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鸟教学设计(共4篇)_第1页
灰椋鸟教学设计(共4篇)_第2页
灰椋鸟教学设计(共4篇)_第3页
灰椋鸟教学设计(共4篇)_第4页
灰椋鸟教学设计(共4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灰椋鸟教学设计(共4篇) 第1篇:灰椋鸟教学设计灰椋鸟教学设计目录一、背景分析3二、教学目标4三、教学重点、难点4四、教学方法4五、教学准备4六、教学过程4七、作业布置8八、板书设计8九、教学反思8十、参考文献9灰椋鸟教学设计一、背景分析(一)设计理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能采用说教的方式,而是应该精心选择阅读、表达的内容,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方式,予以学生正确的引导和能力强化,做到语言的积累和熟练运用。强调了阅读对于小学儿童的重要性,要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教师要做的是结合课标要求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经验并且让其通过小组讨论,加强学生之间合作学_的能力。本课

2、教学设计中,我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结合现代课标倡导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阅读、感悟、讨论、合作、想象等走进文本,走进情景,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达到思想和情感的融合。(二)教材分析灰椋鸟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文艺性散文,并非一般的常识性文章。该单元的主题侧重于“人与自然”。该文的作者徐秀娟是盐城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她为了寻找一只失散的丹顶鹤,不幸陷入沼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一个真实的故事就是艺术家为她谱写的歌曲。本文紧扣“人与自然”的单元主题,通过作者之笔将自然与人类之间和谐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且文章在语言积累,阅读理解方面都

3、能围绕着五年级学生的语文学_情况编写,对学生的语文学_和情感的发展很有帮助。(三)学生分析本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其理解能力已经达到相应水平。学生可以通过反复朗读具体的语言文字,借助想象初步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但对于未亲眼目睹切身感受群鸟归林的学生来说,单单是课文中表达感受的词句还是缺乏感染力,再加上部分学生对于非趣味故事性文章的阅读理解力不足,无法真切的唤起内心深处爱鸟护鸟的情结,体会作者真实的心灵感受。因此,我借助多媒体结合教学给学生提供图文,渲染意2 境,再现情景,让孩子们置身于美的情境之中,挖掘潜伏在文章语言深处的韵味,让学生体味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自觉爱护一切生灵

4、。(四)条件分析首先,我所施教的学校重视小学生的课堂教学效果,各项教学设施较为完善;其次,学生在条件相对优越的课堂上初步形成了愉快学_、自主探究的良好学_惯;最后基于我对本篇课文对学生情感、认知各方面能力的训练设计了较符合条件及要求的教学设计。(五)小结基于以上对教材、学生及条件等各方面的分析,我做出了较为精细的,紧扣语文学_的教学设计,其中力图以“美”为关键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发现,不断推进,透过作者细腻而生动的描述,在语词的深处,挖掘文本鲜活的内涵,使之成为学生内心呼之欲出的情思与感动。这节课我打算采用“引导入境 自我感知”的导入模式,立足文本,着重于自主学_。紧扣重点段落,通过生动活

5、泼的图片、适时的问题引导等,创设出可感可触的情境,有效引导学生阅读感悟,吟读品味,达到语言的积累和心灵的熏陶。本课共分为两个课时来完成,这次主要针对第二课时进行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学_重点段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情感线索; 2.通过品味重点词句、自主学_、话题讨论、合作探究等,指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和合作学_的能力;3.形成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敬仰之情。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正确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从课文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情景的语句中,充分发挥想象,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完成一定的语言积累。

6、2.教学难点:领悟“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爱鸟、护鸟以及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方法 1.教法:基于本篇课文文艺性散文的特性和五年级学生自身学_的特点,主要以“激发兴趣法”、“引导体验法”、“反复揣摩法”和“总结延伸法”这一系列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合理掌握、运用语言,带领他们进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2.学法:学生学_该类寓情于景的散文,最重要的是通过感受景物的外在魅力进而感悟到真正蕴含其中的感情。所以主要以“圈点勾画法”、“小组合作法”、“品读感悟法”、“交流讨论法”等进行学_。 五、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提前复_第一课时生字词、预_课文2.教

7、师准备:搜集灰椋鸟的相关常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话题导入,言说“美”1.同学们你们觉得小鸟可爱么?你们喜欢它们吗?一起聊聊鸟儿:你见过哪些鸟?什么颜色?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当时是什么情形?2.鸟有这么多种,同学们见过灰椋鸟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看看灰椋鸟。(板书:“灰椋鸟” 注意“椋”的字形和读音 生齐读课题)3.多媒体出示灰椋鸟的图片,谁能来描绘一下灰椋鸟圈出关键词。读完之后说出你的感受?“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

8、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交流: (1)那些词能让你感受到鸟儿归林的画面?(排空而至、浩浩荡荡.) (2)谁能把这“壮观”的气势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指名读)(3)读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从“整群整群”、“数百米长”、“巨大”、“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等词语,感受灰椋鸟归林的恢宏气势。)(4)此时作者不仅看到了灰椋鸟归林的壮观情景,耳畔还响起了他们活泼欢快的叫声。他听到了什么?“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5)鸟儿会说话吗?

