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1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2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3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4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回答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 二人弈。其一人 心致志,惟弈秋之 听;一人 听之,一心以 有 将至,思援弓 而射之。 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是其知弗若欤?曰:非然也。( 自孟子告子)。( 1)解 下列句子中划 的 。 其一人 心致志 _ 其名 _ 及其家穿井 _ 其真无 邪 _(2)与 “惟弈秋之 听”句式相同的一 是()A. 死于槽 之 B. 但少 人如吾两人者耳C. 何陋之有D. 甚矣,汝之不惠( 3)本文 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 4)把两篇文章中的画 句子翻 成 代 。 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天

2、之 ,其正色邪?其 而无所至极邪?【答案】 ( 1)其中的;它的;他; 道( 2) C( 3) ( 4) 另一个人 然和他一起学 ,却比不上他。 天色湛 ,是它真正的 色 ? 是因 大空高 而看不到尽 呢?【解析】 【分析】 解 文言文 意 包括:重点 、一 多 、 活用、通假字、古今异 等,同 注意 系上下文理解 。 其:代 ,其中的; 其:代 , 它的 ; 其:代 ,他 ; 其:表反 气, 道 。 “惟弈秋之 听”和“何陋之有”都属于 前置句式,A、 B、D 三句都是倒装句,故 C。 是其知弗若欤?曰:非然也。句意是: 道是因 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 ? :不是 的。一 一答,起到 作用,属

3、于 句。 意,遵循 “字字有着落,直 、意 相 合,以直 主”的原 。 句子中的每个字 ,只要它有一定的 在意 ,都必 字字落 , 号入座。 : 然。俱:一起。若:比。句意是:另一个人 然和他一起学 ,却比不上他。其:表 疑 ,是 是 。句意是:天色湛 ,是它真正的 色 ? 是因 大空高 而看不到尽 呢?故答案 : 其中的 ; 它的 ;他 ; 道 。 C; ; 另一个人 然和他一起学 ,却比不上他。 天色湛 ,是它真正的 色 ? 是因 大空高 而看不到尽 呢?【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特殊用法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

4、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本题考查分析文言文句式特点。答题时应注意,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准确把握句意判断作答。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修辞手法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牢记常用和特殊修辞方法的形式和作用,根据用词、句式特点、语气等要素判断。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 “一一对应,字字落实 ”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附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

5、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6、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铨 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7、。先府君 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 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选自蒋世铨忠雅堂集)【注】 铨:作者蒋世铨的自称。 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实词的含义。 扑:打。 以是人多以 假余假: _ 援疑 理 : _ 同舍生皆被 被: _ 吾母垂涕扑之涕: _(2) 出下列划 虚 含 、用法相同的一 是()A. 然若神人吴广以 然( 涉世家)B. 以衾 覆咨臣以当世之事(出 表)C. 教之 吟哦声吾妻之美我者( 忌 王 )D

8、. 令跪 至熟乃已乃不知有 (桃花源 )(3) 文中画 的相关解 的一 是_(只填序号) 加冠,意思是到了成年。古 男子18 行加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表示 入成年。 , 里指 。我 常 的“五 ”指 礼易春秋。(4)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 是()A. 【甲】文中“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 又 焉”,运用 描写,写出了作者 于求学、渴求知 的情状。B. 【甲】文中作者通 自己求学的 身 ,勉励 生勤 求学、 虚求教。文章情感真 ,循循善 。C. 【乙】文通 作者的自述,再 了幼年 父母督促自己学 的 景,在温馨回 的同 ,也包含有 父母 于苛 的不 情 。

9、D. 两篇 文都 明 “学 有成,必 勤 ” 一道理,但表述的 重点有所不同,【甲】文 重于学 要注重 极求索的内在 力,【乙】文 重于学 需要鞭策督 等外在因素。(5)用 代 翻 文中画横 的句子。 余 袍敝衣 其 ,略无慕 意。 先府君苟有 ,母必正色婉言 。【答案】 ( 1)借; ;同“披 ”,穿着;眼泪( 2) B( 3) ( 4) C( 5) 我却穿着破破 的衣服和他 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 心中有足以快 的事情。 父 如果出了 ,母 一定会 真地婉言 他。【解析】 【分析】( 1)根据 文言 的 累以及句意理解 意思,注意“假 ”“涕”属于古今异 , “被 ”属于通假字。

