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选文,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与友期行( _) 去后乃至( _) 相委而去( _) 下车引之( 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当友
2、人怒曰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4)友人 “下车引之 ”的用意是什么?( 5)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是否合适?你的理由是什么?【答案】 ( 1)约定;才;离开;拉,牵拉( 2) 正午时您没有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就进了门。(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4)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5)示例一:合适。因为父亲的朋友 “无信 ”“无礼 ”在前,对 “无信 ”“无礼 ”之人无需以礼相待。示例二:不合适。尽管父亲的朋友曾经失信、失礼
3、,但他毕竟是一个长辈,而且他已经认错,并在想办法弥补过错,陈元方的待客之道当然不对。【解析】 【分析】( 1)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期 ”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 “约定 ”的意思; “下车引之 ”的意思是 “便下车拉元方 ”,“引 ”的意思是 “拉 ”。( 2) “信 ”“惭”“引 ”“顾”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3)面对友人发怒的情况,元方从“无信 ”“无礼 ”两个方面对友人的行为进行了批判,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就是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
4、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意思是: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4)结合前一句 “友人惭 ”,可知他下车来拉元方,是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歉意;再结合元方反驳他的语言来看,可知 “引之 ”是出于对元方的语言、智慧的赞美与认可。( 5)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回答合适,从友人的“无信 ”“无礼”来说;回答不合适,从尊重长辈的角度回答。故答案为: 约定 ; 才 ;离开 ; 拉,牵拉 正午时您没有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
5、感到惭愧,便下车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就进了门。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示例一:合适。因为父亲的朋友“无信 ”“无礼 ”在前,对 “无信 ”“无礼 ”之人无需以礼相待。示例二:不合适。尽管父亲的朋友曾经失信、失礼,但他毕竟是一个长辈,而且他已经认错,并在想办法弥补过错,陈元方的待客之道当然不对。【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本题
6、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第二、三两句是对友人无理怒斥的反驳。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要注意文中提示的句子。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个性化解读。从友人的“无信 ”“无礼 ”或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回答;言之有理即可。【附参考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
7、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父亲的眼神 一个背景,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生悚然汗下。 那是我上高中时,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但是数理化的成绩却出奇地差。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已估计高考肯定无望,因此,高一期未考试后,我彻底失望,决定回家务农。 因自觉惭愧,回家后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赶到田里帮忙。学
8、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 “混混 ”的。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上学了,反正学不好,还不如回家种田。 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因为母亲去世较早,这些年来他节衣缩食,对我寄予了很大希望,他当了一辈子的 “睁眼瞎 ”,不想我走他的老路。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到我讲的话。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不住地渗出来,衣服贴在身上,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样好意思停下来。 中午,回家吃 ,父 仍然没有 我 学的事 表意 。 我 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 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 暴雨。 即将燃 的沉默,
9、真 我忐忑不安。 父 我 : “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今年就没有收成了。 ”我爽快地拿起 就走。我就不信,父 能干,我就不行! 夏日午后的太阳 在太 害了,汗水把我迷糊得 不开眼睛。要在学校,正是午睡的 候,而 在,我早已呵欠 天了。看看我的老父 ,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 翻秧趁父 不注意,我跑到 阴底下枕着 就睡了。 好像没 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 推醒。 开眼,我看到父 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 ,既有悲哀、 望,更有期盼的鼓励, 有 多我一下子 不出的内容“娃儿,种庄稼也像做学 ,如果你不上心, 子事情都有干不好。你在地 睡 ,庄稼也会在田里 睡 ” 父 的眼神 我受不了,我的后脊
10、早已汗流下来,不是 汗,是冷汗。? 当天 上,回到家里,我 得 身骨 都散了。摸着胳膊上已 晒脱了皮的地方,我的心乱成一 粥。? 第二天早上,天 蒙蒙亮,父 又 把我叫醒。一 眼,除了看 他瘦弱的躺体、 老的面容外,又是那特有的眼神。想到父 近70 了,身体多病, 供我 ,每天仍在田 地 躬 作,毫无怨言 ,我突然坐起来,大声地喊了一句: “我 你要上学! ”? 后来的事情 得很 。高考后,我上了大学中文系。再后来到 台当了一名 者。? 尽管 离了家 , 离了父 。但那熟悉的确眼神始 占据了我的 。今夜回想起来,仍然抑制不住自已汹涌的感情。走到院子外,望着深邃的 穹和 天的繁星,我不由喃喃自
