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普拉斯变换的数学方法详细PPT课件_第1页
拉普拉斯变换的数学方法详细PPT课件_第2页
拉普拉斯变换的数学方法详细PPT课件_第3页
拉普拉斯变换的数学方法详细PPT课件_第4页
拉普拉斯变换的数学方法详细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17:58 1 Control Engineering Foundation 00 0 0 2 0 0 2 1 ( )dd 11 d 11 0d 1 stst stst stst L f ttett e s teet ss ete ss s 工程数学基础 2-1 复数和复变函数 2-2 拉氏变换与拉氏反变换的定义 2-3 典型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 2-5 拉氏反变换的数学方法 2-6 用拉氏变换解常微分方程 7:17:58 2 本章学习要求、重点、难点 学习要求 掌握拉普拉斯变换和 反变换的定义。 掌握典型时间函数的 拉氏变换。 掌握拉氏变换的主要 性质。 掌握拉氏反

2、变换的部 分分式法。 掌握用拉氏变换解常 微分方程的方法。 本章重点 典型时间函数的拉氏 变换 拉氏变换的主要性质 拉氏反变换的部分分 式法。 本章难点 拉氏变换的性质 7:17:58 3 (cossin ) j sj rj re 1.复数的概念 2.复数的表示法 3.复变函数、极点与零点的概念 7:17:59 4 2-1 复数和复变函数 1. 复数(complex number)的概念 7:17:59 5 两个复数相等的条件: 实部和虚部分别相等。 s1=1+j1 s2=2+j2 若s1=s2,则必有1=2, 1=2。 一个复数等于0的条件: 其实部和虚部均为零。 s1=+j与s2=j互为共

3、 轭复数。 Real part Imaginary part 一个复数s由实部和虚部 构成,其代数式为 s = + j 2 1j 32 jj jj 2-1 复数和复变函数 2. 复数的表示法 代数表示法s=+j 坐标表示法 向量表示法 三角表示法 复指数表示法 7:17:59 6 111 sj 222 sj 1 2 j1 j2 实轴 虚轴 j 0 图2-1 坐标表示法 图2-2 向量表示法 j 0 1 r1=|s1| 2 r2=|s2| 辐角 模/绝对值 22 rs arctanarctan 虚部 实部 复平面 s平面 辐角逆时针为正。辐角逆时针为正。 辐角的主值:辐角的主值:0,2 1 2

4、j1 j2 2-1 复数和复变函数 三角表示法 由图2-2可知 = rcos , = rsin 因此 s = rcos + jrsin = r(cos + jsin) 【注】ej的模为1,辐 角为。 复指数表示法 欧拉公式: e j = cos jsin ej = cos jsin 因此 s = re j 7:17:59 7 三角表示法 复指数表示法 1 cos() 2 1 sin() 2 jj jj ee ee j 2-1 复数和复变函数 例2-1 复数s=3+j4的各种表示法。 7:17:59 8 3 j4 j 0 坐标表示法向量表示法 j 0 5126.9 5(cos126.9sin12

5、6.9 )sj 126.92.2143 55 jj see 三角函数表示法 复指数函数函数表示法 2-1 复数和复变函数 复数的模和辐角的运算规律 两个复数相乘,结果的模等于这两个复数的模的相乘; 结果的辐角等于这 两个复数辐角相加。 两个复数相除,结果的模等于这两个复数的模相除;结 果的辐角等于这两个复数的辐角相减(分子减分母) 。 以上结论可以推广到n个复数相乘或相除的情况。 7:18:00 9 例2-2 12 3468sjsj, 22 11 22 22 4 |345arctan 3 4 |6810arctan 3 s s , , 312312 1 4412 2 4 | | 502arct

6、an 3 |51 |0 |102 sss s s s , = , 1 4 2 34 68 sj s sj 31 2 34)(68)ss sjj=( 2-1 复数和复变函数 3.复变函数(Complex Function)、极点与零点的概念 7:18:00 10 实部:u = f1(,) 虚部:v = f2(,) 模: 辐角: 同样可以采用坐标表 示法、向量表示法、 三角函数表示法和复 指数表示法。 实部 虚部 22 ( )f suv arctan v u 复变函数 以复数s = + j为自变量, 按某一确定规律构成的函 数f(s)称为复变函数(复变 量复值函数的简称)。复 变函数的函数值一般也

7、为 复数(实数是复数的特例), 可写成 f(s) = u + j v 2-1 复数和复变函数 例2-2 有复变函数 G(s) = s2 + 1 当s = + j时,求其实部u、虚部v、模及幅角。 解: 7:18:00 11 22 22 22 ( )1()1 21 (1)2 G ssj j j 22 1 2 u v 222222 ( )(1)(2)G suv 22 2 ( )arctanarctan 1 v G s u 模 幅角 2-1 复数和复变函数 例2-2 有复变函数 G(s) = s2 + 2s + 3 当s = + j时,求其实部u、虚部v、模及辐角。 解: 7:18:00 12 2