10、( 2) A. 的 子; 。 B.用。 C.代 ,代指 ;助 ,用在主 之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 。 D.才;竟然。( 3) ,古 男子20 行加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表示 入成年。不是18 。 正确。( 4) ABD 叙述正确。 C. 在 “包含有 父母 于苛 的不 情 ”,此文中作者没有表达 种情 ,而是 父母 格教育的感激。( 5)翻 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 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 翻 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缊袍敝衣:这里是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 ;略无:一点也没有。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 苟:

11、如果。正色:认真地,严肃地。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父亲如果出了错,母亲一定会认真地婉言规劝他。故答案为: 借;询问;同 “披 ”,穿着;眼泪 B; ; C; 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 父亲如果出了错,母亲一定会认真地婉言规劝他。【点评】 此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解释要求准确并符合语言环境,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背诵,尤其注意课下注释中出现的词语,必须重点记忆,答题时可按记忆回答。课下注释中没有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

12、对来说较难,要求在平时学习时一定要认真积累,答题时,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此题考查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首先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及写法特点,其次还要从全篇着眼,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断语句的意思及写法即可。 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 “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

13、结合,以直译为主 ”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增、删、调、换、留 ”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 。少年知识未开 , 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 , 必须幼年读。长壮后,虽倍蓰 其功,终属影响 。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此时,时文 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词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若朝华 夕落,浅陋无识,诡僻失体,取悦一

14、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一两篇及东西汉典贵华腴 之文数篇,为终身受用之宝乎?我愿汝曹 ? 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 一月之内,必加温习。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 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 ? 。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其词,谓之 “画饼充饥 ”;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 “食物不化 ”。二者其去?枵腹 ?无异。汝辈于此,极?宜猛省。(选文有删节)【注】 迥异:相差根远。 开:开导,启发。 古奥:古指深奥,不容易理解。 倍蓰( x):数倍。 影响:影子和回声。指不切实际、不持久。 时文:当时适行的文体,多

15、指科学应试之文。 华:花。 诡辩:荒谬邪僻。 左国:左传国语。 华腴( y):丰美有文采。?曹:辈。 ?拱璧:大壁,泛指珍宝。?义蕴:内在的意义。?发越:散播。?举:举出。?去:距。 ?枵腹:腹中空虚。?极:通 “亟”,急。(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时文固不可不读_ 若朝华夕落 _ 古人之书,安可尽读_ 然后思通其义蕴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 汝辈于此,极宜猛省。( 3)作者认为 “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须幼年读”,其理由是什么?( 4)从选文画线句子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答案】 ( 1)本来;像;全、都;通晓、理解( 2) 怎

16、么能用珠宝玉石都难以交换的岁月(时间)来读这些没有益处的文章。 你们这些人对于这件事(这种行为),应该马上深深地自我反省(自省)。(3)幼年时期所学知识较少,天真无邪,记忆力较强;壮年时人记忆力不如幼年时好。( 4) 读书务求成诵; 以成诵为基础理解文章或书本的含义; 将所读内容消化吸收,化为己用,能够做到运用自如。【解析】 【分析】 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固:副词,本来;若:动词,像; 尽:副词,全、都 ; 通:动词,通晓、理解。 翻译句子,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得分点,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7、 安:怎么。可以:能用,可以用。句意是:怎么能用珠宝玉石都难以交换的岁月(时间)来读这些没有益处的文章。 汝辈:你们。于此:对于这件事(这种行为)。宜;应该。猛省:深深地自我反省。句意是:你们这些人对于这件事(这种行为),应该马上深深地自我反省(自省)。 根据 “少年知识未开,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可知少年时,所学知识较少,天真无邪,记忆力较强;壮年时,人记忆力就不没有少年时的好了,经月就会忘记,不能持久,因此读书要在少年时。 题干要求谈启示,注意文中关联词语 “然后 ”, “而 ”, “如此 ”的使用,划分层次,总结概括大意即

18、可。该句可翻译为:但每读一篇,必须做到能够背诵,之后考虑通晓其中的含义,并且在手中灵活运用,像这样做,才气自然散播。故答案为: 本来 ; 像 ; 全、都 ; 通晓、理解。 怎么能用珠宝玉石都难以交换的岁月(时间)来读这些没有益处的文章。 你们这些人对于这件事(这种行为),应该马上深深地自我反省(自省)。 幼年时期所学知识较少,天真无邪,记忆力较强;壮年时人记忆力不如幼年时好。 读书务求成诵; 以成诵为基础理解文章或书本的含义; 将所读内容消化吸收,化为己用,能够做到运用自如。【点评】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对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