11、: “山一 沉默的父 啊!你的期盼,你的鞭策,你的激励, 于成就了今天的我,我永 也忘不了你的眼神! ”( 1)填空。 文段是运用第 _人称来叙述的。 ?段是按 _ 序来 叙。 第 段中画横 的句子运用了_和 _的人物描写方法。( 2)第 ? 段中画 的句子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 要概括文段 叙了一件什么事情?( 4)文段中哪些内容是略写?哪 子些内容是 写? 什么?【答案】 ( 1)一; (事情 展的先后 ); 作描写;心理描写( 2)抒情; ;描写。( 3) 叙了 “我 ”因学 不 , 学回家 并屡屡受挫, 父 的教育和鞭策后,幡然醒悟,又返校复学,直至走向成功 件事。( 4) “我
12、 ” 学回家的原因是略写,返校复学后的事是略写, 念父 的眼神也是略写,在家 一段 是 写。【解析】 【分析】( 1) 文以第一人称 “我 ”的口吻, 叙了 “我”因学 不 , 学回家 并屡屡受挫, 父 的教育和鞭策后,幡然醒悟,又返校复学,直至走向成功的事。运用第一人称更利于情感的抒 。两 写 “我 ”因学 不 , 学回家帮父 到田里拔草, 段中分 有 “中午、午后、晚上”等表 的 ,由此可推知: 一 段是按照 (事情 展的先后)的 序来 叙的。 句中的 “拿 ”“走” 属于人物的 作描写;“我就不信,父 能干,自己就不行!”,属于人物的心理活 ,因此段 中划横 的句子运用了 作描写和心理活
13、 描写。( 2) “深邃的 穹和 天的繁星”属于景物描写;“山一 沉默的父 啊,你的期盼,你的鞭策,你的激励, 于成就了我的今天,我水 也忘不了你的眼神! ”直接抒 了 父 的 美和感激之情。所以段?中划波浪 的句子主要运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3)做 先 完全文,回想一下故事的来 去脉,然后用 的 言将故事情 的几要素概括清楚即可,其中最 主要的是人物、事件、 果。要 人看到答案即能知道故事的大概情 。如:本文 叙了 “我 ”因学 不 , 学回家 并屡屡受挫, 父 的教育和鞭策后,幡然醒悟,又返校复学,直至走向成功 件事。( 4) 文 写 “在家 ” 个情 ,因 个情 我明白了父 的
14、辛,更重要的是在 一情 中 “我看到父 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 ,既有悲哀、 望,更有期盼和激励, 有 多我一下子 不出的内容”,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而“我 ” 学回家的原因,返校复学后的事以及 念父 的眼神,与文章的中心,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略写。故答案 : 一 ; (事情 展的先后) ; 作描写 ; 心理描写 抒情; ;描写。 叙了 “我 ”因学 不 , 学回家 并屡屡受挫, 父 的教育和鞭策后,幡然醒悟,又返校复学,直至走向成功 件事。 “我 ” 学回家的原因是略写,返校复学后的事是略写, 念父 的眼神也是略写,在家 一段 是 写。【点 】 本 考 分析文章叙述人才、写作 序及描写方法的能
15、力。文章运用第几人称叙述非常 ,分清叙述者是“你 ”“我”“他”即可。文章的写作 序有 序、空 序、 序,在梳理文章内容的基 上即可正确辨析写作的 序。人物的描写方法有: 作描写; 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神情描写; 描写。答 要 合具体 句分析 句使用的描写方法。 本 考 分析文章表达方式的能力。文章的表达方式有: 叙、描写、 、抒情、 明五种,平 学 要掌握 五种表达方式的特点,答 要根据具体内容分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本 考 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可以先迅速 , 得整体印象,同 ,可 用笔划出文段中的 渡句、提 挈 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 性的句子。找到事件
16、的几个要素: 、地点、人物、事件、 果。然后按照人物+事件的模式 行概括即可。 本 考 分析材料安排 略的能力。所 写,是指 能直接表 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 充分;所 略写是指 与表 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 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 行概括式的叙述。答 要 合具体内容 行分析。3阅读诸葛亮诫子书文段,完成下列小题。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集)(1)下列划线词解释不
17、正确的一项是()A.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B.夫君子之行(行动)C.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D.将复何及(又)(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3)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 “淡泊 ”“宁静 ”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B. “学须静也 ”的 “学 ”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 ”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C.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从反面说明了 “淡泊 ”“宁静 ”的重要性。 D.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8、 ”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答案】 ( 1) B( 2) 用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修养德性。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3) D【解析】 【分析】( 1)本 B 项的解释不正确, “夫君子之行 ”中 “行 ”的意思是 “品行 ”。故选B。( 2) “静 ”“驰”“意 ”“去”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3) D 项有误,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从反面强调要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故选 D。故答案为: B; 用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修养德性。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
19、月而消失。 D【点评】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选项,逐项审读,具体落实,一一比照。【附参考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用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修养德性。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
20、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荀巨伯 远看友人疾,值 胡贼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 “远来,子令吾去,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视 谓曰:“我辈败
