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心理学考试材料_第1页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心理学考试材料_第2页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心理学考试材料_第3页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心理学考试材料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学习笔记之高等教育心 理学 一、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学习活动、维持已引 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 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系统。学习动机与 学习活动可以相互激发、相互加强。 2、学习迁移 概括的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 响。凡是一种学习是一种学习的基础,或 者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现象 都属于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 产生的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一种 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干扰作用,称为 “负迁移”。 3、遗忘 记忆保持的最大变化就是遗忘,遗忘和保 持是矛盾的两面。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 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就

2、是 遗忘。规律: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4、过度学习 指的是学习达到刚好程度以后的附加学习 5、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 self-consciousness )是指 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即个人对于自己这个 主体的认识和理解,是对自己的动作或行 为所采取的决定、逻辑推断、生活体验等 组织、调节与控制。)它使自己整个心理 活动系统作为一个能动的主体与周围现实 发生相互作用。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个重 要方面,是意识的核心部分。自我意识从 形式上可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 控制表现为知、情、意的统一。 6、人格 指一个人表现于外的给人以印象性的特点 和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角色对应的个 人品质、声誉和尊

3、严等。 7、社会助长 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 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 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与社会助长 相反,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 造成了行为效率的下降,就称为社会惰化 或社会干扰。 8、社会惰化 社会惰化, 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 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 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9、群体极化 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 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 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 现象。 10、从众 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 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的心理状态,即在知觉、判

4、断、信仰以及 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 象。 11、模仿 模仿是指个体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 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的影响,而引起一种 与他人的行为类似的行为。 12、集体凝聚力 集体凝聚力是集体对成员的一种吸引力, 也就是集体成员愿意留在集体中的倾向。 集体凝聚力对集体的存在和活动有着非常 重要的作用。 二、简答题 1、学生最终将自己的成败归于什么原因? (一)他人操作的有关信息,即个体根据 别人行为结果的有关信息来解释自己的行 为结果的原因。 (二)先前的观念或因果图式,即个体以 往的经验或行为结果的历史。 (三)自我知觉,即个体对自己能力的看 法。 2、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

5、是人体主义心理学在动机领 域中的体现,其代表人物 马斯洛 (A.H.Maslow ,1970) 。马斯洛认为,人的 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排列成一定 的层次,即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 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 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自我实现是最 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以及个人潜 能或特性的实现。 马斯洛认为,在上述需要的满足过程中, 各种需要不仅有层次高低之分,而且还有 前后顺序之别,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 足后,才能产生高层次的需要。作为最高 级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与前四类缺失性需 要不同,它属于成长性需要。其特别在于 他的永不满足。也就是说,自我实现需要 的强度不

6、仅不随其满足而降低,相反,会 因获得满足而增强。因此,个体所追求的 成长性目标是无限的,永无止境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 上,学习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 缺失性需要没有得到充实满足而引起的。 如,家境贫寒使得学生温饱得不到满足; 父母离异使得归属和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等。 3、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机动水平 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四、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 赛 五、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 力 4、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 一、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 二、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7、三、认知技能与策略 四、定势的作用 2、认知结构说 奥苏贝尔认为,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内 的知识结构。广义地说,它是学生已有的 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狭义地说,它 是学生在某一学科的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 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 认知结构的第一个重要性是他掌握的知识 的概括水平和包容范围。概括程度越高和 包容范围越广的知识,越有助于同化新的 知识,也就越有助于迁移。第二个变量涉 及学生个人的知识的组织特征,指在学习 新的任务前,他的原有知识与要学习的新 知识之间异同是否能清晰分辨。第 三个变量是它的巩固性。原有的认中结构 越巩固,越有助于促进新的学习。倘若在 利原有知识同化新知识时,原有知识本身

