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吸入法1李娜_第1页
氧气吸入法1李娜_第2页
氧气吸入法1李娜_第3页
氧气吸入法1李娜_第4页
氧气吸入法1李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氧气吸入疗法氧气吸入疗法 1、概念及吸氧适应症概念及吸氧适应症 2、缺氧程度的判断、缺氧程度的判断 3、吸氧装置、吸氧装置 4、吸氧的方法、吸氧的方法 5、氧气吸入技术操作流程氧气吸入技术操作流程 6、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及处理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本课内容本课内容 概概 念念 通过供给病人氧气,提高其肺泡内通过供给病人氧气,提高其肺泡内 氧分压,促进代谢,纠正缺氧状态,维氧分压,促进代谢,纠正缺氧状态,维 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氧疗技术的要求:氧疗技术的要求: 供氧设备及用物供氧设备及用物 给氧操作程序给氧操作程序 评估患者评估患者 调节流量调节流量

2、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氧气吸入法氧气吸入法 (1)呼吸道通气障碍呼吸道通气障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纤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纤维 化化 (2)气体弥散障碍气体弥散障碍:肺水肿。:肺水肿。 (3)肺内动、静脉分流增加肺内动、静脉分流增加:先心病。:先心病。 (4)吸入气体中氧分压低吸入气体中氧分压低:高原地区。:高原地区。 如:贫血、一氧化碳中毒。 如:心衰、休克 如;各类型药物中毒。 5. 耗氧量增加性缺氧:耗氧量增加性缺氧:高热。 一、吸一、吸 氧氧 适适 应应 症症 1.呼吸系统疾患呼吸系统疾患 :如哮喘、支气管肺炎、气胸、肺气:如哮喘、支气管肺炎、气胸、肺气 肿、肺不张等,影响病人的肺活

3、量者。肿、肺不张等,影响病人的肺活量者。 2.心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如心力衰竭等,可使肺部充血而导致呼如心力衰竭等,可使肺部充血而导致呼 吸困难。吸困难。 3.各种中毒引起的呼吸困难各种中毒引起的呼吸困难:如一氧化碳、巴比妥类药:如一氧化碳、巴比妥类药 物中毒等,使氧不能由毛细血管渗入物中毒等,使氧不能由毛细血管渗入 组织而产生缺氧。组织而产生缺氧。 4.昏迷病人:昏迷病人:如脑血管意外或颅脑损伤所致昏迷病人,如脑血管意外或颅脑损伤所致昏迷病人, 使中枢受抑制而引起缺氧。使中枢受抑制而引起缺氧。 5.其他:其他:如某些外科手术后病人,大出血休克病人,分如某些外科手术后病人,大出血休克病人,分

4、 娩产程过长或胎心音异常等。娩产程过长或胎心音异常等。 氧气吸入疗法有效吸氧 根据缺氧的临床表现及血气分析检查,来判断缺氧根据缺氧的临床表现及血气分析检查,来判断缺氧 的程度。的程度。 缺缺 氧氧 的的 程程 度度 血血 气气 分分 析析 程度程度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 发绀发绀 神志神志 氧分压氧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二氧化碳分压 轻度轻度 不明显不明显 轻度轻度 清楚清楚 6.69.3 6.6 中度中度 明显明显 明显明显 正常或烦躁不安正常或烦躁不安 4.66.6 9.3 重度重度 严重严重,三凹征明显三凹征明显 显著显著 半昏迷或昏迷半昏迷或昏迷 4.6以下以下 12.0 血气分析检查是用氧指

5、标,当患者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67kPa时,则应给予吸 氧 1 kPa7.5mmhg 二、缺氧程度的判断二、缺氧程度的判断 三三 凹凹 征征 发发 绀绀 是指血液中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黏膜呈增多,使皮肤黏膜呈 青紫色的现象青紫色的现象 主要是以低氧血症为主,是呼吸衰竭的主要表主要是以低氧血症为主,是呼吸衰竭的主要表 现现 发绀多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毛细血管丰富发绀多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毛细血管丰富 的部位明显,如口唇、鼻尖、颊部、甲床等。的部位明显,如口唇、鼻尖、颊部、甲床等。 氧气吸入疗法的类型 低流量氧疗低流量氧疗 指吸氧流量指吸氧流量4L/min 高流量氧疗

6、高流量氧疗 指吸氧流量指吸氧流量4L/min 低浓度吸氧低浓度吸氧 吸氧浓度吸氧浓度50 氧流量与氧浓度的换算氧流量与氧浓度的换算 吸氧浓度(吸氧浓度(% %)=21+4=21+4氧流量(氧流量(L/minL/min) 氧气吸入疗法有效吸氧 氧气吸入浓度氧气吸入浓度 掌握吸氧浓度对纠正缺氧起重要的作用。掌握吸氧浓度对纠正缺氧起重要的作用。 (1)如氧浓度)如氧浓度低于低于25%,则和空气中氧含量(占,则和空气中氧含量(占20.93%)相似,无治疗价值。)相似,无治疗价值。 (2)如氧浓度)如氧浓度高于高于60%,持续时间超过,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小时,则会发生氧中毒,表现为恶心,则会发生氧中毒

