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诗歌鉴赏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教育文档_第1页
培养诗歌鉴赏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教育文档_第2页
培养诗歌鉴赏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教育文档_第3页
培养诗歌鉴赏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教育文档_第4页
培养诗歌鉴赏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教育文档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提高教学效率 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 家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 语文课程应注 重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整体提高 ,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的独特体验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能 力,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学生在鉴赏作品过 程中可以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 激发自 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 发展个性 , 丰富精神世界。 下面就高中语 文教学中有关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培养人文素质 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文素质培养。 语 文本身

2、决非是单一的一种工具 ,还有育人功能 , 是传承华夏文明 的重要组成之一 , 人文精神是语言的基本属性。在这方面古典诗 词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 , 吾将上下而 求索”的精神 , 曾激励多少炎黄子孙为中华崛起而不断探求真理 王勃的“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流露着真挚质朴的朋友之情 成为人们称道传颂的佳句 ;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 寒士俱欢颜” ,表达了作者普济众生的阔达襟怀 , 感触至深 ;“安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的诗句何等洒脱痛 快, 着实令当今的某一些当权者汗颜 ; 孟郊的“谁言寸草心 , 报得 三春晖” , 吟出了普通而

3、崇高的母爱 , 成为千古绝唱 ; 李清照的 “生当作人杰 , 死亦为鬼雄”的豪迈气概和文天祥的“人生自古 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 ,曾激励多少中华儿女 , 面 对强敌,威武不屈 ,视死如归。所有这些古诗词渗透了一定的人情 美、人性美和爱国主义思想 , 有利于教育学生面对信仰危机、道 德沦丧、物欲横流的某些社会现实 , 坚持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 洁身自爱 ,健康发展。学习李白、杜甫的诗歌 ,不但使他们了解作 品反映的社会内容 , 表达的思想感情 , 讴歌爱国主义等丰富内容 , 而且还可以领略到李白雄奇奔放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杜甫沉郁的 创作风格 ,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学习这些

4、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 可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高学生的修养 , 让他们受教于潜移默化之 中 , 得益于身心愉悦之时 , 对学生的整体素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培养研读能力 任何一种文学作品 , 都有其内在规律。 因此 , 在古典诗歌鉴赏 能力的培养中 , 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深入体察作品 , 培 养对诗歌的研读能力。一是扫除诗中的障碍 , 让学生掌握现代诗 歌和古典诗歌的源头、 特点以及发展的脉络。 对不同时期的作品 有所了解 , 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一定的诗词格律知识。二是要弄 通典故。不了解典故就无法打通诗词精髓的大门 , 搞清典故的出 处和作者的用意是理解诗词的关键。 三是查背景。

5、要让学生读懂 诗词,进而达到鉴赏 , 就必须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 学生只有掌握 了诗人的生平和风格 , 才能全面了解作者的作品。 三、培养形象思维 诗是用语言向读者提供意象和意境的 , 因此, 诗的语言凝练、 生动、含蓄。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 “松下问童子 , 言师采药 去。只在此山中 , 云深不知处。”短短二十个字 , 却有人物 , 有环 境, 有情节 , 经过几问几答 , 诗人想找到“隐者”的迫切心情和童 子自然之至的答话神态毕现于读者眼前 , 而那位与青松、白云为 伴, 以采药为乐的隐者的形象令人遐想不已。 白居易在长恨歌 中只用了两句 : “回眸一笑百媚生 , 六宫粉黛无颜色。 ”不

6、仅凝炼 而且给人以极其鲜明的形象感。 不论是抒情诗 , 还是叙事诗 , 诗人 总是凭借诗歌中的形象来抒发感情的。如古诗词中的“菊”、 “松”、“春花”、“明月”等根据诗中的形象, 依靠自己的生 活感知和想象力去体味其中的情感。 黑格尔说 : “如果说到本领 , 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高尔基也说 : “艺术是靠想象而 存在的。”艺术家的想象应该是飞腾的、 跳跃的。诗人王维的诗 , 正如苏轼所说的那样 , 确实是“诗中有画 , 画中有诗”。 “江流天 地外 , 山色有无中” , 展现了一幅气势磅礴 , 造化自然的山水画 卷。在这里 , 诗人的想象是飞腾的 , 一个“外”字 , 把这一巨幅画

7、卷的空间拉向了无限的远方 , 创造了一个“黄河之水天上来”、 “唯见长江天际流”的画境 ; 而山色的那种若有若无 , 若隐若现 的情景 , 又颇有点像印象画派的描绘 , 从郁郁葱葱的朦胧山色中 给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而又超然物外的感觉。“大漠孤烟直, 长 河落日圆”。短短十个字紧紧抓住事物的形象特征, 跃然纸上的 是一派莽莽平沙、 浊水斜阳的塞外风光。 这种诗情画意给读者留 下了充分的联想和再创造的余地。 总之,依据诗中的形象 , 通过想 象我们也就能在有限的篇幅里领略到无限宽广的艺术内容。 四、培养运用能力 “鉴赏诗歌”需要掌握有关诗歌性质、 特点、 种类等方面的 知识,没有鉴赏诗歌的知识 , 对诗歌根本不了解 ,或者了解得不深 入, 就谈不上鉴赏 ;学习了有关诗歌赏析的一些知识而不会灵活 地运用 , 也是答非所问、得不到高分的。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到 的知识 , 在规定的时间里 ,对所给的诗歌在形象、 语言、表达技巧 上的特色予以正确的判断 ,或提出自己独特而合理的理解 , 即要 求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中国是诗的国度。 “读诗使人明理”。 诗歌, 是文学的 精华,是对生活的高度集中与概括。读诗 , 是一种美的享受 , 它能 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 , 让学生的综合 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事实上 , 我们在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