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实习报告_第1页
农业生态学实习报告_第2页
农业生态学实习报告_第3页
农业生态学实习报告_第4页
农业生态学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文库 农业生态学实习报告 4 系、院 :环境与资源 专业班级 :农业资源与环境121班 姓名 布祖热 指导老师:李永春、钱老师 农业生态学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和意义 通过野外实习,使我们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了解野外工作的 基本步骤,练习观察竹子的生活习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野 外研究工作的方法;掌握土壤的采集,竹子的测量、施肥的方法,学会 使用检索表鉴定雷竹林的年龄、高度、胸径;了解植物资源与人类生存 和发展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锻炼独立工作的能力,培 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通过野外实习,初步学会和了解生态学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熟悉生态学 在森林工作的基本方法。掌握野外

2、实习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培养独立的工作能 力。培养实践和动手的能力,提高我们各方面的技能,达到教与学的统一。通 过学习培养我们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体会合作达到成功带来的乐趣。 采集雷竹林的土壤,通过实验测出其水分、有机质的含量、水解性氮的含量、 速效钾的含量、有效磷的含量,和 PH值。通过跟农户进行交流,提高自己跟陌 生人打交道的能力,和得到我们想要的信息。通过这次的野外实习,我们也开开 眼界了,多多观察,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通过分好几个组去完成任务,提高我 们的合作能力。 我们冒着大雨去实习、去搜集资料,可以磨练我们意志和毅力。在农户的介 绍和讲解下,我们比较清楚地掌握了分竹子的岁数

3、, 还有高度,知道了怎么施肥 竹林,施多少、何时施,年产量和总利润。我们在老师的领导下去了我们学校的 实习基地,在这里为了防止水土流失还种了种拦笆的草, 有效的防治水土流失和 化肥流入水体。野 外环境地形复杂,气候多变,野外作业工作量大,时 常还要忍饥挨饿,跋山涉水,顶酷暑冒风雨,这种艰苦的环境对磨练 我们的意志,增强其战胜困难的信心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农业生态学野外实习使我们从课堂走向自然,在千姿百态的自然界 中去了解形形色色的竹子种类及生态习性,这是比课堂教学更为复杂、 生动的学习方式,它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是培养学生理论联 系实际的重要环节 二、实习内容与时间安排 1.时间与安排

4、实习时间为:2014-3-29-2014-3-30 实习地点:太湖源、浙江农林大学实习基地、一家农户的雷竹林 还去到处 第一天去了实习地点,上午在老师的带领下去了我们学校的实习基地, 观察了竹子还有竹笋。下午避过阵雨之后为了采集土壤就去了一家农户的雷竹 林,听完农户的一番介绍和讲解,按事先分好的组进行采集土壤和部分竹子的年 龄、高度和胸径。采好之后,回了学校。 第二天去了实验室,在老师和学长的讲解下按组进行了实验, 并测了各自采集的 土壤的水分、有机质的含量、水解性氮的含量、速效钾的含量、有效磷的含量, 和PH值。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成功地完成了实验并得到了比较理想的数据。 2.实习内容 本次

5、实习内容不多而简单,主要内容就是采集雷竹林的土壤,测出其水分、有机 质的含量、水解性氮的含量、速效钾的含量、有效磷的含量,和PH值。学会看 竹子大概能测出其高度、年龄、胸径。还要把握给竹子施肥的方法、时间和量。 最后要比较的清楚竹子的年利润和成本。 、主要实验结果与分析 编号 1.雷竹林所得到的数据: 1 4 5 16.4 2 3 5.5 14.7 3 6 7 17.8 4 5 7 15.7 5 6 6.5 13.2 6 3 7.5 16.2 7 5 4.5 12 8 1 8.5 16 9 2 5 9.5 10 3 7 13.2 11 3 7 15.1 12 6 4.5 8.7 13 5 6.

6、5 13.9 咼度(m 年龄(岁) 胸径(cm) 14 6 7.5 15.1 15 1 8 15.1 16 2 2.5 8.4 17 3 7 17.8 编号 年龄(岁) 咼度(m 胸径( 18 3 7 13.8 19 6 6.5 13.2 20 1 6 11.2 21 5 5.5 11.3 22 3 7.5 16.4 23 3 8 14.1 24 1 8.5 17 25 2 8.0 16.5 26 2 5.5 13.9 27 3 7 15 28 3 6.5 12.5 29 3 5.5 9.7 30 6 6.5 14.8 31 5 6.5 13.2 32 3 7 17.1 33 1 7 14.5