8、22 22 ( )()2()3 2223 (23)2(1) G sjj jj j 22 23 2(1) u v 222222 ( )(23)2(1) G suv 22 2(1) ( )arctanarctan 23 v G s u 模 辐角 2-1 复数和复变函数 复变函数的零点:使复变函数值等于0的s点。 复变函数的极点:使复变函数值等于的s点。 例如,有下列复变函数: 7:18:00 13 10(1)(2) ( ) (3)(45)(45) ss G s s ssjsj 当s1,2时,G(s)0,所以1、2为G(s)的零点。 当s0,3,4+j5,4j5时,G(s),所以0、 3、 4+j5

9、、4j5为G(s)的极点。 1.拉氏变换(全称:拉普拉斯变换) 2.拉氏反变换(全称:拉普拉斯反变换) 7:18:00 14 2-2 拉氏变换与拉氏反变换的定义 简介 拉普拉斯变换是以法国著名的数 学家和天文学家拉普拉斯名字命名 的积分变换,最早是用于解决电力 工程计算中遇到的一些基本问题, 后来逐渐地在电学、力学、控制工 程等系统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是研究以输入输出描述的连续线 性时不变系统的强有力工具(在离 散系统、非线性系统、时变系统的 研究中无能为力)。 7:18:00 15 Laplace(1749-1827) 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 法国科学院院士。是天 体力学的主要奠基人、

10、 天体演化学的创立者之 一,还是分析概率论的 创始人。 2-2 拉氏变换与拉氏反变换的定义 1.拉氏变换(LAPLACE TRANSFORMATION)的定义 设实变量函数f(t)在t0时有定义,且广义积分 在s的某一区域内收敛,则由此积分确定的函数称为 f(t)的拉普拉斯变换(简称拉氏变换),记为 7:18:00 16 0 ( ) ( )( )d st F sL f tf tet 像函数像函数 表示对表示对f f( (t t) )做拉做拉 氏变换氏变换 原函数原函数 0 ( )d st f tet u这里s = + j为复变量, 称为拉普拉斯算子(其中 、 为实变量),所以F(s)一般为一复

11、变函数。 uf(t)称为“原函数”(本课程中f(t)一般是时间的函 数),F(s)称为“像函数”。 2-2 拉氏变换与拉氏反变换的定义 1.拉氏变换(LAPLACE TRANSFORMATION)的定义 【注1】上述拉普拉斯变换的积分下限取0,这样定 义的拉普拉斯变换也称为单边拉普拉斯变换。本教 材全部采用这一定义。双边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如 下: 7:18:01 17 ( ) ( )( )d st F sL f tf tet 如果f(t)在t0时为0,则单边拉普拉斯变换与双边拉 普拉斯变换相等。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本课程的时 域信号一律假设为“f(t)在t0时为0”。 2-2 拉氏变换与拉氏反变

12、换的定义 1.拉氏变换(LAPLACE TRANSFORMATION)的定义 【注2】如果在t=0处包括冲激函数,则拉普拉斯变 换的积分下限应该修改成0或0+,以表明积分区间 是否包括该冲激函数。例如: 7:18:01 18 f(t) t0 在在t0处处有冲激函数有冲激函数 0 ( ) ( )( )d st F sLf tf tet 包含冲激函数 0 ( ) ( )( )d st F sLf tf tet 不包含冲激函数 式中 0-代表从负方向趋于0 0+代表从正方向趋于0 2-2 拉氏变换与拉氏反变换的定义 1.拉氏变换(LAPLACE TRANSFORMATION)的定义 【注3】一个函数

13、f(t)的拉普拉斯变换是否存在是有 条件的(见下一页)。 7:18:01 19 2-2 拉氏变换与拉氏反变换的定义 单边拉普拉斯变换的存在条件:如果f(t)满足下面 二个条件,那么它的单边拉普拉斯变换存在。 实变量的复值函数f(t)和f(t)在t0上除掉有第一类间 断点(即在任一有限区间上至多有有限多个间断点) 外连续,或者说f(t)在t0的任何有限区间上分段连 续; 7:18:01 20 图2 3 在a,b上分段连续 0 f(t) tb a 2-2 拉氏变换与拉氏反变换的定义 当t时,f(t)的增长速度不超过某一指数函数,也 就是说可以找到常数和M0,使得 |f(t)|Met(t0) 只要是