21、义之人,而入有义国。 ”遂班军 而还,一郡并获全。【注释】 荀巨伯:人名。 值:适逢。 郡:城。 相视:看望。 败:毁坏。 班军:调回军队。(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今死矣,子可去 / 去后乃至。B.有疾不忍委之 / 相委而去。C.而入有义国 / 与儿女讲论文义。D.而敢独止? / 人不知而不愠。(2)请用三条 “/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3)你从荀巨伯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请写出两三点来。【答案】 ( 1) C(2)巨伯曰 / 友人有疾 / 不忍委之 / 宁以我身代友人命。(3)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解析】
22、 【分析】( 1) A 项的 “去”解释为:离开;B 项的 “委 ”解释为:丢弃;C 项的 “义 ”解释为:正义,情义/ 含义; D 项的 “而”解释为:表转折关系。故选C。( 2)句子翻译为: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想用我的死来换取朋友的生。故断句为:巨伯曰 / 友人有疾 / 不忍委之 / 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结合 “远来,子令吾去,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分析得出:对友忠诚;结合“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分析得出:舍生取义;结合 “我辈败义之人,而入有义国。 ”分析得出:坚守信义。故答案为: C 巨伯曰 / 友人有疾 / 不忍委之 / 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23、。 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点评】 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参考译文】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 “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
24、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应该做的吗? “这时胡人已经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怎样的一个男子,却敢一个人留下来? “荀巨伯说: “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想用我的死来换取朋友的生。 “胡人听了说: “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 ! “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
25、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非淡泊无以明志( _) 非学无以广才( _) 意与日去( 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言文,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B.作者开篇即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并指出修身养德的具体途径。C.文中点出了成才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即立志,学习和惜时。 D. “俭 ”是本文的核心词语, “淡泊 ”“宁静 ”是它的正面表现。【答案】 ( 1)明确,鉴定;增长;意志( 2) 君子的品行,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
26、养,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3) D【解析】 【分析】( 1)本题注意 “广 ”,是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 2)本题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 “夫 ”,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修身 ”,个人的品德修养; “淫 ”,过度; “冶性 ”,陶冶性情。( 3) D. “静 ”是本文的核心词语,是修身养德的基础,“淡泊 ”“宁静 ”是它的正面表现,“淫慢”“险躁 ”则是其反面表现。故答案为:( 1)明确,鉴定;增长;意志;( 2) 君子的品行,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
27、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3) D。【点评】(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2)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3)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参考译文】君子的操守,(应该)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不把
28、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6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狼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 , 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 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sh) 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
29、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聊斋志异)【注】 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 伏焉:躲藏在那里。 顾:然而,可是。 吹豕:屠夫将猪杀死后,为了便于去毛,在后腿下端皮上斜割一口,用力吹,使膨胀如球。这里是活吹。(1)解释划线词。 惟有小刀不盈寸_ 股直不能屈 _( 2)翻译句子。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3)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_。【答案】 ( 1)满;大腿( 2)(如果)不是屠户,怎么能有这样的办法呢?(3)人各有所长,物各有其用。对学过的知识要触类旁通,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解析】 【分析】( 1) “盈 ”,一词多义,有 “多余 ”“增加 ”“骄傲,自满 ”“满”“充满 ”等意,
30、这里的意思是 “满 ”; “股”,古今异义,今义为量词,古义为 “大腿 ”。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此句中重点的词有:非,不是;乌,怎么;谋,办法。( 3)首先要理解文章主旨,然后联系实际来谈启示。“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等句子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物各有其用。启示我们在生活学习中对学过的知识要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故答案为: 满;大腿; (如果)不是屠户,怎么能有这样的办法呢? 人各有所长,物各有其用。对学过的知识要触类旁通,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点评】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
