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高效液相色谱法_第1页
第16章高效液相色谱法_第2页
第16章高效液相色谱法_第3页
第16章高效液相色谱法_第4页
第16章高效液相色谱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16 章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 16 章高效液相色谱法 16-1】 从分类原理、仪器构造及应用范围,简述气相色谱及液相色谱的异同点。 答:二者都是根据样品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相互作用力的差别进行分离的。 从仪器构造上看,液相色谱需要增加高压泵以提高流动相的流动速度,克服阻力。同时液相色谱所 采用的固定相种类要比气相色谱丰富的多,分离方式也比较多样。气相色谱的检测器主要采用热导 检测器、氢焰检测器和火焰光度检测器等。而液相色谱则多使用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及电化学 检测器等。但是二者均可与 MS 等联用。 二者均具分离能力高、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操作方便等优点,但沸点太高的物质或热稳定性差 的

2、物质难以用气相色谱进行分析。 而只要试样能够制成溶液, 既可用于 HPLC 分析, 而不受沸点高、 热稳定性差、相对分子量大的限制。 16-2】 高效液相色谱仪由几大部分构成?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高效液相色谱仪由高压输液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和记录系统五大部分组成。 高压输液系统:主要是通过高压输液泵将溶剂储存器中的流动相以高压形式连续不断地送入液路系 统,使试样在色谱柱中完成分离过程。 进样系统:把分析试样有效地送入色谱柱中进行分离。 分离系统: 将试样各组分分离开来。 3 / 7 检测系统: 记录系统: 记录被分离组分随时间变化的信号。 对被分离组分的物理或物化特性有

3、响应;对试样和洗脱液总的物理或化学性质有响应。 16-3】 液相色谱中影响色谱峰展宽的因素有哪些 ? 与气相色谱相比其主要区别何在? 答:液相色谱中引起色谱峰扩展的主要因素为涡流扩散、流动的流动相传质、滞留的流动相传质以 及柱外效应。 在气相色谱中径向扩散往往比较显著,而液相色谱中径向扩散的影响较弱,往往可以 忽略。另外,在液相色谱中还存在比较显著的滞留流动相传质及柱外效应。 16-4】 何谓化学键合相色谱、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 答:化学键合相色谱是指在化学键合固定相上进行物质分离的一种液相色谱法。 正相色谱是采用极性键和固定相流的相用比键合相极性小的非极性或弱极性有机溶剂。 反相色谱采用非极

4、性键和固定相流的相为强极性的溶剂。 16-5】 何谓化学键合固定相?它的突出优点是什么? 无固定相流失 ,增加了色谱柱的稳定性 答:利用化学反应将固定液的官能团键合在载体表面形成的固定相称为化学键合固定相。 优点 : 固定相表面没有液坑 ,比一般液体固定相传质快的多; 第 16 章高效液相色谱法 有利 及寿命; 可以键合不同的官能团 ,能灵活地改变选择性 ,可应用与多种色谱类型及样品的分析; 于梯度洗提 ,也有利于配用灵敏的检测器和馏分的收集。 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按一定比例混合。 16-6】 什么叫梯度洗脱?它与气相色谱中的程序升温有何异同? 答:梯度洗脱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极性但可互溶的溶

5、剂, 以连续改变色谱柱中淋洗液的极性,离子强度或 pH 等,从而改变被测组分的相对保留值、提高分 离效率、加快分离速度的一种洗脱方式。液相色谱中梯度淋洗和气象色谱中程序升温作用相同。不 改变流动 同的是:在起诉相色谱中通过改变温度条件,达到高效快速分离目的;而液相色谱是通过 相极性来达到目的。 16-7】 指出下列各种色谱法中最适宜分离物质。 1)气液色谱;(2)正相色谱;(3)反相色谱;(4)离子交换色谱; (5)凝胶色谱;(6)气固色谱; 7)液固色谱。 或可转化为易挥发性液体和固体。 ) 答:(1)气液色谱:适宜分离气体或易挥发性液体和固体。 正相色谱:适宜分离极性化合物。 反相色谱:适

6、宜分离多环芳烃等低极性化合物。 4) 离子交换色谱:适宜分离离子型和可离解化合物。 凝胶色谱:适宜分离大分子化合物, (分子量 2000 ) 例蛋白质、氨基酸、核酸等生物大 分子。 6)气固色谱:适宜分离永久性气体及烃类化合物。 7)液固色谱:适宜分离不同极性的化合物,或不同类型的化合物,特别适合分离异构体 正丁醇、 1-丁基氯、正己酸、 16-8】 指出下列化合物被液体流动相从氧化铝柱中洗脱的峰序: 正己烷、 2-己烯。 答:正己烷, 2-己烯, 1-丁基氯,正丁醇,正己酸。 16-9】 指出下列化合物从氧化钙柱中流出的顺序:正丁醇、甲醇、正己醇、乙醇。 答:甲醇,乙醇,正丁醇,正己醇。 1

