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来主导艺术探索_第1页
让孩子来主导艺术探索_第2页
让孩子来主导艺术探索_第3页
让孩子来主导艺术探索_第4页
让孩子来主导艺术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孩子们的艺术 我希望的艺术培训机构是培养孩子独立观察、感知、勇于自我表达为目的,通过绘画、 手工、音乐等不同方式或者形式来体验和展现。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艺术是非常专业的,需要经过训练才能驾驭,实际上艺术更多的 是一种自我表达,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感受和思考的方式。 很多家长送孩子上各种艺术培训班课,都有自己的目标,希望孩子能很快学会一种技 巧或者画法,画出像样的话。艺术并不是一个目标,而是达到目标的方法。艺术教育的目标 是造就富有创造力的身心健康的人。 创造力是每个孩子都具有的潜能,只要不过分干预,不要从成人的角度来评价孩子的 作品,孩子就能无拘无束的发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的生活。不要总

2、是想教孩子某种技 法,用某个标准去要求他们,只要提供材料和刺激,孩子自然会以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方式 发展艺术能力。 孩子表达的是自己眼中的世界,自己理解的生活,这种表达没有孰优孰劣之分。他们 画的是心中所想,而不是眼中所见。画得像不代表画的好,只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就是 独一无二的好作品。艺术并不是脱离生活的高难度技巧,让其来越不自信,艺术是一种生活 方式,让孩子学会观察,懂得体会,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艺术不是一个绘画技巧,而是生活。也许我会带领孩子们看着整堂课都在玩,而没有 教他们画画,我会提供材料然后刺激性运用材料,让孩子能更自如地运用这些材料,然后自 己延展开来。 除了课堂,还应该到

3、大自然中区,因为身体来记忆,动起来的记忆更深刻,让孩子看 一张花的图片,不让看看真正的野花野草,闻一闻花草的香气,用手摸一摸,看看被风吹动 的样子。真实的感受才是创作的最大原动力。 孩子的作品以及一些行为能最直接的反应出家庭环境的情况,所以艺术不是独立的, 与家庭教育也是分不开的,家庭的延展教育才是最主要的,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培训课只是 一个引导,还需要课后的延展。 对于孩子的艺术能力培养,家长的作用实在太重要,因为孩 子大部分的时间是和家长在一起的。所以注重家长沟通、 交流、互动,让家长接受好的理念, 改变家庭氛围和教养方式。 艺术不仅是有关艺术创新的,同时也是培养审美水平的, 不见得所有的

4、孩子未来都要成 为艺术家,但是不管干审美,他们会干的有品位、有水平。 更是关于所有创新精神的,孩子们在每个活动中都在主导自己的行为,每一步都是在创 新。孩子们自由从事艺术探索的时候,每一步都是自己主导,整个过程结束后,他们会有一 种拥有整个经历的感觉一一这件事是我想做的,是我决定怎么做的,整个结果是我推进的。 当孩子们尝到了拥有一种经历的滋味,会更理解拥有别种经历意味着什么。艺术活动让她体 验了“拥有某种经历”的感觉。 艺术还和孩子的学习紧密相关,艺术探索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在不被打扰地做一件 事的过程中注意力就在提高。美国科学家从学前阶段根治数千名学生到中学,发现学前注意 力号的和小肌肉运

5、动能力强的孩子在中学的学习成绩更好。 艺术是孩子最直接表达情感和想法的方式。 不管年龄多大,要用语言表达情绪都需要将想法 转化,才能借助言语或者文字这个工具; 而艺术直接就是动作, 对语言发展还不成熟的孩子 来讲,艺术的作用更为强大。 孩子小的时候是通过不同的感官来探索学习的;不管是虽有将玩具排列组合或者是故 意推倒都可以看作是一种表达。所以,当接触到画笔、纸张、橡皮泥这些艺术的媒介时,都 能有很自然地反应。 当有些孩子自我意识开始形成时候,才会有这种感觉一一 “我不知道怎 么摆弄这些东西,我怕在别人面前画画,我怕别人的评价不好。”应该让孩子们从这个框框 跳出来,让他们享受艺术的创作过程。 让