8、 不巩固,则不便不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反 而可能会出现干扰。 5、知识遗忘的过程与特点 (1)遗忘及进程 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可以看到 ,遗忘 在学习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 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 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 。例如,在学习 20 分钟之后遗忘就达到了 41.8%,1 天之后遗 忘达到了 66.3%,而 31 天后遗忘仅达到 78.9%。这一研究表明,遗忘的发展是不均 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2)知识遗忘的特点 遗忘是一种普遍的和自然的现象;机械学 习的材料,若无及时复习,其遗忘迅速且 量大;有意义的学习材料,具体事实比较 容易遗忘,但一般概念和

9、原理不易遗忘。 6、如何进行合理复习,防止遗忘? (1)复习时机要得当 (2)复习方法要合理 (3)复习次数要适宜 7、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的特点 (1)自我意识进一步分化; (2)自我认识内容广泛而深刻,自我评价 趋于客观而全面 (3)自我体验更加敏感而细腻 (4)自我控制具有主动性,逐步形成自我 教育能力 5、健康人格的具体特征 (1)和谐的人际关系 (2)良好的社会适 应能力 ( 3)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 4) 正确的自我意识 ( 5)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 健康人格的几个特征之间是密切相关 的。情绪体验丰富并能控制情绪的人,通 常是能够满足自身需要的人,是能紧紧把 握现实的人,是获得健

10、康自我结构的人, 是拥有可靠人际关系的人。总之,人格健 康的人其人格的各个方面是统一协调的。 6、影响从众的因素 (1)群体的一致性。群体的一致性,是构 成群体压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2)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一般来说,在 群体中地位高的人,不易出现从众行为, 而地位低者易出现从众行为。 (3)个性特征。一个人的能力、自信心和 自尊水平等个性心理特征与从众行为有密 切的关系。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低、不自信、 缺乏自尊的人容易产生从众行为。 此外,群体规模、个人的自我卷入水平、 文化差异、性别差异等都会成为影响从众 行为的因素。 7、影响模仿产生的因素 (1)年龄与阅历。年龄小、社会阅历少的 人因

11、为好奇心强,所以容易模仿别人。 (2)榜样行为的社会称许性。榜样行为的 社会称许性高,则人们倾向于愿意模仿; 反之,则不愿意模仿。 (3)相似性。特征相似的人之间容易产生 互相模仿的行为。 8、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方法 (1)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2)开 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3)发挥学生干部的 作用 9、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在大学里,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无论在愿意、 内容方面,还是在方式上都具有同他们的 社会经验相对应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交往愿望的迫切性 (2)交往内容的 丰富性 ( 3)交往系统的开放性 (4)交 往观念的自主性 10、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1)交互性原则 心理学

12、家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人际关系 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相互支 持。 社会交换原则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情境控制原则 (2) (3) (4) 11、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有重要作用。人们 会在初次交往的短短几分钟内形成对交往 对象的一个总体印象,如果这个第一印象 是良好的,那么人际吸引的强度就大;如 果第一印象不是很好,则人际吸引的强度 就小。 (2)主动交往 (3)移情。所谓移情,就是指站在别人的 立场上,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用别人的 眼睛来看这个世界,用别人的心理来理解 这个世界。 12、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 (1)避免争论 (2)不要直接

13、批评、责怪 和报怨别人 (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 4) 学会批评 1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够从心理上正确的认识自己、接纳 自己。 (2) (3) (4) (5) 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 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具有合理的行为。 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6) 三、论述题 1、论述高等学校教师学习高等学校教育心 理学的意义。 (P23) (1)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 教育的针对性。 “心理发展的水平与特点是教育的起点和 依据,是教育的前。”教育工作只有符合 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才有可 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作为一名高校教师, 学习和掌握高

14、等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有助于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了解,从 而又针对定地进行教育教学。 (2)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 能力。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旨在揭示高等教育过 程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科学,学习高等教 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 学习心理,把握教学过程规律,提高有效 教学能力及其评价 / 反思能力。 (3)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 能力。 随着创新教育理念的确立,新形势下高等 教育价值观、功能观、质量观、人才观和 教学观的确立,传统的高校教师角色形象 必然不能适应新的教育要求,高等教育心 理学的学习,有助于高校教师重新把握取 角色,增强角色意识,提高角色胜任能力

