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 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湖心亭看雪张岱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注】 拏,又作 “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大雪三日 _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
2、中焉得更有此人?(3)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4)选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 ( 1)下雪;勉强;尽力( 2) 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 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3)使用白描手法。作者用 “一痕 ”“一点 ”“一芥 ”“两三粒 ”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4)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解析】 【
3、分析】( 1)结合句意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注意“雪 ”属于词类活用。(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拏:通 “桡 ”,撑(船)。毳衣:细毛皮衣。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 焉得,哪能。更,还。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3)结合这句话的内容分析,这句话作者描写雪景,他不是用非常优美、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而是用 “一痕 ”“一点 ”“一芥 ”“两三粒 ”,这些词就是数词加量词,没有色彩,没有形象,语言非常简洁,不加渲染,但却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
4、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4)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当时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作者却独往湖心亭看雪,如果不是痴迷山水,怎么能如此?也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孤立的闲情雅致。意对即可。故答案为: 下雪;勉强;尽力 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有这样的人呢? 湖中哪能还 使用白描手法。作者用 “一痕 ”“一点 ”“一芥 ”“两三粒 ”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点评】 本题考
5、查理解词义的能力。文言实词中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是考试中经常要考的,而且也是容易做错的题目,这样的知识只能靠平时勤记忆,多应用。复习时可以整理成册,多翻多看,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这样答题的准确率就会提高。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此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 本题考查从变现手法方面赏析语言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根据语句内容和对文章表现手法的积累分析其使用的表现手法,然后再分析其表达效果。此句属于写景,因此答题时分析出作者描写了什么景,表达了什么感情。 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过分析文章中描写
6、的人、景、物、事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砍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 ,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 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四百余人,升
7、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 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 “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注】 涿郡:郡名,为今河北省涿县治。(节选自后汉书) 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1)下面是关于“文言实词 ”学习方法的梳理。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积累迁移法】我们由【甲】文“录毕, 走送之 ”中 “毕 ”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问毕辞归 ”的 “毕 ”是 _之意;由【甲】文“援疑质理 ”中 “质 ”的积累,迁移可知【乙】
8、文中 “玄因从质诸疑义”的“质 ”是 _之意。【查阅词典法】参考古汉语词典中“素 ”的义项, “融素骄贵 ”中 “素 ”的意思是 _(填序号)。素: 未经染色的生绢; 本然的,未加修饰的; 真情,后作 “愫 ”; 蔬菜、瓜果类食品; 一向,平素; 预先。【语境推断法】根据语境,【乙】文“家贫,客耕东莱”中 “客 ”是_之意。(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公将鼓之B.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屠惧,投以骨C. 乃召见于楼上 / 所欲有甚于生者D. 乃西入关 /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9、4)宋濂与郑玄在求师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各自是如何克服的?请简要概括。【答案】 ( 1)完成,结束;询问,质疑; ;客居( 2) B( 3)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郑玄现在离去,我的学问就传到东方去了!(4)困难:身边没有博学的人可以求教,求学中被老师怠慢。如何克服:宋濂: 到百里外 “执经叩问 ”; 态度恭顺,礼节周到,坚持求教。郑玄: 西行入关,经人介绍从师马融; 不懈怠,跟随“高业弟子 ”求学,抓住机会向马融求教。【解析】 【分析】( 1) 因为【甲】 “毕 ”,完成,故【乙】文中“毕 ”也是 “完成 ”的意思。因为【甲】质:询问,故【乙】文中“质 ”也是 “询问 ”的意思