6、孩子更自由地区探索自己的感觉,表达自己的想法非常重要。孩子表达情感时,最 好的状态时他们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感觉;或者他还不知道自己的感觉是什么,只是觉得浑 身不对劲,很不开心。通过在艺术活动中释放,能抒发各种情绪。 不仅是关于艺术,同时艺术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心理成长环境。这个环境之所以安 全,是因为没有人要去给孩子评价、打分、指指点点。安全的心理成长环境是培养高情商儿 童的沃土。 别急着教宝宝画画不同年龄段的绘画特点 孩子的绘画作品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等孩子过9岁,系统性地教授绘画 技巧才开始变得有意义。在这之前教孩子画画,是拔苗助长,反而会毁掉孩子的天资。 孩子的画不是用来“看”

7、的,而是用来“听”的,被“听”了,被理解了,才有了表 达的乐趣。我们的原则是,在孩子专心画画的时候,最好不要发文,而当孩子画完了拿给你 看时,或者画的有些厌烦,暂时告一段落时,再去问问他们就足够了。 如果是2-3岁的孩子, 就问他“这是什么”,要听他给他所画的东西赋予的意思。到了四岁以后,就要问“他们在 做什么”,要听听他的画里故事的内容。 所有的儿童画都是根据孩子自身的成长息息相关的。 一岁 与其说是绘画,不如说是手的运动轨迹。 绘画活动的诞生。 绘画要点:让孩子充分地涂鸦 不要给孩子看形象,也不要教孩子画形象 这种绘画,不是一种文化活动,而是手运动的结果。让孩子多爬行,对绘画有帮助, 如果

8、孩子之前么有充分的爬的运动,腿和腰部的力量不够,画出来的线就是软弱无力的。身 体全身的运动技能没有充分的发展起来的画,绘画的能力也不能充分得以发展。所以,孩子 的爬行能力和绘画能力是有关系。 一岁半前 通过手的往返运动涂鸦 一岁两三个月至一岁半,孩子的手开始能够以轴为轴心的左右往返运动,肘到手的距 离,就是这段弧线的半径。尽管这样,也仍然不是有意识地去画画。孩子只是觉得能在纸上 留下印迹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一岁半以后 可以画连续的的圆圈 这时候是肘和肩的同时运动。但是不只是一个单独的圆圈,而是连续的层层叠叠的圆 圈。这是以往的往返运动进一步发展而开始发生的变化。 快两岁的时候,孩子能以手腕为轴

9、心做运动,能够画出比较小的连续圆圈了。手的功 能从手腕向手指发展。 一岁绘画要点: 不要给孩子很多颜色,只提供一种他喜欢的颜色,最好是无色。绘画工具提供炭笔、 蜡笔(蜡质较硬的那一种),铅笔4B以上。不要给孩子提供那种水彩笔,毫无变化的水彩 笔在反复涂鸦的时候除了容易戳出洞外其他没有任何优点。提供大一些的纸。 不要教孩子画形象形象,只是让孩子稍稍看一下就可以了。让孩子立刻回到原本的自 由绘画方式。 两岁 眼睛追随手的运动 开始试图用语言解释 绘画要点: 仍然不能让孩子画脸等形象 妈妈画形象给孩子看也不好 两岁半前 圆圈开始封口 手的功能的成熟过程是从肩到肘,从肘到手腕,最后从手腕到指尖。这个年

10、龄的孩子, 已经能用手指尖来捏东西了。“捏”这个动作,不是简单的用手握住,而是要把意识集中在 手的末端。 有意识地看,把意识集中在手的末端,不是简单的用眼睛去看,而是用眼睛去注视手 指末端的功能,这样用笔画线条时候,就能够一边谨慎小心地用眼睛观察指尖,一边来画画。 画画的行为,不仅需要手的功能,还要加上眼睛的功能。因此孩子不仅能够对比着已经画好 的线条和将要画的线条来画画,也能够目测线条的走向。 这正是培养孩子判断未来采取行动 的能力。和一岁相比,孩子取得了巨大进步。 两岁二至四个月, 孩子开始能够画单独的一根线条,即有始有终的一根线条,也就是说,孩子能够把线 条连接起来,让画出去的线条回到原