7、,表现为恶心.烦燥不安烦燥不安.面色苍白面色苍白.干咳干咳. 胸痛胸痛.进行性呼吸困难等。进行性呼吸困难等。 (3)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同时并存者,应给予低流量)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同时并存者,应给予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低浓度持续吸氧。 氧气吸入浓度氧气吸入浓度 高浓度给氧高浓度给氧:在急性呼吸衰竭如呼吸、心跳骤 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急性中毒(如一氧 化碳中毒即煤气中毒)呼吸抑制等,不得不分 秒必争地使用高浓度或纯氧进行抢救,但不宜 长期使用,以防止氧中毒或其它并发症. 低浓度吸氧低浓度吸氧:一般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肺心病等,也称慢性阻塞性肺病,在慢性呼吸 衰竭失去代偿时,吸氧

8、不得不考虑血氧分压的 增加,血氧分压太高可以削弱颈动脉窦对呼吸 中枢的反射性刺激,从而减少通气量,有加重 二氧化碳潴留的可能。所以要谨慎用氧,一般 使用低浓度持续吸氧,必要时加用机械呼吸治 疗。 三、吸三、吸 氧氧 的的 装装 置置 1、氧气筒和氧气表装置 2、中心供氧装置 氧气吸入疗法正确吸氧 氧气吸入疗法正确吸氧 头罩 鼻塞 氧气吸入疗法正确吸氧 鼻套管鼻导管面罩 氧气吸入疗法正确吸氧 氧气筒氧气筒 外观涂成兰色,可耐150个大气压,容氧量6000毫升。 氧气筒氧气筒 氧气筒氧气筒 氧气表 氧气表氧气表 压力表 减压器 流量表 湿化瓶 安全阀 压力表压力表 压力表:通过表上的指针测知筒内氧

9、气的压 力 以MPa(kg/cm2)表示。 压力大,说明氧气贮存量多。 减压器减压器 减压器:是一种自动 弹簧减压装置 将来自氧气筒内的压力减至 0.200.29 Mpa(23kg/cm2) 使流量平稳,保证安全,便 于使用。 流量表流量表 流量表:用以测量每分钟氧气的流出量,用L/min表 示。 当氧气将表内浮标吹起时,浮标平面所指刻度即为每 分钟用氧流量。 湿化瓶湿化瓶 湿化瓶:湿润氧气,避免呼吸道粘膜被干 燥的气体所刺激。 瓶内装入1/3或1/2冷开水,将通气管浸入 水中,出气管与鼻导管相连。 湿化瓶湿化瓶 肺水肿患者吸氧时可将冷开水换成2030%的乙醇 因乙醇可降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

10、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肺部的气体交 换,迅速缓解缺氧症状。 安全阀安全阀 安全阀:当氧气流量过大或压力过高时,压力阀的内部活塞即自行上推,使 过多的氧气由四周小孔流出,以保证安全。 装表法装表法 将氧气表装在氧气筒上,以备急用 装装 表表 法法 第一步:吹第一步:吹 尘尘 第二步:装第二步:装 表表 第三步:接湿化瓶第三步:接湿化瓶 第四步:检第四步:检 查查 装装 表表 法法 吹尘装表 接湿化瓶检查 氧气管道化装置(中心供氧装置氧气管道化装置(中心供氧装置) 医院的氧气可集中由供应站供给,设管道通至医院的氧气可集中由供应站供给,设管道通至 各病区、门诊、急诊室等。供应站设有总开关进行管各病区、

11、门诊、急诊室等。供应站设有总开关进行管 理,各用氧单位配有流量表,连接即可使用。理,各用氧单位配有流量表,连接即可使用。 中心供氧装置中心供氧装置 供氧法供氧法 1、鼻导管法:单侧和双测。 2、口罩法。 3、鼻塞法。 4、面罩法。 5、氧气帐法。 四、吸氧法四、吸氧法 (一)鼻导管法(单侧)(一)鼻导管法(单侧) 将鼻导管通过病人一侧鼻孔插入达鼻咽部,将鼻导管通过病人一侧鼻孔插入达鼻咽部, 以吸入氧气的方法。此法可节省氧气,但因刺激以吸入氧气的方法。此法可节省氧气,但因刺激 鼻腔粘膜,长时间应用,病人会感觉不适。每鼻腔粘膜,长时间应用,病人会感觉不适。每 4646小时换管一次。小时换管一次。