9、这里作者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鸟当作人来写了?你会用这样拟人的修辞手法吗?试着说一说,写一写。 这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使语言更生动,更活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自己是只归林的鸟会说些什么?5 (6)什么是“倾诉”?你一般会跟谁倾诉心里话?(7)“呼唤”和“应和”(情境对话,师扮演灰椋鸟的父或者母,呼唤儿女,或者师扮演先回来的灰椋鸟,呼唤同伴,生扮演儿女或者朋友“应和”,借此理解“呼唤”和“应和”的意思,体会“呼唤”和“应和”中的情趣。)(8)引导注意句子中分号的用法。设疑:分号处能不能用句号?(9)作者这样写鸟,给你什么感觉?作者竟然能知道鸟儿在说话,是不是有特殊的本领呢?(小结:只有人们

10、心中有爱的存在,眼里的这些生命才有了灵性。鸟儿归林时的温馨场面,让人感受到一种美,一种和谐美。 )3.学_鸟儿闹林的内容,引导品读,感受作者的喜爱之情。(1)读课文第五节,找出自己喜爱的词句,说说理由。(2)出示要求:读: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写鸟的句子;品:说说自己喜欢这些句子的理由,也可以在空白处写写批注。(3)读课文,不想早安眠的灰椋鸟都在干什么?(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4)还记得文章一开始灰椋鸟的样子吗?引读: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

11、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此时的灰椋鸟怎么变成了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好好读读这一句。(把灰椋鸟比作少女,“女子”为“好”,少女又是女子最美妙的年龄,“少女”合之即为“妙”。这少女穿着节日的盛装,翩翩起舞,是言鸟之“好看”。)“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5)自由读,谈谈感受。(6) 这句话是怎么写灰椋鸟的叫声的?(打比方;句式整齐,又错落有致。出示诗歌排列的句子,一齐读。)(7)什么是“俱乐部”?作者用这个词,说明她感受到了鸟儿怎样的心情? (小结:灰椋鸟如此快乐而活泼,这小小的鸟的身上竟有如此蓬勃的活力,作

12、者在它6 们的身上,看到了一种美,一种活力的美。因为晚霞映红了天空,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也映红了灰椋鸟。灰椋鸟成了金红色的了;因为灰椋鸟这边的刚刚落在枝头上,那边的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很像跳舞;所以此时作者已经深深爱上了灰椋鸟,晚霞的美丽是大自然赋予了它的外观美,而作者的喜爱却赋予了灰椋鸟美丽的生命力。)(四)注重勾连,创生“美”。“在回来的路上,我想: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1)你被文章的画面感染了吗?说说你的感受,段落空白处写出你的感受;(2)作者也被这幅画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13、她说什么了 学生交流相机板书:归林壮观 热闹 过渡:作者的感情发生变化了吗?(生答)是什么让她改变了看法呢?三、品读感悟(一)、学_第四小节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的第四小节,想一想,灰椋鸟是怎么样归林的呢?把关键的词圈出来,边读边想象画面。学生自由读,读后交流,教师点拨并相机指导朗读:1、“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师:陆续是什么意思?上一句哪个词语表现了这个意思呢?(“一小群一小群”)。你能把这种陆陆续续的感觉读出来吗?再请一生读。师:谁能说说刺槐林对于灰椋鸟是什么呀?(是家,是乐园),所以作者用“投入”一词多准确啊!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句话。过渡;你还从哪里感受到

14、鸟儿归林的壮观?生答相机出示句子2、“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出示课件)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可能抓住几个词语如:排空而至、浩浩荡荡等,如不完整可让另一同学补充。让学生自己通过读来理解场面的壮观。师:能不能把这一段话连起来读一读,读出壮观的场面。 师小结:是呀,这哪里还是一只只鸟儿呢,这分明是一支井然有序,纪律严明的小精灵做组成的队伍呀!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大部队排空而至的情景,齐读。3、过渡:那些先锋队伍回家后干什么呢?后来的大部队又怎样呢?出示句子: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

15、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 生读一遍,师问:你读出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灰椋鸟的人性化?(倾诉,呼唤,应和) 如果你就是一只归林的灰椋鸟,此时此刻你会和同伴倾诉些什么呢?又会怎样呼唤你的同伴和儿女呢?(生答)再读。(同伴回来了,快来呀!我找到了好地方,今天我找到了一百来只虫子,今天我的收获真大!)师:多美的入林图呀!我们再读读这段话。 二)、学_第五小节 过渡:刚才我们随着作者亲眼目睹了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真使我们意犹未尽,可是夕阳已经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此时林中又是怎样一幅画面呢?同学们让我们继续睁大眼睛,