31、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结合关键语句即可做出回答。【附参考译文】有一个屠户,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草棚,他就跑进去趴在里面。凶恶的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于是屠户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但是没有想
32、到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屠户)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把狼腿绑起来。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就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张着嘴也无法闭上。屠户就把它背回去了。(如果)不是屠户,谁有这个办法呢?7文言文阅读二贾胡买石江宁有西域贾胡,见人家几上一石,欲买之。凡数至主人故高其值未售也。一日,重洗磨,冀增其价。明日,贾胡来,惊叹道:“此至宝,惜无所用矣!石列十二孔,按十二时辰,每交一时,辄有红蟢子 布网其上;后网成,前网即消,乃天然日晷 也。今蟢子磨损,何所用之?”不顾而去。【注释】 红蟢( x)子:这里
33、指石上自然形成的像红蜘蛛一样的东西。 日晷( gu):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欲买之 _ 何所用之 _ 不顾而去 _( 2)请为文中划线句用 “/标”出朗读停顿。(限断二处)凡数至主人故高其值未售也(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此至宝,惜无所用矣!( 4)文中主人的做法让你想到了哪个成语?为什么?【答案】 ( 1)想要;代石头;回头看( 2)凡数至 / 主人故高其值 / 未售也( 3)这块最好的宝贝,可惜没有用处了。( 4)弄巧成拙(多此一举,画蛇添足 拔苗助长),因为主人自以为石头洗过之后,更有价值,却想不到自己的做法让石头失去了价值。【解析】 【
34、分析】( 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之 ”这里做代词。( 2)这句话的大意是:(西域商人)去了好几次,那石头的主人故意抬高石头的价格,所以一直没有卖出。根据题目要求断两处的要求,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凡数至 / 主人故高其值 / 未售也。( 3) 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至:最好;惜:可惜。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这块最好的宝贝,可惜没有用处了。( 4)根据短文内容分析,石头的主人本来能把它的宝贝石头卖个好价钱,但他偏偏不卖,而是将石头洗刷打磨一番,希望能够增加它的价值,结果费了不少气力,石头竟然不
35、值钱了。这不是多此一举(画蛇添足、弄巧成拙)吗?据此答题即可。故答案为: 想要;代石头;回头看 凡数至 / 主人故高其值 / 未售也 这块最好的宝贝,可惜没有用处了。 弄巧成拙(多此一举,画蛇添足拔苗助长),因为主人自以为石头洗过之后,更有价值,却想不到自己的做法让石头失去了价值。【点评】 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词汇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
36、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解答时,只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谈得到的启发并用合适的成语把启示表达出来。【参考译文】江宁有一个西域商人,看见一户人家的几上有一块石头,想要买下它。西域商人去了好几次,那石头的主人故意抬高石头的价格,所以一直没有卖出。有一天,石头主人将石头洗刷打磨一番,希望能够增加它的价值。第二天,西域商人来了,大吃一惊说道:“这本是一块非常的宝贝啊,可惜现在一
37、钱不值了!石头上排列有十二孔,按照十二时辰,每到一个时辰,就有红蜘蛛在上面织蛛网,后一个网结好,前一个网随即就消失了。这是天然的日晷啊。现在蜘蛛磨损,还有什么用处呢?”西域上人说完头也不回地离开了。8阅读下文,完成题目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上文选自_,其编者是南朝的_(人名)。(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友人惭,下车引之。
38、元方入门不顾。(3)下列选项中对上文理解不正确的是()A. “门外戏 ”一词突出元方只是孩童,衬托出他虽年幼却聪慧识礼的形象。 B. “尊君在不? ”语气直接,表现出客并没有认识到自己迟到失信的错误。 C. “下车引之 ”是友人惭愧的表现,他无言以对的狼狈衬托了元方的形象。 D. “入门不顾 ”表现出了元方聪明智慧、善于言辞又知书识礼的人物形象。【答案】 ( 1)世说新语;刘义庆( 2)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家门不回头看他。( 3) D【解析】 【分析】( 1)世说新语主要记录了当时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陈太丘与友期即是当时名士之间交往言谈的记载。陈太丘与友期这一章出自
39、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 2)注意关键词: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顾:回头看。( 3) D. 入“门不顾 ”表现出了元方的本真性情和坦率的品质。故选D。故答案为: 世说新语;刘义庆;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家门不回头看他; D。【点评】 对于课本上的课文,不能偏颇,大致内容和主题以及涉及到的文学常识还是应该心中有数的。更不能放弃课内只顾课外,要从课内中学到语文的基础知识及赏析文章的方法,并和课外的拓展阅读结合起来,做到课内外结合,使语文能力和素养得到提高;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
40、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出选择。【参考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
41、,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期日中期: _ 尊君在不不: _ 待君久不至,已去去: _ 下车引之引: _ 元方入门不顾顾: _(2)翻译下列句子。 元方时年七岁,门
42、外戏。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你觉得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做简要分析。( 4)从本文中,你得到了那些启示?【答案】 ( 1)约定;同 “否 ”;离开;拉 ,牵拉;回头看( 2) 元方那时候七岁,在门外玩耍。 到了中午没有来,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儿子骂他父亲 ,这是没有礼貌的表现。( 3)聪明、识礼、有节。在友人责怪他父京“非人 ”时 ,他用 “无信、无礼 ”来回驳对方,这说明他聪明 ;元方是在友人骂自己的父亲之后才回驳对方且“人门不顾 ”的 ,做到了有礼有节。(意思对即可)(4)做人要讲诚信,待人要有礼貌。(意思对即可)【解析】 【分析】( 1) 期日中:期,古今异
