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加固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自编)_第1页
结构加固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自编)_第2页
结构加固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自编)_第3页
结构加固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自编)_第4页
结构加固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自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目 录 第一章 编制依据 . . 2 第二章 工程概况 . . 2 第三章 施工范围 . . 2 第四章 施工准备 . . 5 第五章 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 6 5.1 植筋工程 . . 6 5.2 混凝土柱增大截面工程 . 8 5.3 混凝土柱外包钢工程 . 9 第六章 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 12 . . 第一章编制依据 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GB50204-2015)。 2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550-2010) 3 中渝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技术洽商单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中渝国际都会(4#地块)项目总承包工程是一座包括大型商业、 写字楼、

2、中型商业、地下交通与车库、风情大道等在内的高标准大型城市综合体。 本工程地块南北长约 404m、东西宽约 210m,由 5 层地下室、裙楼和两栋 37 层写字楼组成,总建筑面积约 74 万,地下室建筑面积: 35 万平方米,地上分为大商业( 4-1A-a1 、 4-1A-a2 、4-1A-a3 )、超高层办公楼( 4-3C、 4-4D)和中型商业( 4-2B),大型商业约 15 万平米,中型商业约 2.7 万平米,办公楼约 22 万平米 ( 两栋)。 由于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较多,写字楼及大商业相应区域需采取加固措施, 且需加固的区域及点位相当分散、 加固形式多样, 包括植筋、混凝土柱增

3、大截面、 混凝土柱外包钢等,故编制此方案用以指导现场施工,若后续出现其他加固形式,需另行补充。 第三章施工范围 1 写字楼区域 B1 层 4-G4-F/4-254-30 区域由于设计变更01-06-C2-053 取消 6 根柱 子,相应首层梁截面及配筋修改,KL-X213 由 8001600mm改为 8002200mm,梁底筋增加 为 2532,KL-X214 由 8001000mm改为 8002200mm,梁底筋增加为 32 32。由于柱混凝 土已浇筑完毕, KL-X213、KL-X214 底筋需在支座处做植筋处理,如下图1 云线所示。 288.540( 结) 289.700( 结) 289

4、.700( 结) . . 图 1 写字楼区域梁植筋 植筋深度 400mmm,采用 A 级胶;梁下铁第一排植筋7 根,下铁第二排植筋4 根(外 侧),其余梁下铁钢筋伸至柱边。 2 4-4写字楼 B5 层消防水池池壁以及水池底板与剪力墙交接处,池壁及底板钢筋需 按构造要求通过植筋的方式与剪力墙墙体连接。底板及池壁钢筋如下图2 所示。 图 2 消防水池配筋大样 3 大商业 7 层草坡 (4-3)/(4-W)轴位置柱原设计没有预留梁钢筋, (4-2) 轴剪力墙部位 由于没有预留插筋, 墙体钢筋采用植筋处理, 植筋长度为 22d,采用 A 级胶,做抗拔实验。 4 大 商业7 层 草坡 (4-4)/(4-

5、V) (4-W) 轴 梁、 (4-4)/(4-U) (4-V) 轴 梁、 (4-4)/(4-Q) (4-Q) +4.15m 段梁采用植筋加固处理,如下图3。 . . 图3梁植筋 5 大商业 7 层变更( S-A-032)后,在原结构基础上新增柱,平面如图4,具体加固 做法见图 5。 图 4新增柱平面图 . . 图 5柱子根部加固做法大样 第四章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 组织专业加固单位进场施工,就相应设计变更及图纸对主要施工人员进行全面交底, 明确加固规范要求的标准和施工验收标准以及设计对构件质量的要求。 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资料和检验记录并及时收集整理上述资料,以保证资料的及时、 准确、完整

6、。派出具有丰富施工管理经验的项目经理,项目经理会组织专业施工员,质检 员,安全员及熟练的各专业加固施工班组组成项目部。 施工队伍按要求配置兼职质检员进行质量的过程控制,所有产品要在质量控制标准内 施工。 项目部加强对加固区域的质量控制,并且组织专职人员进行验收和检查。 4.2 材料准备 材料的种类及数量需根据后期结构形式是否继续改变而做相应的调整 4.2-1材料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需对结构胶做粘结强度、耐长 1 植筋胶(慧鱼进口 A级胶 ) 支 100 期应力、耐湿热老化性能等取 样复验 2 环氧树脂灌浆料 M3 15 3 钢筋 T 0.5 4 角钢 806 T 0.3 . .