19、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运用 “留 ”“删”“调”“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在正确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通译全文,提炼概括文章内容,比较分析作答。 本题考查分析启发和道理。答题时应注意,根据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即可。【附参考译文】人们凡是读书,二十岁之前所读的书与二十岁之后所读

20、的书相差很远。(人们)幼年时期知识未经开导,性格天真固执,所读的书即使很久不复习,偶尔提起,也可以背诵几行。如果壮年时期所读的书,过了一个月就忘了,这样一定不能长久。所以六经和秦汉时期的文章,词语古拙深奥,一定要在幼年时期读。等到壮年之后,即使花费数倍于(幼年时期)的努力,终究也只是不切实际罢了。从八岁到二十岁,这之间时间不长,怎么能荒废时间或读无关紧要的书呢?这个时候,科举应试之文本来不能不读,(但)也要挑选内容典雅纯正、内涵丰富且文字优美、历经二三十年没有错误的书来阅读。像早上开花傍晚落下、浅薄低俗、荒谬邪僻、毫不得体、取悦一时的文章,怎么能用珠宝和玉石都难以交换的时间来读这些没有任何益处

21、的文章呢?不如背诵左传、国语中的一两篇文章和东西汉经典华美且富有文采的几篇文章,作为终身受用的珍宝呢!我希望你们这些人把过去已经读过的经书,视若珍宝,(读过后)一个月之内,一定加以温习。古人写的书,怎么能全部读完?但每读一篇,必须做到能够背诵,之后考虑通晓其中的含义,并且在手中灵活运用,像这样做,才气自然散播。如果曾经读过这本书,但根本不能举出书中的字词的,就叫他 “画饼充饥 ”;能举出其中的字词而不能运用的,就叫他 “食物不化 ”,这两者大概距离空腹没有什么差别。你们这些人对于这种做法,应当立刻深深地反省。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史称颜真卿 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

22、心。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 ”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观其赴火骂逆,何其烈也。生平善正、草书,宋祁称其“笔力遒婉 ”,今披阅遗迹,凝重沉郁,奇正相生,如锥画沙,直透纸背,觉忠 之气,犹勃勃楮墨 。朕重其人,益 其 ,不啻 逾于球 璧矣。( 自跋 真卿墨迹后)【乙】真卿仕 元、 、代、德四朝, 至影迫桑 ,不少懈其 国之心。故 以正色公言, 于 元 、 炎、 杞 奸, 劾 斥,至于七、八。 不 身,所志必达,而 杞陷。李希烈反, 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 ,以宰相 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 薪欲焚,多端迫 而毫无怵于心。凡二十 月,卒 之于蔡州。 呼!

23、自平原倡 ,至此乃有以 公之志矣 夫如真卿者,所 从容就 , 也。( 自史林 )【注】 真卿:唐朝名臣、 法家。唐玄宗 登 士甲科, 任侍御史等 。安史之乱爆 ,其以平原郡太守独撑河北危局良久。后任刑部尚 ,封 郡开国公。 “文忠 ”。 啻:止, 。 球:美玉,特指玉磬。 见 于:表被 。(1)下列 【甲】文中画 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 是( )A. 天下不以姓名/ 称咸曰 “ 公 ”/而独 奸 / 杞所忌遣 / 李希烈竟被 害。B. 天下不以姓名称/ 咸曰 “ 公 ”/而独 奸 杞所忌/ 遣 李希烈 / 竟被 害。C. 天下不以姓名称/ 咸曰 “ 公 ”而独 / 奸 杞所忌/ 遣 李希烈 /

24、竟被 害。D. 天下不以姓名/ 称咸曰 “ 公 ”而独 / 奸 杞 /所忌遣 / 李希烈竟被 害。(2)下列句子中划 的意 和用法,相同的一 是( A. 宋祁称其 “笔力遒婉 ” 其真无 邪( )B. 今披 迹是以先帝 拔以 陛下(出 表)C. 于元 、 炎、 杞 奸使人之所 莫甚于死者( 我所欲也)D. 李希烈反, 宜慰寒暑易 ,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3)用 代 翻 文中画横 的句子。 朕重其人,益 其 ,不啻逾于球璧矣。 不 身,所志必达,而 杞陷。(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甲】文中,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不仅技艺高超,而且充满忠义之气。B. 【乙】文写颜真卿面