43、义,这里表示约定的意思; 尊君在不:“不 ”通假字,读作:f u,同 “否 ”; 待君久不至,已去: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去:离开; 下车引之:下车前来拉元方,引:牵,拉; 元方入门不顾:。元方走入家门,不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顾:回头看。( 2)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时、门、戏”是重点词语,意思分别是:当时;在门外、玩耍;本句翻译为: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玩耍;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日中、至、无信”意思分别是:正午时分;到;不讲信用;本句翻译为:中午时分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他的儿子的面骂人家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3
44、)根据文中的叙述,“元方时年七岁”文中的元方当时年幼,面对父亲的友人骂自己的父亲,没有丝毫的畏惧,用“无信,无礼 ”据理有据地辩驳,可以看出他的聪明、勇敢。当“友人惭,下车引之”时, “元方入门不顾”,表现他不卑不亢,有节。( 4)文中写友人与元方的对话,元方回击友人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如:告诫人们做人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故答案为: 约定;同 “否”;离开;离开;拉 ,牵拉;回头看 元方那时候七岁,在门外玩耍。 到了中午没有来,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儿子骂他父亲 ,这是没有礼貌的表现。 聪明、识礼、有节。在友人责怪他父京“非人 ”时 ,他用 “无信、无礼 ”
45、来回驳对方 ,这说明他聪明 ;元方是在友人骂自己的父亲之后才回驳对方且“人门不顾 ”的 ,做到了有礼有节。(意思对即可) 做人要讲诚信 ,待人要有礼貌。(意思对即可)【点评】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文章对人物描写的语句和具体的事例进
46、行概括。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整体感悟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归纳。【附参考译文】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预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违约的客人问他: “你的父亲在家不在? ”陈元方回答说: “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 ”客人便发怒说道: “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 ”陈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份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客人
47、感到惭愧不安,忙下车前来拉元方表示好感。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10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
48、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蒲松龄狼 (其二 ) )(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蒲松龄狼(其三 ) )【注释】 遗:留下。 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 豕 (sh ):猪。(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C.缀行甚远夫君子之行D.屠自后断其股狼自苫中探爪入( 2)把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翻
49、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写两只狼紧跟屠户,屠户一次又一次投给它们骨头,仍无法满足狼的贪欲。B.甲文里,其中一只狼好像闭上眼,神情很悠闲,屠户一跃而起,最终砍杀了它。C.甲文中,作者认为聪明的狼尽管诡计多端,但最终败给了屠户,只是笑料罢了。D.乙文写屠户用吹猪法吹狼,狼胀得像牛,只有屠户才能想到用这种方法对付狼。【答案】 ( 1) D( 2)一只狼径直离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3) D【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A. 只;停止。 B. 攻击;敌人。 C. 走;行为。 D. 从;从。故选 D。( 2)本题考查文言句
50、子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径,直接。去,离开。犬,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一样。于,在。前,前面。( 3)结合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可知:(如果)不是屠户,谁有这个办法呢?这里运用反问的手法,肯定的表达屠户能想到这个方法,但没有说其他人想不到这个方法,的“只有屠户才能想到用这种方法对付狼”过于绝对,故错误,故选D。故答案为: D 一只狼径直离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D【点评】(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D 选项(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
51、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参考译文】【甲】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途中有两匹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匹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而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过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齐追赶屠户。屠户十分窘迫,担心前后遭受狼的夹击。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大麦场,麦场的主人在麦场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饮售卖花车合同范本
- 餐饮家具卸货合同范本
- 餐饮店铺股份合同协议
- 饭店桌椅购销合同范本
- 饭店门市转让合同范本
- 黄金专柜转让合同范本
- 建立员工激励办法的方案
- 果树修剪方法
- 签员工股份合同协议书
- 签订委托代理合同范本
- 教育学原理 第二版 课件 第1章 教育及其本质
- 农业机械化操作培训教材与案例
- 工程款支付申请书模板
- 2025税务师考试《税法二》常用税率
- 李清照的一生
- 小学教育中的教育惩戒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药材种植技术 课件 10.前胡
- 肿瘤干细胞课件
- 2025年幼儿园教师高级职称考试试卷(含答案)
- 2025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年大数据存储技术在宗教组织管理中的应用与市场规模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