11、点。 这样画出的是一个封闭的圆圈,不仅需要手的功能, 还需要结合眼的功能,才能达到这个技术高度。 两岁半以后 对画加以解释说明 孩子的自主意识在萌芽,“我想” “我要”做什么的意识和要求,即使在日常 生活中也非常强烈的表现出来。孩子不但要求自己吃东西,自己脱内裤,甚至开始自己考虑 使用什么样的方式手段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这个时候孩子想画什么的意图和积极性被阻 碍,孩子就会强烈的反抗。 尊重孩子的这种心理,一个人怀着画画的热情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这个时候不要出手、多嘴进行干预。 用语言对线条进行解释说明,比如说这是个面包,这是个丸子。但是两岁的孩子最早 的解释和说明,在以后的时间里会发生变化,比

12、如开始孩子对妈妈解释这个圆圈是妈妈,当 面对爸爸,又回答是爸爸。这绝对不是在撒谎,不过是孩子会把画完的画看做那时刻最重要 的东西。越是脑海中对各种事物有丰富印象的孩子,越是有能力把一个圆圈想象成各种各样 的东西。千万不要无情的告诉孩子“这哪里是妈妈的样子,妈妈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不要 摧毁难能可贵的萌芽,反而去教孩子画事物的具体形象。 两岁绘画要点: 不要给孩子很多颜色,只提供一种他喜欢的颜色,最好是无色。绘画工具提供炭笔、 蜡笔(蜡质较硬的那一种),铅笔4B以上。不要给孩子提供那种水彩笔,毫无变化的水彩 笔在反复涂鸦的时候除了容易戳出洞外其他没有任何优点。提供大一些的纸。 让孩子回到画连续圆

13、圈的时期。妈妈可以喝孩子一起画着与两岁孩子相符的圆或者连 续圆圈给孩子看。 三岁 从一开始就给画赋予意义 绘画向作为人类的表现形式转变的分界线 三岁半前 有目的地动手画画,自始至终给画赋予同样的意义。 三岁左右,圆圈上画上点和横向的“头部人像”形象开始在孩子的画中出现,随后会 出现“头足人像”是孩子最开始画人物形象的画,用极具表征的手法实现现实生活事物的线 条,是三至四岁儿童绘画的显著特征。“头部人像”是这个时期,印象最深刻的“脸”。因此, 这个年龄段的绘画也被称为“表征主义时代”。 三岁左右的儿童绘画特征之一一一拟人化表现手法,把非人类的东西画的像人类一样 的表现手法”。 三岁半后 用许多圆

14、讲述故事,孩子给这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随便画的线条、圆圈赋予意义,手 按照这种意义来画,最终这些线条和圆圈变成了能够表达、象征孩子感受的东西。 绘画要点: 仍然不能教孩子画具体形象,不要让孩子画人脸、车、人物之类的东西。 要听孩子讲用很多的圆圈和线条画出来的画的内容。 用色指导从无色开始。 四岁 终于可以画出形象了 开始凭印象画画的时期 绘画作品中除了有头足人像,还出想了头体二足人像 绘画作品像商品目录一样,各种事物无次序排列 四岁前后 从头部人像到头足人像。发展的早一点的从三岁半开始,普遍情况是从四岁左右开始。 孩子在画头部的基础上画出手和脚,形成了所谓的“头足人像”。“头足人像”是孩子对什么

15、 是人类的认识过程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步认识这些失去、人类所具备的特征。 如果在这个时期成人交给孩子如何画画,就是剥夺了孩子认识事物的乐趣,甚至是挫 伤了孩子认识世界的积极性。 成人如果这样做就是阻碍了孩子成长为人的最重要的学习和发 展的能力。没有比这更严重的罪过了。 四岁的孩子,可以通过语言来描述画画的内容,并且结合脑海中的印象,画出多少有 点像样的形象来。 印象深刻的画的大,例如妈妈的嘴画的很大,孩子只是用绘画来表现,妈妈是个爱唠 叨,用嘴训斥自己,时而亲切,孩子会捕捉到并存在于内心的事情。希望妈妈不要说“啊! 我的嘴没有那么大呀! ” 不要把孩子的画和大人的画用同样的标准来评价,

