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小腿静脉曲张的按摩方法_第1页
中医治疗小腿静脉曲张的按摩方法_第2页
中医治疗小腿静脉曲张的按摩方法_第3页
中医治疗小腿静脉曲张的按摩方法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治疗小腿静脉曲张的按摩方法一、材料: 亚麻油、纯植物花粉用法:两种材料按 1:1 比例混在一起。搅拌均匀后,往静脉曲张处涂抹。患者晚上睡觉前抹此药,然后用纱布包上。第二天早晨,再将此药洗掉。每天晚上使用一次,一般患者一个 月内,静脉曲张就会康复二、枸杞子泡酒每晚擦一次,半年就完全好了。三、红花、当归、牛膝、川芎每样药 15克,大火煮沸小伙煮 10 分钟,药和水的比例是在 1(药): 40(水)。然后把药水倒到洗脚盆(盆要小、深,水能过脚踝)里腿搭在盆上熏, 待水可以下脚了就开始烫了。烫后还有穴位按摩四、用热毛巾简单的热敷小腿,待小腿热了往小腿上抹上红花油,用手搓热点,用刮痧板由轻 到稍重的

2、手法刮静脉曲张处, 起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待退微微发红在按摩我一下所 说的穴位 ,那就是膀胱经和阳陵泉穴,所以我的取穴方法是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 头前下方凹陷处)和膀胱经上的委中(退后腘窝)和承山 ( 承山穴是小腿伸直时出现人字形凹 陷处) ,委中和承山最好让家人按摩或有真空罐拔。还有一个主要的穴位就是血海(在髌骨底 内侧缘上 2 寸,髌骨就是指我们膝关节上那个可以活动的似圆形的骨头) 。主管血。既然血不 回流就引血上行,也就是中医讲的“病在下者高取之” ,每个穴位 3 分钟。五、选大黄 50克,捣碎后用纱布包起来,放入盆内,水煮沸 15 分钟后倒入盆中,水量以淹没 脚踝骨为宜

3、,用此药水泡脚,每两天更换 1 次大黄。六、红花 25g、怀牛膝 20g、木瓜 50g、透骨草 20g、灵仙 20g、伸筋草 20g、干姜 10g川椒 10g、延胡索 20g、细辛 5g、枳壳 15g、桑枝 15g、桂枝 15g、鸡血藤 20g 此方用来泡脚。确切的说是泡腿。应该用桶(最好是木桶) ,没有木桶,塑料的桶也可以,每 次要提前把药泡半个小时, 然后上火煮(跟喝中药时一样的煮法) ,然后把煮好的药倒在桶里, 凉到可以泡腿的温度,在把脚放进去。最好是泡到膝盖的位置。一付药可以连续泡三天脚。每 次泡的时候在热一下。七、方法:取桂枝 50克,木瓜 100克。水煎于每晚临睡前泡足 1 次,每

4、次 30分钟,药液凉后 可再加热浸泡, 1 剂可连续使用 23 天,7 天为 1疗程,最好在立冬后就开始。八、泡脚没有完全能治疗的方法,只能缓解。试试伸筋草 40 克,灵芝草 3 克,丹参 5 克,当 归 6 克,木香 7 克,甘草 4 克,艾叶 4 克,五加皮 2 克,五味子 2 克,双花 3 克。具有可以 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达到通经络、活气血、壮肾阳、舒筋骨的优点。并可以通过刺激脚部穴位, 增加血液循环、益气升阳、四肢加力、改善血液循环。养生益寿 枸杞叶或桑叶 250G 泡脚也有益。九、1.七厘散 1g,用枸杞子 6g,煎汤送下,逐日 2 次。适用于血瘀阻络之精索静脉曲张。2. 温经汤:吴茱

5、萸 25g,当归 20g,芍药 15g,川芎 15g,人参 20g,桂枝 15g,丹皮 15g, 生姜 10g,甘草 10g,半夏 10g,麦冬 15g。水煎服,逐日 1 剂,共取药液 300ml,早晚各 150ml。3. 通精煎:丹参 15g,莪术 15g,川牛膝 15g,柴胡 10g,生牡蛎 30g,生黄芪 20g。水煎 服。4. 茵陈 30g,佛手、荔枝核、黄皮核、萆薜、灯笼草各 15g,川楝子 15g,青皮 12g。水煎 服。用于湿热下注证。5. 三棱、莪术、荔枝核各 18g,青皮 15g,川楝子、土鳖、台乌药、炙甘草各 12g。水煎 服。用于劳伤瘀阻证。十、推拿治疗每晚睡前平卧,以右

6、手食指和拇指缓慢推拿阴囊,以促进精索静脉血液回流。每次 20-30 分钟,每晚 1 次。十一、栓塞疗法通过股静脉或颈静脉插管至精索内静脉, 注射硬化剂,如 50%葡萄糖或复方五倍子注射液, 每次 5-lOml ,使之硬化,或用可脱离的气囊或金属丝线圈等栓塞。十二、中成药治疗1. 丹参片,每次 34 片,逐日 3 次。2. 小金丹,每服 1 丸,陈酒送下,逐日 1 次十三、熏洗治疗1.轻度精索静脉曲张,可用局部冷敷治疗,或用吊带托起阴囊。2. 药物洗浴:当归 15g,红花 6g,丹参 15g,水煎待温,用毛巾浸湿外敷。3. 黄芪 30g,鸡血藤 30g,小茴香 10g,丹参 30g,红花 10g

