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瑞水泥公司企业管理规章制度汇编_第1页
天瑞水泥公司企业管理规章制度汇编_第2页
天瑞水泥公司企业管理规章制度汇编_第3页
天瑞水泥公司企业管理规章制度汇编_第4页
天瑞水泥公司企业管理规章制度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天瑞水泥公司企业管理规章制度汇编企业管理制度汇编 大连天瑞水泥有限公司 二一三年一月 目 录第一部分 工艺技术管理6 一、总 则6 二、管理体制和职责6 三、矿山系统工艺管理制度9 四、生料系统工艺管理制度12 五、窑外分解工艺管理制度15 六、煤粉制备系统工艺管理制度21 七、水泥粉磨系统工艺管理制度22 八、水泥包装系统及商品熟料工艺管理制度24第二部分 生产管理25 一、总 则25 二、主机停机检修报告制度39 三、中控室管理规定41 四、总降安全用电工作规程43 五、原材料、半成品、成品防雨、防尘管理规定45 六、班组长管理制度46 七、清预热器管理暂行规定47 八、岗位交接班制度49

2、 九、非计划停机暂行考核管理办法50 、用水、用电管理办法52 一、厂区电缆沟管理办法53第三部分 设备管理55 一、设备事故管理制度55 二、设备管理考核办法58 三、设备管理规程59 四、设备检修质量标准68 五、设备检修规程69 六、设备检修管理办法74 七、设备现场管理奖惩办法82 八、设备三级点检制度84 九、设备润滑管理制度86 、设备包机制度88 一、设备维修管理制度89 二、停送电管理制度92 三、电子汽车衡管理考核办法96 四、电动机运行规程98 五、电动机的外修管理办法106 六、修旧利废管理制度107 七、工艺设备巡检管理办法113 八、计量器具管理办法115 九、配电室

3、管理制度117 二、生产工艺线设备技改管理办法118 二一、立磨系统定检维护管理办法119第四部分 QHSE(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122 一、质量管理办法122 二、质量事故管理制度125 三、矿山分厂石灰石质量控制实施细则128 四、出厂熟料质量管理办法130 五、抽查对比制度133 六、检验和试验仪器设备、化学试剂管理制度136 七、标准溶液配制、标定和复标制度138 八、水泥用标准砂管理制度139 九、文件资料管理制度140 、样品管理制度140 一、原始记录、台帐与检验报告填写、编制、审核制度141 二、过程质量考核制度142 三、产品防护管理规定147 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51

4、五、安全会议管理制度171 六、安全检查管理制度172 七、事故预案管理制度177 八、安全事故管理制度179 九、安全培训管理制度185 二、安全工器具管理制度190 二一、厂区道路交通管理规定195 二二、防火安全管理制度198 二三、现场管理实施细则202 二四、劳动纪律考核办法210 二五、环境保护实施细则212第五部分 物资管理218 一、物资供应管理制度218 二、物资管理制度223 三、工器具领用管理制度226 四、备品备件管理制度228 五、材料消耗管理办法231 六、工器具使用管理办法233 七、废旧物资回库管理办法239 八、水泥包装袋管理办法240 九、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

5、度243第六部分 销售管理248 一、销售结算管理办法248 二、大工程开发管理办法249 三、散装罐管理制度250 四、费用收支结算审批管理制度251 五、票据丢失核补管理办法253 六、厂内用袋、散水泥管理办法254第七部分 人力资源管理256 一、人事管理办法256 二、教育培训制度267 三、目标责任考核管理办法271 四、员工辞职管理程序273第八部分 财务管理276 一、内部财务基础工作规范276 二、票房管理制度278 三、固定资产管理办法279 四、原燃料入库、验收、结算管理流程284 五、财务付款流程及审批权限规定285 六、票据管理制度286 七、财务用章管理规定288第九