7、. . 5 箍板 506 T 0.3 6 加强箍板 806 T 0.3 7 混凝土 M3 20 砼强度见变更及图纸 4.3 机具准备 下表为主要工具设备配置表: 4.2-2设备配置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电焊机 台 3 2 砂轮机 台 4 3 电锤 台 8 4 台钻 台 2 5 切割机 台 3 6 振动器 台 2 7 氧气、乙炔 套 1 8 空压机 台 2 9 圆盘锯 台 1 第五章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5.1 植筋工程 5.1.1工艺流程 5.1-1流程图 5.1.2施工工序 1 定位、钻孔 剔打需要植筋的面砼, 直至原构件露出主筋, 之后标出钻孔位置,保证植筋间距, 确定好

8、钻孔位置后根据植筋的钢筋直径需要选用合适的开孔机具, 钻头直径适量调整, 一般 . . 比所植钢筋直径大4mm,钻孔深度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施工。实际操作根据孔径和对应深度 进行钻孔,经检查满足要求即可终孔。 孔道完成后应及时会同甲方、设计单位、监理人员对孔道、孔径、深度、位置等方面 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2 清孔 钻孔完成后,用空压机将孔内灰尘清理干净,并用棉丝擦拭孔壁两次, 要作到三吹两 刷,即吹孔三次、清刷两次。清刷完毕后,最后用脱脂棉丝蘸专用洗涤剂擦拭两次,清刷 孔洞内壁,使孔洞内最终达到清洁干燥。 清孔后用干净棉丝将清洁过的孔封堵严密,以防有灰尘和异物落入。 3 钢筋清理

9、 1) 锚固用钢筋必须做好除锈清理,除锈长度大于锚固长度5 左右,锚固用钢筋的 型号、规格要严格按图纸设计要求选用。 2) 用钢丝刷将除锈清理长度范围内的钢筋表面打打磨出光泽。 3) 将所有处理完的钢筋码放整齐,现场负责人检查清理工作,请监理验收。 4 配胶 配胶应用精确的计量工具, 称量器具应干净, 配制完毕后清洗干净, 胶粘剂在未混合 前,不会固化;一旦混合后,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出现水凝胶现象,并很快固化,所以一 次配胶量不宜过多, 以免时间过长粘胶变质影响施工和粘胶质量,一般一次配制的结构胶 要在 30 分钟内用完,配合比按厂家使用说明书计量配制。 5 注胶 将装上静力混合管的胶罐放入注

10、射枪,插入孔底,边注射,边往上提, 注胶量以钢筋 插入后锚固胶将孔内填满,锚固胶从孔内溢出为准。 6 插筋锚固 根据植入深度, 在处理好的钢筋除锈端做明显标记,然后插向孔洞, 一边插一边向同 一方向缓慢旋转,直至到达孔洞底部为止,此时应有锚固胶从孔洞内溢出。 7 钢筋绑扎:待锚固钢筋固化后按设计要求绑扎。 8 成品保护: 对埋植好的钢筋应做好保护工作,常温下24 小时以内不得扰动,以防在锚固用胶固 化时间内,钢筋被摇摆或碰撞。若低于15时,采取人工加温。 9 验收: . . 埋植工作完成后, 现场负责人按部位请甲方、 监理、设计及质检相关部门对植筋质量 进行检查验收,检测待植筋胶达到固化时间的