25、对反贼李希烈以死相逼,依然大义凛然,气节不屈。C. 颜真卿为人守正有礼,但由于奸臣当道,他只能把正直的言论藏在心里。D. 颜真卿擅长楷书、草书,其楷书风格浑厚挺拔,用笔力透纸背。【答案】 ( 1) B(2) C( 3) 我看重他的为人,更喜爱他的书法,胜过对珍稀美玉(的喜爱)。 (颜真卿)为了正义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却最终被卢杞陷害。(4) C【解析】 【分析】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根据句意:天下不用姓名称而独称他为“鲁公 ”。后为奸臣卢杞所忌。颜真

26、卿被派前去晓谕大义,因凛然拒降,终为敌所害。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B 天下不以姓名/ 称咸曰“鲁公 ”而独 / 为权奸卢杞 / 所忌遣谕 / 李希烈竟被贼害。 A 代词,代颜真卿 / 表诘问语气。 B 遗迹 / 送,赠给。 C 都是 “厌恶 ”。 D 谋反 / 通 “返 ”,返回。故选 B。 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益:更加。啻:止,仅仅。球:美玉,特指玉磬。达:实现。 C 项有误, “只能把正直的言论藏在心里 ”错误,与原文 “观其赴火

27、骂逆,何其烈也。 ”不符。故答案为: B; C; 我看重他的为人,更喜爱他的书法,胜过对珍稀美玉(的喜爱)。 (颜真卿)为了正义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却最终被卢杞陷害。 C【点评】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在了解基本意思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文言文的阅读。反过来,读得是否通顺,有没有读破句也是检查学生是否读懂文章的手段。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

28、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 ”“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附参考译文】【甲】 史书称颜真卿指严正执法,性格刚直而有礼,不是公正的言论、确当的道理就都不去想。天下人不用姓名称呼他,而只称呼他为“鲁公 ”。后为奸臣卢杞所忌,他让唐德宗下诏书派遣颜真卿去劝降李希烈,(因凛然拒降)终被敌人所害。再看他当时怒骂逆贼步入火中时的场面,是何等的壮烈慷慨啊!颜真卿生平喜欢正楷、草书,宋祁称赞他的

29、书法力遒婉 ”,如今再看颜真卿的遗迹,凝重沉郁,斜中取正,笔力匀整而不露锋芒。力透纸背,笔墨纸间感觉到有一股生机勃勃的忠义之气。我看重他的为人,更喜爱他的书法,胜过对珍稀美玉(的喜爱)。【乙】 颜真卿仕历经元、肃、代、德四朝,虽到晚年仍坚持不懈保有爱国之心。因为曾经态度严肃,说些公道话,而被元载、杨炎、卢杞等奸人所嫉恨,被捏造罪名弹劾,或是被贬低、排斥,有七八次之多。(颜真卿)为了正义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却最终被卢杞陷害。李希烈造反,下诏书派遣颜真卿去劝慰李希烈,其他的官员听了都大惊失色。颜真卿拜谢皇命后就启行了。到了李希烈的住所,怒斥朱滔等人的利诱,并责骂李元平身受国家重

30、任却不能完成使命。在庭院中挖了一丈见方的坑,准备活埋他,后又堆起干柴,想要烧死他,多种胁迫都不能让颜真卿有丝毫的害怕。经历了二十多个月,最终被绞死在蔡州。哎,自从平原太守(颜真卿)首倡大义,到现在才有能够完成颜公您的遗愿的啊!但是能像颜真卿这样从容就义的,实在太难啊!“笔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31、;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郑苏仙梦冥府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 。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王讥曰: “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 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 “某虽无功亦无罪。”王曰: “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 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官大狼狈,锋棱顿减。(选

32、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注】 囚:指去世的人。 植:树立。 举:上报(朝廷)。( 1)用 “/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_ 咨 善道 _ 但不要 即 好官_ 棱 减 _( 3)用 代 翻 下面的句子。 不效, 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植木偶于堂,并水不 ,不更 公乎?(4)下列句子中,划 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 是()A. 寄臣以大事 官以治民B. 陛下亦宜自 无功亦无罪C. 攸之、 、允之任三 考 之 何D. 察 雅言避嫌疑而不言( 5)【甲】【乙】两文都 到了如何做官的 , 概括它

