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方法练习八法_第1页
针灸方法练习八法_第2页
针灸方法练习八法_第3页
针灸方法练习八法_第4页
针灸方法练习八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针灸方法练习八法 针灸 , 针刺方法 作者:侯书伟 胡志强 中国针灸 年 6 期(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济南 250011) 摘 要 自创 针刺方法练习八式 ,包括直刺、 斜刺、 平刺、 上刺、 旋后位刺、 双手直刺等法。所设各式充分考虑到人体各部穴位、患者各 种体位、医生各种手法等不同 ,贴近临床教学 ,适应临床需要 , 练习强度大 ,实际效果明显。介绍了可保证练习质量,解除手部疲劳 ,增强手指、 手腕柔韧性的辅助手法。 与传统方法比较 , 本法可明显提高指、腕力及针刺技能。主题词 刺法 教育 ,针灸 教学方法针刺的临床疗效与针法密切相关。 传统的 纸垫练针法 棉球练针法 虽有较强的实用

2、性 ,但亦有明显的局限性 ,已不能 完全适应临床的需要。 针对此问题 ,笔者在教学及临床带教中 总结出了针法练习法 ,现介绍如下。1 基本手法1.1 直刺式 (一式 )左手五指伸直 ,掌指关节屈曲成 90 度,将手置于床面或大 腿上(端坐位 ,以下各式皆持此体位 ),使手掌与床面成 90 度;右 手拇、食指捏紧呈持针状 ,其余三指自然伸直 (以下此姿势称 持针位 ) 。将右手拇、 食、中指紧靠在左手掌大、 小鱼际之间。 然后右手拇、食指上下移动,呈针刺状运动,开始时针刺频 率较慢,力量较小,逐渐加快频率,加大用力。注意:进针前右 手腕稍向上提,针刺时应由手腕发力,拇、食指随即用力;进 针的幅度

3、不宜过大,以不超过1 cm为宜,每次练习200300 次。该法是为四肢、躯干部肌肉较丰厚处需直刺的穴位而设 , 如合谷、足三里、关元、大肠俞等。1.2 斜刺式(二式)左手姿势同一式,右手呈持针位。将右手掌心向左平放在 左手25指上,右手中指端顶在左手劳宫穴上。然后做侧向针刺动作,针刺的频率、力度同一式。注意:进针时应由拇、食指发力,手腕自然用力、轻微屈伸予以配合;进针幅度 约0.5 cm,每次练习200300次。该法是为体侧的穴位而设,如平卧位时的消泺、会、风市、丰隆及需要平刺、斜刺的穴 位。1.3夹针平刺式(三式)左手握拳,将拳的第一节指骨面平放在床面或大腿上,使掌背与床面成6070度;右手

4、呈持针位,掌心向下平放在左手 掌背上。然后紧贴掌背做针刺动作,针刺的频率较一式慢, 力度稍大。注意:进针时应由拇指、食指、手腕同时发力;进针运动从小鱼际侧开始,逐渐向第一掌骨移动,然后回到小 鱼际,周而复始,以体会不同方向、不同平面进针时的感觉;进针幅度较大,约1.52 cm,每次练习100200次。该法是 为头部穴位而设,如百会、通天、率谷等。1.4平刺式(四式)左手五指伸直、分开,平放在床面或大腿上;右手呈持针 位,将中指端顶在左手4,5指指缝中的赤白肉际,中指与床面成15度。然后做侧向针刺动作濒率同一式,力度稍小。注 意:针刺时应由拇指、食指、手腕同时发力;进针运动从4,5 指指缝开始,