7、 34 5 6.5 15.7 35 5 5 10.3 36 3 7 14.1 37 2 4.5 13.9 38 3 5 9.9 39 1 4.5 11.1 40 3 4.5 14.9 41 5 5 15.3 42 4 8 17.6 43 3 8 13.2 44 5 7.5 15.2 45 1 4.5 13.9 46 3 6.5 15.2 47 4 6.5 16.3 48 5 6.5 17.3 49 6 4.5 17.1 50 4 5 13.3 精选文库 雷竹林及竹笋: 15-SJ bh. H- * : | ; ? I J I mr! 护/:渾谕,i Ju 门冷爲.-1ET.L OC3 irJr

8、Tr 1 E .* ,.i ;摟 3 -up r吩咚 Ml T 111. ri 八it ;产纟. rf萨 -pl.- 筈.诂引吞 =-?忆 ;:J r 比 rtr 力 叫.1 II 卞- 2 i-匚 -, * K 2就 S r f :k - H亠 2二上 精选文库 14 J -ri Lluli I k 】穆環f. 1i .41瓷詡鮎 卷咯,妆性匕甘帝穿:孰 nww V ft tiFfrLr t? rs,.- 二此 M - , L - - 7# I. mbH. i T II nl-1- L ft. - J -X- 恳矽粘J护 s r 山; i-. 氏尸. 话 . ?莎乜. ;,护瘁叮讣cr理 覽

9、浮;气1磁 “住矚 :*扁 左乜: 7%的称 0.1g,47%称0.2g,24%称0.3g2%称0.5g),放入干燥的硬质试管中。(应直 接倒入试管底部,避免沾在管壁上)。用滴定管准确加入0.8N K2Cr2O75ml,轻 轻摇动试管,使管内土样分散。(勿使土壤粘在试管上部)。再沿管壁缓慢加入 浓H2SO45ml,在试管口加一小漏斗,以冷凝蒸出之水汽。把试管插入铁丝笼 中并放入预先加热至180190C的油浴锅中,此时油温下降至170180C,保 持此温度。当试管内容物开始沸腾时,计时煮沸5分钟(温度和时间对测定结果 影响较大,应准确计时)。取出试管,稍冷后擦净管外油液。将试管内容物用 蒸馏水洗

10、入三角瓶中,瓶内总体积不要超过 6070ml,加入23滴邻菲罗啉指 示剂,用0.2N FeSO4滴定,溶液颜色由橙黄变绿再突变到棕红色即为终点。若 以二苯胺做指示剂,应于溶液中先加入NaF粉末1小勺或50% H3PO43ml(使溶 液中Fe3+与其络合成无色络离子,以消除滴定时产生的红褐色 Fe2(SO4)3的干 扰,然后加入二苯胺1ml,此时溶液呈暗紫色,用0.2N FeSO4滴定至暗绿色即 为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以消除药品不纯等的影响),加石英砂、防止暴沸。 实验三: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 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水解性氮的含量 162.4mg/kg 179.2mg/kg 168mg/k

11、g 分析:方法原理:在扩散皿中,土壤于碱性条件下水解,使易水解态氮转化为 NH3,扩散后为H3B03所吸收。H3B03吸收液中的NH3再用标准酸滴定,由此 计算碱解氮的含量。 操作步骤:称取风干土(过1mm筛)2.00克,均匀铺在扩散皿外室,水平的轻轻 旋转扩散皿,使样品铺平。在扩散皿的内室中加入2%的H3B03指示剂 2m1,然后在皿的外室边缘上涂上碱性胶液,盖上毛玻璃,旋转至完全粘合。再 慢慢转开毛玻璃的一边,使扩散皿露出一条小缝,从毛玻璃狭缝处迅速加入10m1 1 mol L1的Na0H溶液,立即盖严,用橡皮筋圈紧。随后放入 40 士C恒 温箱中,碱解扩散24 士 0.5小时后取出(可以

12、观察到内室应为蓝色),内室吸 收液中的NH3用0.005M或0.0025M H2S04滴定,终点由蓝绿色转变至红紫色, 记下所用去的标准酸量(毫升)。同时进行空白试验。并做土壤含水量。 实验四: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的含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磷的含量 130mg/kg 120mg/kg 140mg/kg 分析:用PH8.5的0.5M碳酸氢钠溶液,于温度25C左右提取分离土壤速效磷。 取一定量的提取液,控制显色中的硫酸的浓度为0.4N,钼酸铵的浓度为0.1%,以 氯化亚锡为还原剂,使形成“磷钼兰”溶液。用比色计测定其兰色强度,然后于 标准曲线上查找其相应的浓度,从而计算土壤中的速效磷的含量 操

13、作步骤:1.制备待测液:称取过20mm筛的风干土样5.0克于50ml左右塑料瓶 中,用快速自动加液管加0.5M NaHCO3 50.00ml,盖紧瓶塞,放在25CC恒 温室或保温箱内,保温振荡30分钟,立即用干燥过滤器保温过滤,滤液承接于 60ml塑料杯内。2.显色:分别用快速移液管吸取滤液 5.00ml于20X 180mm 试管中,再加硫酸一钼酸铵使用液 5.00ml,轻轻摇动,以驱除CO2 (防止试液 溅出),最后充分摇匀,加氯化亚锡溶液 1滴,再摇匀,当室温在20C左右显 色1015分钟,否则应延长至2025分钟。3.比色:取一对经检查消光值 相等的直径1cm比色皿,一制装蒸馏水做空白,