7、6-10 】 指出下列物质在正相色谱中的洗脱顺序。 1)正己烷,正己醇,苯; 2)乙酸乙酯,乙醚,硝基丁烷。 答:( 1)正己烷,苯,正己醇 ( 2)乙醚,硝基丁烷,乙酸乙酯 16-11】 指出习题 10 中物质在反相色谱中的洗脱顺序。 Cl-,I-,F-,Br-。 答:( 1)正己醇,苯,正己烷( 2)乙酸乙酯,硝基丁烷,乙醚 16-12 】 指出下列离子从阴离子交换柱中流出的顺序: 第16章高效液相色谱法 答:F-, Cl-, Br-, I-。 【16-13】预测下列离子从阳离子交换柱中流出的可能顺序: Ca2+, Ba2+, Mg2+, Be2+, Sr2+o 答:Be2+, Mg2+,

8、 Ca2+, Sr2+, Ba2+ o 【16-14】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120000的蛋白质在1根排阻极限为80000的凝胶柱上的保留体 积为15mL ,萘(MW128 )在同1根柱上的保留体积为 124mL ,某特定试样组分的保留体积为 87mLo 假定萘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凝胶的渗透极限,计算总孔容积和试样组分的分配系数。 答:109mL,0.66 【16-15】用1根以二甲基甲酰胺作为流动相的排阻色谱柱检测聚氧化乙烯的保留体积,试利 相对分子质量 V/mL 相对分子质量 V/mL 1.1 X03 17.2 7.7 104 14.1 5.1 103 16.3 7.0 105 12.7 2.0

9、 104 15.1 解:以相对分子量 Mr取对数logMr作为纵坐标以保留体积 V为横坐标,求出斜率 K 用表中结果估计保留体积为13.5mL的聚氧化乙烯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ig5.i 103 lg1.1 104 (16.317.2)K1 K1 0.744 ig7.7 104 lg2.0 104(14.1 4.3)K2 K2 0.57 0.657 2 保留体积为13.5mL的相对分子质量 lg7.0 105- ig Mr0.657(12.713.5) 解得 Mr 2.1105 【16-16】为了解决下列分析课题,可否采用色谱法(应指出其具体的方法名称)?若不能采 用,应当用哪些方法较为合理

10、? (1) 液体中的烯烃、炔烃和芳烃三族物质的分类和分析; 水溶液中甲酸、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总酸度的测定; 甲酸、乙酸、丙酸和丁酸混合物中含量的分别测定; 某工厂临时购得一批乙醇原料,其中含丙酮约为5%10%,要求比较准确测出原料中丙酮 第16章高效液相色谱法 的含量; 混合物中对、间、邻二甲苯含量的分别测定; (6) 鉴定某一商品高聚物; (15) 4 / 7 生物化学制品,如蛋白质、胆汁酸的分类分析; (8) 空气中氟化氢、二氧化硫气体的分析; (9) 氯化钾和氯化钠水溶液中两种正离子含量的分别测定; (10)钢铁中为了 N2、02、H2的测定。 【16-17】 欲测定下列试样,采用哪种色

11、谱法较为适宜?并指出所选用的固定相、流动相和检 测器。 (1) (菲); CH3CH2OH 和 CH3CH2CH2OH ; Ba2+和 Sr2+; (4) C4H9COOH 和 C5H11COOH ; 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葡糖苷; (6) 苯和丁酮; 丁酮和乙醇; (8) 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和正癸烷; (9) 分析苯中微量水分; (10) 苯乙酮、苯、硝基苯; (11) (12) COOC2H5 和 Cl jOy H H COOC2H5 (13) F-、CI-、Br-、NO3-; (14) OH CHO OH CI CI (16) N2 和 O2; (17) 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 第

12、16章高效液相色谱法 答:电渗现象中整体移动着的液体称为电渗流。 HPCE中通常使用石英作为毛细管材料,石英 解:部分答案如下表: 题号 方法名称 固定相 流动相 检测器 (6) 气相色谱 高分子多孔微球 氢气 热导池检测器 (7) 气相色谱 QF-1 氮气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8) 气相色谱 SE-30 氮气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9) 气相色谱 高分子多孔微球 氢气 热导池检测器 (10) 气相色谱 邻苯二甲酸二壬酯 氮气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11) 反相液-液色谱 ODS-p erma phase 甲醇冰 紫外检测器 (12) 液固吸附色谱法 多孔硅胶 甲醇/正己烷 紫外检测器 (1