5、1020次后移至3,4指指缝,再至2,3指指缝,然 后回到4,5指指缝重新开始;进针幅度较小,约0.5 cm,每次练 习200300次。该法是为八邪、八风,以及印堂、迎香、地 仓等需要平、斜刺的穴位而设。1.5 双手直刺式(五式)右手呈持针位,中指与床面或大腿上面成90度,指端顶在床面上,如床面过硬,可在床面与中指端之间垫一软垫;左手拇、食指呈捏持状平放在床面上,拇、食指指端紧靠在右手中 指的指肚上,体会右手拇、食指捏持针柄,左手拇、食指捏持针身的感觉。然后双手拇、食指做垂直向针刺动作,针刺的频率、力度同一式。注意:针刺时两手的频率、力度完全 一致;进针幅度约11.5 cm;进针前右手腕轻微上

6、提,然后 发力下刺,双手拇、食指随即用力,每次练习200300次。该 法是为皮肤比较厚韧部位的穴位而设,如定喘、肩中俞及项部、腰背部夹脊穴等。1.6 旋后位刺式(六式)左手自然屈曲,手腕顺时针旋转到极限,将手放在床面上 或两腿之间(两腿并拢);右手呈持针位,中指顶在左手掌少府 穴上。然后右手拇、食指做右后向的”针刺运动,针刺的频率、力度同一式。注意:右手腕与右手拇、食指同时发力 ;进 针幅度约1.5 cm,每次练习100200次。该法是为由于患者 体位所限,医生持针手需在旋后位进针时而设。1.7 上刺式(七式)左手五指伸直,掌指关节屈曲成90度,将食、中、无名指 顶在床面或大腿上,并与床面成9

7、0度;右手呈持针位,将右手 中指顶在左手劳宫穴上。然后右手拇、食指做垂直状向上”针刺运动,针刺的频率、力度同一式。注意:右手针刺时左手应稍用力下压,以避免左手掌在针刺时过度上下移动; 针刺时由拇、食指发力,手腕轻微屈伸与之配合;进针幅度 约1 cm,每次练习100次。该法是为在某些体位医生需向上 针刺时而设,如患者坐位或俯伏坐位针刺运动区(顶颞前斜线)下点,又如患者仰卧位,膝关节屈曲针刺委阳、委中、承筋等。1.8纵横行针式(八式)右手五指自然屈曲,拇指肚靠在食指末节桡侧面,然后24指轻微屈伸,拇、食指呈捻针状运动,每次练习100200 次,注意拇、食指之间的摩擦力应较小,旨在练习行针的技巧,提

8、高行针的频率。然后拇、食指之间相互用力以增加摩擦系 数,继续练习100200次,旨在增加指力及行针时的力量。最 后右手五指自然伸直,拇、食指指肚轻触在一起,拇指沿食指 指肚到中指指肚做纵向捻针状运动 ,每次练习100200次,注 意”捻针频率宜快,力量宜小,旨在练习纵向行针的技巧,提高 纵向行针的频率。在基本手法练习过程中,右手要体会持针、进针的感觉,以提高练习效果。同时,在练习第二、四式过程中,随着进针 频率逐渐加快,进针力度逐渐加大,右手拇、食指持针的力量 (捏力)也要逐渐加大,以增加持针的力量,以防在需要捏持 针身针刺某些较厚韧部位的穴位时指力不够,导致针身”打滑。床面与凳面等高时练习效

9、果最佳。2辅助手法辅助手法练习可作为基本手法练习的准备活动,以增加手指、手腕的柔韧性和灵活性。亦可在基本手法练习过程中 与其反复交替使用,解除手部疲劳、僵硬,保证练习顺利进行, 提高练习效果。2.1双手五指自然伸直,双手腕同时做顺时针和逆时针 旋转各4次,然后换向再做4次,注意手腕旋转应自然,不需过 度用力。2.2双手五指自然伸直,两手虎口处相互交叉(左手拇指 在上),右腕屈曲,左手轻推,使右手拇指靠近前臂内侧面,然后左手有节奏的推压右手拇指,每次练习16次。左手用力应由 轻到重,以右手拇指能耐受为度,不可过度用力,以免拉伤拇长、短伸肌腱和拇长展肌腱2.3右手五指伸直,左手24指屈曲,握住右手