16、必须承认,孩子的画是用来反映村 子于孩子内心的真实东西。只要上前问问孩子“这个,是谁? ”就够了。 四岁半后 从四岁开始不到五岁的时期,孩子喜欢在一张纸上画出各种各样的形象。其中有同一 形象反复出现的情况, 有点像商品目录一样, 排列着形形色色的图案的情况出现。这种表达 方式我们称为罗列表达。 从四岁半开始到五岁的时期,孩子会画出一个四方的线把家里家外、船里船外区分开 来,这是孩子条理性表达方式在逐步提高的表现。 把时间的流逝在同一画面,同时表达出来的方式我们称为同存表达,这种表达方式在 四岁至七岁孩子的画中经常可以看到。 四岁儿童绘画要点: 给孩子不超过6种颜色。 准备马克笔、蜡笔、铅笔等等

17、。 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让孩子广交朋友、尽情玩耍。这样孩子绘画内容也会变得丰富 起来。 五岁 并不是把经历过的事情按照自己看到的样子画出来,而是把感兴趣的事情按照自己的 认识画出来。 开始给事物建立秩序,并开始出现“基地线” 能够把听到的事情在头脑里形成印象并画成画 五岁前后 能够抓住事物的特征及形象。五岁左右的孩子还明白了人是穿着衣服的,于是开始画 起了穿衣服的人物。 按照兴趣来画画,只按照自己认识到的去画他们感兴趣和关心的事物,所以有时尽管 知道人是长着耳朵的, 但是还会按照当时的兴趣不画耳朵。这种现象是四岁到八岁左右孩子 绘画的特点。称之为“感觉的写实主义”。这种倾向一直会持续到孩子九岁

18、左右的绘画转化 期。 五岁半后 基地线登场。基地线成为了把事物之间的关系转换至二维平面世界的秩序建立的基础, 从四岁到五岁的商品目录式的罗列(一维空间的并列表达方式),开始过渡到了“系列化的 表达方式”。 能够把对故事的印象画成一幅画,这也是五岁孩子的重要特征之一。对于培养五岁孩 子的绘画能力,丰富孩子的想象是十分重要的。 五岁儿童绘画要点 这个时期的孩子非常享受分区涂色的乐趣。给孩子准备12色的蜡笔或者其他绘画材料。 如果孩子喜欢用单色,也是可以的。和油画棒相比,还是给孩子用蜡质比较多、质地较硬的 蜡笔比较好。 画形象本身不是什么问题了,问题是孩子可能只画同样题材、内容、形式的画。倾听 孩子

19、们讲述他们绘画的故事,还要尽量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 六岁 坚决地使用利用基地线建立事物秩序的方式 开始能够做图案游戏,把事物做抽象化表达。 绘画要点 绝对不要用画的好、画的不好来评价孩子的画 重视和孩子之间的谈话,多问孩子画里画的是谁、在哪里、在干什么等 不要让孩子总看电视 把有趣的生活经历作为绘画的主题让孩子画出来 读回本给孩子听,讲民间传说或自己记忆中的故事给孩子听,时常让孩子把故事画出 来 在5岁半后开始画基地线,给事物建立秩序,形成了二维空间并列排列的表达方式。 所谓的基地线,孩子用水面的线、地面的线、山的轮廓线、房子里的一层二层之间的线等。 培养六岁孩子的绘画能力史,不可忽视的是图案

20、纹饰的绘画。把事物抽象化、图案化 的能力是书面语言(文字)的基础。 七八岁 基地线转变为水平线或地平线 开始分别从正面、侧面、背面三个角度画人物肖像 绘画要点 孩子的画逐渐变得让成人一看就能理解,成人要去体会孩子的心情,仔细欣赏孩子的 作品 孩子到了 7岁左右,与其说是用线条来画画,不如说是用线条围起来的面进行表达。 一旦开始从侧面画人物肖像,紧接着到了8岁左右,孩子就会开始画有动作的人物肖像。 九岁 开始追求画出眼睛见到的真实景象 绘画要点 当孩子对画画很着迷的时候,成人不要过于计较他的写实能力。对孩子横加干涉是没 有用的,不如和孩子一起动手吧 可以借家庭旅行的机会来一次亲子写生,或是和孩子