33、 所倡 的 点。【答案】 ( 1)有一官公服昂然入 / 自称所至但 一杯水 / 今无愧鬼神( 2)怠慢; ;只;立刻(或忽然)( 3) (如果)没有效果,那就治我的罪,来祭告先帝的在天之灵。 立个木偶在公堂上,它 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更廉 (不更 你 )?( 4) B( 5) 官不但要廉 ,更要勤政,要做 事,敢于担 。不能空占其位,不 其政,整天无所事事混日子。【解析】 【分析】 此 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有一官公服昂然入/ 自称所至但 一杯水/ 今无愧鬼神。 :有一个穿官服的人气昂昂地 了大殿,自称在世 所到之 只喝老百姓的一杯水, 在 鬼神没有愧疚。此 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

34、之 划开。 注意辨析 和用法的 化,根据 境判断字 。此 多古今异 ,如“慢 ”:怠慢。 “但 ”:只。所以千万不要以今 古。而“ ”作 生僻 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 。 文言 句的翻 首先要知道文言 的意思,把 放到 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 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 的翻 ,如“效 ”:效果,成功。“告 ”:祭告。 “植 ”:立。 “并 ”: 都。 “ ”: ,超 。 要注意翻 完之后一定要 句子 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 。 B 句子中加点 意思和用法相同。都是“也”之意。 A 前者介 “把 ”,后者目的 “来”。C 前者 “的 ”,后者主 之 的助 。D 前者 “言 ”,

35、后者 “ ”。 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 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懂内容, 是 概括的前提和基 。如可分析 “受命以来,夙夜 ,恐托付不效,以 先帝之明,故五月渡 ,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 率三 ,北定中原,庶竭 ,攘除奸凶, 复 室, 于旧都”“ 官以治民,下至 丞 官,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 即 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 ,不更 公乎?”“公一身 求自全,某 某 避嫌疑而不言,非 民乎?某事某事畏 重而不 ,非 国乎?三 考 之 何,无功即有罪矣 ”等句,即可分析出 官不但要廉 ,更要勤政;不能尸位素餐,碌碌无 。故答案为: 有一官公服昂然入/ 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

36、 今无愧鬼神 怠慢 ;询问 ; 只 ; 立刻(或忽然)。 (如果)没有效果,那就治我的罪,来祭告先帝的在天之灵。上,它连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更廉洁吗(不更胜过你吗)? B 立个木偶在公堂 为官不但要廉洁,更要勤政,要做实事,敢于担责。不能空占其位,不谋其政,整天无所事事混日子。【点评】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一般按意义划分,以不破句为原则,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按词语断,主谓之间断句;语词后停顿;句首表连接的词后停顿;介词前停顿。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本

37、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 “一一对应,字字落实 ”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从分析语法结构入手解释词义。有些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不但意义不同,它的词性和语法功能也不同,如能明确它在句中作什么成分,有什么语法功能,它的意义也就明显了。 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附参考译文】【乙】北村有位叫郑苏仙的人,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到了冥王府

38、,看见阎王爷正在登记刚抓到冥府的人。有一个穿官服的人气昂昂地进了大殿,自称在世时所到之处只喝老百姓的一杯水,现在对鬼神没有愧疚。阎王微笑着说: “设立官制是为了治理国家、造福百姓,下到管理驿站、闸门的小官,都是按着理法来权衡利弊。只说不要老百姓的钱就是好官,那么立个木偶在公堂上,它连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更廉洁吗?”这官听了又辩解道:“我虽没有功劳,但也没有罪呀! ”阎王又说: “你一生处处求的是保全自己,某个案子,你为了避开嫌疑没敢说话,这不是辜负了百姓吗?某件事情,你怕麻烦没有上报朝廷,这不是辜负了国家吗?(对为官者,)三年要考察一次政绩,为什么?无功就是罪啊! ”当官的大吃一惊,非常不安,

39、刚来时的傲气一下子就消减了。6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有自岳阳至者,以滕候 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 ”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 ”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富,则皆泊南津, 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 。今舟之至者皆泊提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 “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 ”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

40、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候之议也。”曰: “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滕候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而功未及就, 退守一州。(节选自欧阳修偃虹堤记)【注】 滕候: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冲:交通要道。 虞:忧患。(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予发书按图 _ 问其作而名者 _ 而不逾时以成 _ 而功未及就 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 滕候志大材高,名闻当世。( 3)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姊