14、在复平面上对于Re(s)(即)的所有复 数s,都能使拉氏变换的积分绝对收敛,则Re(s)为拉 氏变换的收敛域(或称解析域),称作收敛坐标,见 图2-4。 7:18:01 21 图2 4 拉氏变换定义域 0 Im(s) Re(s) 收敛收敛域域【注注】教材教材11页图页图2-4 中的中的应为应为s。 2-2 拉氏变换与拉氏反变换的定义 第二个条件证明如下: 设s=+j,则 7:18:01 22 t sttj t e eee 所以( )( )( ) t st st f tf t ef t e e 如果 () ( )( ) tttt st f t eMe eMef t e ( ) t Mef t 则

15、 所以 () 0 0 d( )( )d t st MetF sf tet 由上式可知,只有当-0时,上式右端积分才收敛, 所以拉氏变换只在Re(s)的区域上存在,即Re(s) 为拉氏变换的收敛域。 2-2 拉氏变换与拉氏反变换的定义 7:18:02 23 2 0 ( ) 00 t etT f t ttT , 2-2 拉氏变换与拉氏反变换的定义 2. 拉氏反(逆)变换 由像函数F(s)求原函数f(t)称作拉氏反(逆)变换。计 算公式(称为反演积分公式)为 7:18:02 24 1 1 ( )( )( )d(0) 2 j st j f tLF sF s est j n该积分是沿直线Re(s)=的复

16、积分。计算复变函数的积分通 常非常困难。当F(s)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利用留数定理 来计算这个积分,本课程对此不做要求,但要求能够利用 部分分式法将一个复变函数分解成简单的复变函数之和, 然后利用拉氏变换对照表查得原函数。 n【注1】在做作业和考试时不要试图按上述定义式求拉氏反 变换。 n【注2】教材11页式(2-2)中的应为。 1.单位阶跃函数 2.单位脉冲函数 3.单位斜坡函数 4.指数函数eat 5.正弦函数sint 6.余弦函数cost 7.幂函数tn 7:18:02 25 2-3 典型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 【说明】在本课程中,计算各种时间函数f(t)的拉 普拉斯变换时,f(t)的定义域

17、一律为t0,并且假 定t0时,f(t)0。 7:18:02 26 2-3 典型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 【提示】在计算函数f(t)的拉普拉斯变换时,可以 将复变量s作为实数变量来处理,得到的结果适合 于s为复变量的一般情况。但应注意到收敛域方可 得到正确的结果。也要切记s并不是实变量而是复 变量。例如:设f(t)=e5t(t0),其拉氏变换为 7:18:02 27 (5) 5(5) 00 0 0 (5) ( ) ( )dd 5 1 5 st tstst st t e F sL f te etet s e e s 0Re(s)5时 11 (01) 55ss 收敛域(或解析域):Re(s)5。 2-3

18、典型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 1. 单位阶跃函数的拉氏变换 单位阶跃函数定义为 7:18:02 28 根据拉氏变换定义得 00 1( ) 10 t t t 0 1( )1( )1( )d st sLtt et 1 t 1(t) 0 图2-5 单位阶跃函数 解析域解析域:Re(s)0(0)。)。 因为只有因为只有Re(s)0,上面的拉,上面的拉 氏变换才氏变换才存在(积分收敛)。存在(积分收敛)。 11 (0 1) ss 0Re(s)0时 【注注】t=0处可不予定义或处可不予定义或 定义成定义成1/2,积分下限取,积分下限取0+, 拉氏变换结果一样。拉氏变换结果一样。 00 1 d()d stst e

19、te s 0 0 11 st s e ee ss 2-3 典型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 为什么当=Re(s)0时,e-s=0? 7:18:02 29 () cos()sin() sj j ee ee ej 当0时 cos()sin() cos()sin() =00 0 ej eje j 上式 2-3 典型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 2. 单位脉冲(冲激)函数的拉氏变换 定义 7:18:03 30 根据拉氏变换定义得 0 ( ) 00 t t t ( )d1tt 0 ( ) ( )( )d st sLtt et 图图2 6 单位脉冲函数单位脉冲函数 0 t (t) (1) 【注注】积分下限取积分下限取0。 0

20、 0 ( ) dt et 0 ( )dtt ( )dtt 1 据(t)定义 扩展积分下限到- 据(t)定义 2-3 典型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 3.单位斜坡函数的拉氏变换 定义 7:18:03 31 其拉氏变换为 00 ( ) 0 t f t tt 图图2 7 单位斜坡函数单位斜坡函数 0 t f(t) 解析域:解析域:Re(s)0。 Re(s)0时 22 11 0 01 ss 分部积分 00 1 ( ) ( )dd stst F sL f ttett e s 0 0 11 d stst teet ss 2 0 11 0 st st t e te ss 0 2 11 stst tt e tee s