21、一起做贺年卡片,和孩子共同体 验亲子活动的乐趣 到了九岁,进入视觉写实主义时代,是孩子迈向成人阶段的第一步。 这个时期的孩子可以使用任何绘画工具。可以开始写生了! 就前面提到的不同年龄段的绘画特点,比较笼统的提出一些造型游戏,以便于更加立 体的了解颜色和材料,玩艺术! 玩色彩一一探索感性的斑斓世界 孩子们天生就是色彩大师,他们眼中的世界五彩缤纷,孩子们的用色很大胆,常常让 我们惊讶。色彩是直接影响心灵的力量,感情越丰富,对色彩的感觉就敏锐。 孩子们都喜欢玩颜色,因为色彩的性质跟水很相视,是无形的、可以流动的,这让他 们很轻松、很自由,不受约束的感受色彩之间的晕染关系。 刚开始玩颜色,只需要给孩

22、子两个颜色,比如他们自己喜欢的两个颜色,然后混合, 和孩子一起观察颜色的变化;再选两个颜色(至少有一个是前一次没有选的颜色),然后混 色,会发现和刚才混出来的颜色不一样;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会逐渐发现规律,红色+黄 色=橙色,黄色+蓝色=绿色,这里的绿色就是黄色和蓝色的间色,但是我不会告诉孩子们 间 色”这个概念,但是会跟家长沟通,告诉家长玩颜色的过程和其中的原理,这样,在家里家 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颜色。 随着玩颜色的逐渐深入,孩子们会渐渐发现混色的过程很有趣,比如自己和另一个小 朋友都是用了红色和黄色混色,但混出来的颜色不一样,因为混入的颜色的量不同,这时我 就会提问,问他们混出来的颜色有

23、什么不同,孩子们会说哪个深一点,哪个浅一点,这种深 浅的变化就是“渐变色”。孩子们并不需要掌握这些名词和这些概念,他们只需要体会和感 受这个过程就非常开心,因为是自己在发现,形成感性的认识。 一般来说,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喜欢把他所有的颜色都混到一起,所以3岁之前给孩子 的颜色只要是红、黄、蓝这三原色就足够了,再大一点,加入黑色和白色,加入白色时孩子 们会特别惊喜,尤其是女孩子,因为这时候他们最爱的粉色就出现了,加入白色,颜色就越 来越亮,加入黑色,颜色就越来越暗。明暗的概念也出来了。 为什么色彩这么重要,色彩对孩子有什么益处?玩填色游戏的方法好不好?千万不要 让孩子填色,给那些固定的图形填色,

24、会禁锢孩子的思维, 跟玩颜色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方式 南辕北辙。美丽的色彩可以刺激孩子的视觉的发展,引起孩子认知事物的兴趣, 产生探索的 欲望。 和孩子一起玩颜色的时候,提供给孩子的材料必须是能够混色的,像常见的水彩笔是 不能混色的。而水彩就是很好的混色材料,每次混色之后孩子都要清洗笔,吸干水分,然后 再混色,这个过程掌握的好的孩子混出来的颜色很干净,孩子也体会到不同的过程会带来不 同的结果,享受成就感。 比如:沥水器画、刀叉画、橡皮头画、蔬菜画、纸板刮画、染纸画、喷画 玩材料触摸让认知变立体 触觉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感受,是通过皮肤上的神经来接受外界的温度、湿 度、压力、痛痒、质感等刺激之后产生的一种感觉。 6岁之前的孩子,触觉的发展尤为重要。触觉的探索为儿童的想象力插上翅膀,让他们 对世界的认识更加立体、更加形象。 孩子们积极、好奇,渴望参加活动,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兴趣,他们会摸摸这儿,碰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