11、当天进行拉拔试验,并做好拉拔试验记录。 5.2 混凝土柱增大截面工程 5.2.1施工工艺 施工放线清理、修整原结构柱原结构柱表面凿毛加固柱周围楼板开洞植筋成 孔涂刷结构界面胶钢筋制作、安装模板安装灌浆料及养护模板拆除检查、验 收 5.2.2工艺要求 1 定位放线 按设计要求,根据图纸对所需增大截面的各边进行定位放线,必要时需搭设脚手架以 便于施工。 2 清理、修整、凿毛原结构柱 原有楼板开洞对原混凝土结构柱的表面, 先清除被加固柱表面的剥落、 疏松、腐蚀等劣化混凝土。 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凿毛或打成沟槽, 凿毛深度达混凝土基层新面。 采用砂轮 打磨的沟槽方向尽量垂直于构件受力方向,深度约为 4-6

12、mm,间距不应大于箍筋间距或150mm。采用三面或四面新浇筑混凝土外包柱子时,应凿除柱截面的棱角。 为增强新旧混凝土的粘结能力,结合面凿毛后应用空气压缩机吹净表面浮灰。 3 安装新增钢筋并与原钢筋、箍筋连接 钢筋要求:钢筋有出厂质量保证书和试验报告书,按规定取样做力学性能试验和焊接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钢筋加工: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要求完成钢筋翻译工作,确定所采用的钢筋型号、 规格、下料长度、所形成钢筋形状、钢筋所使用的部位根数。 再由现场钢筋工根据翻样单 确定成形钢筋, 在成形钢筋过程中, 质检员要随时检查成形钢筋是否合格,不合格者坚决 返工。 钢筋连接:工程中新增受力钢筋保护层,受力钢筋在加

13、固楼层范围内通长设置,中间不得断开。新增受力钢筋上下两端弯折后与原柱纵向受力钢筋焊接。 4 涂刷结构界面胶 涂刷结构界面胶前,确保构件表面干燥、无油污、对原构件基层界面处理质量进行复查。 . . 原构件混凝土的界面,按设计图纸的相关要求涂刷结构界面胶,界面胶的涂刷方法及质量要求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5 模板工程 模板安装:根据模板方案要求进行模板安装。 根据施工条件及设计尺寸进行模板放样,施工前制定合理的支持体系;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好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模板支撑的搭设不能影响原结构的安全,便于施工操作、拆卸;模板与原构件的搭接周边应封闭严密,防止浆液外漏。 混凝土浇筑进料口设置在便于操作

14、的部位,并和排气孔对称布置。 6 浇筑灌浆料 灌浆料制备:灌浆料搅拌时严格按照厂家提供的配合比用水量加水、搅拌均匀、无浮浆即可使用。搅拌用水必须采用饮用水。 浇筑:浇筑前,对原结构进行凿毛清洗处理。清洗完毕后,与原混凝土接头的地方涂刷水泥净浆作为界面剂。 柱扩大截面浇筑混凝土时, 在柱与楼板四周凿出与扩大截面尺寸相同的缺口, 以方便钢筋绑扎和浇筑混凝土。 柱扩大截面加固时, 由于模板与原混凝土之间空隙较小, 从上浇筑时很难保证浇筑密实, 对此,我们将采用在柱模板中间位置开一个浇筑口,采用模板面层外振捣工艺。 振捣完毕后,封堵此浇筑口。在楼板顶部的开口灌入浆料。 养护:浇筑浆料后,在 12 小时

15、以内对其进行覆盖、保湿、养护,开始养护;经常洒水使其保持湿润, 采用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等拌制的混凝土, 养护时间不少于 7 天。对掺用缓凝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 天。 7 质量检查、验收 新增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以标准养护和同条件养护下的抗压强度试块测定数据作为验收依据。 增大截面加固工程新增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及影响结构安全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当设计对新、旧混凝土粘结强度有复验要求时,进行新、旧混凝土正拉粘结强度的见证抽样检验。其检验结果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的规定。 5.3 混凝土柱外