21、s 2-3 典型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 4.指数函数eat的拉氏变换 定义 7:18:03 32 其拉氏变换为 00 ( ) 0 at t f t et 0 ( ) ( )d atst F sL f te et 解析域解析域:Re(s)Re(- -a) 图图2 8 指数函数指数函数 0 t f(t) 1 同样可求出同样可求出 1 at L e sa 1 (01) sa Re(s)Re(a)时 解析域:解析域:Re(s)Re(a) a为复常数(包括实常 数)。下图a为实常数。 () () 0 0 d s a t s a t e et sa 0 () 1 s a t t e e sa 1 sa 2-3

22、 典型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 5. 正弦函数sint(t0)的拉氏变换 定义 7:18:03 33 1 sin 2 jtj t tee j 图图2 9 正弦函数正弦函数 0 t f(t) 00 ( ) sin0 t f t tt 为角频率(rads-1),量纲为s-1。 解法1:由欧拉公式得 1 at L e sa 指数函数的拉氏变换结果 2-3 典型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 5. 正弦函数sint(t0)的拉氏变换 7:18:03 34 0 1 ( )sind 2 jtjtst F sLteeet j 解析域:解析域:Re(s)0。 22 22 1111 22 sjsj jsjsjjs s 00 1

23、dd 2 1 2 jtstjtst jtjt eeteet j L eL e j 2-3 典型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 5. 正弦函数sint(t0)的拉氏变换 解法2:按拉氏变换定义式直接积分得到 7:18:03 35 00 1 ( )sinsinddcos stst F sLttetet 分部积分 分部积分 Re(s)0时 00 1 coscosd stst ett e 0 1 0 1cosd st stet 0 11 dsin st s et 22 00 1 sinsind stst ss ett e 2-3 典型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 5. 正弦函数sint(t0)的拉氏变换 解法2:按拉氏变换

24、定义式直接积分得到 7:18:03 36 22 00 2 22 0 1 sinsinsind 1 (00)sind stst st ss Ltett e ss tet 22 ( )sinF sLt s 解析域:解析域:Re(s)0。 Re(s)0时 2 2 1 sin s Lt 2 2 1 sin 1 s Lt 2-3 典型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 6. 余弦函数cost(t0)的拉氏变换 定义 7:18:03 37 1 cos 2 jtj t tee 00 ( ) cos0 t f t tt 为角频率(rads-1),量纲为s-1。 1 at L e sa 再利用指数函数的拉氏变换结果 图图2 1

25、0 余弦函数余弦函数 0 t f(t) 可以按拉氏变换定义式直接积分得到,也可以采用如 下方法。由欧拉公式得 2-3 典型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 6. 余弦函数cost(t0)的拉氏变换 7:18:04 38 0 00 22 22 1 cosd 2 1 dd 2 1 = 2 1111 22 j tj tst j tstj tst j tj t Lteeet eeteet L eL e sjsj sjsjs s s 解析域:解析域:Re(s)0。 2-3 典型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 7.幂函数tn (n1为正整数,t0)的拉氏变换 定义 7:18:04 39 00 1 ( )dd nnstnst F s

26、L tt ette s 0Re(s)0时 11 00 1 dd stnnst n entttet ss 1 n L t 0 ( )(1) 00 n tt f tn t ,为整数 1 n n L t s 分部积分 0 0 11 d nststn t eet ss 2-3 典型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 7.幂函数tn (n1为正整数,t0)的拉氏变换 得到递推关系 7:18:04 40 1nn n L tL t s 12 1 nn n L tL t s 10 2 11111 1( )L tL tLt sss ss 2 1 12 1 ! n n n n L t sss s n s 所以 解析域:解析域:R

27、e(s)0。 2-3 典型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 常用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见教材13页表2-1。表2-1中 的14项、68项是最基本项,应熟记和熟练运用。其 它各项可以根据拉氏变换的性质及上述7项导出。 【注1】教材13页表2-1中的第4项的限制条件为: a为常数,含复常数 【注2】教材14页续表2-1中的第16项的限制条件为: 01 【注3】教材14页续表2-1中的第17、18项的限制条件 01,0/2 【注4】教材14页续表2-1中的第18项公式改为 7:18:04 41 n 2 2 1 1sin(1) 1 t n et n线性性质(比例性+叠加性) n实数域位移定理 n复数域位移定理 n相似定

28、理 n实域微分定理 n实域积分定理 n初值定理 n终值定理 n复域微分定理 n复域积分定理 n时域卷积定理 n复域卷积定理 7:18:04 42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定理 拉普拉斯变换具有很多性质和定理,利用这些性质和 定理可以简化拉氏变换的运算过程,应该熟记和熟练 运用。20页表2-2罗列了这些性质。 学习时,应该仔细研究这些性质和定理的意义和证明 过程,以便能够熟练地应用。课堂上只对较难理解的 定理重点做出解释。其它参见详细教案PPT和教材。 教材内容改错 14页倒数第5行 “f(t) = 0”改为“f(t -a)1(t -a)= 0” 17页的“7.积分定理”有问题,请注意课堂讲解。