6、部分 行政后勤管理291 一、公文处理办法291 二、资料档案管理办法300 三、文印管理办法304 四、印章管理办法307 五、通讯管理办法310 六、招待费用管理办法312 七、办公用品配置、采购及领用管理办法314 八、车辆管理办法316 九、会议管理制度319 、出入厂管理制度321 一、食堂管理办法325第一部分 工艺技术管理 一、总 则第一条 为加强我公司水泥生产工艺管理,根据水泥企业工艺管理规程、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及我公司生产工艺技术特点,特定本规程。第二条 本规程是我公司工艺技术管理的法规性和纲领性文件,是全公司工艺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规定。各部门凡涉及到工艺管理工作的有关文件

7、,均不得与本规程相抵触。第三条 工艺管理的任务是:坚持“质量第一、工艺先行”的方针,通过强化以窑、磨为中心,以质量、环保为线的全过程工艺管理体系,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优化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提高全过程的工艺管理水平;不断吸收、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质量检测水平,建立工艺定额技术档案,从而达到优质、稳产、低耗、环保的目的。第四条 本规程由公司总经理负责审批,主管副总经理组织实施,日常管理工作由生产安全处负责。各个管理环节要求职责明确,奖罚分明。对违背本规程导致生产遭受损失者应追究责任,严肃处理。二、管理体制和职责第一条 在总经理、主管副总经理领导下,生产安全处负责全公司的工艺技术、环保管

8、理工作,矿山分厂负责矿山开采工艺管理工作,质控处负责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必要时设置专职采矿工艺管理工程师、窑工艺管理工程师、磨机工艺管理工程师、质量管理工程师及环保工程师,形成全公司性的工艺、质量管理体系(环保与润滑也可以合并组成单独专职机构)。第二条 生产安全处负责全公司工艺管理工作。其职责是: (一)组织制定本公司的工艺管理制度,协同质控处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和设计配料方案。(二)审定主机的台时产量、消耗定额和主要的工艺技术参数。(三)协同生产分厂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工艺技术问题,指导生产分厂的工艺技术管理工作。(四)负责组织贯彻ISO14001和ISO18000标准,不断健全完善环保管理体

9、系和职工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五)组织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对工艺系统进行标定。(六)组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试制新产品,提高产质量,降低原燃材料的消耗。把环保工作纳入日常工作中,做到零排放。(七)组织编制和实施技术改造和实施施计划,提出工艺设计方案。(八)负责全国新型干法水泥厂技术经济指标月报的交流和技改技措报表的上报。做好工艺技术资料的积累和保管工作。第三条 质控处负责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控制和检验工作。其职责是: (一)组织有关部门制定质量管理制度,主要质量内控指标,原、燃材料的技术要求和质量事故处理办法等,并监督执行。(二)严格执行产品国家标准,有权制止任何违章行为,确保出厂水泥合格率

10、100%,富裕强度合格率100。(三)建立健全严格的检验制度,研究采用先进可靠的测试手段和质量控制方法。(四)负责设计配料方案。(五)配合生产安全处搞好应用新技术、改进新工艺、研制新产品等实验研究工作,并提供有关实验数据。(六)负责提供并及时公布质量控制指标的考核成绩。(七)贯彻执行ISO9001系列质量管理标准,灵活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质量波动进行分析,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八)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九)会同销售公司定期进行用户访问、征求意见,改进产品质量;研究开发市场需求、企业适销对路的新品种水泥。第四条 专职工艺管理工程师在各自部门负责人的领导下,其任务是:

11、 (一)负责各自分管系统的工艺技术管理,提出各自系统的工艺技术参数和技术保证改进措施,做好原始记录和技术台帐的登记、统计、分析总结工作,并将有关技术参数上报生产安全处。(二)负责主机的单项测定,提出系统的产量、质量、消耗定额,参加有关工艺技术活动。(三)审查员工提出的工艺技术合理化建议,并及时上报生产安全处。(四)宣传、执行公司制订的质量管理制度,提高控制指标的合格率,改进产品质量。(五)研究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工艺技术问题,参与技术攻关。(六)参与实施技术改造工作。三、矿山系统工艺管理制度第一条 矿山开采工艺管理原则是:矿山生产必须遵守“采剥并举、剥离先行、贫富兼采”原则。根据矿山复杂的地质