15、。 (4)有助于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 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 当代大学生群体往往面临着更多的压力, 也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 病。如何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其心 理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通过学习 高等教育心理学,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方 面的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已 摆在高校教师的眼前。 2、结合实际说明一般教师应具有怎样的一 般教学能力。 (P79) 一般教学能力,是指在所有教学活动中体 现出来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三种:教学 监控能力、 教学认知能力和教学操作能力。 (1)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主要是指 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

16、达到预期的教 学目标,而在教学全过程中把教学自身作 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的、主 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 节的活动方式。 (2)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认知能力主要是指 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生特点、 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及教学情景的分析判 断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分析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分析处理教材 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准 备性及人格特点的判断能力。 (3)教学操作能力教学操作能力主要是指 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解决教学 问题的能力。教学操作能力主要包括以下 五种能力:言语表达能力、选择和运用教 学媒体的能力、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教学 评价能

17、力和教学科研能力。 以上三种能力虽然各有自身的内容和特 点,但他们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教学监 控能力以教学认知能力和教学操作能力为 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教 学认知能力和教学操作能力,才能促进教 学监控能的发展;二教学认知能力和教学 操作能力往往是通过教学监控能力实现 的。 3、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大 学生的学习动机? (P150) 通过学习动机的培养,使大学生产生了学 习的需要。但是,要使它真正成为学习中 经常起作用的动力,还必须采用相应的措 施,把学习动机激发出来。学习动机的激 发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它主要依赖于 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 通常采用下列方法和措施来激

18、发大学生的 学习动机。 (2)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许多情况下,大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学什么和如 何学。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什么 何学到什么程度,使大学生明确学习的目 的和要求。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是在教学过程中提供 的学习材料、条件,能够使学生产生兴趣, 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经过一 定的努力能够成功地解决问题。教育实践 证明,这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使学生获 得学习的成功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有一种迫切要求了 解的心情,大学生也不例外。学习过程中 的反馈,就是让

19、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 结果。让学生知晓自己的学习结果,不仅 能够使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而且能够 提高其学习热情, 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4)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学方法的 多样性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常常是在丰富多彩、新 颖的教学内容中得到激发的。在保证教学 内容新颖性的前提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 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5)适当地开展竞赛活动 竞赛是按照人们自尊的需要、获得成功的 需要而激发人们奋发努力、力求上进的一 种手段。 它被认为是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强烈诱因。 4、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该如何促进大学 生的学习迁移? (P167) (次论述) (1)掌握有关的

20、原理和规则 相同要素说认为,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是 因为两个学习中存在着共同成分,特别是 共同的原理造成的,那么知识之间、技能 之间的共同因素和相同原理是产生迁移的 重要条件。除此以外,还应该注意学习情 境与日后应用情境的相似性,学习情境与 日后运用所学知识内容的实际情境越相 似,就越有助于学习的迁移。因此,在教 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设置与实际情况 相似的情境。另外,还要在知识和技能的 学习过程中,考虑到实际应用情境的种种 情况。 (2)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 学习迁移是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利用或改造 过程,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化水平 的高低对学习迁移的效果有直接影响。因 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

21、该做到以下几点: 1、布置适当的学习内容和练习题,使大学 生充分掌握基本原哦原理去解决实际问 题;3、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己总结、 概括、归纳学过的内容,进而达到最有效 的迁移。 (3)让学生学会学习 有效的学习经验可以使学生学会学习,从 而对以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教学 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指导对迁移有重 要影响,向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可以明 显地提高学习迁移的效果。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定势是人们倾向于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 反应,这种倾向性本身就是一种活动经验。 这种经验对学习和解决问题既有积极作用 (正迁移),又有消极作用(负迁移)。 在教学中, 既要注意利用定势的积极作

