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诗歌精妙_第1页
赏析诗歌精妙_第2页
赏析诗歌精妙_第3页
赏析诗歌精妙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赏析诗歌精妙,品味语言艺术 【教学目标】: 1、培养赏析、评价古诗词的基本能力。 2、提高学习祖国古代文学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重点】:掌握鉴赏古诗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探究归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诗歌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浪漫,到余光中乡愁里的海峡两岸,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诗歌的踪迹。本节课我们进行专题复习“赏析诗歌精妙,品味语言艺术。” 二、考点透析: 1、 绘景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内容) 2、 炼字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手法) 3、 言志理解诗歌表达的志向、抒发的内心情感(感情) 三、题型

2、例析 湖 上 宋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2分) “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 黄莺上互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 2、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2分) 写出了游人愉快的心情。 西归绝句 唐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注释】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书:信。 这里指元稹的好友李复言和白居易的书信。作、诗歌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了 1 2分)用。( 反衬或衬托 、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

3、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2 分)(2(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头,忽见岸上嫣红一片。放眼远眺,只见商 山开满桃花,春色妍丽,喜悦之情更为浓郁。 行山 范清姚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zh g 注】蘼芜(mw):香草名。【 2 、请品析第二句中“窈窕”一词的表达效果。(分)1“窈窕”一般是形容人形体美好的,在这里形容春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轻柔 的春风带给人们美好的感觉。(也可以联想为:散发着清香的靡芜草在微风中 轻轻摇摆,如舞姿飞扬,情态美好。) ( 2 2、结合全诗,分析“一路斜阳听鹧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分) 诗人沐浴着春风

4、,轻快地行走在山间,踏着夕阳,听着鸟鸣,看着周围美丽的 自然风光和田园风光,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四看法”四、方法指津 1、看作者所处时代和生活经历,诗体独到的抒情方式。析内容: 线索、感情基调。2、看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主旨、 、看诗眼句眼和篇眼,理解词语的隐含信息。赏艺术:3 、看表现技巧、写作手法和修辞的运用。4 五、风采展现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唐杜甫) 【背景】夔州在长江当时诗人病卧夔州,767杜甫大历二年()秋在夔州时所写。,之滨。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 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秋天不一定可悲,只

5、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 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对钱塘湖初春早春生机勃勃的景象的喜悦、喜爱之情。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关山月宋陆游) 红杏枝头春意闹,绿眼烟外晓寒轻。(玉楼春春景宋宋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给人以动态美。生动具体形象的写出了红杏 蓬勃生机的景象。竞相开放,争妍斗艳的景象与情趣;写尽了一派春意盎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夏日田园杂兴其七宋范成大)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村居清高鼎)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颂。堤旁

6、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好像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摆, 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韵味。 附: 题材分类 常见主题 表现手法 田园诗 热爱河山、寄情山水、向往农家生活、闲适愉悦的 心情、洁身自好的情怀。 借景抒情 送别诗 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惜别、祝福、勉励。 对比衬托 边塞诗 杀敌建功的豪情、将士生活的艰苦、思乡的情怀、 征战沙场的气魄。 情景交融 咏物诗 表达人生态度、自己的感慨、愤懑或理想,抒发作 者的精神追求。 托物言志 怀古诗 抒发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感慨;报国 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借古讽今 讽喻诗

7、 揭露现实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通过品评历史事件 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 卒章显志 口诀: 赏析诗歌有技巧,绘景炼字立意高。 抓住意象赏内容,炼字关注动与形。 联系经历和文风,紧扣诗眼析感情。 教学反思:本节是关于古诗阅读赏析的专题复习课,针对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一厢情 愿、盲目作答”致使人为丢分的问题而设计。 主要分以下几个环节:(一)考点透析指导学生从以往考卷中古诗阅读的命题及作答情况来归纳考点,并反思自身做题漏洞,使学生有针对性的解决本节课教学问题,从而突破难点。(二)题型例析选取考点相对集中问题设计典型的中考题目,使学生认识考什么、怎么考,进而归纳方法并且规范作答。(三)风采展现为使学生树立考点意识、方法意识,我提供了六句课外古诗中的名句以供学生赏析,达到课堂练兵的效果。(四)方法指津为实现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回顾与总结的目的,我引导学生概括提炼为简单易记的口诀,学生表现突出甚慰人心。 教学方法上采用合作讨论法和探究归纳法。我将问题分配至各学习小组,由学习组长分解至各组员,带着问题进行自读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在探究归纳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