10、24指 上部,左手前推,使右手腕、右手掌指关节背伸,然后放松,每次 练习16次。左手推力以后手能耐受为度。2.4双手五指自然伸直,十指指肚顶靠在一起,双手相互 推压,使十指背伸,然后放松,每次练习16次。推压用力由轻到 重,不可过度用力。2.5双手五指自然伸直,十指交叉顶靠在一起,双手腕配 合做纵向向前旋转 8次,再反方向(向后)旋转8次。然后双手 腕反转,掌心向前,双肘关节伸直向前推顶,再屈曲肘关节,每次练习8次。2.6右手五指并拢、自然伸直、掌心向下,左手拇、食指指肚相向,轻轻捏住右手拇指,由指尖向第一掌骨手腕端推 擦16次。然后右手掌翻转,掌心向上,左手拇、食指捏住右手食指端,由指端经手

11、掌向手腕推擦 左手拇指、其余四指捏住右手腕 到肘窝时,右肘关节顺势屈曲伸直 及推擦用力可稍大,但应以右手、16次,依次做到小指。最后,由手腕部向肘窝推擦,推擦1次,连做4次。左手捏持前臂感觉舒适无痛为度。该节练习完毕时,右手掌应有热感,若无热感可增加推擦次数。3结语针刺操作以指力、腕力、技巧为本。传统练针法虽可使初学者体会持针、进针、行针的感觉,具备最基本的针刺、行针技能,但在提高指力、腕力、技巧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与 传统方法比较,本练习法有以下特点:指、腕力提高迅速、 明显,高质量完成1次本法练习,需做各种方向的针刺、行针 动作2000次左右,耗时约30 min,其运动量之大绝非传统方 法

12、可比,几乎达到指、腕力量的极限,这是迅速提高指、腕力的前提和保证。全面提高练习者的针刺技能(巧):本法所设各式考虑到了人体各部穴位、患者各种体位、医生各种手位 等,通过练习可全面提高在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部位进行针刺及行针的能力和技巧,使进针轻巧有力,行针缓急有度 得气迅速,疗效提高。该法简便易学,若坚持练习,可使针刺技能在较短时间内得 到明显提高。针灸手法练习次第谈所论不同次第练习方法,确有助于针灸水平提高不知道这位张老师是哪里的,但所论不同次第练习方 法,确有助于针灸水平提高。本篇博文是在网上无意中发现的,也是被别人转载过 的,无法知会作者,但看字里行间,透露着对中医针灸无限 的感情。

13、我也喜欢针灸,转载此文也是希望通过张老师的教 诲能够进一步使中国针灸发扬光大!圣念慈悯,欲济群生,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先究病 源,后攻穴道,随手见功,应针取效。针经素难,立理玄微; 历代志士,传技神机。夫针之要,易陈难入,至道渊深,得 之者希。然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今 九针之用,毫针最广。以之为例,本灵素,参歌赋,述古今 之言,阐针刺手法练习次第, 期达针道之幽深,得技之工巧。一曰治神。针有悬布天下者五, 其一曰治神,二曰知 养身,此其本也。刺法有全神养真之旨,修真之道,修养和 神,道贵常存,补神固根,精气不散,神守不分。至真之要, 在乎天玄,神守天息,复入本元。练功之法,

14、或安静的坐, 或站桩,或习内家拳术,以养浩然正气,历家各有诀妙,学 人应选当机者。吾以陈氏太极拳入道,学自济南铗简斋主人。 更要知止定静,意诚心正,修身明德。行住坐卧,刻刻摄心, 去骄躁浮华,嗜欲忧患。厚德载物,心气平和,心主既明, 十二官安,神治身养,可以为针。或曰此步为功夫在心。由 此方可持针调气,守机守神,得道之真。二曰捻指。气充身养,心神得治,此谓得本。再专捻 指,始为运针之基。空手捻指,法有多端。可拇食中指,大 指进退;亦可如赤凤迎源,展翅飞旋;又可如运头针之状, 食指捻转。捻指之要,治神为先,运气到指,体悟捻指力度、 幅度,频率、耐久,使指感遂心。既可专练,定出时候,端 身治神,意