10、。 结合语境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马融一向骄傲自负。故这里的“素”是向来的意思,故选 。 语境推断法,根据文中前后语境判断。郑玄独自出外游学,十多年才回到家乡。因为家境贫困,郑玄在东莱 “客耕 ”也只能是给别人耕种,故这里的“客 ”是客居的意思。( 2) A 助词,的 / 音节助词,不译; B 都是介词,把; C介词,在 / 比; D 于是,就 / 才;(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既,已经;益,更加。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到了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去,离开;矣,语气词,了。故此句可以翻译为:郑玄现在离开了,我
11、的学问到东方去了。( 4)本文主要围绕 “求书 ”“求师 ”“求学 ”三方面的困难写写的,答题时从文中找到作者解决办法的语句并概括归纳。可以概括为:以抄书来克服无书之难;以谦恭的态度来克服无师之难;不畏路遥天寒克服求师之难;以读书之乐克服生活艰苦之难。郑玄在山东没有值得求教的人;够进入厅堂听马融亲自讲课的仅五十余人;三年都不能见马融一面;郑玄日夜探究、诵习,从未有过丝毫懈怠厌倦;郑玄趁机向马融请教各种疑难问题。意对即可。故答案为: 完成,结束;询问,质疑; 客居 B;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了! 郑玄现在离去,我的学问就传到东方去 困难:身边没有博学的人可以求教,求学中被老师怠慢。
12、如何克服:宋濂: 到百里外 “执经叩问 ”; 态度恭顺,礼节周到,坚持求教。郑玄: 西行入关,经人介绍从师马融; 不懈怠,跟随“高业弟子 ”求学,抓住机会向马融求教。【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掌握能力。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虚词在句中的意义;根据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的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代替;先多朗读,体会语气,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翻译
13、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3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14、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节选
15、自为学一首示子侄)(1)请解释句中划线的字。 尝趋百里外趋: _ 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材: _(2)翻译下列句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3)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人之为学有难易乎(4 )阅读【甲】、【乙】两文,分别归纳出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和 “聪与敏者自败 ”的原因。( 5)请从文章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比较【甲】、【乙】两文的异同点。【答案】 ( 1)快步走;通 “才 ”,才能( 2 )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3)人之为学 / 有难易乎(4)宋濂:勤奋好学,不怕艰苦;虚心求
16、教。聪与敏者:不努力学习。(5)相同点:内容上都是讲学习问题;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点: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以记叙为主,【乙】文以议论为主。【解析】 【分析】( 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驱 ”是古今异义词,这里是快步走的意思。“材 ”是通假字,通 “才 ”,才能。( 2)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句重点词语有:“以是 ”,因此; “以 ”,介词,把;“假 ”,借; “得 ”,能够。句意: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句重点词语有:“昏 ”,愚笨; “逮 ”,不及,赶不上。句译:我天资愚笨,
17、赶不上别人。( 3)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根据句意划分朗读节奏为:人之为学 / 有难易乎。( 4)甲文的总结句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在选文删掉的部分,这一句交代了“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的原因,所以在作答时,围绕“勤 ”和 “艰 ”回答即可;乙文“聪与敏者自败”的原因,用原文语句“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来作答,用自己的语言就是“不学 ”或 “不努力学习”。此题考查较为简单。( 5)从内容、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三个角度作答。两文都讲了学习问题,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但表达方式上有所侧重:甲文以记叙为主,乙文以议论为主。甲文叙议结合,以记叙为主;乙文是典型的议论文,原文中的事