12、方法方法 准备病人接鼻导管调节流量插管固定 记录。 1、准备病人:解释,体位,清洁鼻孔。 2、接鼻导管:放于水碗内。 3、调节流量: 4、插管:鼻尖到耳垂的2/3。 5、固定: 6、记录:流量,时间。 鼻导管给氧的方法鼻导管给氧的方法 插管深度为鼻尖至耳垂长度的2/3 双侧鼻导管,插管深度为1cm 停用氧气的方法停用氧气的方法 1、先拔出鼻导管。 2、关流量表开关。 3、关总开关。 4、再开流量表开关,放出余气,之后关闭流量表开关。 (二)鼻塞法(二)鼻塞法 用塑料制成的球状鼻塞代替鼻导管插入鼻前庭,供给患者氧气。 优点:可避免鼻导管对粘膜的刺激,病人感觉舒适,使用方便,两侧鼻孔还可交可避免鼻

13、导管对粘膜的刺激,病人感觉舒适,使用方便,两侧鼻孔还可交 替使用适用于长期吸氧的病人。替使用适用于长期吸氧的病人。 缺点;易脱落,病人睡眠时需固定。 鼻塞规格有大、中、小号,大小 以能塞住鼻孔为宜。 (三)面罩法(三)面罩法 面罩法会影响病人饮水、进食、谈话等活面罩法会影响病人饮水、进食、谈话等活 动,且翻身易移位,适用于张口呼吸及病情较动,且翻身易移位,适用于张口呼吸及病情较 重的病人。重的病人。 注意:使用面罩及鼻塞法时要经常观察耳垂和注意:使用面罩及鼻塞法时要经常观察耳垂和 面颊部皮肤,以免发生压疮。面颊部皮肤,以免发生压疮。 (四)氧气枕法(四)氧气枕法 氧气枕法适用于家庭氧气枕法适用

14、于家庭 氧疗、抢救危重病人氧疗、抢救危重病人 或转移病人途中。或转移病人途中。 使用时让患者的头部使用时让患者的头部 枕在氧气枕上,借助枕在氧气枕上,借助 头部重力使氧气流出头部重力使氧气流出 头罩式给氧法头罩式给氧法 头罩式给氧法 将透明的头罩放在新生儿、婴儿的头部,根据病情变化调节罩内氧浓度。 此法安全、简单、 舒适、有效 。 氧气帐法氧气帐法 氧气帐法 用透明塑料制成氧气帐,患者的头及胸部密闭在帐幕内,并有特制的仪器调节帐内的温度、湿度、 测定帐内氧浓度。 此法耗氧量大,使用时严禁烟火和易燃品。 注注 意意 事事 项项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做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

15、全,做好“四防四防”, 即即防震,防火,放油,防热防震,防火,放油,防热。在搬运氧气筒时,避。在搬运氧气筒时,避 免倾倒,勿撞击,以防爆炸。氧气应放阴凉处,在免倾倒,勿撞击,以防爆炸。氧气应放阴凉处,在 氧气筒的周围严禁烟火和放置易燃品,距火炉至少氧气筒的周围严禁烟火和放置易燃品,距火炉至少 5M、暖气片、暖气片1M。氧气表及螺旋口上勿涂油,也。氧气表及螺旋口上勿涂油,也 不可用带油的手装卸,以免引起燃烧。不可用带油的手装卸,以免引起燃烧。 2.使用氧时,应先调节氧流量,再插管应用;停氧时,使用氧时,应先调节氧流量,再插管应用;停氧时, 应先拔管,再关氧气开关;中途改变氧流量时,应先应先拔管,

16、再关氧气开关;中途改变氧流量时,应先 将氧气管与吸氧管分开,调节好氧流量后再接上。以将氧气管与吸氧管分开,调节好氧流量后再接上。以 免因开错开关,使大量气体突然冲出呼吸道而损伤肺免因开错开关,使大量气体突然冲出呼吸道而损伤肺 组织。组织。 3.用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用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 定时测量脉搏、血压,观察其精神状态、皮肤颜色及定时测量脉搏、血压,观察其精神状态、皮肤颜色及 温度、呼吸方式等;还可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判断疗效,温度、呼吸方式等;还可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判断疗效, 以便选择适当的用氧浓度。以便选择适当的用氧浓度。 4.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

17、,压力表指针降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压力表指针降0.5MPa时,时, 即不可在用,以防灰尘进入,再次充气时发生爆炸。即不可在用,以防灰尘进入,再次充气时发生爆炸。 5.持续鼻导管给氧的病人,鼻导管应每日更换持续鼻导管给氧的病人,鼻导管应每日更换2次次以以 上,上,鼻塞给氧应每日更换鼻塞给氧应每日更换,面罩给氧应,面罩给氧应48小时更换小时更换 一次一次。 6.对已用空和未用的氧气筒,应分别挂对已用空和未用的氧气筒,应分别挂“空空”或或“满满” 的标志,以便及时调换氧气筒,以免急用时因错搬氧的标志,以便及时调换氧气筒,以免急用时因错搬氧 气筒而影响抢救速度。气筒而影响抢救速度。 氧气管道化装置