41、妹篇,内容相得益彰。从这篇文章中可看出滕子京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4)从欧阳修的偃虹堤记中,可以看出滕子京是怎样的一个人?【答案】 ( 1)打开;命名、取名;超过;完成( 2) 过去往来于洞庭湖的船只,到了没停泊的地方,就都在南岸的渡口停泊。 膝候志向高远、富有才华,在当世很有名。(3)修筑偃虹堤。( 4) 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有博大胸襟,被贬官后,仍为百姓着想,为民造福。【解析】 【分析】( 1) 句意:我打开信看着地图。发:打开; 句意:又问他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名:命名、取名; 句意:如果不耽误时间可以完成。逾:超过; 句意为:但还没有功成名就。就:完成。( 2

42、) 重点词语焉;昔:过去;寓:停泊:则:就;皆。句意为:过去往来于洞庭湖的船只,到了没停泊的地方,就都在南岸的渡口停泊。 重点词语有:才:才华;名:有名。句意为:膝候志向高远、富有才华,在当世很有名。( 3)从 “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即可得出答案。( 4)由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滕侯之所为也 ”可知滕子京对偃虹堤的周密策划和精心施工,表现了他 有博大胸襟,被贬官后,仍为百姓着想,为民造福。由“盖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滕候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写出

43、滕子京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 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故答案为: 打开;命名、取名;超过;完成; 过去往来于洞庭湖的船只,到了没停泊的地方,就都在南岸的渡口停泊。 膝候志向高远、富有才华,在当世很有名; 修筑偃虹堤; 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有博大胸襟,被贬官后,仍为百姓着想,为民造福。【点评】 本题是考查文言实词的使用,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

44、译为主,意译为辅;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附参考译文】有一个从岳阳来的人,拿着滕候的信和洞庭湖的地图来告诉我说:“希望您能写篇记。”我打开书信并查看洞庭之图,看到从岳阳城门往西到金鸡提的右边,那边有一个又高又长的建统,叫偃虹堤。问来人建造此堤的人和为此提起名字的人,来人说:“这都是我们滕候做的。 ”又问他修建堤坝的利处,回答说: “洞庭湖是天下最险要的,岳阳

45、又是荆州、潭州、黔州和蜀地四个地方的交通要道。过去往来于洞庭湖的船只,到了没停治的地方,就都在南岸渡口停泊,那些到州中办事的人就又远又累,而且又常常有遇到风波、船翻淹没的恐慌和担忧。现在到岳州的船只全部停泊在偃虹堤下,有事到州里的,又近又没有危险。 ”我问这个提有多大,花费多少人力,回答说:“全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度增加二尺,动用工人一万五千五百个,没有超过原定时间就完成了。 ”我问他开始是如何谋划的,回答说: “州里把这件事上报给转运使,转运使挑选有能力的官吏视察这件事是否可行,反复视察了多次,又上报朝廷,由三司来决定,三司认为这件事可行,他们都没有改变我们膝候的主张。 ”(我)说: “这

46、是有德行的人的举动,可以为此写篇记!”大概深为老百姓考虑的人,在开始谋划一些事情时便很精细到位,所以能够用力少而取得的功效多。滕候志向高远、富有才华,在当世很有名。目前正是朝廷用兵、急于招揽人才的时候,他曾经被朝廷任用过。但还没有功成名就,就退下来当一州的知州。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 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 “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 ”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 也;伏诛而死,臣职也。 ”遂不受令,自刎而死。李

47、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 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 “臣居 官为长,不与吏让位 ;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 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 ”李离曰: “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 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史记 循吏列传【注】 行县:出行属县。 以父立政: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 子其治事矣: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 惠:恩惠 听:偏听,偏信。 居官:担当的官职。 不与吏让位:不曾把官位让给下属。 傅:推诿。 听微决疑:听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

48、案件。(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纵其父而还自系焉(纵:越过)B. 不私其父,非孝子也(私:偏袒)C. 过听杀人,自拘当死(过:经过)D. 辞不受令(辞:言辞)(2)下列选项中划线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A.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B. 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C.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D. 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4)文段中石奢和李离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些共同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

49、己的话简要概括。【答案】 ( 1) B( 2) A( 3)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 4)共同特点是守法(或担当责任)。具体表现:石奢认为放走了犯罪的父亲,应该受到法律惩罚,于是以自杀的形式伏法。李离因为审判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于是伏剑自刎而死。【解析】 【分析】( 1) A.纵:放纵; B 正确; C. 过:犯过错; D 辞:推辞。( 2)例句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的 “以”意思是因为。 A 因为; B 用,把; C 来; D拿、向,用。(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罚 ”,刑罚; “过 ”,过失;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 4)结合人物的动作、语言等分析,从“不私其父,非孝子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