18、例是记叙,但是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的,以议论为主。同此题考查较全面,也比较难。但如果课堂上认真听讲,课下认真复习,对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常考知识点烂熟于心的话,得全分也很容易。正所谓“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故答案为: 快步走;通 “才 ”,才能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赶不上别人。 我天资愚笨, 人之为学 / 有难易乎 宋濂:勤奋好学,不怕艰苦;虚心求教。聪与敏者:不努力学习。 相同点:内容上都是讲学习问题;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点: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以记叙为主,【乙】文以议论为主。【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正确理解古文中
19、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 ”“删”“调”“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
20、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写作手法,最后再从内容和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比较。【附参考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做了,那么困难也变得容易;不做,那么容易也变得困难。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去学,那么困难也变得容易;不学,那么容易也变得困难。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也赶不上别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等到学成了,也就
21、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一倍;能力也超过别人一倍,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甲】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曰: “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
22、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叔向贺贫)【乙】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对曰: “吾以嗜(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
23、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节选自汉 刘向新序 节士)A. 戎狄怀之怀:归服B. 假贷居贿居:储积C. 以亡于楚亡:死亡D. 有馈鱼于郑相者馈:赠送(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起也将亡 / 赖子存之 / 非起也敢专承之 / 其自桓叔以下嘉吾/ 子之赐 /B. 起也将亡 / 赖子存之非 / 起也敢专承之 / 其自桓叔以下嘉吾/ 子之赐 /C. 起也将亡 / 赖子存之非 / 起也敢专承之 / 其自桓叔以下 / 嘉吾子之赐 /D. 起也将亡 / 赖子存之 / 非起也敢专承之 / 其自桓叔以下 / 嘉吾子之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叔向认为
24、贫不可怕反倒值得祝贺。当韩宣子为与叔向名位相同,却没有叔向富有而担忧时,他却表示祝贺。B. 叔向认为贫而修德可以避免灾难。栾武子虽然不富有,但他宣传德行为他赢得了好名声,使他免于灾难。C. 叔向认为恩德和恶行会影响子孙。桓子放纵,但因栾武子的恩德而得善终,怀子修德却因桓子骄奢获罪。D. 叔向认为重要的是德行而非财富。卻昭子虽然势力强大、深受宠幸,但不修德行,最后身死、宗灭。(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答案】 ( 1) C( 2) D( 3) A( 4) 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却只为财产
25、不足而发愁,我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贺呢? 因为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解析】 【分析】 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解答此类 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 情况。 C 项有误,亡:逃亡。 断句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句意为:我正在趋向灭亡的时候,全靠你拯救了我。你的恩德不敢独自承受,恐怕从我的祖宗桓叔以下的子孙,都要感谢您的恩赐。所以其停顿为:起也将亡/ 赖 子存之 / 非起也敢专承之/ 其自桓
26、叔以下 / 嘉吾子之赐。故选 D。 A 项有误,韩宣子因为贫穷而忧愁,因为自己有卿大夫的名称,却没有卿大夫的财富,没 有什么荣誉可以跟其他的卿大夫们交往而忧愁。韩宣子没有因为与叔向名位相同,却没有叔向富有而担忧。 若:如果。建:建立。患:忧愁,忧虑。句意是: 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我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贺呢? 受:接受。禄:俸禄。无以:没有办法。句意是: 因为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故答案为: C; D; A; 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我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贺
27、呢? 因为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点评】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断句作为一种考查的形式,就是在这样的目的下体现了这种试题的必要性。解答文言文断句,理解文意是前提,在此基础上断句。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给我给我选项的意思,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写法、感情等方面,比照辨析正误。 本题考查文言文