18、氧气吸入疗法正确吸氧 氧气吸入疗法正确吸氧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氧气吸入技术操作 准备质量准备质量 1、衣帽整齐、规范洗手、戴口罩。、衣帽整齐、规范洗手、戴口罩。 2、用物:治疗车上层:执行单、治疗盘内氧气表、用物:治疗车上层:执行单、治疗盘内氧气表1套、吸氧管、无菌棉签、套、吸氧管、无菌棉签、 手消毒液、湿化瓶(内盛蒸馏水手消毒液、湿化瓶(内盛蒸馏水1/3或或2/3满)、换药碗满)、换药碗2个(一个内盛个(一个内盛 温开水、一个放纱布包裹的管芯和纱布一块)四防牌、弯盘、温开水、一个放纱布包裹的管芯和纱布一块)四防牌、弯盘、 手电筒;下层医疗和生活垃圾桶。手电筒;下层医疗和生活垃圾桶。 3、熟悉病

19、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了、熟悉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了 解用氧目的,评估患者配合程度及缺氧解用氧目的,评估患者配合程度及缺氧 程度、鼻腔情况。程度、鼻腔情况。 氧气吸入疗法正确吸氧 氧气吸入疗法正确吸氧 氧气吸入疗法正确吸氧 氧气吸入疗法正确吸氧 氧气吸入疗法正确吸氧 氧气吸入疗法正确吸氧 氧气吸入疗法正确吸氧 氧气吸入疗法正确吸氧 操作流程质量操作流程质量 1、将用物推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性别、诊断,向患者说明用氧目的、方法取得患者配合。、将用物推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性别、诊断,向患者说明用氧目的、方法取得患者配合。 2、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手消毒。、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手

20、消毒。 3、以湿棉签清洁鼻腔,必要时备胶布。、以湿棉签清洁鼻腔,必要时备胶布。 4、右手持氧气流量表,使其插头对准设备带上的氧气出口插孔用力推入。(、右手持氧气流量表,使其插头对准设备带上的氧气出口插孔用力推入。(中心氧中心氧) 4、吹尘、正确安装氧气表;(筒氧)、吹尘、正确安装氧气表;(筒氧) 5、连接湿化瓶、连接管道,检查有无漏气。、连接湿化瓶、连接管道,检查有无漏气。 6、连接鼻导管或鼻塞,检查是否通畅。、连接鼻导管或鼻塞,检查是否通畅。 7、根据医嘱或病情调节氧气流量。、根据医嘱或病情调节氧气流量。 8、将鼻塞轻轻塞入鼻孔,将尾部挂于耳廓放妥。(或用鼻导管者测量插入、将鼻塞轻轻塞入鼻孔

21、,将尾部挂于耳廓放妥。(或用鼻导管者测量插入 长度长度鼻尖至耳垂距离的鼻尖至耳垂距离的2/3,将鼻导管轻轻插入至所需长度。),将鼻导管轻轻插入至所需长度。) 9、将鼻塞用胶布固定于鼻翼、面颊部,别针固定橡胶管于被单上。(鼻导、将鼻塞用胶布固定于鼻翼、面颊部,别针固定橡胶管于被单上。(鼻导 管观察患者无呛咳后固定于鼻翼、面颊部,别针固定橡胶管于被单上。)管观察患者无呛咳后固定于鼻翼、面颊部,别针固定橡胶管于被单上。) 10、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手消毒,记录吸氧时间及氧流量。、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手消毒,记录吸氧时间及氧流量。 11、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

22、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 12、观察患者缺氧症状改善情况,记护理记录单;整理用物,规、观察患者缺氧症状改善情况,记护理记录单;整理用物,规 范洗手。范洗手。 13、停止吸氧(、停止吸氧(15分):分): 向患者说明原因,取得配合。向患者说明原因,取得配合。 取下鼻塞(或鼻导管),清洁患者鼻翼、面颊,将流量表调至取下鼻塞(或鼻导管),清洁患者鼻翼、面颊,将流量表调至“0”,一,一 手持表,另一手将氧气出口座外环向下压取下。(手持表,另一手将氧气出口座外环向下压取下。(中心氧中心氧)【关流量表开关流量表开 关,关总开关;再开流量表开关放出余气,关流量表开关。卸下流量表。关,关总开关;再开流量表开关放