7、,羌活 10g,水煎,熏洗局部, 每次 30 分钟,逐日 2次,每剂药可用 23 天。十四(1) 八珍汤:川芎、甘草、白芍、当归、熟地黄、人参、茯苓、白术。明代正体类要 方。功用:补益气血。适用于下肢静脉曲张并小腿溃疡,患肢青筋隆起,小腿足靴区溃破,创 面色苍白,肉芽不鲜,日久不愈,证属气血不足者。(2) 十全大补汤:党参、白术、当归、黄芪、熟地黄、白芍、茯苓、川芎、肉桂、甘草。 金代医学发明方。功用:补气养血,活血生肌。适用于下肢静脉曲张并小腿溃疡,患肢青 筋隆起,小腿足靴区溃破,创面色苍白,少量渗液,日久不愈,证属虚寒证者。十五、 黄芪(或五爪龙 )60g ,桃仁。皂角刺、青天葵各 12g

8、,红花、升麻、川芎、枳壳、柴胡 各 10g,川牛膝、赤芍、蒲公英各 15g,桑寄生 30g。上方加生葱根茎 6 个,生姜 6 片,煎后 加米酒、米醋各 50g。趁温热洗患处并泡浴患足。毎天 2-3 次,每次 20-30 分钟。十六、 1 薏苡仁 100 克、小米 1 斤。二者,放在一起熬粥喝。每天早晨,喝一两碗此粥, 坚持天天喝。以上三种方法,患者一齐使用,静脉曲张症状,可在半个月到一个月内,有明显2 用红花泡水。将一个大盆里,放入 10 克红花,再加入开水。患者,每天在热水里蒸静 脉曲张处,待水晾到身体可以接受时, 将静脉曲张处, 放在开水里泡,直到水凉为止。 泡完后, 用绷带,将静脉曲张部

9、位勒紧,一个小时后解开。每天,按此方法做一次。3 取中药黄芪 50 克,本地小鸡一只。将二者,放在一起炖,可加入少量盐,其他作料不 放。连汤带肉,患者在一个星期内吃完,也可一两天内吃完。每个星期,按此方法服用一次。4 金橘根 30克,猪肚 100-150克(洗净切块),加水 4碗煲至 1碗半,以盐少许调味,饮 汤食肉,此方对于治疗静脉曲张有很好的作用。5 黄芪 20克,桃仁 10 克,小茴香 6克,墨鱼 1 条(约 250克,洗净切块,连骨 ),加水 煲汤,调味饮汤食墨鱼。6 桉叶适量,加水煎 2 小时去滓,浓缩成糊剂,先用艾叶水( 1 味艾叶煮水)洗涤疮面, 外搽桉叶糊剂后包扎。隔日换药7

10、枸杞子泡酒,每晚擦一次十七、饮食方面应多吃高纤、低脂饮食及加强维他命 C、E 的补充。保持正常体重生活方面 避免长时间的站立、行走,长时间运动后要适当的放松;睡觉时可抬高双腿高度,改正跷二郎腿的陋习;不穿过紧的服装,少穿高跟鞋。运动方面 静脉曲张不宜过量运动, 但要适量运动, 如散步、 骑车、游泳等运动方式个人习惯 抽烟会使得血压升高及动、静脉受损,静脉曲张的病人应立即戒烟 十八、 食疗秘方取旧麻袋 50克,黑芝麻 25克。将旧麻袋切碎洗净,煎汤 1碗,1 次服下,每日 2次, 连用 10 天。治疗小腿静脉曲张的按摩方法小腿静脉曲张是长期久坐或久立造成的,它的病理原因是膀胱经不通,这要求在治疗

11、的 过程中要有长期的打算。 因为就像通下水道一样, 好多年造成的堵塞你就不可能一下子给打通, 必须点一点地掏。每天,一定要去点承山穴,两侧穴位都要点揉到,没有四季和具体时间的限制, 但是一定要坚持,首先打消追求速效的念头。还有一个穴位要每天点按:涌泉。涌泉位于足底,在第一、二趾的趾缝和足跟联机的上中 1/3 的交点处。方法是:握拳,用指间关节点。操作方法:每天用热水泡脚 20 分钟,然后点按两侧涌泉穴,每穴 3 分钟,一定要以产生胀痛 感为度。然后趴在床上,让家人从脚踝开始沿著小腿后面向上推, 要有一定的力度, 要用掌根, 推的时候要能让被推者感到一种酸胀感, 单方向反复做 15 次。然后再点按双侧承山穴 3分钟。从中医来讲,静脉曲张是因为有淤血,所以要活血化淤。下面我介绍一个家传秘方:红花、当 归、牛膝、川芎,各 15克,半洗脚盆水,大约 2 公斤左右,量多了可以再加些药。大火煮沸 了之后再小火煮 10 分钟。这个过程中要把药水盖上,尽量减少药物的流失。煮好之后,先把 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