12、情况和现有的生产工艺特点,在满足质量要求(或质量指标)的条件下,合理划分采区,充分合理利用矿产资料,对不同品位的矿石进行最佳搭配,保证矿山采剥的正常比例关系。用现有的开采技术,保证均衡稳定的向厂区合格的矿石。实现安全、优质、稳产、高效、低耗的目标。第二条 依据矿山地质资料、生产实际及开采技术条件的变化情况,制定符合矿山生产实际和经济效益好的最佳“三率”值;开采回采率大于95。第三条 采矿设备 (一)根据露天开采工艺特点,为保证均衡地、连续地采出矿石,必须保持一定的贮备矿量:开拓储量为12个月的矿石产量,可采矿量为6个月的矿石产量。(二)确定挖掘设备最小工作线长度,石灰石矿山一般为120-150

13、米,最小工作平台宽度为30-40米,台段高度为14米及工作面的推进方向。(三)剥离物应一次运到排土场,避免多次倒运。(四)排土场应选在开采境界以外,不得压盖矿体。(五)确定合理的开采顺序,及时开拓新水平,保持均衡采比。第四条 矿山开采 (一)根据矿山的地形地质图,年末现状图,生产任务及矿山生产能力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和月作业计划。(二)根据“采剥并举、剥离先行、贫富兼采”,覆盖土和白云质灰岩应尽量搭配,充分利用矿产资源,降低矿石成本。(三)各品级矿石搭配后,要满足质量要求。(四)品位波动严重的层次要尽量划出,并研究其分布规律、性质、规模,对品位差的进行搭配使用。(五)保证高品位矿层的开采条件,以确

14、保矿山质量复杂的区段品位突然下降时,能有优质矿石进行搭配。第五条 穿孔 (一)根据矿体岩石的硬度和可凿性,选择适合的钻机和钻头,并确定冲击器,保证较高的钻进速度和较低的损耗,保证较高的设备利用率和较低的台班费。正确选用钻头和钻杆直径的配合,保证有足够的气流速度和空气量排出岩渣。不断总结经验,确定最优的转速,冲击频率和轴向给进力。(二)不断总结经验,确定最佳穿爆参数:炮孔直径、炮孔网距、炮孔深度及炮孔倾角的数据。按穿爆参数的要求进行穿孔,保证钻机穿孔质量。第六条 爆破 (一)根据矿体贮存条件、矿岩特点、开采方法、钻机穿孔质量,不断总结经验,编制爆破设计书。(二)选择合理的布孔参数、装药量和装药结

15、构、起爆方法、起爆顺序及起爆间隔时间,优化爆破参数,力求获得最佳爆破效果,减少根底和降低大块率。控制爆破后矿石大块粒度,粒度1、2米的合格率为大于90%,尽量减少不合格大块所占的比例,减少二次爆破。爆堆高度应合理,要满足挖掘设备的作业要求,且矿石量不宜小于挖掘机天的装载量。遇大溶洞和裂隙时,选择合理的混爆宽度。(三)距离最终边坡30米范围内,宜采用控制爆破,减少爆破对边坡的破坏作用。第七条 挖掘和运输 (一)加强挖掘设备的管理和维修,使设备处于良好技术状态,不断提高操作水平,在装载作业中做到稳、准、快、满,提高挖掘设备和汽车的工作效率。(二)挖掘设备的生产能力同穿、爆、运输等环节配合。(三)在

16、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合理选择挖掘设备和汽车的相对工作位置,缩短铲装设备作业时间。(四)挖掘设备在同一工作面上作业时,相邻两台挖掘设备之间最小距离不得小于相应卸载作业半径之和的两倍。(五)矿车有效载重量应与挖掘机的铲斗容积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以提高铲装的效率。(六)根据月作业计划,钻孔取样、爆堆取样的分析数据,制定控矿计划。在指定品级区段选择推进方向,合理使用高品位矿层,保证开采品位。不同品位的矿石合理搭配,保证持续稳定供矿,确保预均化堆场每堆石灰石的质量为CaO44、5,其中MgO90)。(四)破碎后入预均化堆场堆料量应大于20000吨。保证堆、取料机的正常稳定运转,充分发挥预均化作用、提高均化