23、出余气,关流量表开关。卸下流量表。 (筒氧筒氧)】 14、记录停止吸氧时间及吸氧效果。、记录停止吸氧时间及吸氧效果。 15、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用物,规范洗手。、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用物,规范洗手。 氧气吸入疗法正确吸氧 氧气吸入疗法正确吸氧 全程质量全程质量 1、关心患者,吸氧有效,安全;患者及家属对本次操作满意。、关心患者,吸氧有效,安全;患者及家属对本次操作满意。 2、操作熟练,插管动作轻柔,鼻粘膜无损伤;沟通熟练,有效。、操作熟练,插管动作轻柔,鼻粘膜无损伤;沟通熟练,有效。 3、严格遵守供氧原则,供氧前应先调节好氧流量,再将导管插入,避免大、严格遵守供氧原则,供氧前应先调节好

24、氧流量,再将导管插入,避免大 量氧气突然进入呼吸道,损伤肺组织。量氧气突然进入呼吸道,损伤肺组织。 4、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处理符合要求、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处理符合要求。 氧气吸入疗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氧气吸入疗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一、无一、无 效效 吸吸 氧氧 发生原因:发生原因: 1.中心供氧或氧气瓶气压低,吸氧装置连接不紧密。中心供氧或氧气瓶气压低,吸氧装置连接不紧密。 2.吸氧管扭曲、堵塞、脱落。吸氧管扭曲、堵塞、脱落。 3.吸氧流量未达病情要求。吸氧流量未达病情要求。 4.气道内分泌物过多未及时吸出,导致氧气不能进气道内分泌物过多未及时吸出,导致氧气不能进 入呼吸道。入呼吸道。 5.气管切开

25、病人采用鼻导管(鼻塞)吸氧,氧气管气管切开病人采用鼻导管(鼻塞)吸氧,氧气管 从套管溢出,未能有效进入气管及肺。从套管溢出,未能有效进入气管及肺。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病人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呼吸急促、缺氧症状病人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呼吸急促、缺氧症状 无改善、氧分压下降、口唇及指(趾)甲床紫绀、鼻翼煽动等。呼吸频率、节无改善、氧分压下降、口唇及指(趾)甲床紫绀、鼻翼煽动等。呼吸频率、节 律、深浅度均发生改变律、深浅度均发生改变 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 1.检查氧气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是否漏气检查氧气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是否漏气

26、。 2.检查吸氧管的通畅性,吸氧管要妥善固定。检查吸氧管的通畅性,吸氧管要妥善固定。 3.遵医嘱或根据病人的病情调节吸氧流量遵医嘱或根据病人的病情调节吸氧流量 。 4.保持气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 5.严密观察缺氧症状、定时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严密观察缺氧症状、定时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 度。度。 6.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恢复有效的氧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恢复有效的氧 气供给。气供给。 二、气道黏膜干燥二、气道黏膜干燥 发生原因:发生原因: 1.湿化液不足,氧气湿化不充分湿化液不足,氧气湿化不充分 。 2.吸氧流量过大氧浓度吸氧流量过大氧浓度

27、60%。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刺激性咳嗽、无痰或痰液黏稠、不易咳出、部分病人有鼻衄或痰中带血。刺激性咳嗽、无痰或痰液黏稠、不易咳出、部分病人有鼻衄或痰中带血。 预防与处理:预防与处理: 1.及时补充氧气湿化瓶内的湿化液。及时补充氧气湿化瓶内的湿化液。 2.根据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轻度缺氧根据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轻度缺氧12L/min, 中度缺氧中度缺氧24 L/min,重,重 度缺氧度缺氧46 L/min,小儿,小儿12 L/min 。 3.气道黏膜干燥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超声雾化器可随时调节雾量的大小,并能气道黏膜干燥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超声雾化器可随时调节雾量的大小,并能 对药液温和

28、加热。对药液温和加热。 发生原因发生原因: 1.慢性缺氧病人高浓度给氧。慢性缺氧病人高浓度给氧。 2.吸氧过程中,病人或家属擅自加大氧气流量吸氧过程中,病人或家属擅自加大氧气流量 。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神志模糊,嗜睡,脸色潮红,呼吸浅、慢、弱,神志模糊,嗜睡,脸色潮红,呼吸浅、慢、弱, 皮肤湿润,情绪不稳,行为异常。皮肤湿润,情绪不稳,行为异常。 三、二氧化碳麻醉三、二氧化碳麻醉 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 1.对缺氧并二氧化碳潴留者,应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对缺氧并二氧化碳潴留者,应低流量、低浓度持续 给氧为宜。给氧为宜。 2.对慢性呼衰病人采用限制性给氧氧浓度对慢性呼衰病人采用限制性给氧氧浓