29、 20页表2-2第6、7、8项等号右边第一项保留,其他 项删除。(检查学生所用版本此定理) 20页表2-2第10项增加约束“a为正实常数”;第13 项增加约束“a为正实常数”。 7:18:04 43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定理 7:18:04 44 序号序号性质和定理性质和定理关系式式中关系式式中 F(s) = Lf(t) 1比例特性 ,A为常数 2叠加性 3线性特性 4 实域微分定 理 5 实域微分定 理 6 实域微分定 理 式中 ( )( )L Af tAF s 1212 ( )( )( )( )L f tftF sF s d ( ) ( )(0 ) d f t LsF sf t 2 2

30、(1) 2 d( ) ( )(0 )(0 ) d f t Ls F ssff t (1) 1 d( ) ( )(0 ) d n n nn kk n k f t Ls F ssf t (1) (1) (1) 0 d( ) (0 ) d k k k t f t f t 111 ( )( )( ) nnn iiiiii iii LK f tK L f tK F s 11 111 ( )( )( ) nnn iiiiii iii LK F sK LF sK f t (Ki为常数) (Ki为常数)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定理 7:18:04 45 序号序号性质和定理性质和定理关系式式中关系式式中 F(

31、s) = Lf(t) 7 实域定积分 定理 8 实域定积分 定理 9 实域定积分 定理 10 实域不定积 分定理 11 实域不定积 分定理 12 实域不定积 分定理 0 ( ) ( )d tLf t Lf tt s 2 2 00 ( ) ( )(d ) ttLf t Lf tt s 00 ( ) ( )(d ) tt n n Lf t Lf tt s 0 ( ) 1 ( )d( )d t Lf t Lf ttf tt ss 22 22 00 ( )11 ( )(d )( )d( )(d ) tt Lf t Lf ttf ttf tt sss 1 0 1 ( )1 ( )(d )( )(d )

32、n nk nn k t k Lf t Lf ttf tt ss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定理 7:18:05 46 序号序号性质和定理性质和定理关系式式中关系式式中 F(s) = Lf(t) 13复域位移定理 ,a为常数(实数或复数) 14实域位移定理 (a0,为常数) 15复域微分定理 16复域微分定理 17复域微分定理 18复域积分定理 ,如果 存在。 ( )() at L ef tF sa () 1()( ) as L f tataeF s d ( ) ( ) d F s L t f t s ( ) ( )d s f t LF ss t 0 ( ) lim t f t t d( ) (

33、)( 1) d n nn n F s L t f t s 2 2 2 d( ) ( ) d F s L t f t s ( ) ( )(d )n n sss f t LF ss t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定理 7:18:05 47 序号序号性质和定理性质和定理关系式式中关系式式中 F(s) = Lf(t) 19 相似定理 时间尺度变 换定理 , a为大于0的常数 20 时域卷积定 理 21 复域卷积定 理 22初值定理 若 存在 23终值定理 若 存在 24 周期函数的 拉氏变换 ,T是周期 25等式 ,如果 存在 () t L faF as a 121212 11 ( )( )()( )d

34、( )()d 22 cjcj cjcj L f t f tF sFF p F spp jj 0 (0 )lim( )lim( ) s t ff tsF s 0 lim( )lim( ) ts f tsF s 00 ( )dlim( ) s f ttF s 1 ( ) s L f atF aa 0 ( )( )() ( )d( )( ) t L f tg tLf tgF sG s 0 ( )df tt 0 1 ( )( )d 1 T st Ts L f tf t et e lim( ) s sF s lim( ) t f t * *代表卷积运算代表卷积运算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定理 【说明】

35、本章例题中,在做函数f(t)的拉普拉斯变 换时,如果没有单独说明,默认情况下,f(t)的定 义域一律为t0,并且假定t0时,f(t)0。例如: 默认情况下,下面三种写法等效。 7:18:05 48 5 ( )cos(10 ) t f tet 5 cos(10 )0 ( ) 00 t ett f t t 5 ( )cos(10 ) 1( ) t f tett 简写: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定理 1. 线性性质(比例性+叠加性) 7:18:05 49 ( )( ) =1, 2, , ii L f tF sin 111 ( ) ( )( ) nnn iiiiii iii LK f tK L f t

36、K F s 11 111 ( )( )( ) nnn iiiiii iii LK F sK LF sK f t 则 证明: 00 111 1 ( )( )d( )d ( ) nnn stst iiiiii iii n ii i LK f tK f tetKf t et K F s 式中:Ki 为常数,i = 1,2, , n。 若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定理 1. 线性性质(比例性+叠加性) 例如:求f(t)=4+3e-2t+5e-t(t0)的拉氏变换。 7:18:05 50 123 ( ) ( )4 ( )3 ( )5 ( )F sL f tL f tL f tL f t 1 2 2 3