15、气通指;又可散练,行住坐卧,不费功夫,公交 车上,步行途中,闲聊之际,看电视时,练于不觉,其乐融融。或曰此步为功夫到指。此法不独助于针道,亦助于平脉 辨证,推拿按摩,点穴闭脉,擒拿摔打诸术。然此步不离治神,为治神到指,左右手同。三曰捻针。治神到指,指遂于心。今再持针,治神到 针,使针遂心,又分次第,左右手同。其一曰空捻针。持针 捻转如捻指时,体悟手指对针柄之控制, 捻针之力度、幅度, 频率及持久。彭静山针灸秘验,捻转幅度小到5,岂是 粗工所能。吾同学好友洪某,福州人氏,传练捻针幅度一法: 将一纸屑或棉条缠于针尾,捻针能显转动之角度。久久手指 与针柄合一,或曰功到针柄,不离治神,亦可谓治神到针柄

16、。 其二曰捻针钻物。承淡安针灸选集载乃盈公针钻陈账本, 神针黄石屏传针钻泥墙术。针灸秘验特制棉花练针枕。为习方便,可备废旧书本,或报纸折叠一摞。端身治神,悬 肘悬腕,拇食中三指正指持针于身体中线前,鼻尖正对,两 目之间,上下进退,轻重速缓,力由针柄至针尖,体悟针体 之弹性,力度、角度、速度、幅度,可控几何?由粗到细, 由短到长,尽尽针体之性,或曰功到针体。不离治神,或曰 治神到针体,要手如握虎,势若擒龙,如临深渊,神无营于 众物。能尽针体之性,进针攻穴无碍矣,守机守神,催气补 泻功成矣。若觉钻纸意未尽,不便找泥墙,捻针钻木又何妨? 吾曾将针柄捻散,将锈柄捻新。其三曰捻物辅助。平时行住 坐卧,持

17、针不便,可捻指捻线,捻一切方便小物,以助功夫。四曰轻刺。此步再作提高,专练针尖之体悟,左右手 同。针灸秘验载四步水面练功法,虽善却不便。借鉴其 意,吾传一法,至简至便。取薄纸一张,略将边、角折叠后 扣放桌面,自是与桌面有悬空处。或将薄纸一片,一端夹书 中,一端探出悬空。端身治神,悬肘悬腕,正指直刺,针尖 触纸片悬空处,不使针尖穿透纸片,使纸形变尽量小。体悟 针尖与纸片间之相互作用,要如临深渊,心无外募,神无营 于众物,一羽不能加,虫蝇不能落,睁眼闭目,慎守勿失。 先将针尖触纸体悟,再缓刺触纸体悟,再可速刺触纸体悟, 先睁眼,再闭目,均了然于心。至此,可谓功夫到针尖,治 神到针尖。毛刺半刺赖此,

18、守机守神,运针催气补泻之功更 上一乘矣。五曰速刺。此步专速刺练准, 左右手同。或曰治神之 功到针穴。练习之法,彭静山眼针疗法有论,今借鉴简 易之。取字纸一片,蒙于瓶口、空盒口上,选一字笔划交叉 处,或选一标点如豆句号。 目标既定,端身治神,不存犹豫, 出针速刺,即使不中,亦不太偏,久久功成,发必中的。先 专刺一处练习,再随时选定刺处,立时出针速刺,如射击移 动靶或飞碟类,力求中的。此法结合轻重深浅,自是妙用无 穷,例如用于眼睑速刺浅点,耳鼻指端速刺或放血,又若火 针攻穴绝技,皆可一针到位。五步功成,攻穴进针,法由心出,因人而异。总以持 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豪,属意 病者,审视血脉者,刺之无殆。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及与 两衡,神属勿去,知病存亡。身体各部,深浅轻重,速缓直 横,提插盘摇,弹刮震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