22、用, 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又要 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养成对问题认真分析 的态度,根据问题的特点采用灵活的解决 方法,防止定势的干扰。 (5)保持良好的心态 心理状态对学习迁移有重要影响,既包括 积极的促进作用,又有消极的干扰作用。 在教学中, 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对待学习既有满腔热情和信心,又有适当 的焦虑和思维活动的紧张度。因此,教师 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创 造良好的环境气氛,增加学校的吸引力, 使大学生形成关于学校和学习的积极态 度。 5、谈谈在高校教学中应如何加强策略性知 识的教学? (P204) (1)一次只教少量的策略由于教学时间的 限制,有效地策略

23、性教学一次最好只教少 量的策略性知识,否则就可能出现贪多不 消化的现象,容易出现策略掌握的知识化 倾向, 而不能有效地运用于自己的学习中。 (2)教会自我监控当学生执行策略和完成 学习任务时, 他们应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一旦发现问题,就要教会他们尝试进行补 救。 (3)在教授策略性知识的同时教会反思教 师既可以通过提供策略可以应用的情景, 使学生有充分的应用体验来完成,也可以 通过提醒学生注意他们所使用策略的使用 场合是否合适等反思途径来完成。 (4)激发维持的学生动机如果学生意识到 策略的确提高了他们的成绩,就可能得到 激励,就可能倾向于继续使用策略。而且 也应引导学生懂得,通过采用成 功

24、的学习者使用的策略,他们也能成为成 功的学习者。 (5)在具体情境中教授策略知识的应用离 不开具体学科内容的支持。 (6)长期教学众多研究表明,复杂的信息 加工所涉及的许多策略必须经过充分练习 才能掌握。 6、结合实际说明在高等教育中如何培养大 学生的创造性。 (1)完善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认知结构 帮助学生获取有关领域的知识。丰富的领 域知识被看作是个体进行创造活动俄必要 条件,但知识的掌握并非创造性地充分条 件。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加强 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理解、运用以及 对学科知识的探索态度。 有意识传授创造技法。常见的技巧有缺点 列举训练、充分利用已有信息进行推理和 联想训练、

25、图形想象训练等。 协助发展自我管理的技巧。学生对学习的 自我管理主要涉及对认知资源、环境、时 间三方面的管理。 (2)激发创造性动机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 三个方面入手: ( 1)确立目标和意图; (2) 激发好奇和探索;( 3)鼓励自我竞争。 (3)塑造创造性人格 1、树立学生的自信 心; 2、确立创造的信念 (4)创设创造性环境 给学生提供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给学生的学习留有余地。 7、谈一谈大学生如何提高个人的品德修 养。 (P269) (次论述) 品德修养是一个自我品德培养的过程,常 用的品德修养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学习 对于一名大学生,他的道德知识主要来源 于两个方面:一是

26、感性知识,其主要来源 于社会实践、社会生活等;二是理性知识, 其主要来源于课堂教育和伦理书籍等。学 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道德知识,懂得哪些 行为是道德的,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知 道为什么应该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 (2)立志 立志就是树立愿望,是树立做一个合乎道 德的人的愿望的品德修养方法。立志过程 就是学生通过道德认识而使道德是道德外 在规范(他律)转化为自己内在需要、愿 望和理想(自律)的过程。 (3)躬行 躬行是按照道德规范做事、从事符合道德 规范的实际活动的品德修养方法。躬行有 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在自己与他人共处、 有人监督的情况下,按照道德规范做事; 二是在自己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旧

27、 按照道德规范做事。 (4)自省 自省即反省,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品行是否 合乎道德的自我检查的道德修养方法。它 包括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动机与行为效果及 其所表现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 志的道德价值的自我检查。 8、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促进大学生 心理健康的对策。 (P312) (1)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集中体现在 校风、学风和班风上,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宣传活动,树立 心理健康的教育理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定期举办专题讲座;设置心理教育 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利用各种传播 媒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教职工进行 心理健康教育, 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 (2)大学生要自觉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学习负担要适量; 生活节奏要合理;用脑要科学。 (3)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培养个人的幽默感;增强生活适应能力。 9、大学生的思维发展 思维是已有知识为中介的,对客观事物的 概括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