16、竖起耳朵,用心去感受吧。 1、用你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想像画面。2、划出你们各自喜欢的写鸟的句子。3、再读一读,说说你喜欢这些句子的理由,并加上旁注。 想一想在你的脑海中留下哪那个词?(板书:热闹、美)(1)出示:特写镜头:“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地羽毛全变成进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板书:点 师:女生读一遍师:让你聚焦,你的镜头里会出现什么画面?生读这部分 师:放眼望去,又会看到什么画面? (2)、出示“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男生

17、齐读,(板书:面结合) 是啊,这样的场面,深深地感染着作者,也感染了我们。把你的欢呼, 把你的赞叹,把你的惊喜,放到你充满激情的朗读中去吧!(齐读第5节)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现在,在你的眼中灰椋鸟美吗?哪里美?是谁创造了条件让我们领略了壮观的景象?生答:林场工人 齐读第六小节 师:我们应该感谢的只是植树的人吗?还应该感谢谁?简介徐秀娟的事迹,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出示课件)执著的徐秀娟用生命唱响了献身环保的赞歌!让我们记住作者徐 秀娟的这句话:(齐读)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出示课件)五、布置作业1、写两句爱鸟护鸟的宣传语。2、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描写一个体育活动的场面。 一 第3

18、篇:灰椋鸟教学设计灰椋鸟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5自然段。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二、教学重点、难点能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15、灰椋鸟2、点明:灰椋鸟,鸟夫人一种,喜欢群飞,食种子和昆虫。二、自读课文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2、检查自学情况

19、 (1)指名读生字,组词。(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偶然:事理上不一定发生而发生的。 郁郁葱葱:本课指竹林苍翠茂盛。排空而至:本课指许许多多的灰椋鸟一个挨一个排满了天空飞来了。 倾诉:完全说出。 栖息:停留,休息。 呼朋引伴:呼喊,引导同伴。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1、自读课文,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读一读。2、指名读这些句子所在的段落。3、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一(1、2):写“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准备观看灰椋鸟归来。 二(35):写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 三(6):写“我”归来时的感想。四、指导书写,布置练_1、指导书写,完成文后_题2。2、抄写_题3中

20、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一段1、默读第一段,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3、“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看灰椋鸟归来的情景 (2)这一段的35主要写了什么(惊喜)4、我们惊喜的心情,特别从哪些词里反映出来(时间顺序) (2)这样的顺序体现在这样几组词上: 填空: 从“一开始”写到“几分钟”。从“一小群一小群”写到“_”。 从“先回来的鸟”写到“_”。 (3)文章是怎样写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鸟归林的 “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指导理解“好像又像”句式。7、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而灰椋鸟却不愿过早地安眠,请同学们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

21、句。 (1)指名读。(2)“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瀑布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句话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惊涛拍打岸滩”呢 (2)为什么说鸟是人类的朋友 (1)“我”的感想包含几层意思2、为什么说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1)再读树林的环境描写,体现适合鸟类生存。 (2)我们要热爱鸟类,热爱大自然。三、朗读课文 板书: 15、灰椋鸟 辛勤劳动,植树造林 一开始 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鸟 归林几分钟 排空而至 场面壮观 不愿过早安眠 喧闹 爱护鸟类,爱护自然第4篇:灰椋鸟教学设计灰椋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文本、发挥想象

22、,引导学生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和灰椋鸟身上迸发的生命活力,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咀嚼富有特色的语言文字,理解作者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场面的方法,并学会运用。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 时: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抓住重点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_齐读课题(灰椋鸟)。2最初,在作者眼里灰椋鸟是,齐读(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看了电视录像之后,她决定亲自去看一看。一天下午,她们来到林场,选好观察位置,等候灰椋鸟归来。3.作者看完灰椋鸟归林的场面,又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

23、人工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轻声读一读这些词句,作者的感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4板书:归林 壮观(设计意图:提领一顿,百毛皆顺。由一词一句总领全文的教学,一词是“壮观”,一句是“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人工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这一词一句集中地表现了全文的灵魂所在,抓住了这条主线,就能感悟作者的所思所想。)二、探究感悟,理解发现1.通过上节课的学_我们知道课文四、五自然段分别描写了鸟儿归林时和归林后的场面。下面请同学们(1)读:默读课文4、5自然段;(2)想:边读边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3)画:画出你喜欢的词句;(4)在旁边写下你