29、度24%-33%, 氧流量控制氧流量控制 在在1-3l/min 。 3.加强对病情观察将慢性呼衰病人用氧情况列为床旁加强对病情观察将慢性呼衰病人用氧情况列为床旁 交班内容交班内容 。说明低流量吸氧的特点和重要性,避免说明低流量吸氧的特点和重要性,避免 病人和家属擅自调大吸氧流量。病人和家属擅自调大吸氧流量。 4.血气分析动态监测下调整用氧浓度。血气分析动态监测下调整用氧浓度。 5.氧流量的调整、加强呼吸道管理促进二氧化碳排出。氧流量的调整、加强呼吸道管理促进二氧化碳排出。 经过上述处理无效者应建立人工气道进行人工通气经过上述处理无效者应建立人工气道进行人工通气 发生原因:发生原因: 1.鼻导管

30、插入过深易误入食道。鼻导管插入过深易误入食道。 2.全麻术后气体排出不畅进入消化道。全麻术后气体排出不畅进入消化道。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缺氧症状加重。病人烦躁、腹胀明显,腹壁张力大。缺氧症状加重。病人烦躁、腹胀明显,腹壁张力大。 呼吸急促表浅,胸式呼吸减弱口唇青紫,脉搏细速。呼吸急促表浅,胸式呼吸减弱口唇青紫,脉搏细速。 四、腹四、腹 胀胀 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 1.正确掌握鼻导管的使用方法,插管不宜过深正确掌握鼻导管的使用方法,插管不宜过深 必须准确测量长度。必须准确测量长度。 2.用鼻塞吸氧法、鼻前庭或面罩吸氧法能有效用鼻塞吸氧法、鼻前庭或面罩吸氧法能有效 地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地避

31、免并发症的发生。 3.如发生急性腹胀,及时进行胃肠减压、肛管如发生急性腹胀,及时进行胃肠减压、肛管 排气。排气。 发生原因发生原因: 1.吸氧装置污染,吸氧管道、氧气湿化瓶、湿化瓶内湿吸氧装置污染,吸氧管道、氧气湿化瓶、湿化瓶内湿 化液等容易发生细菌生长。化液等容易发生细菌生长。 2.插管动作粗暴导致鼻腔黏膜破损,鼻腔黏膜破损易发插管动作粗暴导致鼻腔黏膜破损,鼻腔黏膜破损易发 生感染。生感染。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病人出现局部或全身感染症状。病人出现局部或全身感染症状。 畏寒、发热、咳嗽、咳畏寒、发热、咳嗽、咳 痰、败血症。痰、败血症。 五、感五、感 染染 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 1.每日更换

32、吸氧管、氧气湿化瓶及湿化瓶内湿化液,每日更换吸氧管、氧气湿化瓶及湿化瓶内湿化液, 湿化瓶每日消毒。湿化瓶每日消毒。 2.湿化瓶内液体为灭菌处理的冷开水、蒸馏水。湿化瓶内液体为灭菌处理的冷开水、蒸馏水。 3.每日口腔护理二次。每日口腔护理二次。 4.插管动作易轻柔,以保护鼻腔黏膜的完整性,避免插管动作易轻柔,以保护鼻腔黏膜的完整性,避免 发生破损。发生破损。 5.如有感染者,去除引起感染的原因,应用抗生素抗如有感染者,去除引起感染的原因,应用抗生素抗 感染治疗。感染治疗。 发生原因:发生原因: 1.鼻导管过粗或质地差,插鼻导管动作过猛或反复操作。鼻导管过粗或质地差,插鼻导管动作过猛或反复操作。

33、2.部分患者鼻中隔畸形,而操作者按常规方法插管,使鼻黏部分患者鼻中隔畸形,而操作者按常规方法插管,使鼻黏 膜损伤,引起鼻衄。膜损伤,引起鼻衄。 3.长时间吸氧者,鼻导管与鼻咽部分泌物粘连、干涸,在更长时间吸氧者,鼻导管与鼻咽部分泌物粘连、干涸,在更 换鼻导管时,鼻咽部的黏膜被外力扯破导致出血。换鼻导管时,鼻咽部的黏膜被外力扯破导致出血。 4.长时间较高浓度吸氧,且湿化不足,导致鼻黏膜过度干燥、长时间较高浓度吸氧,且湿化不足,导致鼻黏膜过度干燥、 破裂。破裂。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黏膜干燥、出血,血液自鼻腔流出。黏膜干燥、出血,血液自鼻腔流出。 六、鼻六、鼻 衄衄 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 1

34、.正确掌握插管技术,插管时动作轻柔。正确掌握插管技术,插管时动作轻柔。 2.鼻中隔畸形切勿强行插管,必要时改用鼻塞法吸氧鼻中隔畸形切勿强行插管,必要时改用鼻塞法吸氧 或面罩法吸氧或面罩法吸氧 。 3.吸氧管选择质地柔软、粗细合适的吸氧管吸氧管选择质地柔软、粗细合适的吸氧管 。 4.长时间吸氧者注意保持室内湿度。长时间吸氧者注意保持室内湿度。 5.拔除鼻导管前,发现有结痂物应松脱后再拔管。拔除鼻导管前,发现有结痂物应松脱后再拔管。 6.发生鼻衄,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发生鼻衄,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7.对鼻衄出血量多者,及时处理;并记录出血量及处对鼻衄出血量多者,及时处理;并记录出血量及处 理方法。理