37、( )1( ) ( )1( ) ( )1( ) t t f tt f tet f tet 111 435 21sss 所以 则 11 22 33 ( )1/( ) ( )1/ (2)( ) ( )( )1/ (1) F sLsf t F sLsf t f tF sLs 123 4( )3( )5( )F sF sF s 令 解:f(t)可表达成 2 2 (435) 1( ) 4 1( )31( )51( ) ( ) tt tt f teet tetet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 2. 实数域位移定理(延时定理) 若Lf(t)=F(s),且t 0时,f(t) = 0,则 Lf(ta)1(ta) =

38、 e-asF(s) (a为正实常数) 其中f(ta)1(ta)为f(t)沿t轴平移(或者说延时)a(【注】 a0 ,函数右移),且有ta时,f(ta) 1(ta) = 0。 7:18:05 51 平移(延时)函数 t 0 教材教材14页有错页有错 a f(ta)1(ta) 1()ta t 0 f(t) 1(t) () 1 1 0 ta ta ta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 2. 实数域位移定理(延时定理) f(t)的平移(延时)函数一般表示成:f(ta) 1(ta) 如果写成f(ta),则必须明确指出定义域,例如: 7:18:05 52 或表达成 2(5) 55 ( )(5) 05 t et g

39、 tf t t 2 2 60 ( )61( ) 00 t t et f tet t 【注】对单边拉氏变换,实数域位移定理只适合于 a0(即右移)的情况,a0(即左移)时不成立 (按定义和按该定理求出的结果不同)。因为单边拉 氏变换积分下限为0。 2(5) ( )(5) 1(5)61(5) t g tf ttet 则 设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 2. 实数域位移定理(延时定理) 证明:令ta,则ta 7:18:06 53 () 0 0 ()()d ( ) 1( d ( )d ( )1( ) ) st sa ass a a s L ftatataf taet fe efe eF s 【注】变量代换

40、后,积分下限仍然是0,上限也不 变,符合拉氏变换定义式,所以才有上述结论。 变量代换,积 分区间变换。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 求图2-10所示方波脉冲的拉氏变换。 解法解法1:利用实域位移定理利用实域位移定理。令 7:18:06 54 1 1 ( )1( )f tt T 21 1 ( )() 1()1()f tf tTtTtT T 例例 1 T t 0 f(t) 图2-10 方波脉冲 T 1 T t 0 f1(t) T 1 T t 0 f2(t) T 1 T t 0 f(t) T 12 ( )( )f tft 则方波脉冲可表达成如下形式 12 11 ( )1( )1()( )f tt T f

41、 tf ttT T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 求图2-10所示方波脉冲的拉氏变换。 解法解法1:利用实利用实域位移域位移定理定理。 因为 7:18:06 55 则方波脉冲的拉普拉斯变换为 11 11 ( )( )1( )F sL f tLt TTs 2211 1 ( )( )() 1()( ) TsTs F sL f tL f tTtTF s ee Ts 例例 21 1 ( ) 1 ( )( )(1 1 ( ) TsTs L f te Ts F sL f t Ts L f te Ts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 求图2-10所示方波脉冲的拉氏变换。 解法解法2:直接按定义求解:直接按定义求解 7:1

42、8:06 56 1 0 ( ) 00 tT f tT ttT , 例例 00 0 1 ( )( )( )dd 1 T stst T st F sL f tf t etet T e Ts 1 T t 0 f(t) 图2-10 方波脉冲 T 0 1 Ts ee Ts 1 1 Ts e Ts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 求图2-10所示三角波的拉氏变换。 解法解法1:利用实数域位移定理。 解法解法2:直接按定义分段积分(先求出两段直线的解析 式)。 解法解法3:利用拉氏变换的积分定理。 7:18:06 57 2 T 2 T t 0 f(t) T 图2-10 三角波 例例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 求图2-

43、10所示三角波的拉氏变换。 解法解法1:利用实数域位移定理。令 7:18:06 58 1 2 4 ( )(0)f ttt T 21 2 ( )( )f tf t T 例例 2 T 2 T t 0 f(t) T 13 ( )( )f tf t 2 T 2 T t 0 f(t) T f1(t) f2(t) 32 ( )() 1() 22 TT f tf tt 2 T 2 T t 0 f(t) T f3(t) 则三角波的上升段可表示为 13 ( )( )f tf t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 解法解法1:再:再令 7:18:06 59 41 2 4 ( )( )(0)f ttf tt T 65 ( )

44、() 1() 22 TT f tf tt 2 T 2 T t 0 f(t) T f7(t) 54 2 ( )( )f tf t T 74 ( )() 1()f tf tTtT 2 T 2 T t 0 f(t) T 67 ( )( )f tft 2 T 2 T t 0 f(t) T f4(t)f5(t)f6(t) 则三角波的下降段可表示为 67 ( )( )f tf t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 求图2-10所示三角波的拉氏变换。 解法解法1:则三角波可表达成如下形式 7:18:06 60 例例 1367 1254 1144 111 ( )( )( )( )( ) ( )() 1()() 1()(

