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织文物在展陈中照明角度探讨_第1页
丝织文物在展陈中照明角度探讨_第2页
丝织文物在展陈中照明角度探讨_第3页
丝织文物在展陈中照明角度探讨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丝织文物在展陈中照明角度探讨平而形态丝织文物悬挂展陈中的重点光照试验2.试验材料以博物馆常规玻璃通柜为参考,自制试验展柜,300cm宽100cm, 高280cm,展柜内设置轨道射灯,MRI6型卤素射灯(雷士照明有限 公司),光束角240,数量4盏,灯间距50cmo展柜、展品及灯具设 置如图2所示。通过调光器(中山市彩东照明电子厂)调节灯具的照 度,并以LX-1330B型数字式照度计(金达通仪器)测试展品表而的 照度值。复制袍服形制,通袖长100cm,衣长100cm,如图2所示。 试验中将袍服进行衣袖、衣身及整体袍服区域的划分,衣袖可对应大 尺幅横幅丝织品,衣身可对应为大尺幅纵幅丝织品,整体袍服

2、区域可 对应为大尺幅方形丝织品。通过对不同划分区域的光照水平数据分析, 可以得到大尺幅袍服、横幅、纵幅及方形丝织品的光照特点。2.试验方法根据以有文献关于大尺幅平而展品照射方式的研究,将灯具与袍 服之间的照射距离控制在大于展品3高度内,试验灯具与展品之间 的距离确定为80cmo重点照明的特点是光照高度集中于展品区域, 在灯具性能、展示空间及展品陈列方式不变的情况下,该照明中对光 照水平影响最大的是光线的入射角,光线入射角度的变化会造成展品 表而受光而积的变化,从而导致明暗差异变化所形成的不同视觉效果。 依据傅物馆对丝织品的光照要求,光线的入射角045,且避免垂直 照射,以此作为试验中光线入射角

3、的调整范围,通过预试验,将光线 入射角范围最终确定在50旷80。,试验中每间隔10。进行调整。在测 试过程中,关闭实验室内门窗,减少杂散光源对展品的影响,分别在 袍服纵向及横向方向,以矩阵方式,每间距10CR1选取测试点,每个 测试点反复测量3次,取3次测量后照度数据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试验中对袍服表面的光照水平分析从平均照度和照度均匀度两方面 进行,平均照度是所取测试点照度总和与测试点数量之比,照度均匀 度则是最小照度值E与平均照度值Eave之比。照度均匀度是一定距 离范围内照度变化的情况,它决定了展品的亮度和视觉清晰度情况。 实际上,绝对的照度均匀度是不可能达到的,通常要求达到 E-Ea

4、ve=l/1.2o目前各类博物馆的照明条件层次不齐,照度均匀度可 扩展为1/1.21/3,即0“830“33,平均照度值越低,展品表而光照分 布越不均匀。根据GB-T23863-2009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尺寸 100cm的大尺幅平而展品,照度均匀度至少需达到0.4o结果与讨论1.重点照明模式中的平面丝织文物悬挂展陈时的光照特点在50。入射角情况下,袍服衣身平均照度值46.8IX,照度均匀度0.53; 衣袖平均照度值41.2IX,照度均匀度0.63;袍服整体区域平均照度值 41lx,照度均匀度0.6o袍服的衣身、衣袖及袍服整体区域,平均照 度值和照度均匀度都比较接近,这说明在该入射角下,袍服表

5、而的光 线中心与中心之外区域的光照水平接近,达到了较为均衡的状态。图 3是袍服整体区域、衣袖及衣身等区域在重点照明模式中悬挂展陈状 态下的平均照度及照度均匀度。在60。入射角情况下,衣身平均照度值34.2IX,照度均匀度0.43; 衣袖平均照度值42.2IX,照度均匀度0.71;袍服整体区域平均照度值 42.2IX,照度均匀度0.4。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袍服表而的光线中心区 域向衣袖方向移动,衣袖区域的平均照度值增加。70。入射角时衣身平均照度值29.5IX,照度均匀度0.44;衣袖平均 照度值49.3IX,照度均匀度0.81;袍服整体区域平均照度值34.1IX, 照度均匀度0.38。随着入射角