28、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参考译文】【甲】叔向去拜见韩宣子,韩宣子正为贫困而发愁,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宣子说: “我有卿大夫的名称,却没有卿大夫的财富,没有什么荣誉可以跟其他的卿大夫们交往,我正为此发愁,你却祝贺我,这是什么缘故呢?” 叔向回答说:“从前栾武子没有一百顷田,家里穷的连祭祀的器具都备不齐全;可是他能够传播德行,遵循法制,名闻于诸侯各国。各诸侯国都亲近他,一些少数民族都归附他,因此使晋国安定下来,执行法度,没有弊病,因而避免了灾难。传到桓子时,他骄傲
29、自大,奢侈无度,贪得无厌,犯法胡为,放利聚财,该当遭到祸难,但依赖他父亲栾武子的余德,才得以善终。传到怀子时,怀子改变他父亲桓子的行为,学习他祖父武子的德行,本来可以凭这一点免除灾难;可是受到他父亲桓子的罪孽的连累,因而逃亡到楚国。那个郤昭子,他的财产抵得上晋国公室财产的一半,他家里的佣人抵得上三军的一半,他依仗自己的财产和势力,在晋国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最后他的尸体在朝堂上示众,他的宗族在绛这个地方被灭亡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八个姓郤的中有五个做大夫,三个做卿,他们的权势够大的了,可是一旦被诛灭,没有一个人同情他们,只是因为没有德行的缘故!现在你有栾武子的清贫境况,我认为你能够继承他的德行
30、,所以表示祝贺,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我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贺呢?”宣子于是下拜,并叩头说:“我正在趋向灭亡的时候,全靠你拯救了我。你的恩德不敢独自承受,恐怕从我的祖宗桓叔以下的子孙,都要感谢您的恩赐。”【乙文】有人送鱼给郑国的宰相,他不接受?有人问: “你平时爱好吃鱼,为什么不接受赠送的鱼呢? ”郑国的宰相回答说:“因为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5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 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 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
31、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 晚籁:指秋声。 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王禹偁( chng),北宋初文学家,政治上主张改革又刚直敢言,屡受贬谪。下列诗文分别写于他被贬商州、黄州期间。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位改革先驱的生活细节和内心世界。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王禹偁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 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于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 江濑,幽阒辽夐 , 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披鹤氅,戴
32、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吾闻竹工云: “竹之为瓦,仅十稔 , 若重覆之,得二十稔。 ”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 斯楼之不朽也。(选自宋代散文选注)【注】 刳( k):削剔,挖空。 挹( y):文章指望见。( xi ng):幽静辽阔。 稔( r n):谷子一熟叫一稔,引申指一年。 幽阒( 庶(q)辽夐sh):表示期待或可能。
33、(1)解释下列划线词。 奔走不暇_ 比屋皆然_ 因作小楼二间_ 亦谪居之胜概也_(2)与 “以其价廉而工省也”的 “以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属予作文以记之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 策之不以其道D. 醒能述以文者( 3)用 “/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宜 投 壶 矢 声 铮 铮 然 皆 竹 楼 之 所 助 也( 4)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的意思。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 5)赏析古诗中画横线句子。( 6)这两篇诗文都描述了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但诗文结尾表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结合诗文内容阐述你的理解。【答案】 ( 1)空闲;挨着,靠近;于是;优美的( 2) B( 3
34、)宜 投 壶 矢 /声 铮 铮 然 / 皆 竹 楼 之 所 助 也( 4)我不知道明年又在什么地方!哪里害怕竹楼容易朽烂(败坏)呢?(5) 前句从听觉写傍晚秋声,后句从视觉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 “有声 ”与 “无语 ”相衬,(以动衬静)以万壑中的秋声来衬托山村傍晚的寂静。 拟人。作者用 “无语 ”写远处的山峰在斜阳中静静地矗立,饶有韵味。( 6)第一首诗歌,作者在前六句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日乡村晚晴图,由写景转入抒情。前句设问,后句作答,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第二篇文言文,作者记叙了在黄州小竹楼的生活片段,虽身处困境但以乐观豁达的心态来画对,但又想到短短四年多次贬谪,为将来仕途迷茫而感慨。
35、【 解 析 】 【 分 析 】 ( 1 ) 根 据 平 时 对 文 言 词 语 的 积 累 及 句 意 理 解 词 语 意 思 , 注意“比 ”“因”“胜”的解释。( 2) “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的 “以 ” 是 “因为 ”的意思。 A 来; B 因为; C 按照; D 用。故选B。( 3)这句话的大意是:适宜投壶,箭入壶中铮铮动听。这些美妙的声音,都是因为竹楼才得以听到。据此可知这句话的断句方法是:宜 投 壶 矢 / 声 铮 铮 然 / 皆 竹 楼 之 所 助也。(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这个句子的关键词是:岂:难道