13、3) 离子交换色谱 离子交换树脂 缓冲液 电导检测器 (14) 气相色谱法 硅油(SF-1000) 氮气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15) 液固吸附色谱法 Al 203 CH2CI2/正己烷 紫外检测器 (16) 气相色谱法 分子筛 氦气 热导池检测器 (17) 气相色谱法 邻苯二甲酸二壬酯 氢气 热导池检测器 【16-18】电渗流是如何产生的?讨论电渗流在毛细管电泳分类中的意义。 7 / 7 的等电点约为1.5,因此在常用缓冲溶液中(pH 3),管壁带负电,石英毛细管表面的硅羟基(三SiOH) 电离为硅氧基负离子(-SiO,并将溶液中水合离子(一般为阳离子)吸附到毛细管表面附近,形成双电 层。当

14、在毛细管两端加电压时,双电层中的阳离子向阴极移动,由于离子是溶剂化的,所以带动了 毛细管中整体溶液向阴极移动,形成电渗流 (EOF)。 电渗流在电泳分离过程中的有重要意义。体现在:使混合物中的正、负离子和中性分子产生差速 迁移而实现分离;通过 EOF的大小和方向的控制,可以提高CE的分离效率、选择性和分离度。 【16-19】毛细管电泳有哪些主要分离模式? 答:(1)毛细管区带电泳(CZE)将待分析溶液引入毛细管进样一端,施加直流电压后,各组 tm),相当于高效液相色谱 分按各自的电泳流和电渗流的矢量和流向毛细管出口端,按阳离子、中性粒子和阴离子及其电荷大 小的顺序通过检测器。中性组分彼此不能分

15、离。出峰时间称为迁移时间( 和气相色谱中的保留时间。 (2)毛细管凝胶电泳(CGE)在毛细管中装入单体和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生成凝胶,这种方法 主要用于分析蛋白质、DNA等生物大分子。另外还可以利用聚合物溶液,如葡聚糖等的筛分作用进 行分析,称为毛细管无胶筛分。有时将它们统称为毛细管筛分电泳,下分为凝胶电泳和无胶筛分两 类。 第 16 章高效液相色谱法 3)毛细管等速电泳( CITP )采用前导电解质和尾随电解质,在毛细管中充入前导电解质后, 进样,电极槽中换用尾随电解质进行电泳分析,带不同电荷的组分迁移至各个狭窄的区带,然后依 次通过检测器。 (4)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 (CIEF)将毛细管内壁

16、涂覆聚合物减小电渗流,再将样品和两性电解 质混合进样,两个电极槽中分别加入酸液和碱液,施加电压后毛细管中的操作电解质溶液逐渐形成 pH梯度,各溶质在毛细管中迁移至各自等电点(PI)时变为中性形成聚焦的区带,而后用压力或改 变检测器末端电极槽储液的 pH 值的办法使溶质通过检测器。 5)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MEKC 或 MECC )当操作缓冲液中加入大于其临界胶束浓度的离 子型表面活性剂时表面活性剂就聚集形成胶束,其亲水端朝外憎水非极性核朝内,溶质则在水和胶 束两相间分配,各溶质因分配系数存在差别而被分离。 (6)毛细管电色谱(CEC)将细粒径固定相填充到毛细管中或在毛细管内壁涂覆固定相以电渗

17、 流驱动操作缓冲液(有时再加辅助压力)进行分离。 16-20】 试比较毛细管电泳与高效液相色谱方法。 高效毛细管电泳仪(HPCE)是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禾U用荷电粒子 之间的淌度差异和分配系数差异进行分离, 是分析科学继高效液相色谱仪 ( HPLC )之后的又一重大 进展,使分析科学从微升级进入到了纳升级水平,不仅使单细胞乃至单分子分析成为可能,也使蛋 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分析有了新的转机。 HPCE 与 HPLC 比较如下: 、相同点: 1、检测器: HPCE 和 HPLC 均可采用紫外检测器、 荧光检测器和电化学检测器等。 但由于 HPCE 采用在柱检测,光路短,

18、灵敏度和线性范围都不如 HPLC。 2、定性和定量方法:HPCE 的定性和定量方法与 HPLC 相同,采用出峰时间定性,峰面积或峰 高定量。 3、柱效和分辨率:HPCE 的柱效和分辨率计算方法与 HPLC 相同。 二、不同点: 1、分离原理: (1) HPCE :基于组分在载体电解质中迁移速度的不同。 (2) HPLC :基于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不同。 2、分离模式: (1) HPCE :毛细管区带电泳、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毛细管凝胶电泳、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 和毛细管等速电泳等。 第 16 章高效液相色谱法 2) HPLC :正相色谱、反相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色谱等。 3、分离柱: (1) HPCE :小内径毛细管柱内装不同载体电解质。 (2) HPLC :小内径毛细管柱内装不同固定相。 4、进样方式: (1) HPCE :电动进样、压力进样和扩散进样。 (2) HPLC:微量注射器进样、六通阀进样和自动进样器进样。 5、进样体积: (1) HPCE :纳升级。 (2) HPLC :微升级。 6、溶质驱动方式: (1) HPCE: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 (2) HPLC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