24、的感受。3同学们,停下手中的笔,让我们把视线先聚焦到鸟儿归林时的壮观场面,谁愿意和我们分享你喜欢的词句?4.汇报交流。片段一: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1)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概括你想象到的画面,你会说什么?(气贯长虹、气势磅礴、壮观、浩浩荡荡) (2) 你从哪些词体会到的?老远。为什么?能具体说说嘛?他不仅找到词,还能说出是怎么感觉到的,不简单。“数百米长的长队” 我们的操场跑道大约是200

25、米,数百米的长队该有多长啊,灰椋鸟可真多啊。点评:他不仅分享了句子,还抓住了关键词,说出了自己的体会,真好,就请你带着我们一起欣赏这壮观的场面。请你读。同学评价,再指名读。(3)这么壮观的场面让我们一起来观赏,齐读!(4)灰椋鸟一批一批,排空而至,排空而至是什么样子呢?看,此时的天空看不到,看不到,铺天盖地,遮天蔽日、势不可挡,作者看到了一幅多么壮观的场面,请你读,男生齐读。(5)瞧,灰椋鸟真得飞来了。出示视频。(6)带着心灵的震撼齐读,边读边想象画面。(配乐读)(设计意图:如何引导学生真实地感受这壮观的场面,先联系生活,从学生能够感知的意象开始,感受“数百米长的长队”的壮观;通过关键词句,让

26、学生充分想象,想象的空间是无比宽阔的,交流学生想到的画面,彼此互相启发;最后观赏影像资料,视觉上的撞击,心灵上的震撼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片段二: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1)我们边读边边想象画面,这是非常好的学_方法。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引读,这又让你想象到什么画面呢?温馨、活力(2)指名说。通过倾诉、呼唤、应和,感觉到灰椋鸟好像有了人的感情,语言一下子生动起来。请你读。 (3)想象说话:一天没见面了,它们会倾诉什么呢?又会怎样呼唤未归的同伴和

27、儿女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链接四幅图片,创设情境说话) (4)指名说。同学们,让我们互相倾诉一下?你会说什么?(这是你的收获,还有很多新鲜呢,还会怎么倾诉呢?)互相说说心里话,这就叫倾诉。 孩子还没有回来,妈妈在呼唤还有同伴呢?我的朋友,你在哪?后回来的鸟呢?相机理解:倾诉、应和等。(5)你呼我应,你唱我和,这是多有活力的的画面啊!男生先回来的鸟,女生后回来的鸟。我们读的内容中间有个分号,能换成逗号吗?为什么? 并列的内容我们用分号隔开。(设计意图:分号,是学生初识的标点符号。教学时,不能机械地要求学生了解分号前后两个分句的关系。那么,在设计此环节时,通过让学生感受前后两个分句的内容,通过

28、用逗号来替换,让学生感知分号的意义所在。这样深入浅出地创新教学,学生立刻就明白分号的作用。)(6)整体感悟:鸟儿归林时的场面壮观中也充满着温馨,再请大家轻声读一读第四自然段,作者是把这种场面表现出来的呢?(7)作者是通过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出了归林时的壮观场面,板书:看、听、想。(设计意图:学生会感悟文章写得精彩,还要知道作者是怎样把这精彩的画面写好的。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总结写法,顺水渠成,自然而然。对下面运用写法去写鸟儿出林的片段提供了写法的抓手,做好了铺垫。)(8)当晚霞映红了天空,鸟儿都归林了,作者又是怎样用这样的方法描绘的呢?片断三: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扑棱棱地飞起

29、。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1) 美,鸟被想象成穿上盛装的少女,多美啊。请你读。(2) 对比:原先作者眼中的灰椋鸟是,现在的灰椋鸟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3) 作者越来越喜欢灰椋鸟了,都把它们想象成翩翩起舞的少女了。 (4) 金色的灯光,盛装的少女,曼妙的舞姿,女生们,一起读! 片段四: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出示句段: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整个刺槐林和竹林热闹极了。(1)再读一读这句话,这两句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2)作者听到的鸟鸣

30、,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场面的壮观,想象特别奇妙,语言生动!(从听到的鸟鸣想到飞瀑落入深涧、惊涛拍打岸滩的声音,从林子想到俱乐部,作者的想象多丰富,她还用比喻的方法来表现)作者的语言多生动啊。 (3)这个句子还可以这样读,有什么特点?(4)连用四个四字词语,语言有节奏、有韵律,句式工整,试着读出它的韵味。指名读。 (5)齐读!(6)诗一般的语言,喧闹的场面,让我们把它记在心里,试着背一背。齐背。 (设计意图:课堂的容量是有限的,指导学生的背诵要落到实处,这段话是四五自然段的重点,也是学生背诵的难点。通过对比理解句子的妙处,感情朗读;通过改变句子的形式理解句子的节奏感、韵律美,读出美感;再去背诵,难题迎刃而解。)(7)此时此刻,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天然的俱乐部。“俱乐部”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有灯光,有音乐,有人唱歌,有人跳舞,在这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