36、;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这个句子是反问句,翻译时要注意语气。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不知道明年又在什么地方!哪里害怕竹楼容易朽烂(败坏)呢?( 5) 这句话可从多个角度进行赏析,从感官角度赏析,“万壑有声 ”是从听觉角度写傍晚的求生,数峰无语立斜阳是从视觉角度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的情形;从表现手法赏析,前一句写傍晚的声音,后一句写远处的山峰在斜阳中静静地矗立的情形,这是一种以静衬动的写法, 以万壑中的秋声来衬托山村傍晚的寂静 ;从修辞方面进行赏析, “无语 ”这个词语把 “山峰 ”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处的山峰在斜阳中静静地矗立的情态,饶有韵味。( 6)结合诗文结尾内容分
37、析,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作者自问自答,我为什么会突然惆怅呢,原来是看到这里的景色和我家乡的景色比较相似,由此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第二篇结尾写到自己短短四年多次贬谪,不知明年又将在何处,作者为为将来仕途迷茫而感慨。故答案为: 空闲;挨着,靠近;于是;优美的 B 宜 投 壶 矢 / 声 铮 铮 然 / 皆 竹 楼 之 所 助 也 我不知道明年又在什么地方!哪里害怕竹楼容易朽烂(败坏)呢? 前句从听觉写傍晚秋声,后句从视觉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有声 ”与 “无语 ”相衬,(以动衬静)以万壑中的秋声来衬托山村傍晚的寂静。 拟人。作者用“无语 ”写远处的山峰在斜阳中静
38、静地矗立,饶有韵味。 第一首诗歌,作者在前六句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日乡村晚晴图,由写景转入抒情。前句设问,后句作答,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第二篇文言文,作者记叙了在黄州小竹楼的生活片段,虽身处困境但以乐观豁达的心态来画对,但又想到短短四年多次贬谪,为将来仕途迷茫而感慨。【点评】 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以 ”的积累。 “以 ”字在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其含义和用法归纳起来有以
39、下几种: 作动词,译为“认为、以为 ”; 作介词,相当于“用 ”, “把、拿 ”, “因、因为 ”, “凭借 ”, “从、由 ”, “按照 ”; 作连词,相当于 “用来、以便 ”、 “以致 ”; 通假字通 “已 ”,已经。总之, “以 ”字在文言文中用法颇为灵活。在学习中,要仔细阅读认真体会,并注意结合上下文来辨析它的不同含义和用法。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古二今一 ”之间
40、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的要求是做到 “信、达、雅 ”,翻译的方法是 “增、删、调、换 ”,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古诗经典词句的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来鉴赏,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此题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诗人的情感往往通过具体的语句表达出来,因此理解诗文的语句内容是体会
41、作者情感的重要途径。因此解答本题,一定要结合全文内容仔细揣摩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参考译文】黄冈地区盛产竹子,大的竹子像椽子那样粗。竹工破开它,削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户户都用它盖房子,因为它便宜而且省工。黄冈子城西北角的城垛子都塌毁了,野草丛生,荒芜污秽。我清理了那里,盖了两间小竹楼,与月波楼互相连通。登上竹楼,远山的风光尽收眼底。平望出去,能看到江中的浅水流沙。那幽静寂寥、高远空阔的景致,实在无法一一描绘出来。夏天适宜听急雨,雨声有如瀑布之飞流直下;冬天适宜听密雪,雪花坠落发出玉碎之声;适宜抚琴,琴声和畅悠扬;适宜吟诗,诗韵清新绝俗;适宜下棋,棋子落盘有丁丁清响;适宜投壶,箭入壶中铮铮动
42、听。这些美妙的声音,都是因为竹楼才得以听到。公事办完后的闲暇时间里,披着鹤氅衣,戴着华阳巾,手持一卷周易,焚香默坐,驱散尘世中的种种杂念。除了水色山光之外,只见到风帆沙鸟、烟云竹树罢了。等到酒意退去,煮茶的烟火熄灭,便送走夕阳,迎来皓月,这正是谪居生活的快乐之处啊。那齐云楼、落星楼,高是很高了;井干楼、丽谯楼,华丽是很华丽了,但它们只不过是用来贮藏妓女和能歌善舞的人罢了,这不是诗人应傲的事,是我所不屑去做的。我听竹工说,竹子做屋瓦,只能用十年,如果覆盖两层竹瓦,可以支持二十年。唉,我在至道乙未那一年,由翰林学士而贬到滁州,丙申年又调到扬州,丁酉年又到中书省任职,戊戌年的除夕,奉命调到齐安,己亥
43、年闰三月才到了齐安郡城。四年之中,奔走不停,还不知道明年又在何处,难道还会怕竹楼容易朽坏吗?希望后来的人跟我志趣相同,能继我之后接着修整它。或许这座竹就永远不会腐朽吧。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 “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
44、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 “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 “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 “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谓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 “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欧阳修六一居士传)(1)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以 吾 一 翁 老 于 此 五 物 之 间 是 岂 不 为 六 一 乎(2)给下列句子中划线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而屡易其号 _A改 B交 吾固知名之不可逃_A 决B本来(3)用 代 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人知从太守游而 ,而不知太守之 其 也。 余将