17、效果。四、生料系统工艺管理制度第一条 生料系统工艺管理原则是:根据现有的均化条件、配料计量设备和立磨工艺,保证入磨物料连续、均衡、稳定,寻求和确定合理的立磨操作工艺操作参数,提高粉磨效率,确保系统稳产运转,降低电耗,达到生料易磨易烧。第二条 严格控制配料的稳定,保证出磨生料成分的稳定,调配库原料配比偏差范围0、5%,全月合格率90%;严格控制入磨石灰石粒度70mm筛余10,合格率占90%以上;辅料粒度50mm筛余10,合格率占90以上。入磨石灰石水分23000KJ/Kg,含硫小于1、0。第三条 进厂原煤按化验室指定进入堆棚,不同煤质不得混合堆放。进均化堆场的原煤,严格按质控处通知搭配。第四条

18、控制入磨原煤粒度,加强磨机操作,根据质量要求和操作参数,经常调节有关参数,做到均匀喂料,确保煤磨操作稳定。第五条 入窑煤粉控制指标:烟煤煤粉细度(0、08mm筛筛余)12,水分1、0。入磨原煤水分8,粒度一般不超过50毫米。第六条 制定合理的系统工艺技术参数,煤磨入口气体温度最高340(正常270),煤磨分离器出口气体温度控制在60-80。调节研磨压力,控制磨机振动值,及时排渣。第七条 加强磨机磨辊、分离器、拉杆、隔绝门、风管等部位密封堵漏,定期清理积灰。第八条 煤粉制备系统必须搞好收尘,排放气体含尘浓度50mg/NM3,室内6mg/NM3。收尘设备有专人管理,保温设施完好,振打装置保持正常,

19、所有收尘系统、管道必须畅通,设备完好。全系统设备必须完好,密闭装置要完善、可靠,防止结露,及时清理积灰,定期维修。第九条 惰性气体设施和CO监测装置、防爆阀门或安全阀门一定要灵活可靠,并定期检查、校验。自动报警装置必须完好,报警设定值和安全防爆阀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长时间停窑检修(一周以上),煤粉仓尽可能卸空,防止煤粉自燃,以确保系统安全生产。第条 各计量秤定期校准,确保计量确准确性。第一条 中控室将磨机的台时产量、细度、水分、原煤性能、电耗等记录在台帐上,并报生产安全处。七、水泥粉磨系统工艺管理制度第一条 水泥粉磨系统工艺管理原则:充分利用辊压机水泥磨选粉机联合终粉磨工艺的优势,寻求和确定合

20、理的研磨体级配、最佳的装载量;充分利用计量监测仪表,DCS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优化工艺操作参数,保持各仓能力的平衡和料、球、风、选粉效能的相互适应,以保持系统负压工况,提高粉磨效率,降低电耗,实现优质、高产、低耗,确保安全文明生产。第二条 根据入磨物料的易磨性、磨机负荷一仓音频、磨尾负压、出磨物料温度、斗提负荷、循环负荷率和选粉效率等参数,合理调整磨机喂料量、磨内通风及各挡板开度,努力做到磨机平稳,控制好磨头仓和水泥库料位,提高磨机粉磨效率。第三条 缩小入磨物料粒度,充分利用电磁除铁器和金属探测仪严防铁器喂入,做到均匀喂料,避免发生过饱过空现象,混合材料、石膏和助磨剂的掺加量,应按规定的数

21、量均匀掺入,防止杂物进入辊压机。第四条 辊压机的喂料要保持一定的料压,因此必须控制稳流称重仓的料位在60-80,确保辊压机正常工作;辊压机电机电流一般控制在25-30A,料饼厚度一般控制在20-40mm,液压压力一般控制在8-8、5Mpa。同时相应调整水泥磨系统喂料量,控制打散机回料量,用好称量控制回路和斗提负荷控制回路,维持辊压机和磨机能力平衡,有利于系统连续运转。第五条 入磨石灰石粒度不大于25毫米,混合材料、石膏不大于30毫米;熟料一般不大于25毫米;熟料入磨温度一般不超过100。第六条 认真填写操作记录,妥善保管。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减少波动。第七条 定期测定物料的相对易磨系数,