16、包钢工程 . . 本工程有二根柱采用外包型钢加固、其型钢为L806,箍板为 -50 6,加强箍板为 -80 6。 5.3.1工艺流程 脚手架搭设混凝土表面处理钢材表面处理混凝土及钢材表面清洁角钢定位贴合 于混凝土表面角钢四周焊接箍板粘钢结构胶配置采用专用压胶机将灌注式粘钢胶 压入角钢内结构胶固化现场检验 5.3.2工艺要求 1 混凝土和角钢表面处理 混凝土表面处理: 先用凿子将混凝土表面大致凿平整, 再用钢丝刷将表面松散浮渣刷去,然后用砂轮机将混凝土表面打磨平整, 并用水清洗干净, 待完全干燥后再用工业酒精擦拭表面。 对很旧很脏的砼构件的粘贴面, 应先用硬毛刷沾高效洗涤剂, 刷除表面的油垢污染

17、物,后凿去风化疏松层碳化锈裂层, 再对粘贴面进行打磨, 除去 23mm厚表层,直至完全露出新面,并用无油压缩空气吹除粉粒。 处理后若表面严重凹凸不平, 可用环氧树脂砂浆修补。 如果砼表面不是很旧很脏, 则可直接对粘合面进行打磨, 去掉 12mm厚表层,将粉尘清洁干净,用脱脂棉沾丙酮擦拭表面即可。 对于新砼表面, 先用钢丝刷将表面松散浮渣刷去, 再用硬毛刷沾洗涤剂刷表面, 或用清水冲洗,待完全干后即可。 对于湿度较大的砼构件或龄期在 3 个月的砼构件, 因一般树脂类胶粘剂在潮湿的基层上粘结强度会大幅度降低, 故除满足上述要求外, 尚需进行人工干燥处理。 2 钢材表面处理: 钢材表面须进行除锈和粗

18、糙处理, 先对钢板表面用砂轮机带钢丝刷进行打磨, 除去铁锈,直到露出金属光泽, 然后再用砂轮片打磨粗糙,其粗糙度越大越好,打磨纹路与角钢受力方向垂直,最后用脱脂沾工业酒精擦拭干净。 对于角钢粘合面,应根据角钢锈蚀程度,分别按以下两种方法处理: 钢材未生锈或轻微生锈,可用喷砂、砂布、砂轮打磨,直至出现金属光泽。打磨粗糙程度越大越好,打磨纹路尽量与钢板受力方向垂直,用丙酮擦拭干净。 若钢材锈蚀严重,须先用适度盐酸浸泡 20min,使锈层脱落,再用石灰水冲洗,中和酸离子,用砂轮打磨出纹道。 . . 3 粘钢处混凝土面出现不密实或缺陷部位采取专用结构修补胶进行修补。 4 角钢固定 按设计要求的尺寸将角

19、钢固定于混凝土表面,角钢与混凝土表面之间预留35mm空 隙,以便结构胶与混凝土之间具有粘结强度;角钢中部两侧预留灌胶嘴。 5 扁钢箍板焊接 角钢固定好后应立即将扁条箍板按设计要求的尺寸焊接在钢板上将框架柱(梁)四角 连成整体。 6 角钢周边封边 角钢及扁钢箍板安装好后采用封边胶将角钢周边进行封闭处,理,注意角钢顶部不能 进行封闭,以便灌胶时进行空气排除。 7 配胶 采用专用灌注式粘钢结构胶按规定的比例将甲、 乙组分进行配制, 须在使用现场临时配制。配制时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 但由于胶的时限性很强, 使用前还应进行现场试配,选择各项力学指标均为最优的配比。按选定配比称量, 将甲、乙两组分倒入干净容器,按同一方向搅拌,直至色泽完全均匀为止。 8 压力注浆 将配制好的结构胶注入灌胶机容器内, 连接预留好的灌胶口, 采用小型空气压缩机将结构胶压入角钢内。 压胶时气压不能过大, 以防止胀漏等现象发生, 灌胶过程注意观察角 钢顶部,若发现顶部出现溢胶,则表示结构结构胶以注满,静置 3%分钟后观察角钢顶部胶液变化,若发现胶液下沉,应补加灌胶。 9 固化 目前的结构胶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