45、) 1() 2222 22 ( )() 1()() 1()() 1() 2222 22 ( )() 1()() 1() 2222 f tf tf tf tft TTTT f tfttf ttftTtT TTTT f tf ttfttftTtT TT TTTT f tf ttf tt TT 1 111 () 1() ( )2() 1()() 1() 22 f tTtT TT f tf ttf tTtT 22 111 22 1 ( ) ( )( )2( )( )(12) TT ss TsTs F sL f tF sF s eF s eee T s 11 222 44 ( )( )F sL f tL

46、t TT s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 【注】教材P15例2-4公式中的 和 表示的是函数 延时T/2和T后的函数。不能理解成 7:18:07 61 2 4 () 2 T t T 2 4 t T 2 4 ()tT T 教材中的表达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2222 2222222 4444 ( )()()() 22 4444444 22 0 TT f tttttT TTTT TT ttttT TTTTTTT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 求图2-10所示三角波的拉氏变换。 解法解法1:直接按定义分段积分(先求出两段直线解 析式)。 7:18:07 62 例例 0 2 2 2 0 2 ( ) ( )( )d

47、444 dd st T T stst T F sL f tf t et tetett TTT 2 2 4 (0) 2 ( )44 () 2 0(0) T tt T f tT ttT TT t 2 T 2 T t 0 f(t) T 图2-10 三角波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 求图2-10所示三角波的拉氏变换。 解法解法2:直接按定义分段积分(先求出两段直线解析式)。 7:18:07 63 例例 2 22 0 2 2 22 0 22 2 2 2222 0 20 22 2 2 2 2222 0 444 ( )dd 444 ddd 44444 dd 444 2 2 T T stst T T TT st

48、stst TT T TT T T ststststst T TT T T T s s st Ts F stetett TTT t et eet TT sT s teetteete T sT sT sT sTs T T ee Tee T sT sT s 2 22 2 222 222222 44 444 1(12) T T s Tsst T TTT sss TsTs eee TsT s eeeee T sT sT s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 求图2-10所示三角波的拉氏变换。 解法解法3:利用拉氏变换的积分定理。 令g(t)=f (t),则 7:18:07 64 例例 2 T 2 T t 0 f(

49、t) T 图2-10 三角波 22 2 44 ( )1( ) 1()1() 1() 22 4 1( )2 1() 1() 2 TT g tttttT TT T tttT T 2 T 2 4 T t 0 g(t) T 2 4 T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 求图2-10所示三角波的拉氏变换。 解法解法3:利用拉氏变换的积分定理。 g(t)的拉氏变换为 7:18:07 65 例例 2 2 2 22 4 ( ) ( )1( )2 1()1() 2 44 121 (1 2) T T s s Ts Ts T G sL g tLtLtLtT T ee ee TT s sss 根据拉氏变换的积分定理得 2 22

50、 ( )4 ( )(1 2) T s Ts G s F see sT s 因为 0 ( )( )d t f tg tt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 3. 周期函数的拉氏变换 设函数f(t)是以T为周期的周期函数,即 7:18:07 66 00 ( ) ()012 t f t f tnTtn , , 0 1 ( )( )d 1 T st Ts L f tf t et e 则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 3. 周期函数的拉氏变换 证明:证明: 令tt1nT,则dtdt1,tnT时,t10,t(n+1)T时, t1T,所以 7:18:07 67 0 2(1) 0 (1) 0 ( )( )d ( )d( )d

51、( )d ( )d st TTT ststst T i T nT i st nT n L f tf t et f t etf t etf t et f t et 11 () 1111 00 00 00 0 ( )()d( )d 1 ( )d( )d 1 TT s tnTstnTs nn TT ststnTs Ts n L f tf tnT etef t et f t etf t ete e 无穷递减 等比级数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 求如图所示周期方波信号的拉氏变换。 7:18:07 68 2 2 00 02 2 02 2222 11 ( )dd( 1)d 1111 ()()(12)(1) T

52、 T T TT ststststst T T TTTT ssss TsTs x t etetetee ss eeeeeee ssss 所以 2 244 0 44 ( )d 1 (1)11 ( )th 114 TTT T sssst TTTsTs ss x t et eeeTs X s esess ee 例例 0t x(t) 1 -1 2 TT 周期方波信号 10/ 2 ( ) 1/ 2 tT x t TtT 【解】在一个周期内 双曲正切双曲正切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 4. 复数域位移定理 若Lf(t) =F(s),则有 Leatf(t)=F(s a) a为复常数(含实常数)。 7:18:08