22、作为挤压粉磨系统工艺参数调整的依据。方法为:以平潭标准砂为标准样品,用化验室小磨将等量的标准样品和被测物料(取入磨物料平均样经破碎,选5-7毫米粒度的作为样品),分别以相同的时间粉碎、所得比表面积之比,即为相对易磨系数。第八条 定期清仓补球。清仓时研磨体要分仓,分规格仔细拣选、过磅,按配球方案装入磨内。每次清仓补球均需记录。逐步实现研磨体拣选、过磅、装球机械化。每次清仓和定期补球时,要仔细检查研磨体和篦、衬板等,发现缺陷及时处理。在运转中发现衬板或螺丝松动、脱落,必须立即停磨,拧紧、补镶。第九条 根据需要在磨机作业期间,定期或及时取样,用0、20和0、08毫米方孔筛作筛余曲线试验,检查粉磨效果

23、。第条 凡配球方案,选粉设备和磨内结构改进时,应将前后的筛余曲线、台时产量、产品细度(比表面积)、原材料性能、研磨体配比和电耗等,按时登记在统一的技术台帐上,并进行分析比较。为充分发挥选粉设备的效能,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合理制定选粉设备的操作参数。第一条 磨机收尘设备及通风管道应加强管理。要有保温设施。零部件损坏、脱落,要及时更换或修补。加强密闭堵漏,防止漏风,磨头要经常保持负压状态。第二条 充分利用现有收尘设备,其使用时间要大于磨机运转时间。排放浓度要达到国家标准。第三条 设备处要积极定期检查、校正仪表和计量设备,保证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第四条 每台磨机要装设电表,分别考核主机产品单位电耗和产

24、品单位分步电耗(从喂料始至入库止)。第五条 根据生产需要进行磨机单项测定,一般1-2年进行一次全面的技术测定。八、水泥包装系统及商品熟料工艺管理制度第一条 严格执行质控处下达的包装通知单,并按通知单规定的品种、强度等级、编号、库号和搭配比例进行包装或装车、码垛,严禁混编、混袋。第二条 定期对包装机微机称进行校正,保证袋重符合规定。袋重控制大于50-1Kg,20袋总重必须大于1000Kg,保证合格率100。第三条 商品熟料要按化验室规定搭配放料,做到强度稳定,地磅计量准确。第四条 收尘设备和通风管道有专人管理。零(部)件损坏、脱落,及时更换或补修。加强密闭堵漏,防止漏风,熟料库底卸料区域保持负压

25、,防止熟料外溢,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第五条 商品熟料按规定进行检验,并建立台帐。第二部分 生产管理 一、总 则第一条 工艺管理细则 (一)目的和范围 为加强工艺生产管理,优化操作技术保持工艺生产线的运行稳定,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消化吸收,提高工艺过程中的热效率和收尘效率根据干法窑生产管理规程,特制定本管理细则。本细则适用于制造分厂生产工艺各工序的管理。(二)回转窑工艺管理1、回转窑工艺管理原则 遵循生产技术规律,制定合理的经济技术指标,确定料、煤、风和窑速的合理技术参数,稳定热工制度,提高运转率、延长安全运转周期;实现优质、高产、低消耗、文明安全生产目标。2、回转窑系统的设备要满足生产工艺要气,风、煤、料、窑速要匹配,一次风、二次风、三次风、排风机及喂煤系统要灵活可调;窑头、窑尾、烟室、预热器等处的密闭装置要完整、严密;冷却机、喷煤管、收尘系统及其附属设备都要保持完好。3、不断提高回转窑操作水平,加强煅烧操作,严格控制好工艺参数在合理的范围内,坚持前兼顾,避免偏烧,提高运转率,严禁跑黄料,防止跑煤。4、严格控制熟料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