。所在辖区的县级疾控中心完成初步调查后,要网上填报人感染 H7N9禽流感病例调查表流行病学部分(详见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 查方案),并根据调查进展,及时补充完善调查表信息,每日更新其中的密切接触 者医学观察情况。 . 如已经网络直报的病例转院治疗,转出病例的医疗机构要通过人感染 H7N9禽流感信息管理系统录入病例的转出情况。接收病例的

18、医疗机构 要通过上述系统对该病例信息进行查询核实,并录入病例的收治情况。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 -聚集性病例 聚集性病例一经确认后,应当于2小时内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并根据事件进展及时进行进程 报告和结案报告。 开展实验室检测的疾控中心要及时将标本信息和检测结果录入到 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 对未按要求进行信息报告和标本(毒株)报送的省份,国家卫计 委将予以通报批评。 . (二)信息发布与通报 n国家卫生计生委每月定期公布全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数和 死亡数,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时发布本行政区域的个案信 息。 n外环境标本检测阳性结果由

19、各地疾控部门报告同级卫生计生行政 部门及上级疾控中心,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通报本级农业部门。 n病毒发生变异、出现人传人疫情等重要信息,要经国家级联防联 控机制专家组审核评估后发布。 . 五、病例管理和感染防护 医疗机构应当参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 术指南(2013年版)(卫发明电20136号),落实病人隔 离、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和医务人员防护等措施。 疾控机构人员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样品采集时,应当做好个 人防护,并指导涉禽从业人员和染疫禽类处置人员做好个人防 护。 . 六、可疑暴露者和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一)可疑暴露者的管理。 可疑暴露者是指暴露于H7N9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

20、的禽类、环境,且暴 露时未采取有效防护的养殖、屠宰、贩卖、运输等人员。 对可疑暴露者,由县级卫生(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会同农业、工商、 交通等相关部门,组织进行健康告知,嘱其出现发热(腋下体温 37.5)及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其 禽类接触情况。 . (二)密切接触者管理。 密切接触者是指诊治疑似或确诊病例过程中未采取有效防 护措施的医护人员或曾照料患者的家属;在疑似或确诊病 例发病前1天至隔离治疗或死亡前,与病人有过共同生活 或其他近距离接触情形的人员;或经现场调查人员判断需 作为密切接触者管理的其他人员。 . 对密切接触者,由县级卫生(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进行追踪

21、、 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暴露或与病例发生无有效防 护的接触后7天。 一旦密切接触者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5)及咳嗽等急性呼吸 道感染症状,则立即转送至医疗机构就诊,并采集其咽拭子,送当 地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进行检测。 . 七、流感样病例强化监测 加强流感样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监测。 各地要在既往流感样病例监测工作基础上,提高监测强度, 增加标本采集和检测数量,南方省份每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 每周采集流感样病例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相关病例标本20份, 北方省份4-9月每月采集相关标本20份,10月-次年3月每周采 集20份标本,送当地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开展检测。 . 在发生人感染H

22、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的县(区)内,应当在 病例确诊后开展为期2周的强化监测。 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对符合流感样病例定义的门急诊患者,以及住院严重急性 呼吸道感染患者,应当及时采集呼吸道标本,询问暴露史,并按照中国疾控中 心制定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标本采集及实验室检测策略开展相关检 测工作。 各医疗机构每周汇总并上报流感样病例总数、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总 数、采样人数、本医院检测人数、送疾控机构检测人数、阳性数及阳性结果等。 具体上报方式参照中国疾控中心印发的强化监测信息报告有关技术要求。各地 可根据工作情况适当扩大监测范围和时间。 . 八、疫情形势研判建议 各级卫生(卫生计生)行政部

23、门应当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 疫情形势、病原学监测和研究进展及时组织专家进行疫情形势 研判,达到突发事件标准时,应当按照相关预案及时启动相应 应急响应机制,并按照相关规定及时终止响应。 . 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充分发挥联防联控机制牵头部门的作用, 根据疫情形势建议当地政府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在未发生疫情的地市,建议采取活禽市场“一日一清洗,一 周一消毒,一月一休市”措施; 在发生疫情地市,建议采取休市和彻底消毒措施; 在有条件的地市,鼓励采取季节性休市措施。 . 九、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各地要积极做好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引 导公众科学、理性地应对疫情,并做好疫情防控知识

24、宣传,指 导并促进公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要加强对从事活禽养 殖、屠宰、贩卖、运输等行业人群的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工作。 . 十、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培训与督导检查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开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发现与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测、病例管理与感染防控、 风险沟通等内容的培训。 各级卫生(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对本辖区内的防控工 作进行督导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十一、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各级爱卫会要切实发挥议事协调作用,强化组织管理和督促检 查,结合卫生城镇创建活动,广泛发动群众,动员基层单位, 在城乡范围内深入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 要重点加强农贸市场的卫生管理,着力解决活禽销售、宰杀方 面存在的突出卫生问题。 . 省级H7N9应对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有力有序开展防控工作 2、完善预案和方案, 科学规范应对疫情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