14、另一支在测定时先倒入显色液 冲洗后,装入显色液,于光电比色计上,用红色(或680nm波长)滤光板测定 其消光值(E)。根据E值在标准工作曲线上查出其相 应浓度PPm( P)。4. 标准磷液的工作曲线的绘制:用快速移液管准确按下表,用6只20X 180mm 试管配制系列标准液后,进行显色测定:标准系列溶液浓度(PPm) 0 0.2 0.4 0.6 0.8 1.0 0.5M NaHCO3 毫升数 5 4 3 2 1 0 1PPm/ml 标准磷液毫升数 0 1 2 3 4 5 分别加入硫酸一钼酸铵使用液 5.00ml,充分摇匀,出去CO2,再逐个加 入氯化亚锡溶液1滴,摇匀,与待测液一样的条件显色后

15、进行比色测定,以消光 值E值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作一直线,在操作正确的条件下,方格坐标纸 上相应的点,应该连成一条直线。 (四)注意事项:1.要求每天做一次工作曲线。当更换操作人员、试剂、光电比 色剂的硒光电池,灯泡和电源时,都应重作工作曲线。每批样品做1 2个参比 土样,以检验分析结果可靠程度。2.土样中有机质含量大于5%以上或者滤液 颜色太深,可加无磷活性炭一小勺,以消除腐殖质带来颜色的干扰,一般情况下, 没有必要加入。 无磷活性炭的制作:先用10%盐酸将活性炭浸泡过夜,次日 用平板磁漏斗抽气过滤,用水洗去盐酸后,再用 0.5M NaHCO3溶液浸泡一夜后 过滤,以0.5M NaHCO3

16、溶液洗3-4次,再用水洗去碳酸氢钠,并检查到无磷 (PO43-)反应为止(用钼兰法检验),烘干备用。3.显色时间应视具体温度 而定,一般为10-20分钟,最好根据当时温度条件进行显色稳定时间的试验。4. 提取和过滤的温度对有效磷的含量有较大影响,据原法作者指出:用碳酸氢钠法 测定时的温度在20-30r,土壤有效磷含量在5-40PPm(P)时,温度每相差 1C 测定结果平均相差0.43PPm(P),可见温度对测定结果影响相当大,必须严格控 制,提取和过滤的温度在25C 1C范围内。 实验五: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分析:土壤速效钾的95%左右是交换性钾,水溶性钾仅占极少部分,由于土壤交 换性钾的浸出量

17、依从于浸提剂的阳离子种类, 因此用不同浸提剂测定土壤速效钾 的结果也不一致而且稳定性也不同。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浸提剂是 1molL-1NH4Ac溶液。因此NH4+和K+的半径相近,以NH4+取代交换性K+时 所得结果比较稳定,重现性好,能将土壤表面的交换性钾和粘土矿物晶格间非交 换性钾分开,不因淋洗次数或浸提时间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出的钾量。另外待测液 可直接用火焰光计测定而无干扰。 方法原理:用中性的1molL-1NH4Ac溶液浸提土壤时,NH4+与土壤胶体表面的 K+进行交换,连同水溶性K+ 一起进入溶液。浸出液中的K可直接用火焰光度法 测定。火焰光度法的原理详见土壤全钾测定一节。 操作步骤

18、:称取风干土样(1mm) 5.00g于100ml三角瓶中,加入50ml 1molL-1 中性NH4AC溶液,用塞塞紧,在往返式振荡机上振荡30min,用干的定性滤纸 过滤,以小三角瓶或小烧杯收集滤液后,与 K标准系列溶液一起在火焰光度计 上测定,记录检流计读数。绘制校准曲线或计算直线回归方程。 四、心得总结 通过这次的野外实习,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把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 。对竹 子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在这个学期的某个双休日,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农业 生态学野外实习。这两天,我们分别到太湖源、浙江农林大学实习基地、农户的 雷竹林等地观察竹子及竹笋和采集土壤。主要分析了竹子的年龄、高度、胸径, 学会了给竹子施肥的方法、时间和量及竹子的年利润和成本。通过几天的实习, 让我得到了巨大的收获是。第一,在野外能够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 虽然第一 天的时候一直在那下大雨,但是,的确让我学到了许多。第二,懂得和同学老师 交流,和小组同学合作的重要性。第三,这两天的野外实习的同时,也游览了太 湖源的大好河山,一览的风姿,让人流连忘返。特别是中途中我注意到了一个公 园,更是让人回味无穷。第四,它可以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