35、方法。 发生原因:发生原因: 在没有调节氧流量的情况下,直接与鼻导管连接进行吸氧,在没有调节氧流量的情况下,直接与鼻导管连接进行吸氧, 导致大量高压、高流量氧气在短时间内冲入肺组织所致。导致大量高压、高流量氧气在短时间内冲入肺组织所致。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呛咳、咳嗽、严重者产生气胸。呛咳、咳嗽、严重者产生气胸。 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 1.在调节氧流量后,方可供氧,给病人使用。在调节氧流量后,方可供氧,给病人使用。 2.原面罩吸氧病人在改用鼻导管吸氧时,要及时将氧流量原面罩吸氧病人在改用鼻导管吸氧时,要及时将氧流量 减低。减低。 七、肺组织损伤七、肺组织损伤 发生原因:发生原因: 1.并

36、发急性肺水肿时,使用并发急性肺水肿时,使用20%-30%酒精进行氧气湿化,酒精进行氧气湿化, 对酒精过敏。对酒精过敏。 2.吸氧管材料或胶布过敏。吸氧管材料或胶布过敏。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加重病人球结膜充血,皮肤瘙痒呼吸困难加重病人球结膜充血,皮肤瘙痒 ,鼻腔肿胀、鼻腔肿胀、 疼痛。疼痛。 2.贴胶布的皮肤发红、水泡、皮肤溃烂。贴胶布的皮肤发红、水泡、皮肤溃烂。 处理与预防:处理与预防: 1.详细询问病人过敏史包括药物、用物详细询问病人过敏史包括药物、用物 。 2.酒精过敏者,湿化液禁用酒精。酒精过敏者,湿化液禁用酒精。 3.发生过敏反应,及时去除过敏源,给予抗过敏及对症发生过

37、敏反应,及时去除过敏源,给予抗过敏及对症 治疗。治疗。 八、过敏反应八、过敏反应 发生原因:发生原因: 1.吸氧装置连接不紧密。室内使用明火如进行艾吸氧装置连接不紧密。室内使用明火如进行艾 灸、拔火罐等操作灸、拔火罐等操作 。 2.衣物摩擦易产生静电,导致火灾。衣物摩擦易产生静电,导致火灾。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根据烧伤严重程度,分为不同的临床表现红、肿、根据烧伤严重程度,分为不同的临床表现红、肿、 热、痛,水泡。热、痛,水泡。 九、烧九、烧 伤伤 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 1.注意安全用氧,严禁烟火。注意安全用氧,严禁烟火。 2.吸氧时要妥善固定吸氧装置,防止氧气外漏。吸氧时要妥善固定吸氧

38、装置,防止氧气外漏。 3.吸氧时要着棉质外衣。勿穿着或使用腈纶材料吸氧时要着棉质外衣。勿穿着或使用腈纶材料 做的衣服和枕巾,摩擦产生静电火花而引起火灾。做的衣服和枕巾,摩擦产生静电火花而引起火灾。 4.发生火灾,要保持冷静,及时关闭氧气来源。发生火灾,要保持冷静,及时关闭氧气来源。 5.如病人烧伤,按烧伤处理。如病人烧伤,按烧伤处理。 发生原因:发生原因: 仅见于新生儿,以早产儿多见。是一种增殖性视网膜病仅见于新生儿,以早产儿多见。是一种增殖性视网膜病 变,其特征为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纤维增殖以及由此变,其特征为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纤维增殖以及由此 产生的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最终导致视力严重受损

39、甚至产生的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最终导致视力严重受损甚至 失明失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低体重儿,长时间高浓度氧新生儿,尤其是早产低体重儿,长时间高浓度氧 气吸入会引起此并发症。气吸入会引起此并发症。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视网膜血管收缩,视网膜纤维化,临床上可造成视网膜视网膜血管收缩,视网膜纤维化,临床上可造成视网膜 变性、脱离,继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斜视、弱变性、脱离,继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斜视、弱 视,最后出现不可逆的失明。视,最后出现不可逆的失明。 十、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十、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 1.对新生儿,尤其是早产低体重儿勿长时间、高对新生儿,尤其是

40、早产低体重儿勿长时间、高 浓度吸氧,吸氧浓度小于浓度吸氧,吸氧浓度小于40%。 2.对于曾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后出现视力障碍的患对于曾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后出现视力障碍的患 儿应定期行眼底检查。儿应定期行眼底检查。 3.已发生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者,应早日行手术已发生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者,应早日行手术 治疗。治疗。 发生原因:发生原因: 吸氧持续时间超过吸氧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氧浓度高于小时,氧浓度高于60%。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氧中毒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吸入气的氧分压及吸入时间氧中毒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吸入气的氧分压及吸入时间 。 氧中毒的特点是:氧中毒的特点是: (1)肺实质改变,如肺泡壁增厚、出血)