45、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 4)【甲】文 尾如何点明太守身份?包含了作者怎 的思想感情?( 5) 合 接材料, 要分析欧阳修在滁州与在 州 心 的 化。 接一: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 , 勇 , 机阱在前,触 之不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接二:修以 自持,既数被 蔑,年六十,即 乞 事, 帝 弗 。及守青州,又以 止散青苗 , 安石所 ,故求 愈切。( 事:辞官)【答案】 ( 1)以吾一翁 / 老于此五物之 / 是 不 六一乎(2) A; B( 3) 人 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很快 ,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 快 。 我将会看 您(像那个人一 ),迅速奔跑,大口喘
46、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 4)运用 , 含了作者身 太守能与民同 而 自得的情感。( 5)欧阳修被 滁州 , 能与民同 ,但由于他 勇 ,高 亮 ,屡被 陷 ,晚年想 脱世 ,生出消极退 之心,不再留恋功名,只想在琴棋 酒中自得其 ,在五物中 老。【解析】 【分析】( 1) 句 的大意是:加上我 一个老 ,在 五种物品中 老去, 道不是 六一 了 ?据此可知 句 正确的断句方法是:以吾一翁 / 老于此五物之 / 是 不 六一乎( 2)根据 文言 的 累及句意理解 意思,注意“易 ”“固 ”都是古今异 , 里分 是改 、本来的意思。( 3)翻 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 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
47、 翻 准确,最后再根据 代 的 范翻 。乐 其 : :意 用法,以 。 :快 。故此句可以翻 :人 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很快 ,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 快乐 。 子:您;疾:迅速;走:跑;名:名声。故此句可以翻 :我将会看 您(像那个人一 ),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 4)作者先用一个 句:“太守 ”,然后自己做出回答: 陵欧阳修也。因此 是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合前面的句子分析,欧阳修 自己是醉了能 与民同 ,醒来能 用文章 述 事的人,并 的美事 能享受呢,是自己呀,由此可以看出作者 自得的情感。( 5) 合【甲】文及 接材料一分析,醉翁亭 是作者被 到滁州 写的,当
48、 作者与您同 , 接材料一中作者 勇 ,再三被放逐流利,但作者依然能保持豁达、自若的心 ,但 接材料二及【乙】文分析,欧阳修由于高 亮 ,屡被 陷 ,晚年想 脱世 ,生出消极退 之心,不再留恋功名,只想在琴棋 酒中自得其 ,在五物中 老。故答案 : 以吾一翁 / 老于此五物之 / 是 不 六一乎 A B 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很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 运用设问,蕴含了作者身为太守能与民同乐而颇为自得的情感。 欧阳修被贬滁州时,还能与民同乐,但由于他见义勇为,高风亮节,屡被诬陷诋毁,晚年想摆脱世间烦扰,
49、生出消极退隐之心,不再留恋功名,只想在琴棋诗酒中自得其乐,在五物中终老。【点评】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解答时可以了解文言断句的一些常识,还可以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再根据语感和结构进行划分。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 ”“删”“
50、调”“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表现手法及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首先要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文章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再结合具体语句体会其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文章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文章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参考译文】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己以醉翁为号。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
51、 ”居士说: “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收集收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文字一千卷,有一张琴,有一盘棋,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 “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 呢? ”居士说: “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难道不是六一 了吗? ”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而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居士说: “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也知道我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记下我的乐趣罢了。”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泂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