53、 69 证明: 0 () 0 ( )( )d ( )d() atatst s a t L ef tef t et f t etF sa 0 () 0 ( )( )d ( )d() atatst s a t L e f te f t et f t etF sa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 4. 复数域位移定理 例:求e-atcost的拉氏变换。 解: 7:18:08 70 22 cos s Lt s 22 cos () at sa L et sa ssa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 4. 复数域位移定理 例:求e-5tcos6t和e7tsin8t的拉氏变换。 解: 7:18:08 71 222 cos6

54、 636 ss Lt ss 5 2 5 cos6 (5)36 t s L et s 222 88 sin8 864 Lt ss 7 2 8 sin6 (7)64 t L et s 5ss复数域位移定理 7ss复数域位移定理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 4. 复数域位移定理 例:求e-5(t-2)(t-2)1(t-2) 的拉氏变换。 解法解法1:先利用拉氏变换的实数域位移定理,然后利 用拉氏变换的复数域位移定理。 7:18:08 72 2 1 L t s 2 2 1 (2) 1(2) s Ltte s 5(2)105 (2) 1(2)(2) 1(2) tt L ette L ett 2 5(2)10

55、2(5) 22 1 (2) 1(2) (5)(5) s ts e L ettee ss 实数域位移定理 5ss复数域位移定理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 4. 复数域位移定理 例:求e-5(t-2)(t-2)1(t-2) 的拉氏变换。 解法解法2:先利用拉氏变换的复数域位移定理,然后利 用拉氏变换的实数域位移定理。 7:18:08 73 2 1 L t s 5 2 1 (5) t L et s 2 5(2) 2 (2) 1(2) (5) s t e L ett s 复数域位移定理 5ss 实数域位移定理 直接按拉氏变换定义积分可以验证上述结果。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 5.相似定理(时间尺度变换定

56、理) 7:18:08 74 1 () s L f atF aa (a0,为实常数) 00 0 ()()d( )d 11 ( )d s sta s a L f atf at etfe a s feF aaa 证明:令at=,则 若Lf(t) =F(s),则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 5.相似定理(时间尺度变换定理) 7:18:08 75 例如: 1( ) t f te 1 5 21 ( )( ) 5 t t f tfe 11 1 ( )( ) 1 t F sL f tL e s 221 5 ( )( )5(5 ) 51 F sL f tFs s 直接按拉氏变换定义求F2(s),可以验证上述结果 /

57、5 22 15 ( )( ) 1/ 551 t F sL f tL e ss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 6.实域微分定理 若Lf(t) =F(s),则有 7:18:08 76 2 ( )12 (2)(1) ( )( )(0)(0) ( )( )(0)(0) (0)(0) nnnn nn L fts F ssff L fts F ssfsf sff 其中f(0)、f (0)、f (n1)(0)为f(t)及其各阶导数在 t=0时刻的值。 时域微分运算变成s域的乘法运算。 ( )( )(0)L f tsF sf 可递推出: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 6.实域微分定理 证明:利用分部积分法 7:18:09

58、 77 进而可递推出 ( )12 (2)(1) ( )( )(0)(0) (0)(0) nnnn nn L fts F ssfsf sff 00 00 ( )( )dd ( ) ( )( )d stst stst L f tf t etef t f t ef te Re(s)0时0(0)( )( )(0)fsF ssF sf 0 0 ( )(0)( )d stst t f t efesf t e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 6.实域微分定理 【注】如果f(t)在t0处有断点,f(0) f(0),则该定理 需修改成 其中f(0)为从正向使t0时的f(t)值,f(0)为从负向使 t0时的f(t)值。高

59、阶微分类似。 【注】教材上给出的是上述第一个公式,不全面。 7:18:09 78 ( )( )(0 )Lf tsF sf ( )( )(0 )Lf tsF sf f(0) f(0+)f(t) t0 2 在在t0处有断点处有断点 f(0) f(0+) f(t) t0 在在t0处无断点处无断点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 6.实域微分定理 当初始条件均为零时,即 则有 7:18:09 79 (1) (0)(0)(0)(0)0 n ffff 2 ( ) ( )( ) ( )( ) ( )( ) nn L f tsF s L fts F s L fts F s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 7:18:09 80

60、 00 ( ) 0 t r t tt 单位斜坡函数 0 t r(t) 0 ( ) 00 ( )d1 t t t tt d ( ) 1( ) d r t t t 单位脉冲函数 0 t (t) (1) 例例 00 1( ) 10 t t t 1 t 1(t) 0 单位阶跃函数 2 2 d1( )d( ) ( ) dd tr t t tt 2 ( ) ( ) 1 R sL r t s 2 ( )1( ) ( )(0) 11 0 I sLt sR sr s ss ( ) ( )( ) 1(0 )1sLtsI s 在在t0处有断点处有断点 2 2 2 ( ) ( ) ( )(0 )(0 ) 1 0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