41、肺实质改变,如肺泡壁增厚、出血 。 (2)连续吸纯氧)连续吸纯氧6小时后小时后,病人即可有胸骨后灼热感、,病人即可有胸骨后灼热感、 咳咳 嗽、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胸痛嗽、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胸痛。 (3)吸氧)吸氧24小时后小时后,肺活量可减少。,肺活量可减少。 (4)吸纯氧)吸纯氧14天后天后可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有时可出现可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有时可出现 视力或精神障碍。视力或精神障碍。 十一、氧中毒十一、氧中毒 预防与处理:预防与处理: 1.严格掌握吸氧指征、停氧指征。选择恰当给氧方式。严格掌握吸氧指征、停氧指征。选择恰当给氧方式。 2.严格控制吸氧浓度,一般吸氧

42、浓度严格控制吸氧浓度,一般吸氧浓度不超过不超过45%。根据。根据 氧疗情况,及时调整吸氧流量、浓度和时间,避免长氧疗情况,及时调整吸氧流量、浓度和时间,避免长 时间高流量吸氧。时间高流量吸氧。 3.对氧疗病人做好健康教育,告诫病人吸氧过程中勿自对氧疗病人做好健康教育,告诫病人吸氧过程中勿自 行随意调节氧流量。行随意调节氧流量。 4.吸氧过程中,经常做血气分析,动态观察氧疗效果。吸氧过程中,经常做血气分析,动态观察氧疗效果。 5.出现氧中毒,立即降低吸氧流量,并报告医生对症处出现氧中毒,立即降低吸氧流量,并报告医生对症处 理。理。 一、选择、问答题一、选择、问答题 1、在用氧过程中如何观察氧疗效

43、果?、在用氧过程中如何观察氧疗效果? 2、某患者吸氧浓度为某患者吸氧浓度为3333,请问氧流量应该调节为多,请问氧流量应该调节为多 少?少? 3、急性肺水肿病人吸氧时,为什么湿化瓶内需盛、急性肺水肿病人吸氧时,为什么湿化瓶内需盛20 30酒精酒精?它具有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它具有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 肺泡泡沫破裂,消失,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肺泡泡沫破裂,消失,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 症状的作用。症状的作用。 4 4、患者赵患者赵,男,男,5050岁,因肺心病收住院治疗,护士巡视病房岁,因肺心病收住院治疗,护士巡视病房 时,发现患者有明显的时,发现患者有明显的 呼吸困难

44、及口唇紫绀,血气分析:呼吸困难及口唇紫绀,血气分析:Pa02 Pa02 37mmHg37mmHg,PaC02PaC0269mmHg ,69mmHg ,根据病人症状及血气分析,判断其缺氧根据病人症状及血气分析,判断其缺氧 程度为:程度为: A A极轻度极轻度 B B轻度轻度 C C中度中度 D D重度重度 E E极重度极重度 二、分析题二、分析题 患者赵患者赵,男,男,5050岁,因肺心病收住院治疗,岁,因肺心病收住院治疗, 护士巡视病房时,发现患者有明显的护士巡视病房时,发现患者有明显的 呼吸困难及口呼吸困难及口 唇紫绀,血气分析:唇紫绀,血气分析:Pa02 37mmHgPa02 37mmHg

45、,PaC02PaC0269mmHg ,69mmHg , 根据病人症状及血气分析,判断其缺氧程度、用氧方根据病人症状及血气分析,判断其缺氧程度、用氧方 式?式? 解析:解析:首先从临床症状判断这位患者有明显的 呼吸困难及口唇紫绀,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 Pa02 37mmHg,PaC0269mmHg。(Pa02 4.6=34.5mmhg以下 PaC0212.0=90mmhg ) 二型呼衰的标准是:二型呼衰的标准是:Pa02Pa0260mmhg 60mmhg PaC02PaC025050mmHgmmHg所以这位患者属于二所以这位患者属于二 型呼衰,重度缺氧,应该给予低流量低浓度吸氧。型呼衰,重度缺氧,应该给予低流量低浓度吸氧。吸氧浓度切忌不要过高,吸氧浓度切忌不要过高, 否则会导致呼吸抑制的危险,还应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心率、血压、否则会导致呼吸抑制的危险,还应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心率、血压、 紫绀和尿量等情况紫绀和尿量等情况。因为因为2 2型的呼衰不仅有缺氧又有二氧化碳的滞留,长型的呼衰不仅有缺氧又有二氧化碳的滞留,长 期的二氧化碳的滞留,呼吸中枢对其敏感性下降,而且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期的二氧化碳的滞留,呼吸中枢对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