6、的增加,光线中心区域之外的照度水平 沿着衣身向下逐渐减弱,在衣身及袍服整体区域的末端达到最低值, 与光线中心区域形成较大的反差。在80。入射角情况下,衣身平均照度值13.2IX,照度均匀度0.45; 衣袖平均照度值22.4IX,照度均匀度0.53;袍服整体区域平均照度值 15.0IX,照度均匀度0.4。在该入射角下,尽管袍服衣身及衣袖区域照 度均匀度达到10.45及0.53,但是表面平均照度较低。从该试验中可 知,袍服形制的丝织品在重点照明设计中,当以悬挂方式展陈时,50 为光线最佳入射角,在该入射角下袍服整体、衣身、衣袖的平均照度 值和照度均匀度均达到平衡的状态。由此也可以推断,大尺幅方形、

7、大尺幅纵幅丝织品在50。入射角度 也有比较好的平均照度及照度均匀度。大尺幅横幅丝织品在入射角在 60。70。比较适合,尤其在70。入射角时,其平均照度值及照度均匀度 都达到很好的水平。80。的入射角不适合作为重点照明设计中大尺幅 平而丝织品的入射角方案。图4为重点照明中5080入射角下的袍 服悬挂展陈效果。2.重点照明模式下平而丝织文物展陈视觉效果评价采用图像“对比度的评估方法来评价重点照明下悬挂展陈的平面 丝织品的视觉感受。在运用“对比度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图像像素大 小同视觉区域中相应区域所呈现的平均亮度有关,用于分析像素亮度 分布的直方图描述了亮度层级的统计方法。直方图的垂直坐标为像素 的

8、数量,范围从0 (黑)100% (口),黑口范围在水平坐标上对应于 计算机中的数值为0255的亮度值。在低亮度视觉区域更多的像素点 靠0值,而在高亮度视觉区域中,像素点的位置靠近255。根据结果与讨论1重点照明模式试验分析,在光线入射角50、60 及70。的情况下,大尺幅袍服、横幅及大尺幅方形丝织品在可以取得 比较均匀的光照分布,而80。光线入射角以上,上述丝织品的照度均 匀度及平均照度都比较低,因此以下分析在光线入射角50。70。的照 明模式中进行。表1是袍服在重点照明中悬挂展陈状态下的亮度峰值 变化。在光线50。70。入射角状态下,袍服整体区域的亮度分布层级从低 至高都有分布,但在最暗及最

9、亮区域无分布,所呈现亮度层级分布区 的峰值变化具有频繁起伏的层次感。50。入射角中亮度峰值起伏较频 率且平缓,说明在这种光照下大尺幅袍服及方形丝织品视觉感受的亮 度层次较为丰富,且不凸兀,视觉上能取得较为柔和的观赏效果。在 60。及70。入射角下,低亮度区的亮度峰值与中亮度区域峰值之间的差 异增加,且中、高亮度区的峰值较低,在,70。入射角时更为明显。说 明在这两种照明模式下大尺幅袍服及方形丝织品在观赏时视觉明亮 程度低于50。入射,且丝织品表面的明暗反差要高于50。入射时的视 觉感受。袍服衣袖的亮度峰值主要集中于中等亮度区,低亮度区峰值 缺失,高亮度区峰值低,这表明大尺幅横幅丝织品在该照明状态下, 没有明显的明暗层次变化,对比协调,可以在中等亮度的视觉感受内 取得较为柔和的视看效果。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袍服衣袖区域的亮 度峰值更加集中于中等亮度区,在70。入射角下尤其明显,这说明随 着光线入射角的增加,衣袖区域的明暗层级对比越来越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